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8|回复: 0

[哲史艺丛] 甄学课堂又上课啦:真实的华妃,也像剧中那样傻傻爱着雍正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4 07: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甄学课堂又上课啦:真实的华妃,也像剧中那样傻傻爱着雍正吗?

 周思雁 国家人文历史 2024-05-24 07:04 


10.jpg


本 文 约 510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分 钟 


在播出十年热度不减的影视剧《甄嬛传》中,演员蒋欣饰演的华妃年世兰艳丽华贵而又嚣张跋扈,可谓深入人心。最后其在得知欢宜香的秘密后,一句“皇上,你害得世兰好苦啊”又赚足了观众的眼泪。然而,在历史中,年世兰的原型敦肃皇贵妃年氏,一生共生育了三子一女,与齐妃李氏并列为雍正后宫中生育最多的女性。那么,这位据说备受宠爱的贵妃在历史上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女子呢?


11.jpg


家族荣光


敦肃皇贵妃出身广宁年氏,是入旗的汉人。其家族本姓严,祖籍安徽怀远,后来“严”讹传为“年”,遂改姓年。明中期仕至户部尚书的年富(年羹尧的次子与他同名)即是这支家族中的一员。年富历仕数朝,廉正强直,是明代与王翱(一生历仕七朝,辅佐六帝,刚明廉直)并称的名臣之一。至明朝后期,年氏家族迁居辽东广宁。清军入关前,年氏的曾祖父年有升被编入镶白旗包衣旗籍。顺治十二年(1655),因年氏祖父年仲隆考中进士,年氏一族脱离包衣,改隶镶白旗汉军籍,年仲隆仕至知州。年氏之父年遐龄,笔帖式(清代抄写和翻译文书的中低级官员)出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授河南道御史,仕至湖广巡抚。

年氏其实并非仅有年羹尧这一位兄长,她实际上还有至少一位更为年长的兄弟,名为年希尧。年希尧,字允恭,康熙十年(1671)生,同为笔帖式出身,累迁至工部侍郎。与弟弟不同,年希尧似乎是一位标准的“理科生”。他数学学得很好,尤其是几何学,著有《测算刀圭》《面体比例便览》等,还编制有“对数表”“万数平立方表”。此外,在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就是那位给雍正画行乐图的宫廷画师)的帮助下,年希尧还出版了《视学》一书,堪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介绍透视学的专著,书中绘图精确,对于一般立体图形,均采用了二视图来标示其尺寸形状,而所用的一些术语,如“视平线”“地平线”等,还沿用至今。同时,年希尧还通晓医学,辑有《集验良方》《本草类方》等书籍。

12.jpg

年希尧一生活了67岁,在弟弟妹妹都去世后,他还曾长时间担任御窑厂的督陶官,雍正时期产自御窑的那些精雅的瓷器大多与他有关,世称“年窑”。在此期间,他和团队一边发掘传统工艺:青花仿宣德,斗彩仿成化,精雕细琢;一边实验新技术,研制出了多种创新釉色,如胭脂水釉。

Image

而获得雍正朱批“朕亦甚想你”的年羹尧,字亮工,康熙十八年(1679)生,康熙三十八年(1699)中举,次年中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四十二年(1703)四月,年羹尧顺利通过翰林院的散馆考试,“留馆”任职从七品翰林院检讨。也就是说,与许多影视剧中相对粗鄙的武人形象不同,年羹尧是以进士翰林起家。在二十岁中进士后,年羹尧在文官体系中升迁极快,年方三十就做到了正三品内阁学士,并加礼部侍郎衔,随即外放四川巡抚,主政一方。可以说,在年氏入府时,她确实来自一个蒸蒸日上的家族。

13.jpg

年氏至少还有两位姐妹(更可能是姐姐),一位嫁与镶白旗汉军知县胡凤翚为妻,另一位嫁与正红旗汉军两广总督杨琳之子户部郎中杨晏为妻。胡凤翚因这份姻亲之故,于雍正元年(1723)被特授“著名肥缺”苏州织造,雍正还特地叮嘱其要节俭用度,吸取前车之鉴,不要辜负自己的声名。(只可惜三年后他可能就会发现,这份叮嘱胡凤翚大概是当耳旁风了。)
 
年氏应该是年遐龄的老来女。目前尚未见关于年氏入府详情的材料,但康熙三十七年(1698),皇四子被封为多罗贝勒,封入镶白旗,领有多个佐领及包衣佐领、管领。康熙四十八年(1709),他晋封和硕雍亲王,所领佐领、管领数量增加,年氏一族所在的佐领即是此时封入雍亲王属下。而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氏已经诞下了她的第一个孩子。所以年氏入雍亲王府应该正在此期间。若按入府时常规年龄十五岁左右计算,年氏应出生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前后,比哥哥年羹尧小了十七八岁,此时父亲已经五十余岁,年氏作为幺女,在家中可能真的备受宠爱。

红颜薄命


前文已述,大约在康熙五十年(1711)前后,年氏嫁入雍亲王府(也就是现在的雍和宫),在王府的身份是侧福晋。与中国古代汉族人长久以来的一夫一妻多妾制不同,满洲、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是多妻制,侧妻地位虽略低于正妻,但远高于妾。王府侧福晋是经过官方手续,宗人府备案,被正式承认的一种介于福晋与妾室之间的身份。王府侧福晋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直接作为侧福晋娶入,大多由皇帝直接从八旗秀女中“指婚”;二是由妾室提拔,即由王府上奏宫中或宗人府,请求册封某位妾室为侧福晋,称“请册”。至于年氏是作为外八旗佐领下人之女参加八旗选秀,被康熙或彼时的太后孝惠章皇后选中,赐给雍亲王为侧福晋;还是作为属人在属主藩邸充任侍女时被收为妾室,进而册封为侧福晋,目前尚未见明确史料证明。后来雍正回忆年氏入府事时,曾说:

“朕在蕃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和平。皇考嘉其端庄贵重,封为亲王侧妃。”

这似乎是指年氏先作为使女或妾室侍奉雍亲王及福晋,再被封为侧福晋。但年氏出身世家,也不乏直接被封为侧福晋的可能。

14.jpg

年氏入雍亲王府较晚,在她入府时,王府大抵已有一位福晋、一位侧福晋和三位格格。雍亲王福晋乌拉那拉氏,出自正黄旗满洲,康熙三十四年(1695)左右成婚。侧福晋李氏,可能出自镶白旗包衣,最迟康熙三十三年(1694)为皇四子妾室,后封为侧福晋。格格宋氏,可能出自内务府包衣,最迟康熙三十二年(1693)为皇四子妾室,后随其出宫。格格钮祜禄氏,出自镶白旗满洲,康熙四十三年(1704)入侍藩邸。格格耿氏,出自镶白旗包衣,最迟康熙四十九年(1710)入侍藩邸。

尽管入府较晚,年氏在雍亲王府大抵受到了很多宠爱。与《甄嬛传》中“将门虎女”的形象不同,雍正眼中的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对自己克尽敬慎,对福晋小心恭谨,对下人宽厚和平,实在是《甄嬛传》里华妃的“反义词”。雍正还曾命人绘制十二幅汉装美人图屏,后世名为《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其中美人清秀文雅,纤弱柔美,与他描述的年氏确有几分相似,或许从中真可窥见年氏的影子。

15.jpg

嫁入王府后,年氏先后生下一女三子,在此期间雍正所有孩子都为她所出,其所受宠爱可见一斑。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氏生下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即雍正的第四女;康熙五十九年(1720),生雍正第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1721)生第八子福慧,雍正元年(1723)生第九子福沛。只可惜不知是否因为自己体弱,年氏所生的四个孩子全部夭折。雍正皇四女三岁殇,皇子福宜两岁殇,皇子福沛更是出生不久就夭折了,皇子福慧活得相对久一些,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还没过自己的八岁生日。

值得一提的是,与年氏并为雍正后宫中生育子女最多的妃嫔是齐妃李氏,同样生育了一女三子。其中,李氏所生雍正第二女是他唯一长大成人的女儿,十八岁下嫁纳喇星德,二十三岁即去世。李氏所出的三个儿子中,弘盼三岁夭折,弘昀十一岁夭折,唯有弘时(《甄嬛传》中又长高的那位)长大成人,但却因年少放纵、行事不谨被逐,削去宗籍,二十四岁郁郁而终。年氏与李氏生育了雍正一半以上的子女,却都是或夭折,或英年早逝,未尝不令人叹惋。

16.jpg

雍正元年(1723),诏封潜邸诸人,福晋乌拉那拉氏为皇后,侧福晋年氏为贵妃,地位要高于潜邸中除福晋外的所有人。与年氏同为侧福晋的李氏封齐妃,格格钮祜禄氏封熹妃,格格耿氏封裕嫔,格格宋氏封懋(mào,勤勉或盛大之意)嫔。年氏能获此高位,与她军功卓著的哥哥年羹尧自然密不可分——自康熙四十八年(1709)出任四川巡抚后,年羹尧抓住机会,由文转武,并在康熙六十年(1721)升任川陕总督,成为康熙末年最年轻的封疆大吏。在雍正即位的最初一段时间,年羹尧的地位也在飞速提升,年氏一家自然连带着“深受皇恩”。年过八旬的年遐龄获加尚书虚衔、赋闲多年的年希尧署理广东巡抚、那个一度被革职的七品知县胡凤翚也摇身一变成了苏州织造,年家的这位幺女年氏被封为贵妃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更何况年氏本人侍上也是尽心尽礼,又能赞襄内政,深受雍正喜爱。

17.jpg

然而,好梦毕竟不常有,很快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羹尧案爆发。从春至冬,年羹尧被一步步免去了所有职衔,年氏的身体也一点点垮了下去。终于到了十一月,年羹尧及其家属被解送至京,锁拿下狱之时,贵妃年氏也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这样的情况显然并不是雍正想看到的,或许他心中确实不想因年羹尧的事牵连年氏,又或许他也不想落个苛待后妃的名声,总之在十一月十五日,雍正谕礼部特封年氏为皇贵妃,且如果年氏不幸有恙,一切礼仪俱照皇贵妃办理。但显然这次临终安慰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十一月二十三日,年氏还是先自己哥哥一步离开了这个世界,撇下了尚且年幼的儿子,和即将杀掉自己亲哥哥的丈夫。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这位曾经的“最小偏怜女”有没有在病榻之上恳求自己的丈夫放过自己的娘家,又或者是明明满腹言语,却只能碍于后妃谨言慎行之故,都藏进那一双泪眼之中。

哀荣已极


年氏去世后半个月,雍正即赐年羹尧自尽。但雍正似乎有意将嚣张跋扈的年羹尧与他小心谨慎的父兄和妹妹区隔开来(最终年羹尧案并未连累到他们)——年遐龄与年希尧仅革职,但年希尧很快实现了“再就业”,去御窑厂做了“专业对口”的工作;年遐龄雍正五年(1727)去世时,也被准以原有官品礼葬。而年氏去世后,丧礼如仪,谥曰敦肃皇贵妃,满文为“ujen doronggo”,意思是“郑重端庄”,与他回忆康熙封年氏为亲王侧妃时给出的“端庄贵重”的评语一致,不知此时雍正是否也想起了年氏初入王府时的情景。皇贵妃薨逝,雍正辍朝五日,皇子福慧摘冠缨、截发辫,百日后剃头,以满族习俗寄托对母亲的哀思。年氏宫中的宫女、太监也都要截发辫,以表哀悼。雍正还处置了办理皇贵妃仪仗时行为草率的礼部尚书赖都等四位官员,将他们俱降二级,但从宽暂任原职。

敦肃皇贵妃是清代事实上第一位以皇贵妃身份薨逝且办理丧仪的后妃,所以她的丧仪待遇也成为清代后来皇贵妃丧仪的参考标准,例如乾隆八年(1743)(què,诚实,谨慎之意)惠皇贵妃佟佳氏和慧贤皇贵妃高氏薨逝后,即参考敦肃皇贵妃先例办理丧仪。乾隆朝刻印的《光禄寺则例》中就详细记录了敦肃皇贵妃薨逝后丧仪举办的流程,作为皇贵妃丧仪流程案例。晚清《大清会典事例》中同样继续以敦肃皇贵妃后事为皇贵妃丧仪事例。

18.jpg

敦肃皇贵妃去世后,雍正依然十分疼爱他们此时唯一活着的孩子福慧,带在身边悉心培养。雍正六年(1728)六月首次刻印官修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时,福慧是唯一获赐绵纸书的当朝皇子,而他的哥哥弘历与弘昼都只有竹纸书。可惜天命不佑,这年重阳节,年仅八岁的福慧夭折,雍正下旨以亲王礼为福慧操办后事,后来乾隆即位后追封这位弟弟为亲王,谥曰怀,故称怀亲王。

乾隆二年(1737),雍正皇帝梓宫安葬于泰陵地宫,孝敬宪皇后梓宫及敦肃皇贵妃金棺随葬,年氏成为陪葬泰陵的唯二后妃之一。此次葬礼也成为后世得以效仿的“范例”。不过年氏有此“殊荣”,或许也是因为她是雍正后宫中为数不多先于雍正去世的妃嫔之一。据前人统计,雍正的后宫中,在乾隆二年雍正安葬之前去世的妃嫔中,除了上述两位,就只有宁妃武氏和懋嫔宋氏。但宁妃无所出,懋嫔仅生育两个女儿,且都未及满月而殇,所以两位均未获封高位,也仅安葬于泰陵妃园寝。

历史上年氏的一生虽不像《甄嬛传》中华妃的人生那般戏剧化,但也可以说是一个相似的悲剧。她作为家中小女,备受父兄爱护照顾,年少入王府,小心谨慎,侍奉王爷与福晋,也一度受到丈夫的宠爱。可惜她既无法唤回自己屡屡早夭的孩子,也无法拯救家族倾颓时被埋葬的兄长子侄。或许在生命的最后,可能还不到三十岁的她回望自己的一生时,大概也会觉得繁华如梦渺,往事不可追吧。

19.jpg

参考文献:

[1](清)昆岗修,刘启瑞纂:《大清会典事例》,清光绪石印本。
[2]唐邦治:《清皇室四谱》,上海:聚珍仿宋印书局,1923年。
[3](清)雍正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皇帝御批真迹》,北京:西苑出版社,1995年。
[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帝起居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5]崔倩,张淳淳译者,(英)索姆·詹宁斯.著:《中国清代瓷器》,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20年。
[6]赵尔巽:《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2021年。
[7]王冕森:《清代后妃杂识》,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2年。
[8]清代历朝起居注合集,书同文古籍数据库。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a.jpg
END
作者 | 周思雁
编辑 | 胡心雅
排版编辑 | 韩其娟(实习)
校对 | 古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22 09:52 PM , Processed in 0.0339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