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3|回复: 0

[风味小吃] 全国最会吃杨梅的人,竟然都在这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2 08: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国最会吃杨梅的人,竟然都在这里?

 沈东海 三联美食 2024-06-12 08:02 

*本文为「三联美食」原创内容

0.gif

『在这个季节,对于宁波人而言,杨梅带给人的快乐总很短暂,欢愉过后,最感伤的一件事,便是吃着手中的杨梅被告知,杨梅落市了。』


作者|沈东海


每年入夏,鞭笋上市,杨梅也就熟透了。吃着杨梅,喝着鞭笋汤,在山里人家,这是常事。


一般说来,野杨梅要比真杨梅早几天上市,大杨梅(东魁)要比小杨梅(普品)晚几天上市。杨梅五花八门,人亦千奇百怪。有些人喜欢吃大杨梅,有些人钟情于小杨梅;有些喜欢黑甜,有些觉得杨梅没点酸味不叫杨梅。以价格而论,在杨梅里最贵的,非白杨梅莫属。物以稀为贵,在我看来,吃的是面子,是派头。


杨梅品种很多,同一品种同一地,不同的树上结的果子,口味好坏却差很多。所以“吃客”上山,先观察地形位置,再看树的长势、杨梅的品相,一株株品尝过后,再下手摘。我们这,老一辈人说起来,有些杨梅有松香气(野杨梅),不好吃,但在某些地方,却以此为美。

1.jpg

电视节目《走遍中国》


我家虽没杨梅树,但从小却跟着父母摘杨梅。所摘的杨梅,是野杨梅,个头小,核大,大多较酸涩,但偶尔也有例外。这些例外的野杨梅,留存在人的心底,不仅是它的味道,还有它的样子,一到了梅季,时时被人惦记。只等万绿丛中,梅子红透,带上柴刀,提着竹篮,在荒草杂树中,披荆斩棘,与它再次相遇。虽不是自家的树,却没见过谁毁过树,山民的淳朴,人人都很爱惜。俗话说“红花配绿叶”,杨梅也有绝配,宁波人叫它“欧泊狼萁”。“欧泊狼萁”,蕨类植物,大多丛生于杨梅树下,杨梅盛产的季节,它正肥美。果农采摘杨梅之前,必先在竹篮底下垫一两层它,为的是娇嫩的杨梅采摘时不至于压伤,运输时不容易颠簸坏。摘完一篮子杨梅,果农又爱在杨梅上盖一两层它,为的是阻挡灰尘、防晒,更重要的是,紫红的杨梅在绿叶的衬托下,似待嫁的新娘,更娇羞可人,秀色可餐,为杨梅的甜美加分。



我家虽没杨梅树,但不是没努力过。记得我读高中那年,我家和二叔家心血来潮,一起在村里的小菜场买了十几株杨梅树,小的十几块,大的要几十块。几十块一株的杨梅树,在日均工资才几十的当时,也算不便宜了。那天,二叔用电动三轮车拉了好几趟。才上小学的二叔儿子“阿东”,那时人称“大胖子”,一个人竟拖着一株比他个子还高的小杨梅树,像打了鸡血,信誓旦旦,在他父亲的鼓舞下,使了吃奶的力,爬过一个陡坡,与我们一起“哼哧哼哧”地把杨梅树运上了山。爷爷在自家的山上已选好了位置,开始刨坑,挑水,种树。我们本以为过个三五年,等树大了,就有的吃了,没想到的是,第二年,树几乎全死了,唯独只剩下一棵,几年后,竟发现是公的——连一个果子都没结过,把我们气得,实在没话说了。那几年,我爸虽在别处又种过几回,都死了,有一次已活了几年,也挂了几次果,后来莫名其妙,两株像约好了似的,竟又都死了。至此,父亲心灰意冷,不再种了,只是将一句“这杨梅树真难种”,常挂在嘴边。


我家虽没杨梅树,真杨梅倒也摘过几次。记得最早的一次,我刚上小学,村里有杨梅树的人家,枝头剩下的零星杨梅不要了,我们便像拾稻穗的人,去“测所”(捡拾遗漏的)。那天我跟着爷爷,好不容易走到那,可杨梅树实在太高,不好摘啊。但爷爷自有办法。已六十多岁的爷爷,身手矫健得像个猴子,轻松地上了树,又像人猿泰山一般,光着上身,站在树杈,开始摇晃起一抱粗的大树。顿时,巨大的杨梅树开始颤抖起身子,杨梅像大雨一般,倾盆而下,“噼里啪啦”, 落在草丛,打在地上。

2.jpg

电视节目《源味中国》


站在树下抬头仰望的我,已顾不得被杨梅砸中,看得呆呆的,第一次羡慕起男人强壮无比的身体,有这样一位爷爷,更是心生一种自豪感。这时,爷爷让我可以捡了,捡完了,他还有别的事。那天,我捡了满满一篮又大又黑的杨梅,却一个都舍不得吃。等我来到山下,把自己的战利品交给妈妈,小小年纪的我,就知道邀功了。在别处没摘到什么好杨梅的妈妈和姐姐看了,心生羡慕,连连夸赞。这么好的杨梅,拿到家,一家人都舍不得吃,等第二天拿到街上去卖,没想到倒出来大多坏了。那时,母亲半开玩笑地责备道:“还以为你这么厉害,搞了一篮这么好的杨梅,没想到就上面一层好的,表面文章做得像模像样。”可她哪知道,我这杨梅都是爷爷从树上摇下来,一个个精挑细选捡的。


记得还有一次,我跟着几个叔叔,翻山越岭,一起去的。那时奶奶正在黄家庵,给村里的杨梅林管杨梅。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成片的杨梅树,树非常高大,杨梅黑紫,长势喜人。稀稀疏疏的杨梅叶,密密麻麻的杨梅果,真可谓遮天蔽日,遮挡了头顶整片天空,只从叶果间散落下零星的阳光,像星空。随手从地上捡起一个,送入口中,就开始羡慕起奶奶的这个工作了。令人更惊喜的是,这里不仅有普品杨梅,还有别处少见的乒乓球大的杨梅,我第一次见。因梅林还有别的人管着,奶奶也十分本分,让我们刚落地的杨梅捡一些,树上摘几个尝尝,玩痛快了,就可以回去了。


那天等我回到家,没想到迷迷糊糊躺在一把藤椅上,昏睡了过去。直到奶奶到家,看到我这个样子,给我扭了痧气,提了痧筋,喂了我两颗陈年杨梅酒里取出来的杨梅,说是中暑了。


关于摘杨梅的记忆,更多的人,特别是老一辈,正如一位抖音朋友曾在作品里提到的:“忖忖小辰光,没的吃,光着脚丫,走在山里,去找野杨梅。野杨梅的个头小,还酸涩,摘来吃了,还笑煞。现在真杨梅掉了满地,都没人摘了,真的很可惜,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记得小时候,村集体山林队的杨梅山,树上只剩下一个,也要爬上去。现在条件好了,世道变了。”


杨梅虽好吃,摘着也挺好玩,可许多人不知的是,杨梅树极脆,看着枝杈很粗,却不经踩,胆大、心不细——宁波人说起来“泡冲”的人上去,总容易掉下来。因此每年杨梅季,总有不少人因此摔断骨头。这不今年,我们村也有一位。

3.jpg


杨梅虽好吃,可它娇贵;娇贵也就算了,可它还是个短命鬼。水果里,荔枝算难储存了,因杨贵妃吃荔枝而赋的一句诗,不提大家也都知,但跟杨梅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了。宁波本地的杨梅一下树,过一夜即色味俱差,若是遇上品质稍差的,就直接坏了。若杨梅买得多,一时吃不完,也只能放冷藏室,不过也只能多放一两日罢了,随着时间流逝,品质开始不断下降。因此吃杨梅,若追求品质,总得争分夺秒,不容你缓一缓。但若今年运气不佳,老天爷给脸色看,几日梅雨一下,杨梅落了一地,勉强还挂在枝头的杨梅,也大多发霉烂透了。这对于梅农和吃客而言,前者少了收入,后者没了口福,都是一种大损失。因此,梅雨、梅雨季节,在宁波人看来是很晦气的,既想早点出梅,又怕出了梅没杨梅吃了,左右为难。


杨梅虽说娇贵,但它也有个大优点,便是底子老实,不像桃子、梨,不会偷偷使坏——许多水果吃多了闹肚子,杨梅是个例外。老宁波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杨梅吃得再多,就算吃到些坏的,也‘勿搭嘎’(没关系)。”话虽这么说,人买东西总还是想买到些好的。


在我看来,一篮杨梅好不好,一看干不干,“水戳涝骚”(湿哒哒的),总不太好;二看硬不硬实,手感、口感都软塌塌的,不好;三看有没有“果刺”,刚下树的好杨梅,大多都有“果刺”,像极了密密麻麻紫红色的水晶钻石,团成的球,挤在了一起。四看有没有杨梅虫,有杨梅虫的,大多杨梅淋了梅雨,或时间放得较长,或者摘来的杨梅品质略差,“水戳涝骚”的,总容易出虫。


但话说回来,不管这杨梅有没有虫,我都不建议用盐水泡着吃。外表没杨梅虫的,可以直接放心吃,若是有的,直接拿到水里洗洗,但对于“吃客”而言,洗过的杨梅,总不是那个纯正的味。爱洗杨梅,或爱泡盐水的,在我看来,还是干脆不吃——这般吃杨梅,有点过于小心谨慎,没多大意思,更无乐趣。而近年来网上疯传的杨梅打药,我也刷到过,老底子杨梅是不用打药的,对此是为了保果,还是提高成熟度,因不了解,不提。

4.gif


红颜薄命,短命的杨梅也是如此,庆幸的是,它遇到了一群懂它爱它怜惜它的吃客。这些热情似火的吃客,对于杨梅的喜爱,他们割舍不下,开始各显神通,千方百计地要留住它的味。


对于宁波人而言,做的最多的是冻杨梅,因其简单方便。冻好的杨梅,吃法也不少,可直接吃,也可放冷饮或甜品里。只是要吃到好的冻杨梅,保鲜有讲究。一般是用一个塑料盒装杨梅,再在盒外多套几个塑料袋。这样冻出来的杨梅,个个分明,又很干净,外面不结冰,也不结块。究其原因,可能最大限度地将冰箱内的水汽与杨梅隔绝了。


冻杨梅,一般人家都是小打小闹,在自家速冻箱里冻一点罢了,但吃客里也有王炸,我曾听说有人为此单独买来一个冰柜,杨梅小包装分装好,将整个冰柜全部塞满,一直能吃到来年杨梅上市时,也算是个奇葩。这样的主并不缺钱,究其原因,可能是市面上卖的冻杨梅太少。记得我在中考那年,在骆驼中学的小卖部里曾买到过一次,一块钱一小袋,里面没几个——可能我孤陋寡闻——之后就再没见过。

5.gif


除了冻杨梅,泡杨梅酒也是宁波人的最爱。宁波人对杨梅酒的热爱,特别是陈年杨梅酒,就像广东人对陈皮的信奉,总觉得它越陈越好,不仅能治中暑,还能治头疼脑热肚子疼等,有点像包治百病的神药。杨梅酒的泡法比较简单,加足量的杨梅,适量的冰糖,再加上高度白酒,便可以了。新鲜的杨梅酒,泡出来有种红宝石般的色泽,气味芳香,一点不比红酒差。


杨梅干,儿时在小卖部里吃到过,一次突然心血来潮,我们家也想自己做。那时人特别傻,杨梅没做任何处理,直接倒在竹筛上晾晒,不曾想,苍蝇爬满,晒出来也干巴巴的,一点也不好吃。后来才知,这东西需要蒸煮,拌糖,再晾晒。


酸梅汤,宁波人也有拿杨梅做的。记得小时候,一次去“嬷嬷”家,那天她正好在煮酸梅汤,于是舀了一碗,让我尝尝。我本是个不怕酸的人,或者说还很能吃酸,但自从尝了那个酸,我自叹不如。那个一直酸到牙齿,酸到胃,酸得我眼泪快下来的酸,让我不敢再尝第二口。“嬷嬷”说这个喝了开胃,我虽没问,但猜测她肯定是拿野杨梅做的,又没放糖,野杨梅的酸,又被十倍百倍的浓缩了。

6.jpg

图 / 视觉中国


杨梅罐头,以前我们附近的罐头厂做得较多,后来技术慢慢流传到百姓人家。记得我小阿婶年年做,一次还给我吃过,酸酸甜甜,味道还不错。这东西做法也简单,用玻璃瓶装满杨梅,放适量的糖,加足凉白开,盖紧盖子,再放到大锅里隔水蒸煮,水开后,再蒸个二十分钟这样,便可以取出来了。出锅后的杨梅罐头,需倒扣着放,据说这样不会漏气,这样处理后,据说能一直吃到第二年。


而今年,我也跟了风,除了做冻杨梅,还搞了些杨梅酱。做杨梅酱的方法也很简单,将杨梅肉挤碎去核,再拿到锅里加适量的红糖,小火慢煮,煮至稍干后,便可灌入玻璃瓶内,放凉了再冷藏。杨梅酱的味道很不错,煮的时候梅香味就非常浓郁,入口香甜,酸味适中,再加之玫瑰酱般的色泽,是一款非常诱人的美食。杨梅酱的吃法也很多,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加入甜品、冷饮,甚至做成杨梅酱蛋糕。


种种这些做法,宁波人最最爱的,还是敞开了肚皮吃,尽量多的满足味觉上的享受,全全地先装进肚子里。毫不夸张地说,每次杨梅一上市,我的饭量就断崖式下跌,每次饭前,我都是先拿一盆杨梅——用不锈钢脸盆装着的,直吃到快饱了,才停止。得其精髓的宁波本地人,做了个短视频,蛮好玩,我觉得他完全诠释了宁波人对杨梅的喜爱。“宁波人最近都在吃什么?杨梅,早餐午餐晚餐夜宵,今天明天后天大后天大大后天。你以为这就完了?还没有!自己家,朋友家,同事家,冰箱冷冻吃,煮荔枝饮喝,熬杨梅酱吃,泡烧酒吃。”


因宁波人太爱吃,杨梅一上市,反倒成了许多人人情往来的契机。所以宁波人有句俗语:“在宁波,混得好不好,就看有没有人给你送杨梅。”再不济,看有没有人请你摘杨梅。要是无人送,也无人请你去摘,你这个人大概率说起来要么无钱无势;要么朋友较少,吃不太开。总而言之,一句话,无人脉。无人脉的人,因此常挂在嘴边的一句玩笑话,便是“杨梅红,耳朵聋”。

7.gif


吃过杨梅的人很多,见过杨梅开花的,应该很少。杨梅像一位隐士,不爱显山露水,不像其他的果树,花开得很浓艳,再不济,至少能看到花的影子。记得儿时,一次过年在大伯家吃饭,饭后闲聊中,大伯问我们:“有没有见过杨梅花?”我们听了,大多是摇头的。大伯哈哈笑笑,指着门外,说它在外面正开得欢。这长在院子里的杨梅树,我是认识的,那天路过我又见过,又在这大冬天,我是坚决不信的。于是他领着我们,到外面欣赏这杨梅花。杨梅花很小,又不起眼,很细碎,没有花该有的样子和形状,不是大伯细细指点着,都不知这是杨梅花。


在这个季节,对于宁波人而言,杨梅带给人的快乐总很短暂,欢愉过后,最感伤的一件事,便是吃着手中的杨梅被告知,杨梅落市了。


END
   本文作:沈东海
   微信排版:布雷克

微信审核:同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21 12:48 AM , Processed in 0.05465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