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参与和见证了人类工业化进程的每一个里程碑事件,现代钢铁工业的发展和发达,在托举人类社会不断上升的同时,也将那些投身其中的企业家标注在人类文明的历史坐标系中。
7月4日,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将为它的创始人、前董事长沈文荣举行悼念活动。6月30日凌晨2时10分,沈文荣因病辞世。
过去几天,人们毫不吝惜地将赞美之词加诸这位在中国钢铁行业和工业化进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企业家。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往事,同时映照着中国钢铁工业的一段发展历史,人们很难不对此心怀敬意。
沈文荣在钢铁行业的职业生涯如此之长,40多年中完整经历了中国钢铁工业进入崭新发展阶段的全过程。他在2016年自己70岁时退休,只保留了荣誉董事长的名誉头衔,但人们相信,在那之后的时间里,他“锻造”的沙钢集团仍在受到来自他的有形或无形的影响。
他所影响的不止沙钢集团。
中国钢铁产量从1996年起跃居世界第一,并将这一优势保持至今,这一成就有赖于中国钢铁企业的集体贡献,其中当然包括沙钢集团。2023年,沙钢以4054万吨粗钢产量名列中国第四、全球第六。沙钢集团在中国国内仅次于中国宝武、鞍钢集团和河钢集团三家国央企,稳固地保持着自己中国最大民营钢铁企业的位置,同时以427.84亿美元营收,继续跻身《财富》世界500强,自2009年首次上榜起,排名累计上移近百位。
与很多同时代的中国企业家一样,沈文荣的职业生涯开始于一家公有制性质的小企业。1946年出生的沈文荣,在完成中专职业教育之后,进入家乡的一家县级集体所有制企业——沙洲县锦丰轧花厂担任钳工。轧花厂的主要原料和成品都是棉花,这与日后为他带来声誉和财富的钢铁很难产生直接关联。
历史提供的机遇出现在1974年,锦丰轧花厂决定自筹资金建造一个小型轧钢车间,沈文荣带领23名工人到附近钢厂学习轧钢技术——在中国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末期,在有商业文明传统的苏南地区,尽管政策仍未放开,但已经有勇敢的人们开始在铜墙铁壁上寻找缝隙。
成本为45万元的轧钢车间在试产成功几个月后正式投产,并直接更名为沙洲县钢铁厂,1984年钢铁厂与轧花厂“分家”,沈文荣由钢铁厂副厂长“转正”为厂长,随后他的第一次成功很快到来。
沈文荣决定抢占大企业忽视的小市场——窗框钢。之后的几年中,沙洲县钢铁厂成为中国最大的窗框钢生产基地,市场占有率从4%上升到70%,他知道在这个已经趋近于饱和的细分市场无法保证持续获得收益,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
1988年,沈文荣用所有的资本,从英国比兹顿钢厂引进中国第一条超高电炉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线,让沙洲县钢铁厂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距离缩短了20年,也令国内视之为引发了“中国钢铁工业的第三次革命”。
随后的几年中,沈文荣继续表现出对国际先进技术和生产线的近乎执拗的兴趣。
1994年,整合德国超高功率竖式电炉等多个国家先进设备建成“亚洲第一炉”;1996年,与当时世界第二大钢铁企业韩国浦项达成超2亿美元的合资项目,生产冷轧不锈钢薄板;1998年,从美国引进冷轧不锈钢技术,并升级整个生产线。
伴随生产线的不断升级,沈文荣也在对沙洲县钢铁厂的“体制”进行革新。这显然得益于1992年的那个“春天的故事”。
1992年,以沙洲县钢铁厂为主体组建的江苏沙钢集团正式成立,1998年,沈文荣开始推动沙钢集团改制,三年后改制初步完成,沙钢集团如他所期待地成为更具企业家自主性的现代企业,沈文荣能够更顺利地实现自己给沙钢绘制的发展蓝图,“开始起步的时候,沙钢就有了清晰的目标”——从最初的“苏州第一”小目标,到建厂25周年确定的“进入中国钢铁行业前五名,世界钢铁企业前十名”的大目标。
实现这个大目标以及之后更大的目标,沈文荣需要遵循最基本的行业规律。钢铁产业是规模经济的典型代表,“大”是“强”必要条件。在全球范围内,所有区域的钢铁工业的发展史无论如何书写,文字的缝隙里都写完了“收购兼并”,所以才有钢铁业是根本停不下来的产业的说法。
沈文荣和沙钢同样停不下来。
2001年,沙钢收购德国钢铁企业蒂森克虏伯旗下位于多特蒙德市的霍施钢铁公司并花了一年时间将其整体搬回中国。这一最初被嘲笑可能是买了一堆废铁的收购,只投入150亿,就最终建成了一个按行业惯例至少需要投入450亿的年产650万吨的炼铁、炼钢、连铸、连轧项目,沙钢也因此实现了一个大跨越:不仅产能上升至1000万吨,通过消化德国生产线,还大幅提高了技术水平,从而成为国内一线钢铁企业。
沙钢集团因为此次收购最终掌握了国内首个“一包到底”生产工艺。“沙钢创造的铁水一包到底成钢、成材,被钢铁行业广泛采用,国内外很多生产线都有沙钢生产线的影子。”沈文荣说这是沙钢对钢铁行业做出的重要贡献。
并购也发生在中国国内:2006年收购淮钢特钢、2007年收购河南永兴钢铁和江苏永钢、2008年收购江苏鑫瑞特钢、2009年收购无锡锡兴钢铁、2017年收购东北特钢——沙钢和沈文荣一路所向披靡,直到2023年对复星国际旗下南京钢联60%股权的收购以遗憾收场,这是热爱钢铁事业的沈文荣人生离场前令人惋惜的插曲。
2010年,沈文荣透露自己退休之后,最想做的还是钢铁,不生产和发展钢铁,就去研究钢铁。因为“一辈子从事钢铁行业,我希望能把这个行业做到世界最强。”这让他在钢铁行业奋战的40年像是在演奏一首永不停歇的交响曲。
2024年6月30日,曲终人去。沈文荣的人生,平凡地开始,平静地结束,在开始与结束之间,是一段不平常的故事。(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