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2|回复: 0

[哲史艺丛] 谁挡路,就跟谁联姻:曹氏归义军险境下的和平外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19 0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挡路,就跟谁联姻:曹氏归义军险境下的和平外交

 江映烛 国家人文历史 2024-02-17 21:57 


1.png

本 文 约 7200 字
阅 读 需 要 19 分 钟


公元914年,沙州长史曹议金取代了张氏家族在瓜沙地区的统治,旋即取消西汉敦煌国的国号,恢复了归义军建制,以权知(代掌)归义军兵马留后(唐代官名)的身份总领瓜沙州事。彼时的敦煌,陷于一种“四面六蕃围,目断望龙墀”的窘境之中,无论是讨番开路还是婴城固守,看起来都并非良策.


归义军此时,要走一条别开生面的路。


2.jpeg

曹议金供养像。现藏于莫高窟五代第98窟


四面六蕃围,目断望龙墀


根据曹议金修建的莫高窟第98窟绘列壁画中,张氏家族成员绘像在所有姓氏里人数最多的情况可以推断,这场曹氏代张氏的权力交替应该相对和平。


3.jpeg

莫高窟第98窟窟内景,南壁画曹议金父子供养像八身、侍从二身,北壁画张议潮、索勋等供养像。来源/敦煌研究院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曹议金本名叫曹仁贵,在权知兵马之后,改名叫曹议金。关于曹氏家族的族属问题,史学界有不同看法。《曹良才邈真赞并序》中称,曹议金乃是亳州谯郡曹氏之后。谯郡曹氏系中原大姓,即三国末期的曹魏皇室。但又有史学家认为,谯郡曹氏后裔的说法或是曹议金为抬高曹氏家族地位出现的,他们也有可能出于西域粟特昭武九姓包括曹、安、史、康、石、罗、白、米、何中的曹氏,也就是粟特人的后裔(即人们素知的胡人,善于经商,长期往来于中亚与中国之间的丝绸之路上。史书上为人熟知的安禄山、史思明、米芾等,皆为粟特人。)


4.png

公元6-8世纪,片治肯特城址(中亚古代粟特城市遗址,今位于塔吉克斯坦境内)的粟特壁画,这些壁画反映了粟特贵族的享乐生活


曹议金接手瓜沙之后,经过深思熟虑,做出这样的判断:西汉敦煌国虽冠以国号,但所辖不过二州之地,所率不过万人之众,夹达怛、吐蕃、回鹘之间艰难求存。


达怛、吐蕃这类政权,地缘纵深非常广阔,胜而能进,败也有退守之地,其身后要么是人烟稀少的西藏高原,要么是辽阔无垠的漠北草原。反观敦煌,困守一隅,退无可退。至于与回鹘的作战,之所以功败垂成,是因为回鹘的背后,有中原王朝做靠山。因此最理智的做法,是再通丝路,取得与中原王朝的联系,获得册封,抱上大腿。虽然大唐已亡,昔日强大的“人心思唐”的精神支柱已然崩塌,但相对而言,河西的人心依然奉中原王朝为正朔。

5.png

达怛、吐蕃这类政权,胜而能进,败也有退守之地,上图为五代十国达怛、吐蕃地图。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曹议金贯通中原的想法继承了张议潮的战略,只是再通丝路的方式,却与张议潮等人大相径庭。有了张承奉穷兵黩武以致理想破灭的前车之鉴,曹议金认为以战开路不是一条良策。因此他决定另辟蹊径,走一条别开生面的新路——姻亲


曹议金的姻亲网络,遍布了整个河西。在上位之前,他就娶了索勋的女儿,与索氏、张氏攀上关系。随后又娶了广平宋氏家族的女儿,家族地位稳步上升。上位之后,就更是将姻亲政策运用得出神入化,奉行“谁挡路,我就跟谁联姻”的策略。


他取消了西汉敦煌国这个树大招风的国号,恢复了原本的归义军建制,跟张淮深等人一样,先是自称归义军节度兵马留后,再请求朝廷正式册封。


可这时候问题来了,谁是朝廷?


如果沿袭之前张氏归义军家族一心向唐的评判标准,此时主政中原的后梁必是篡唐的反贼。可大唐已亡的事实不可逆转,归义军本身又内外交困。因此在五代十国的乱局下,曹议金决定抛弃张氏家族对亡唐固有的执念,在中原王朝的认定上,变成了谁主政中原,谁就是朝廷,谁就是中原王朝。


确定了这个理念,生存战略就有了支撑,贯通中原就势在必行。为了防止甘州回鹘不断劫掠使团,阻断归义军与中原王朝的往来,曹议金主动向甘州回鹘求婚,迎娶了天睦可汗的女儿。回鹘公主入沙州后,曹议金将她的地位尊于索、宋二夫人之上,沙州百姓都尊称其为“天公主”。


6.jpeg

莫高窟第61窟东壁门南曹氏家族的女供养人。最前位为回鹘公主。来源/敦煌研究院


哄好了回鹘公主,曹氏归义军与中原的道路就畅通了大半。曹议金立马派出使节,于后梁贞明二年(916)遣使朝贡,却在过了甘、肃诸州,至凉州时被嗢末劫掠。同年,契丹可汗耶律阿保机称皇帝,国号契丹,建元神册,国人称他为天皇帝,即后日的辽太祖。


曹议金派遣的首批使节被阻,只好在次年又派使节绕路出发,在朔方节度使的帮助下,归义军使团抵达梁都开封这与张议潮在大中年间派遣使节迂道弛函和大唐通信的情况何其相似,时间过去七十年,河西“梅开三度”又沦为飞地。


贞明四年(918)七月,曹议金被后梁加封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等官职。


可中原的风云变幻莫定,曹议金接受后梁册封后没几年,晋王李存勖于公元923年在魏州称帝,同年灭后梁,定都洛阳,改元同光,史称后唐。


7.jpeg

明万历《三才图会》刻本中的李存勖像。来源/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编《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曹议金在得知中原革鼎的消息后,没有为后梁哀悼,甚至没有丝毫犹豫,即刻派遣使节前往后唐朝贺,同时请求朝廷旌节。李存勖初登大宝,就见到远在边陲的归义军使节山迢路远前来归附,龙颜大悦,当即诏令授予曹议金节度使旌节,总领瓜沙等州事务。

血脉所至,姻亲开路


任期之内,曹议金对联姻政策的运用,可谓出神入化。

在他所建莫高窟第98窟中,现存二百余身僧俗同列、男女并存的供养人画像。其中曹议金一家女眷的绘相提名后,皆用小字标注着“出适某氏”的字样,以注明该女眷出嫁的家族。

8.jpeg

敦煌莫高窟第98窟曹议金家族女眷供养人像。来源/敦煌研究院


在瓜沙二州内部,除了曹议金自己迎娶索、宋二位大族夫人外,曹氏女眷也纷纷上阵:曹议金的姐姐第十一娘子嫁给了瓜州刺史慕容归盈,妹妹第十七娘子嫁给了马步军都指挥使罗盈达,女儿第十小娘子嫁给了节度押衙充壮武将军阴子升。曹议金的儿子则娶了阎氏家族的女儿。其余女眷男丁,分别与李、索、宋、翟、陈、张、邓等族通婚。


可以说,敦煌大族中,没有曹氏血脉触及不到的地方,这让人丁凋零的张氏家族,再无复归的希望,同时也稳定了曹氏对归义军的长期统治。


在瓜沙二州之外,曹议金的姻亲同样广布,张承奉只结亲了于阗一国公主,就将该事迹写在歌里传唱,特别注明“结亲只为图长国”,颇有强调自己捐躯赴国难的意思。而曹氏不但与于阗结亲(曹议金之女嫁给了于阗国雄主李圣天),更要与甘州回鹘结亲。在莫高窟第100窟中,曹议金除了绘制自己的统军出行图,还绘制了甘州回鹘天公主李氏的出行图,哄好了自家夫人,曹氏归义军与甘州回鹘的关系进入蜜月期。此时曹议金与回鹘英义可汗之间虽然仍以父子相称(“父子之国”的城下之盟),但在实际上,已逐步将屈辱的不平等关系淡化。二人同时获得后唐庄宗的册封,分立沙、甘二地,互不侵犯。


9.jpeg

敦煌莫高窟第98窟五代壁画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来源/敦煌研究院


然而,要彻底扭转“父子”关系,还需要一场战争。


谁是父,谁是子


没过多久,与归义军交好的英义可汗仁美去世,其弟狄银继位为新可汗,狄银正是曾经进攻西汉金山国并迫使张承奉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的回鹘主帅。

他上位之后,立马改变了与归义军政权的和平关系,开始劫掠归义军与中原之间的使团,曹议金通过姻亲政策经营了十年才确保畅通的河西东路,再次被阻断。

遇到这种情况,曹议金没有犹豫,立马做出反应,于当年11月亲自披挂兴兵,东征回鹘。

10.png

甘州回鹘地图。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这一战,韬光养晦了十年之久的归义军一路打至回鹘都城张掖,取得大捷。


归义军上下,人人用命,誓报当年城下之仇。如节度押衙浑子盈这种在张承奉手下参加过敦煌保卫战的将领,更是身先士卒,先后参加了张掖之战、玉门之战、肃州之战,最终在肃州城下为报君主之深恩,战死于阵前。


从史料上可知,此次归义军对回鹘的东征分为两个阶段。


张掖之役属第一阶段,归义军打得相对轻松。这或许是因为狄银面对昔日的手下败将掉以轻心,所以被同仇敌忾的归义军一战击败。


本以为通往中原王朝的道路会再次畅通,可甘州回鹘不甘败绩,卷土重来,联合达怛人对归义军进行反扑。归义军也慷慨迎敌,对回鹘发动第二战。玉门、肃州两个战场的战役,即发生在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的战役相当惨烈,有了达怛人的支持,甘州回鹘势在必得,大军直取归义军治下的玉门。但归义军奋勇抵抗,经过血战,再次大败回鹘军队。随后归义军趁势东进,在酒泉战胜回鹘可汗狄银。


11.jpeg

五代十国陶武士立俑。来源/永春县博物馆


狄银慌乱之下,派遣王子献礼投降,请求罢兵休战。归义军终于一雪前耻,废弃了当年的屈辱盟约,正大光明打通了河西通道。


狄银于战败后抑郁而死,曹议金扶持了回鹘阿咄欲,让其继任为新一任回鹘可汗,之后又运用惯用的姻亲策略,将自己与天公主李氏所生女儿嫁给阿咄欲。


这样一来,曹议金就反而成了回鹘可汗之岳父,一改十四年前“可汗是父,天子是子”的耻辱局面,将爸爸和儿子的位置颠倒了过来。


多边外交,睦邻友好


曹议金对甘州回鹘的军事胜利,给归义军带来了数十年安稳发展的机会。为了防止自身再度陷入孤立的窘境,曹氏家族扩大了对外交流的渠道,采用多边外交策略,修复与邻国的关系。

首先是于阗国,曹氏沿袭了张承奉和于阗国的姻亲,并将其常态化,变成世代通婚的邦交传统。如前文所述,曹议金于公元934年嫁女给于阗国主李圣天,获封“大于阗国大政大明天册全封至孝皇帝天皇后”,地位尊崇。此举亦间接促成了于阗国与中原王朝的邦交。如,在这之后的公元938年,于阗国主李圣天遣使供奉红盐、郁金、牦牛尾、玉石等物至中原的后晋王朝,后晋朝廷大喜,遣使册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双方使者往来都要途径敦煌,曹氏归义军居中迎送,成为朝廷和于阗国交洽的桥梁。后来的曹氏归义军节度使沿袭了姻亲传统,如曹元忠、曹延禄都曾迎娶于阗国公主为妻,而于阗国王尉迟达磨等人,也曾派遣使团至敦煌,求娶归义军节度使的公主。

12.png

曹元忠像。来源/敦煌研究院


其次是西州回鹘,曹议金认清了主要矛盾,在集中火力痛击了扼守东道的甘州回鹘后,并未将战火引向西面。相反,归义军与西州回鹘缓和了长期紧张的外交关系,在贸易上互通有无,在文化上加强交流,在宗教上往来不绝。


瓜、沙二州的商人受到政府鼓励,积极与西州进行贸易,他们将敦煌和中原的丝绸贩运至西州,又从西州带回西域的官布等物,在敦煌售卖,敦煌故市焕发昔日的光彩。与此同时,西州与敦煌的僧众往来传法,根据记载,西州僧在经过敦煌时,会得到归义军府衙的资助。莫高窟中的彩塑和壁画、供养人题记等,都记录了这一时期敦煌的经济与民生。佛教,成为一种特殊的沟通形式。曹氏归义军与西州回鹘的交好,保证了丝绸之路西线的畅通。


还有达怛诸部,河西达怛具体来源尚不明确,根据史料推断,达怛原本是漠北回鹘汗国属部。漠北回鹘灭亡后,达怛随之西迁,于唐末、五代时期游牧于河西走廊一带,主要活动于额济纳地区,与甘州回鹘脉脉相通。早期为回鹘牧牛,后来逐步壮大。如前文所述,曹议金东征回鹘时,达怛就曾帮助甘州回鹘反扑玉门,被归义军击败。


在一段时间内,归义军与达怛的关系或战或和,背后都有甘州回鹘的影响。曹议金击败甘州回鹘后,与达怛的关系也相应缓和,曹氏归义军曹元忠或将姊妹嫁给达怛王室,称为“国亲连叶”。在曹氏归义军后期,达怛与归义军通使颇为频繁,互通贸易,达怛人向敦煌出售野马革、箭矢武器等物,于阗国去往达怛的使臣,也要经过敦煌修整补给。


13.jpeg

五代十国铜箭镞。来源/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数字博物馆


至于敦煌西面的南山诸部族,归义军对其或战或和,和时则互通使者,经贸往来。当南山部劫掠河西道人畜物资时,归义军便出兵剿灭。


这种灵活的多边外交政策,让处在夹缝中的曹氏归义军恢复了生机,并逐步走向繁荣。公元935年,曹议金去世,曹议金与甘州回鹘天公主李氏所生长曹元德位,任归义军节度副使,曹元德派遣使者将此消息传往中原的后唐,上贡请求册立。


但此时的后唐,岌岌可危。


幽云流落,五代终结


次年(936),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为获得契丹支援,答应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认比自己小十岁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己则称为“儿皇帝”。

在契丹出兵协助下,石敬瑭南下灭后唐,建立后晋,定都汴梁,改元天福。天福三年(938),石敬瑭依照之前的许诺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此举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幽云十六州是中国北部的天然屏障,囊括了中原最重要的关隘要塞,一旦失落,以长城为主的防御体系就横遭破坏,契丹的疆域直下长城,华北平原再无天险可守。自此之后,中原地区门户大开,贻害四百余年,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原王朝,在应对以游牧文明为主的北方民族时再无优势,不仅是契丹,也为之后的女真、蒙古诸部铁蹄南下创造了条件。

14.jpeg

幽云十六州。来源/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版


在占据了幽云十六州后,契丹的势力急剧扩张,成为当时唯一能与整个中原王朝分庭抗礼的政权,甚至反压中原一头,像一柄悬在北方的利剑,随时能大举南侵。面对风雨飘摇不断变更政权的中原王朝,和日渐强大雄踞北方的契丹,归义军的外交策略再次调整,节度使曹元德决定派遣使者,朝贡契丹。


彼时,契丹(后改国号为“大辽”)仍旧视归义军为“敦煌国”,而非中原王朝的一个藩镇,于是曹元德决定让归义军两面称臣。一方面在联通中原后晋时,仍旧以归义军的藩镇身份自居,奉朝廷为正朔,在此期间多次促成于阗国与后晋的朝贡往来(如上文所述)另一方面在联通契丹时,又以敦煌国的主权国家身份对契丹进行朝贡,主权地位与后晋并列。


这样“辗转腾挪”的外交策略与苦心经营,让归义军得以平稳发展了数十年。至曹元忠时期,新设会稽、新乡二镇,将原本的六镇扩增至八镇,在内守阶段将势力范围稍作扩张。


在曹氏归义军稳步经营瓜沙的这段时间,中原的主人变了又变。割让燕云十六州的做法没有给“儿皇帝”石敬瑭带来长久稳固的江山,反而膨胀了契丹的野心,加速了后晋的灭亡。


15.jpeg

清人绘石敬瑭像。来源/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编《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石敬瑭继位后战战兢兢,对外,石敬瑭卑辞厚礼,以事契丹。除了每年给契丹岁贡30万布帛,还时不时向“父皇帝”耶律德光敬赠“好奇之物”以示讨好,致使后晋积贫积弱,民怨四起。对内,诸藩镇认为石敬瑭乞怜外族,尤耻其以天子臣于契丹、以父礼事他国之君的做法。离得远的藩镇如归义军等,同侍二主,离得近的藩镇,屡屡反叛。虽然石敬瑭致力于积极改革,可都收效甚微。942年,石敬瑭郁郁而终,其养子石重贵继位登基,随即表示不再向契丹称臣,并下诏书声称要“先取瀛莫,安定关南,次复幽燕、荡平塞北”。耶律德光闻言震怒,契丹铁蹄长驱直下,灭了后晋,后晋享国仅仅十二年。耶律德光也在947年于汴梁的后晋皇宫中称帝,改国号契丹为大辽。


后晋灭亡之后,河东节度使北平王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后汉在辽军北还后收复中原。没有几年,郭威起兵反叛,夺取皇位,建立后周。后周显德七年(960),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最终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从唐天佑四年(907)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开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至后周经历五代,不过53年。53年中,归义军内部经历了一次由张氏至曹氏的平稳交接,瓜沙地区的社会日趋安定,从动荡不安到繁荣富足。但这样的情况并未持续很长时间,一支名为定难军的队伍逐步崛起,新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

参考文献:

刘昫等人.《旧唐书》

欧阳修.《新唐书》

薛居正.《旧五代史》

司马光.《资治通鉴》

荣新江.《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

李军 《敦煌通史》 

冯培红.《敦煌的归义军时代》

冯培红. 《汉唐敦煌大族与西域边防》

敦煌汉文写本. 《张淮深变文》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a.png
END
作者 | 江映烛
编辑 | 胡心雅 任婕(实习)
校对 | 李栋 张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6 06:05 AM , Processed in 0.03686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