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盛家的历史,必然要从盛品儒的曾祖父、晚清洋务重臣盛宣怀讲起。▲ 盛家历代为官,盛宣怀的祖父盛隆是嘉庆年间的举人,后做了浙江海宁知州,父亲盛康亦是进士出身,在湖北任职期间结识李鸿章。1870年,26岁的盛宣怀三次乡试失败,盛家的老相识、近代无锡民商创始人杨宗濂向李鸿章举荐盛宣怀,彼时正逢李鸿章作为头号领袖主持洋务运动,于是,年少的盛宣怀甫一做官,就参与进了当时如火如荼的洋务运动中。年少且天资聪颖的盛宣怀在成为李鸿章的幕僚后,颇得李鸿章的赏识,他很快进入洋务运动的核心圈子,着手负责建立包括航运、银行、矿业、纺织、电讯等大型实业系统,人称“(盛宣怀)一只手捞十六颗夜明珠”。1872年,年仅28岁的盛宣怀建议李鸿章通过建造商船的盈利,来供养政府兵舰,得到李鸿章首肯后,盛宣怀建立了中国首家轮船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这也是盛家进入航运业的开始。▲ 位于上海的轮船招商局总部建成后,很快在江上船只林立,打破了彼时上海周边的江上航运被英国人把持的局面。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国难当头,盛宣怀上书光绪帝,奏请在天津开办一家“西学体用”的大学——北洋大学堂(现更名为天津大学)。盛宣怀建立的北洋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官办大学。▲ 北洋大学堂(上图)以当年的美国哈佛大学为蓝本,聘用美国教师,使用原版美国教材,甚至所有主课一律用英语授课,非但如此,北洋大学堂摒弃所有八股传统,设立工程、机械、矿务和法律四项专业,旨在为洋务运动兴办的各项实业输送人才,至于学堂每年所需经费,清政府根本无力支付,几乎全部由盛宣怀领导的电报局、轮船局负担。1896年,盛宣怀移居上海,同年,他又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南洋公学,即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学。▲ 盛宣怀曾说,“北京是人才荟萃之地,上海是中外交会之所,因此政府应该看到在这两地办学将会对中国发生长远的影响。”于是他再次向清廷上书,在上海开办专门培养商务、行政和法律等方面人才的大学。1897年,即来到上海第二年,盛宣怀在上海公共租界黄浦路开办了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也是中国第一家发行纸币的银行,是中国金融发展现代化的标志。▲ 如今这幢具有悠久历史的哥特式风格大楼仍在,位于外滩6号,如今这里面汇集了各式各样的高档餐厅与名牌奢侈品,是外滩的顶级消费场所之一。搞实业、办教育、建银行,19世纪末的盛宣怀,已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富豪,如果那时有富豪榜,盛宣怀绝对妥妥的中国首富。“此时盛宣怀所管辖的企业横跨重工业、轻工业、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总揽了关系中国经济命脉的洋务企业。”▲ 盛宣怀在洋务运动时期创下的“11项中国第一”,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南迁上海后,盛宣怀将盛家安置在如今位于南京西路北侧的“斜桥盛公馆”。▲ 彼时的斜桥盛公馆,占地105亩,是一所花园式豪宅,据网上资料,这座被盛家称作“斜桥老公馆”的豪宅今已不复存在,“因子女分家不断分割,后来又随市政建设筑路、拓路,原貌已不复存在。旧址残留的一部分曾办过建承中学和新成游泳池,在90年代随南北高架路建设拆除。”彼时正当盛家的全盛时期,除了斜桥老公馆,盛宣怀在上海购入了大量的房地产。这些房地产中,据说除了上海南京路附近的100多幢民宅,还包括曾借给康有为居住的新闸路“辛家花园”、淮海中路1517号的“花园住宅”、以及苏州留园等等各式豪宅园林。▲ 民国初年,康有为租住在盛家的辛家花园内,院内不仅遍植各式花卉果树,还养着海龟、袋鼠在内在当时不常见的动物,是极具海派特色的园林,如今辛家花园早已消失不见,据说仅剩下几株当年康有为亲自栽种的广玉兰。 ▲ 当年盛家的另一处霞飞路503号花园大宅,建筑面积1700多平,据说屋前至今留有当年用大理石砌成的喷水池,南面有草坪与假山,房屋两旁遍植花木。▲ 这幢花园大宅至今还在,位于如今的淮海中路1517号,1978年中日建交后,这座盛家的花园老宅被政府划为“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之后领事馆迁往虹桥开发区,这里又变成了历任日本领事馆总领事的住宅。除了上海数不尽的地产和豪宅,盛家最为世人所知的一处所在,是位于苏州的古典园林——留园。▲ 1876年,盛宣怀的父亲盛康以五千多两白银购得此园,易名“留园”,取其“长留天地间”之意,日后,盛宣怀得李鸿章重用,父亲盛康就一直留在苏州留园颐养天年,直至去世。晚年的盛宣怀也经常回到留园休养,自言“故园独处,书画自娱,如梦初醒”,数十年后,留园收归国有,盛品儒祖父盛恩颐长年卧病留园盛家祠堂,最终在留园门房内孤独离世。彼时的盛家之所以在上海及江南各处遍地豪宅,也与其家族庞大有关,盛宣怀家中妻妾成群,除了原配和继室夫人,另有五房姨太太,子女们也是枝繁叶茂,各房所出一共有八子八女。盛宣怀的子女多与当时的豪门联姻,在晚清可谓是盛极一时、财富地位无人可比,“形成了一个以盛家为中心的上至京官大员、下至江南富豪的庞大家族网络。正如盛宣怀的后代回忆时所说:‘那是一个红楼梦式的家。’”▲ 盛家族谱。盛宣怀赴任上海之时,原配夫人董舜畹早已过世,董氏系出名门,父亲董似穀是道光年间江西南安府知府。跟随盛宣怀前往上海的,是盛宣怀的继室庄畹玉和家里的五房姨太太,盛品儒的祖父盛恩颐,正是盛宣怀继室庄畹玉唯一的儿子,也算是嫡出。图源水印。特别是盛家的女儿们,个个是当时十里洋场上响当当的名门闺秀,她们平时来往结交的,是上海滩最顶尖的上流社会,日后嫁的,多是当时的豪门望族。比如庄太太亲生的七女儿、当时上海江湖人称“盛七小姐”的盛爱颐,她与宋霭龄、宋庆龄姐妹交好,又与宋家长子宋子文有过一段青梅竹马的恋情......盛爱颐正是彼时上海滩名声最响的名媛之一。▲ 盛爱颐生于1900年,是盛品儒祖父盛恩颐的同胞妹妹,也是最受盛宣怀宠爱的女儿。她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家世显赫、长相清丽的盛爱颐,从十几岁就开始跟着母亲出席上海滩各种顶级的社交场合,是标准的沪上名媛。▲ 也是在盛爱颐十几岁时,刚刚从哈佛大学留学归来的宋子文在盛恩颐手下当秘书,宋子文常常来往盛家,很快与盛爱颐两情相悦,然而庄夫人看不上宋家这样的新贵,二人无奈分手......能以门第之差为由拒绝宋长子的,怕只有盛宣怀的女儿了。▲ 和宋子文分手后,盛爱颐一直未嫁,直至后来母亲去世,宋子文新娶,三十多岁的盛爱颐才终于放下这段年少情缘,1932年,32岁的盛爱颐(图左)嫁给母亲庄夫人的侄子庄铸九(图右),婚后育有一子一女。某种程度上,盛爱颐可说是一位不受传统观念束缚的新时代女性。1928年,盛宣怀夫妇先后离世,各房子女打起分产大战。28岁的盛爱颐在宋霭龄、宋庆龄姐妹的帮助下,公然和家族中所有男性继承者对簿公堂,为待字闺中的自己和八妹各赢下50万大洋的巨额遗产。这也是民国以来首起具有广泛影响力并且诉讼成功的女性争产案。▲ 盛爱颐与妹妹盛方颐。另一个赢得50万大洋遗产的女儿盛方颐,是盛宣怀六太的小女儿,在盛家身份不算贵重,但她出生时正赶上盛家在上海的全盛时期,所以盛方颐也是当年上海滩风头无两的沪上淑媛。▲ 之后,盛方颐(左)在社交场上与江西巨富周扶九外孙彭震鸣(右)相识相恋,只可惜,巨额遗产和自由恋爱都未能给盛方颐带来幸福的保障,建国前后,盛方颐因吸食过量鸦片身亡,年仅47岁。1933年,拿到巨额遗产的七姑娘盛爱颐,与湖州巨商顾联承共同出资70万两白银,在静安寺附近购地兴建大型娱乐场所,这就是百多年前享誉全上海滩的“百乐门大舞厅(The Paramount)”。▲ 百乐门开业第一天,时任上海市长吴铁城携夫人共同为百乐门剪彩,百乐门刚一开业就引起了全上海的轰动,成为上海的地标性建筑。这里每天接待无数上海社会名流,很快成为了“夜上海”的核心地带。▲ 百乐门当时的气派与规格,堪称全亚洲之最,“当时上海有两个闻名世界的支柱性产业,一个是电影业,一个是舞厅业,百乐门作为上海数百家舞厅之首,是舞厅业的代名词。”▲ 百多年来,百乐门舞厅依旧屹立不倒,它几经易手,如今仍然营业,不过早已与盛家没了任何关系。▲ 盛家还有一位名门闺秀盛佩玉,她是盛爱颐的大哥,盛家长子盛昌颐的女儿,嫁给了苦苦追求她的民国第一美才子邵洵美,邵的母亲也是盛宣怀的女儿,1927年盛佩玉与表弟邵洵美结婚时,陪嫁包括豪宅一座,银两无数及16箱新衣,另有红木家具、银器、瓷器、中西式服装、首饰等物品,堆满了婚房,邵洵美是公子哥的个性,手笔颇大,办文学杂志和出版社,被鲁迅讽刺是靠当女婿换来钱,后来邵情移项美丽,与盛佩玉离婚。与聪明能干的妹妹盛爱颐相比,盛品儒的祖父“盛四公子”盛恩颐,是嫡传继承人,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是盛家的另一个极端。▲ 盛恩颐出生于1892年,彼时正是盛宣怀被清廷重用、盛家最鼎盛的时期,他是盛宣怀和庄夫人最宠爱的儿子,连名字据说都是慈禧太后亲赐的,盛恩颐出生时三个哥哥均已去世,他成了盛家的嫡长子,早年被父母给予了极大的期待,他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在父亲手下的铁路局、钢铁厂和通商银行担任要职。▲ 盛恩颐的太太,是晚清重臣、民国总理孙宝琦的长女孙用慧。孙用慧和盛爱颐一样,都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名媛,据说她能熟练掌握多国语言,曾经给慈禧太后做过翻译。▲ 孙用慧的妹妹、“孙七小姐”孙用藩,是张爱玲的后妈,与张爱玲父亲倒是门当户对,但在张爱玲的记忆中,这位后妈吸大烟,给她穿旧衣服,对她和弟弟不好。只可惜盛极必衰,晚清民初时的盛宣怀逐渐被边缘化,盛家再未能回到旧时的地位,此时的盛家,已有凋败的迹象。1901年,李鸿章去世,盛宣怀在清廷的地位受到强烈冲击,特别在袁世凯上台担任北洋大臣后,原本由盛宣怀负责的洋务企业,大部分控制权转移到了袁世凯手中。 祸不单行,1911年,彼时担任邮传部大臣的盛宣怀,强力推行“铁路干线国有化”,欲将已经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此举引发民间强烈不满,开展“保路运动”,结果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盛宣怀首当其冲被清廷革职,“永不叙用”,盛逃亡日本。▲ 眼看一生“三十功名尘与土”的盛宣怀,晚年笃信佛教,特别在民国之后,盛宣怀大多时间隐居苏州留园和上海,极少过问世事。1916年,盛宣怀在盛家斜桥老公馆逝世,享年72岁。▲ 当年盛宣怀的葬礼耗费30万两白银,送葬队伍从斜桥公馆一直排到外滩,轰动整个上海滩,这样一场备极哀荣的葬礼,似乎也是对盛家往日辉煌的哀悼和最后纪念。盛宣怀过世后,嫡长子盛恩颐身兼煤铁厂、通商银行和轮船局的董事长,再加上庄夫人的溺爱,哥大毕业的青年才俊盛恩颐变成了遗老中一员,沉溺享乐,最终成了一个挥霍无度的纨绔子弟,一个标准的上海滩公子哥儿。▲ 盛恩颐的爱好大多穷侈极奢,比如他酷爱养马,专门开设了自己的马场,养了多达75匹马。▲ 他还是上海滩第一辆奔驰车的主人,据盛恩颐儿子盛毓鹤回忆,“上海滩第一部进口奔驰就是父亲买的,他还将车把换成了银的,上面刻上自己的名字,连牌照牌子也是自己设计的4444,因为他在家中排行老四。” ▲ 他曾以“一夜输掉上海一条街”的“壮举”在上海滩名噪一时。图源水印▲ 《繁花》第12集,宝总夜会李李,提起黄河路历史,“黄河路赌气重,盛四公子一场麻将输了一整条黄河路,这就是黄河路的来历”,宝总口中的盛四公子,正是盛品儒的祖父盛恩颐。除了好赌,风流也是他的个性,妻妾成群,据说他一共有26个孩子,盛恩颐从未认真打理过父亲留下来的基业,每天流连于赌场马场舞场,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
他的一个麻将朋友形容他的生活习惯说:“盛老四白天睡大觉,到下午四五点钟才起床。起床后一看有事要用钱,而家里的现钱又不够,怎么办呢?去银行吧,街上银行已打烊了,那么就拿出盛家的老办法,反正家里有的是古董玩儿,随便拿一件到当铺里当掉,换出钱来,第二天天亮银行开门,再派人去取钱,到当铺把古董赎回来。” 可想而知,盛恩颐的挥霍无度,令本就在乱世中风雨飘摇的盛家更加难以为继。抗战中,盛家的苏州留园被日本人侵占,沦为日本军队的养马场,抗战胜利后,盛家的霞飞路大花园洋房被国民政府没收,建国后,盛家的大部分资产被收归国有,留在国内的盛家后人,处境基本与寻常百姓无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可以说,盛宣怀的过世、乱世的冲击和盛家后人的挥霍,共同造成了盛家无可挽回的败落局面。盛家的后人中,属这位四公子盛恩颐的晚景最是凄凉,晚年的他钱财、妻妾散尽,留给他的,只有留园里盛家祠堂的一处落脚地,他的后人这样写道。1952年12月,我在留园祠堂腾出来的房间里,见到他(盛恩颐)的时候,只见他躺在床上,不停地咳嗽、吐痰,头发已经花白、胡子拉碴的,这与我小时候在上海见过的西装笔挺、嘴里叼着一支烟斗的四叔公,可以说是判若两人。
1955年冬,四叔公盛恩颐已经中风三次,半身瘫痪,形如槁木,每天靠着中草药度生。1956年6月5日,四叔公盛恩颐因脑溢血最终在留园祠堂离世。 ——摘自西安交大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