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秋天里,还有哪些不可错过的丰收体验在排队?
十月金秋,多少人冲着草原秋景前往内蒙古,结果半路被土豆给“绊”住了。
有一家人看见路边的田地有好多土豆,就跑去捡。农户看见了,不但没拦着,还笑着说:“随便捡!”原来这些土豆都是秋收后余下的,本就没人要。就这样,“内蒙古捡土豆”在短视频平台上爆火了。网友笑称:“500块油钱,捡一袋土豆值50块,比排队进景区高兴多了。”
近日内蒙古捡土豆爆火,官方还推出了多条捡土豆路线。(图/小红书截图)
白捡的土豆,把远方的客人哄开心了,也给地方文旅鼓足了干劲。国庆还没结束,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就公布了5条“捡土豆路线”。有的农家提供现烤土豆的服务,有的提供手套、塑料袋等装备,还有的村委免费提供热水。
在捡土豆的基础上,锡林郭勒盟的太仆寺旗增加娃娃菜、贝贝南瓜等多样化采收体验;同一个盟里的多伦县不仅公布官方认证的捡薯点,而且随手附赠3个玛瑙捡拾区。无论你是想要好吃的果实,还是好看的宝石,统统都安排妥当。
多伦秋色。(图/视觉中国)
都说土到极致就是潮。内蒙古的秋天里,还有哪些不可错过的丰收体验在排队?
“挖呀挖呀挖”,不只是洗脑儿歌的歌词,更是当下内蒙古秋游的标配。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的土豆田,被自驾游客挤成了“陆上赶海现场”。有人一手提袋,一手拿小铲子,在翻过的土垄间寻找大土豆;有人干脆席地而坐,架起柴火烤土豆,任焦香混着秋风扑面而来。短视频平台上,带有#内蒙古捡土豆 话题的视频播放量破亿。
这份热度看似偶然,其实一点也不意外。要知道,武川土豆,可算是老网红了。它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指定食材”,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得到官方推荐。
农户热情推荐武川土豆。(图/视觉中国)
这些土豆生长在北纬41度的“黄金种薯带”,海拔1500米以上,日照长达3000小时,昼夜温差大。长出的土豆不仅拥有金灿灿的高颜值,而且淀粉含量格外饱满。蒸着起沙、烤着开花,外焦里绵,一口下去,原始的甜香涌上来。
每年9月秋收时,大型农机开进广阔的农田,一垄垄地翻出地底下的土豆。大土豆经过人工分拣装袋,小土豆留在地表,静待明年翻耕时做成有机肥。
呼和浩特武川县,农户对土豆进行采挖分装。(图/尚虹波(内蒙古分社)/中新社/视觉中国)
今年赶上土豆丰收,农户懒得细选的小土豆,正好成了游客秋游的“开心果”。不花钱就能享受到“陆地赶海”的快乐,一旦上手开挖,就停不下来。
挖土豆累了,大家还能去附近农家歇歇脚,吃一顿贴秋膘大餐:巴盟烩酸菜,酸菜、槽头肉和土豆同锅炖透,酸香热气裹着家常味;武川土豆炖羊肉,土豆吸满汤汁,绵软中带着肉香;再来份金黄的土豆饼,外酥里嫩、香气四溢,一口就能品尝到丰收的松脆。
呼和浩特特色的土豆面。(图/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