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海城市超市全面关店一事,让人联想到之前阿里旗下的盒马停止IPO。在2024年的这个春天,零售业却异常寒冷,无论是新零售,还是传统零售,无论是高端零售,还是邻里便利店,几乎都看不到曙光。零售业面临至暗时刻,未来还有机会吗?
首先,零售业的节节败退,并非是今天才发生的现象。假若回溯至三五年前,就可以发现,传统零售业已现颓势。所以才诞生了侯毅的盒马模式,和一系列的新零售商超,只不过这种态势,今年直接蔓延到了志在革新零售业的诸多新零售业态上。这就很值得玩味了。
个人观点是,零售业不是不行了,而是无论传统零售,还是所谓新零售,本质上都是新瓶装旧酒,在人货场上依然是极为传统的模式。举个例子,盒马不少工作人员来自于家乐福这样的传统商超,不可避免地带来各种习惯。从基层盒马员工的角度来看,在思维模式、工作习惯等方面依然是颇为传统的,这就极大限制了盒马的新零售模式发展,最后变成了传统商超+吃喝的业态,这就导致侯毅绘制的蓝图变成了空想。
对于刚刚全面关店的上海城市超市来说,其最大不同点在于定位为中高端商超,但从上海城市超市最近几年不断关店来看,关店本身并不意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如之前家乐福大规模闭店一样,资金问题只是压倒门店的最后一根稻草,关店本身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上,这种定位于中高端的商超,往往会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之中。比如,长期定位于高端的SKP,近年来业绩不跌反涨,因为SKP的核心客群(富裕阶层)并不会受到所谓消费降级的影响,这些人也不会因此完全转向电商,他们的消费刚需不变。但恰恰是上海商超针对的中产阶级客群,本来就是这波消费降级的最大输家,很容易被更高性价比的电商和折扣超市截留客群。
这种情况下,山姆模式为何还能逆市开店呢?原因也不难解释,虽然中产阶级的消费力近两年受到了影响,但是考虑到中国上亿规模的中产人群,对于山姆的核心客群来说,并没有转向电商和折扣超市,而且更加信任山姆的品牌和背后的全球供应链。其实这也给了困境之中的盒马以巨大启发:与其到处挖坑,还不如扎扎实实地把一种模式做深,而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上海城市超市的全面关店,是中国零售业百年变局的缩影,也是传统零售模式寒冬到来的缩影。对于目前还在苦苦支撑的传统商超,及没有规模优势的新零售商超来说,这两年就是关乎存亡的关键期。而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能够做的就是不去办理各种商超的储值卡,这样未来可以省很多心。(财富中文网)
编辑:徐晓彤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