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回复: 0

[史地人物] 热议丨「DNA 之父」詹姆斯・沃森去世,如何理解他一生的贡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8 1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热议丨「DNA 之父」詹姆斯・沃森去世,如何理解他一生的贡献?

Screenshot 2025-11-08 at 9.59.21 AM.png


美国分子生物学家詹姆斯·杜威·沃森 (James D. Watson)去世,享年 97 岁。他是 20 世纪分子生物学的牵头人之一,与同僚弗朗西斯·克里克因为共同发现 DNA 的双螺旋结构,而与莫里斯·威尔金斯获得 1962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美国分子生物学家、DNA 双螺旋结构发现者沃森去世,如何理解他一生的贡献?










答主:李雷

中国科学院大学 遗传学博士



一位比肩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人物离开了,生命科学黄金时代的落幕。


今天整个生命科学能够如此发展,21 世纪号称生命科学世纪,至少有一多半的功劳落在沃森和克里克等的头上,而这个功劳,就来自于这篇著名的文章:


一、DNA 双螺旋-比肩进化论的存在


IMG_6955.JPG


就这么一篇简短的几百个字的文章,仅仅 2 个作者,结果却石破天惊,成为了生命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一篇文章,没有之一。


而这篇文章,就是解决了一个基本问题,DNA 到底什么样子?


IMG_6956.JPG


看看这俩这摆拍的照片,足以载入史册。


今天,DNA 双螺旋已经成为了共识,中关村也放着双螺旋。


IMG_6957.JPG


而这一切,就是来自两颗聪明的大脑。


他们能从下面这张图里推测出 DNA 的双螺旋结构,当然,这也感谢富兰克林小姐,可惜她英年早逝,不然说不定也能共享诺奖。


IMG_6958.JPG


有了 DNA 双螺旋结构,人类从此开启了 DNA 测序,随后 sanger、Gilbert 等搞定了 DNA 测序。


今天,我们无论是亲子鉴定、核酸检测、犯罪侦查还是DNA条形码、肿瘤的靶向药物或者基因编辑,都离不开这项成果,甚至这两天火的洪承畴,也得用。只要和 DNA 有关,就离不开这项成果。


二、人类基因组计划-泽被后世


如果说 DNA 双螺旋是沃森的最大贡献,那么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他的另一杰作。


IMG_6959.JPG


人类基因组计划和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被称为二十世纪三大科学工程。沃森在 1988-1993 年担任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人,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起人之一,并最终成功破译人类基因组这本「天书」。


1990 年正式启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 30 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 1999 年成为第六个参与国并承担了 1% 的基因测序任务,而 2001 年,结果就发布了。


而这一计划中,也顺带诞生了二代测序的引子,并引领了 21 世纪分子生物学大爆发。


有了人类基因组计划,接下来,其他物种都开始了基因组检测,今天我们无论是做进化、分子育种还是基因编辑,都是这项计划的后续产物。


沃森可以说又一次引领了生命科学时代的发展,其实,也只有他有这种号召力。


三、冷泉港实验室-桃李满天下


提到沃森,还不得不提冷泉港实验室,被誉为世界生命科学圣地、「分子生物学摇篮」,名列世界十大研究学院之首,已诞生 8 位诺贝尔奖得主。


而沃森执掌冷泉港实验室近 40 年,培育了无数的生命科学家。


IMG_6960.JPG


我国很多著名的生物学家都是这个实验室出来的,然后再进一步培育出更多的科学家。


可以说,就像天下武学出少林一样,冷泉港就是生命科学的少林。


四、不废江河万古流


当然,人们还会津津乐道他的种族歧视,就和杨振宁的婚姻、牛顿的炼金一样,毕竟八卦让人开了。


比如,会说沃森和克里克说富兰克林脾气坏透了。


比如,引发更大争议甚至导致他被辞退的「种族歧视言论」。对于这一点,争议很大。因为智商和族群的关系,从来都是研究的热点,智商测试数据、脑容量等都有足够多的数据了。


如何解释这种差异?


沃森认为是基因差异导致的。


而反驳他的人,则往往说智商和教育、社会发展有关,用基因解释属于种族歧视。


当然,更有人认为,智商不存在~


不过,现在足够的证据支持,认知能力是和基因有关的,有一系列基因,而且有「聪明鼠」这种年度十大成就的证据。


(而沃森的言论问题在于「缺乏证据」,他要有足够的基因数据支撑族群认知差异)


不过嘛,人类社会,不 care 这些,所以沃森被扫地出门了,就像 JK 罗琳被开除哈利波特一样。


但是这些都无法掩盖他的光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9 02:50 PM , Processed in 0.0613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