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4|回复: 0

[哲史艺丛] 拍照式速写:明代宫廷画师居然还是锦衣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2 08: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拍照式速写:明代宫廷画师居然还是锦衣卫?

 陈昊 国家人文历史 2024-06-11 00:35 

70.jpg

本 文 约 350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分 钟 

如果细心观察明代宫廷绘画,你可能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一幅名叫《鱼藻图》的画,落款位置写的是:“武英殿直锦衣卫镇抚苏郡缪辅写”,还有一幅《砺剑图》,落款写“直仁智殿锦衣镇抚三山黄济写”,均提到画作者缪辅、黄济供职于锦衣卫。

那么,宫廷画师为何会与掌握缉捕谳(yàn)狱的锦衣卫发生联系?莫非他们真的能一手持画笔,一手握绣春刀吗?

71.jpg

锦衣卫中的宫廷画师


据《明史》记载,洪武时期有位国子监祭酒,名曰宋讷,“性持重,学问该博”,教学严谨认真。洪武十八年(1385)的一天,明太祖突然召见宋讷,还询问其昨日因何发怒。

72.jpg

宋讷吃惊之余,回答:

“国子监生员嬉戏打闹,砸碎茶具。臣自愧管教无方,故而发怒。不过……陛下如何得知此事?”

说着,太祖命侍卫拿出一幅画作,上面竟赫然画着昨天宋讷发怒情状。原来,太祖早已命画工监视宋讷,并将其发怒之状画出。幸而宋讷据实回答,才免去无妄之灾。好巧不巧的是,太祖在三年前设立了锦衣卫,专掌缉捕刑狱。史料虽未揭示该画工同锦衣卫的关系,却不由让人怀疑他是锦衣卫的一名“特务”。

73.jpg

关于明代宫廷画师同锦衣卫的关系,不少史料也曾有披露,《国朝院画录》称“明多假以锦衣卫衔,以绘技画工概授武职”。可见,宫廷画师常被授予锦衣卫职。

洪武时期,宫廷画师主要职责是绘制皇帝御容及宫殿壁画,往往不担任官职,完成任务即优礼遣送回家。永乐时期,画师开始在翰林院、武英殿供事,这一时期,也出现了授职锦衣卫的记载。永乐十五年(1417)五月十八日,明太宗摆驾武英门,命宦官取来宋朝皇帝画像,又命袁忠彻与画士百户徐英观摩。画士宫廷艺术家百户则属于一种军职,二者本不相及。《明实录》又记载,洪熙元年(1425)闰七月,宣宗“升行在锦衣卫千户徐英为本卫指挥佥事”。结合两条史料,画士百户徐英在永乐时很可能隶属于锦衣卫。

宫廷画师被大量授职锦衣卫,始于宣德时期,一直延续到成化、弘治年间。被授官职大小不一,甚至有授锦衣卫都指挥使(锦衣卫最高长官)者。据不完全统计,授锦衣卫三品以上职的画师至少有三十余位,如:

锦衣卫都指挥使(正二品) 倪端、张玘、刘俊
锦衣卫都指挥同知(从二品) 殷偕、袁林
锦衣卫都指挥佥事(正三品) 徐英、周全
锦衣卫指挥同知(从三品) 商喜、商英、韩秀实、徐麟、殷善、李璈、董永昌、吕纪、吕文英
锦衣卫指挥佥事(秩从三品) 谢环、韩涌、徐祥、赵福、殷顺、刘节、周广……

74.jpg

至于授锦衣卫普通指挥的宫廷画师,更是不可胜数。

宫廷画师何以授职锦衣卫?


既然宫廷画师授职于锦衣卫,那么,他们是否身负锦衣卫官员的职能呢?

洪武时期,明太祖设立仪鸾司,并于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锦衣卫,专掌侍卫、巡察、缉捕、刑狱。有明一代,锦衣卫直接对皇帝负责,乃“人主私刑”,三法司亦不能随意干涉。实际上,宫廷画师并非身穿飞鱼服,一手拿着绣春刀,一手拿着画笔。不仅如此,他们对锦衣卫的业务,也几乎一无所知。锦衣卫有一项特殊功能,即“恩荫寄禄”。通俗来讲,由于明朝没有设立画院,授予画师锦衣卫官职,是为了给他们提供拿取俸禄的名义。这些职位只是虚衔,画师仍旧跟随皇帝左右作画,并不负责锦衣卫实际业务。正统时,画师谢环被授予锦衣卫千户,杨士奇便称此举为“盖授近职,使其食禄也”。

实际管理宫廷画师的机构是御用监和司礼监。在明代,内府下设十二监、四司、八局,总称二十四衙门,由宦官牵头负责。司礼监下设“书籍、名画等库掌司”,御用监则选办“御前所用围屏、床榻等木器及紫檀、象牙、乌木、螺钿等玩器”,还下设有“直仁智殿监工一员,掌管武英殿中书奉旨所写书籍、画册等”。刘若愚《酌中志》也提到司礼监下设的中书房掌管文华殿中所写书籍、对联、扇面。可见,御用监管理入直仁智殿、武英殿的画师,而司礼监的中书房则管理入直文华殿的画师。因此,相关画作落款中,常可见到“直仁智殿”“直武英殿”“直文华殿”一类表述。

75.jpg

那么,明朝官僚机构如此发达,为何单单将宫廷画师寄禄于锦衣卫呢?

正如大家所知,锦衣卫官属于武职系统,而授画师以武官衔,其实乃唐宋以来旧制。在唐代,左、右武卫系职掌朝会仪仗的武官,以画马闻名于世的曹霸、韩幹分别任左武卫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宋代亦授画师低级武官职衔,如夏圭之训武郎系正八品武臣寄禄官职,李唐之成忠郎系正九品武臣寄禄官职,苏汉臣之承信郎系从九品武臣寄禄官职,均为守卫宫廷的禁军官职。

另外,这也和明代皇帝喜爱绘画,锦衣卫又是皇帝心腹机构有很大关系。帝王艺术品味直接影响着宫廷绘画的创作与兴衰,明代帝王多热衷于绘画艺事。明宣宗热爱山水、花果、人物、翎毛绘画,尤精花鸟画,传世作品17幅,文献著录作品46幅,合计达63幅。明宪宗、明孝宗亦喜爱绘画。另一面,锦衣卫又是皇帝心腹机构,备受重视。对于钟爱的画师,授予其锦衣卫职衔,正凸显出皇帝的宠渥优待。

76.jpg

锦衣卫的诸多特性,也使其成为授职画师的最佳部门。明前期,宫廷画师多出身匠籍,尤以军匠为多,锦衣卫南镇抚司恰有管理军匠的职责,画师从锦衣卫领取俸禄也就名正言顺。另外,由于锦衣卫负责皇帝朝会与仪仗护卫,而宫廷画师亦随侍皇帝左右,画师寄禄于锦衣卫,也方便其出入宫禁、服务内廷。

诚然,明前期宫廷画师大多以艺闻名,未经科考,将其授职于锦衣卫,也可缓和前朝文官的不满与非议。在种种原因作用下,宫廷画师遂与锦衣卫联结在一起。

锦衣卫画师的政治活动


事实上,这些锦衣卫画家也并非终身绘画,他们还可从事宫内其他行业,转变为实权官僚。画师周文靖以善画入宫,后成为阴阳学训术。马轼起自军匠,本以画工入宫,后成为天文生、漏刻博士。画师沈政则官至顺天府通判、太常寺少卿。

画师中更不乏直言极谏的良臣。在明代绘画史上,有“林良、吕纪,天下无比”的说法,即他们画艺精湛,无出其右。二人秉性正直,也常常“执艺事以谏”。明人陆深曾赞扬林良“落笔心先嗔”,其画作“览图令人气满氛”,使得“忠贞立朝奸佞惧”。《画史会要》称吕纪“其在画院,凡应诏承制,多立意进规,孝皇称之曰:‘工执艺事以谏,吕纪有焉。’”清代徐沁《明画录》也称吕纪“每承制作画,立意进规,嘉赏甚渥”。

诚然,有诤臣亦有佞臣,锦衣卫画师也不乏作奸犯科之人。宣德元年(1426),宣宗下令举荐文学才艺之士,边景昭接受贿赂,举荐陆悦、刘圭。有司调查后发现,陆悦曾因受贿被罚戍边,刘圭亦有专事结交权贵的黑历史。宣宗怒斥边景昭“以小艺得官,敢恃恩贪纵”,将其革职为民。成化、弘治年间的钟钦礼,擅长山水绘画,颇有时名。他因此自傲,依靠朝廷声势,诈骗钱财,事泄后被革职充军。前文提到的沈政,也依仗皇帝宠幸,忘乎所以,竟向宪宗进言要聚天下财货供内府之用。宪宗斥责他“不守本业,妄起事端,大不循理”,命锦衣卫严加拷问,最终将其贬为广西镇安府通判,逐出京城。

77.jpg

历代宫廷画家多被视为以小艺得官,不值一提。即如宋代画院最高长官不过从四品,大名鼎鼎的米芾也不过是从七品书画学博士。清代宫廷画师则没有官秩,一等宫廷画师的待遇只比五品官俸禄稍高。相比之下,明朝虽未设立画院,宫廷画师却寄禄于锦衣卫,宠渥恩荫远在宋、清两朝之上。

78.jpg

参考文献:
1.(清)张廷玉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2.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明实录附校勘记》,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
3.单国强:《关羽擒将图》,《紫禁城》1981年第1期。
4.穆益勤:《雪夜访普图》,《紫禁城》1982年第3期。
5.聂卉:《明代宫廷画家职官状况述略》,《故宫博物院院刊》2007年第2期。
6.彭飞:《〈明实录〉所见明代宫廷画家史料札记》,《美苑》2011年第6期。
7.赵晶:《明代宫廷画家入值体例探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第10期。
8.郭林凤:《明代宫廷锦衣卫画家探略》,《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9.赵晶:《明代宫廷画家官职考辨》,《故宫博物院院刊》2015年第3期。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a.jpg
END
作者 | 陈昊
编辑 | 胡心雅
排版编辑 | 韩其娟(实习)
校对 | 李栋 张斌 古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8 08:36 AM , Processed in 0.0325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