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0|回复: 1

特朗普:想要中方帮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5 07: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朗普:想要中方帮忙

源:观察者网 冉召月
2025-10-25 14:56:21

a1.jpg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当地时间10月24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已启程访问亚洲三国,与此同时,中美经贸磋商在马来西亚开始举行。就在此刻,“极限施压”成瘾的特朗普政府,又对中方耍起这一伎俩。

据彭博社当地时间10月24日援引美国高级官员透露,特朗普将在亚洲之行期间寻求与贸易伙伴签署经济协议和关键矿产协议。报道认为,特朗普计划在亚洲签署矿产协议,是美方正加大对中方的施压力度。

从报道看,这些负责向记者介绍情况的官员这样放风宣称,特朗普将寻求有助于释放该地区(亚洲)资源的协议,从而为各行业打造更可靠的供应链,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并确保更多美国投资。不过,这些负责放风的官员,并未透露特朗普所寻求协议的具体内容。

矛盾的是,特朗普一边妄图施压中方,一边却又“有求于中方”。

据塔斯社当地时间10月25日报道,特朗普在登上专机“空军一号”后对随行记者表示,他想要同中方讨论俄乌冲突问题,“我希望看到中国帮助我们”。

“我们对俄罗斯实施了非常严厉的制裁。我认为这些制裁非常严厉,非常强硬。但我希望看到中国帮助我们。”

10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回答有关乌克兰危机的问题时表示,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身立场,一直致力于停火止战、劝和促谈。中方所做努力,国际社会有目共睹。我们将继续坚定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和平一边,为推动局势缓和降温、推动危机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

a1.jpg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24日,美国马里兰州安德鲁斯联合基地,美国总统特朗普登上“空军一号”,准备前往亚洲。 视觉中国

彭博社指出,稀土矿产对科技、国防和能源等多个关键领域至关重要,其供应流通将成为此次讨论的核心议题。

在中美之间新一轮贸易博弈中,面对美国不断加码针对中国的出口管制和限制打压,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中方立即发起反制措施,于10月9日出台一系列稀土新规。

此后,气急败坏的特朗普曾一度放话要继续对华使出高额关税讹诈的伎俩,但没过几天,他又放低调门。当地时间10月17日,特朗普在福克斯商业新闻网采访时表示,他此前扬言要重启的对华高额关税讹诈“不可持续”(not sustainable)。

路透社则称,最近几天,特朗普对与中方达成贸易协议表示乐观。当地时间10月23日晚些时候,他表示:“我认为我们会取得很好的结果,每个人都会非常高兴。”

彭博社注意到,在被中方的稀土新规“打疼”之后,特朗普近期一直试图确保关键矿产开采与加工的替代来源。当地时间10月20日,特朗普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白宫会晤,并签署了一项价值85亿美元的关键矿产协议。

然而,国际行业专家普遍认为,澳大利亚虽然拥有大量稀土储量,但其生产基础设施仍不发达,使加工相对昂贵。有学者称,美国要建立安全、独立的供应链,需要10至20年时间。

另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3年中国占全球稀土矿产量的超60%,但其对加工阶段的控制却占全球产量的92%,在全球稀土加工领域几乎拥有垄断性的控制权。美国地质调查局还表示,2020年至2023年,美国70%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进口来自中国。

据报道,除了稀土问题之外,特朗普还试图说服中方恢复对美国大豆的采购。而在特朗普在启程前往亚洲访问前,他仍不忘炒作所谓“芬太尼问题”,宣称已经将此问题放在了对华清单的首位,“第一个问题就是芬太尼”。

当地时间10月23日,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特朗普将于当地时间10月24日晚间启程前往马来西亚,并将访问日本和韩国。下周四(10月30日),特朗普将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讲话。

在亚洲三国访问期间,当地时间10月26日,特朗普将与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会晤,并出席东盟峰会领导人工作晚宴;当地时间10月27日,特朗普将与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会晤;当地时间10月29日,特朗普将飞往韩国,与韩国总统李在明会晤。

10月16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指出,中方近期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是依据法律法规,完善自身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当做法,目的是防止稀土非法流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不当用途,更好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和全球共同安全。

10月23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经贸磋商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经中美双方商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10月24日至27日率团赴马来西亚与美方举行经贸磋商。双方将按照今年以来两国元首历次通话重要共识,就中美经贸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磋商。

10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APEC会议期间中美元首是否举行会晤提问。郭嘉昆表示,中美双方就两国元首会晤保持着密切沟通,如有进一步消息中方将及时发布。
发表于 2025-10-25 10: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痛批《观察者网》文章中的错误观点

文章标题:《特朗普:想要中方帮忙》

该文表面上报道中美经贸与外交动态,实则夹杂了大量情绪化、片面化的观点,缺乏客观、理性分析,以下为主要错误与偏颇之处:


一、将外交博弈简单化为“施压”与“求助”的矛盾叙事

文章称特朗普“一边施压,一边又有求于中方”,这是典型的片面化解读。国际政治与外交关系本质上是复杂的利益博弈,既竞争又合作,并非“非黑即白”的对立关系。任何国家在不同议题上都有可能既存在分歧,又有合作空间。将这一现实简化为“特朗普矛盾”“美方自相矛盾”,属于故意制造情绪冲突、误导读者理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二、对美国政策意图的主观揣测与贬损性用语

文中多次使用“极限施压成瘾”“耍起伎俩”“气急败坏”“讹诈”等充满贬义的词语,这种带有强烈立场倾向的修辞方式,严重破坏新闻报道应有的中立与客观性。新闻应以事实为基础,而非通过情绪化语言来引导舆论方向。


三、片面强调中方优势,掩盖全球供应链多元化现实

文章援引中国在稀土加工领域的高占比数据,却未提及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正在推进多元化布局、回收利用与技术替代项目。忽略这一现实,制造“中国垄断、美国无力”的假象,既不符合事实,也有误导公众之嫌。


四、将经贸磋商简化为“中方反制”与“美方被打疼”

报道用“打疼”“放低调门”等词描述特朗普政府调整关税政策,明显带有情绪化的幸灾乐祸色彩。事实上,国际经贸谈判是一种动态博弈过程,各方根据利益调整立场属于正常现象。将此解读为“被打疼”,是典型的以情绪代替分析


五、以“选边站”逻辑掩盖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文章在报道中多次强调“中国致力于和平”“美方施压成瘾”,形成一种对立叙事。这种报道逻辑忽略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多边主义原则,将复杂的外交互动简化为“谁正义、谁霸权”的二元对立,这种表达方式既不专业,也容易煽动民粹情绪。


六、缺乏事实核查与平衡视角

文章中多处引用“美方官员放风”“据报道”“据塔斯社”等二手消息来源,但并未提供完整引文或官方文件验证,缺乏必要的事实查证。对于涉及国际关系的报道,这种轻率引用既可能导致误导,也损害媒体公信力。


结语

总体来看,该文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新闻报道,而更像是一篇带有明显政治立场与宣传色彩的评论稿。它通过夸大矛盾、渲染冲突、使用情绪化语言,削弱了新闻应有的客观性与分析深度

真正负责任的报道应当基于事实、呈现多方立场,而非通过煽动性修辞来塑造读者立场。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0-27 02:49 AM , Processed in 0.0499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