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2|回复: 1

[新闻] 中国脱钩论不足为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7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年,发展中国家股市受到沉重冲击。去年,流入这些市场的资金达到创纪录水平,而且看来还会持续下去。在一定程度上,市场人气的转变反映了如下事实:尽管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受到经济危机的重击,但总体形势并没有预期的那样糟糕。不过,投资者在2009年下半年对新兴市场重燃热情,也受到了值得商榷的脱钩论卷土重来的推动。该理论断言,新兴市场已摆脱了对发达国家需求的出口依赖,从此能安心地不再理会全球失衡问题。

这种兴奋感并不全是无稽之谈,至少是在短期内。人们普遍认为,像其它许多新兴市场一样,2008年贸易顺差几乎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 7%的中国,严重依赖于出口拉动型增长。但正如埃斯瓦•普拉萨德(Eswar Prasad)在最新一期《金融与发展》(Finance and Development)中所指出的,2000年至2008年,净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直接贡献每年仅有1.1个百分点,相当于总体GDP增长的十分之一,因为中国也是一个庞大的进口国。

同期,投资在GDP中所占比重增加了大约8个百分点,成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个人消费则从46%直线下降至35%。中国GDP的构成有助于说明,为何去年全球经济都在萎缩,中国经济却能快速扩张——尽管增速较以往有所放缓。此外,众多亚洲出口国之所以能很快复苏,是因为对它们而言,中国已成为比美国更重要的市场。

不过,脱钩论者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建立在过度储蓄和巨额投资基础上的增长模式是否是可持续的,因为这些反映了经济的严重变形。尽管缺乏可靠社会保障体系和发达金融市场的中国人生性节俭,但人们常常忽视了,过去10年,企业也是储蓄增长的重要的驱动因素。

由于金融体系欠发达,中国的企业更加依赖留存利润(即储蓄)来为投资筹措资金,同时,直到最近,国有企业才被要求派息。由于银行业体系的实际利率为负,因此不难理解,企业为何愿意将留存利润用于还将享有国家补贴的新投资。其结果就是,中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企业投资于那些并非最理想的项目。

这种游戏无法永远上演下去。因此,如果找不到促进个人消费增长的办法,中国就会愈加依赖对正设法收窄贸易逆差的发达国家的出口,从中国投资热潮中捞了不少好处的其他亚洲出口国亦无法幸免。因此,脱钩可能只是暂时的,随着贸易摩擦升温,全球失衡问题将继续困扰各国。

如果说存在一线希望,那就是中国(及亚洲其它大多数地区)可能正着手通过扭转个人消费领域的颓势,解决国内失衡问题。正如普拉萨德所言,由于采用了投资导向型增长模式,在经济年增幅超过10%的中国,就业年增长率仅有区区的1%。

中国劳动力数目庞大,未充分就业形势严峻,这些问题对经济及社会稳定的影响必定会让决策者感到忧虑。企业增长的利润越来越薄,最终将影响到公共财政。

采取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停止过度的储备积累,会对经济再平衡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金融体系的运作更接近于市场原则,同样会有所助益。本轮危机的一个讽刺之处在于,尽管许多人全神贯注于西方成熟银行业中社会效用的缺失,但金融欠发达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损害也不容小觑。

译者/何黎
发表于 2010-1-7 1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消费的驱动,唯一的动力就是所谓宏观调控, 过度放贷,开动印刷机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2 08:17 AM , Processed in 0.02964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