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斥资数十亿美元为乡村铺设宽带网络,然而很多人还是很难上网。
政府应关注实际应用情况,不能只盯着网络覆盖,否则基础设施恐将沦为摆设,乡村居民也可能无缘远程医疗、在线教育以及占比近四分之一的美国远程就业市场。
当前公共讨论多聚焦于网络覆盖。联邦和各州计划确实优先考虑了偏远地区的基站建设和“最后一公里”网络传输升级。但覆盖绝不等于人们就会使用。美国乡村地区宽带网络不断扩展,很多地区实际使用率却仍然很低。
截至2021年,近五分之一乡村家庭未订购宽带服务。其中近25%的人直言“不感兴趣”。与费用或技术无关,而是需求错位。
到2023年,年轻乡村居民的宽带使用率已超过80%,但随年龄增长比例急剧下降。75岁以上仅68%使用宽带,65岁至74岁的人群中,使用率徘徊在71%左右,而50岁以下的成年人使用率超过80%。
差距既与地域相关,更与代际有关。多数年轻人已习惯上网,其余多是固守传统生活方式的美国老年人。
即便在宽带已覆盖的社区,使用率低迷的深层原因远超基础设施或资费范畴。缺乏需求驱动,网络覆盖就无法转化为实际影响。
用户行为其实折射出长期形成的习惯。一项针对密苏里州乡村宽带使用的研究发现,早期使用者多将网络用于娱乐,仅半数尝试远程医疗或在线办公等应用。即使有了网络覆盖,使用模式却停留在过去。
经济影响真实可见。在宽带使用率高的县,就业增长更强劲,灵活就业比例更高,收入提升更显著。全美约22%劳动力,也就是约3200万美国人至少部分时间选择远程办公,而疫情前仅6%。如今疫情红利消退,适合乡村的远程岗位仍持续释放机遇。然而四分之三乡村壮年劳动者虽然愿意接受培训,却没参加任何课程,主要原因是没有学习所需的宽带网络。
历史总有惊人相似之处。20世纪中叶,乡村电气化和电话普及也曾遭遇同样的困境。基础设施只是起点,还需要配套推广,融资和文化适应,尤其针对年长群体,改变行为并建立信任需要多年努力。
当代案例更具说服力。平价网络计划(Affordable Connectivity Program)帮助低收入家庭接入网络,却并没有弥合鸿沟。受益最多的是原本就认可宽带价值的群体,而未上网群体多为更年长、更孤立,以及对技术尚存怀疑的人。
乡村诊所的遭遇颇具代表性。虽然众多机构投资搭建了远程医疗平台,老年患者还是打电话问诊。俄亥俄和西弗吉尼亚医疗机构反馈,哪怕网络已覆盖,老年群体对数字应用的接受程度依旧很低。
本地雇主也很头疼。由于应聘者数字技能不足,远程岗位多有空缺。祖父母辅导孙辈在线作业很是吃力。阿巴拉契亚部分地区已覆盖网络,然而由于当地人缺乏数字素养,使用率极低。这些都是行为方面的问题,与基础设施无关。
弥合宽带使用率的鸿沟必须从地方层面入手。国家补贴有助于建设网络,但更艰巨的工作在已建立信任、能开展宣传推广的地方,比如社区、学校、图书馆和诊所。在很多乡村社区,这些都是核心场所和资源,非常适合向人们解释宽带如何服务日常生活。
一些州已启动“数字领航员”计划,培训本地领袖辅导居民自信地使用互联网。还有个非常简单的想法:为什么不提供一年免费试用,让人们亲身体验宽带如何融入日常生活?如果说需求认知是障碍,试用机会可能就是桥梁。两种策略都侧重于通过使用展示价值,而不仅仅是提供网络。
不过如果缺乏本地参与,鸿沟很可能扩大。年轻人为了寻求数字领域的机遇离开,老年人变得更加孤立。宽带的经济效益取决于广泛参与,如果社区里大多数人并不上网,投资回报将大打折扣。联邦政府已打好物理基础,下一阶段需社会策略,支持教育、宣传推广和试用机会。居民需要的不仅是上网的选择,还需要登录网络的理由,比如在线问诊,辅导孩子作业,或是在乡村厨房也能赚取城市薪资的远程工作。(财富中文网)
鲍勃・赫尔曼是美国基础设施伙伴公司首席执行官,该公司是主要为美国各地提供可持续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私人投资公司。
Fortune.com上评论文章中表达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财富》杂志的观点和立场。
译者:梁宇
审校: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