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2|回复: 0

[新闻] FT社评:奥巴马对中国应“不卑不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7 1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总统以无可争辩的权威姿态访华、在从人权到汇率高估等问题上给中国“上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形势已逼得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被迫扮演一贫如洗的债务人角色——他正拜访苛刻的银行经理,要求再贷一笔款子。

这一比喻挺精彩,但可能有点夸大其辞。的确,金融危机突显出美国已变得多么依赖外国债主,其中最大的债主就是中国。

危机也使人们更加看清了早已开始的一个趋势: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的相对衰落,以及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的相对崛起。但“相对”一词至关重要。中国依然贫穷,充满内部矛盾,它尚未真正崛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中国关系的变化,的确需要奥巴马换以新的口气。但从初步迹象来看,奥巴马对此仍在摸索之中。举全球失衡为例。

在此次亚洲之行中,奥巴马唯一一场固定套路的演讲是在日本发表的,这大概是为了安抚东道主,表明华盛顿还没抛弃东京。在演讲中,奥巴马正确地指出,全球经济无法回到往常的状况。他表示:“主要依赖美国消费者和亚洲出口来推动增长的模式存在局限,这是本轮衰退的重要教训之一。”

这说的没错。但他有关全球重新寻找平衡的恳求,在中国算是白说了。这部分是因为,北京方面仍对美国的长期财政状况公开表示怀疑。

在中国看来,奥巴马刺激美国经济以及劝说国人通过消费摆脱衰退的紧急措施,都带着点重蹈覆辙的意味,因为最先引发这场危机的,正是大肆挥霍的消费方式。

这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官员会如此激烈追问美国官员,他们打算怎样支付医疗改革所需成本。这同样也是北京开始质疑美国货币及财政政策的原因所在。

在美国总统访华前夕,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对美联储大加抨击,称弱势美元与低利率的结合可能引发一轮全球资产泡沫。身为今年已向经济中注入近30% GDP的银行体系的监督人,说出这种话有点好笑。但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认为,与一个受挫的超级大国对话时,可以采用一种新的口气。

奥巴马占领道德高地的努力,也因转向保护主义手段——尤其是对中国轮胎加征关税之举——而打了折扣。

奥巴马政府未能制定出令人信服的贸易政策,在以商业为导向的亚洲听众看来,这是明显的政策缺失。这样的缺陷束缚了奥巴马以切实可信的言语笼络中国的能力。

在人权问题上,美国似乎也已得出结论:说大债主坏话不是上策。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早些时候就定下了调子,她曾表示,人权不应“妨碍”无疑更加紧迫的事务。奥巴马在东京发表演讲时,特意丝毫没有提及西藏、新疆,甚至是台湾。他也只字未提印度——亚洲地区制衡中国的潜在力量,这再次表明,华盛顿正表现得如履薄冰。正因为此,奥巴马昨日在上海举行“市政厅式”会议时批评中国的媒体审查制度,才会让人耳目一新。但这抵消不了他访华前的自我审查——拒绝会晤达赖喇嘛。

美国承认中国的重要性日益上升,这是正确而得当的。奥巴马说得十分准确:中国的崛起未必是一种威胁。但同样地,美国的容忍可能过了头。与普遍的看法相反,中国持有巨额美国国债,并不表示中国实力强大,而恰恰证明,中国的增长是多么依赖于美国的消费者。

同样,中国的经济规模尚不及美国的三分之一,人均GDP仅与安哥拉大致相当,任何认为中国能够以某种方式拯救世界的看法都是荒唐的。奥巴马对中国表示尊敬是正确之举。但他不必——也不应该——卑躬屈膝。

译者/岱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3 10:45 AM , Processed in 0.02503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