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5|回复: 0

中国2023年GDP增长5.2%,优衣库起诉希音抄袭 | 财经日日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7 07: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2023年GDP增长5.2%,优衣库起诉希音抄袭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4-01-17 18:01 

中国2023年GDP增长5.2%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2589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688238亿元,增长5.8%。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

具体来看,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全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17568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0.2%。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国家统计局官网)

|点评| 2023年中国全年GDP增长5.2%,符合年初两会设定的预期目标5%左右。虽然和中国高速发展时期的增速难以相比,但在去年的全球经济大环境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具体来看,从低基数中恢复的服务业对全年GDP拉动效果较大,在出厂价格偏弱和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制下,制造业的修复进程较为曲折,对GDP的增速形成一定拖累。

GDP增速和很多人的实际感受存在一定偏差,有多重因素所致。中国高质量发展中,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成为外贸“新三样”,相比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行业的就业覆盖范围要窄得多。并且,GDP的数据统计范围较广,涉及的行业多,数据和实际情况产生一些偏差也是可以理解的。

12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7.4%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50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较上个月回落。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8131亿元,增长7.9%。按消费类型分,12月份,商品零售38145亿元,同比增长4.8%;餐饮收入5405亿元,增长30.0%。

2023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422881亿元,增长7.3%。其中,全国网上零售额154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0174亿元,增长8.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6%。(国家统计局)

|点评| 在2022年同期社零数据开始拐头向上,基数抬高的情况下,2023年12月社零同比增速开始放缓。具体来看,旅游产业链是社零数据中最大的亮点,年末部分居民的出行热情被重新点燃,带动餐饮等行业景气度提升。临近春节,服饰鞋帽等年货类消费需求出现季节性提升。不过,居民对于汽车、房地产等大宗消费品的消费意愿仍然有待提振。

从全年来看,社零同比增速呈N字形变化,剔除基数影响后,内需相对偏弱的表现几乎贯穿全年,餐饮消费是社零增速的重要支柱。然而,如今各地文旅局大力宣传,也体现了旅游市场对未来高增速能否延续的焦虑。

12月各线城市新房房价环比下降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同比有涨有降。从环比看,12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持平,上海上涨0.2%,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1.0%和0.9%。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4%和0.5%,降幅比上月均扩大0.1个百分点。

2023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1173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8.2%。商品房销售额116622亿元,下降6.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6.0%。202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72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0%。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2.2%。(国家统计局官网)

|点评| 在一线城市中,广深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压力相较北上两座城市更加明显,此前一线城市中“认房不认贷”的松绑政策也是广州率先推出的。除此之外,广深两城还陆续推出了房票安置政策、人才补贴新政等一系列政策。松绑政策固然会短暂性地提升市场活跃度,但也会强化预购房者的观望情绪。况且广深两城的综合实力相较北上存在一定差距,房价表现也有所分化。

从全年来看,全国房地产市场表现都较为平淡。在此期间,生存下来的房企债务危机大部分都得到了化解和展期,融资渠道放宽,同时,新项目的建设速度放缓。但是,房地产建设周期较长,短时间内供大于求的情况难以发生改变,房地产市场未来的修复进程仍将坎坷。

天水被曝盲目举债建设“有轨电车”


1月15日消息,中央有关部门公开通报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其中之一是甘肃省天水市盲目举债上马“有轨电车”项目造成巨大资金浪费。2018年以来,天水市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划投融资90亿元建设“有轨电车”一期和二期工程。

目前,由于资金投入不到位,二期工程实际进度仅过半。一期工程运营以来,年运载乘客仅约80万人次,收入160万元,年运营成本约4000万元,运营亏空主要来自财政补贴和运营主体自筹。上述通报称,以上典型问题暴露出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不顾客观实际蛮干硬干、片面追求短期效益牺牲长远发展,考核任务过多过重等问题,既背离新发展理念,也加重了基层负担。(第一财经)

|点评| 曾经大笔融资90亿投入的有轨电车项目,如今却成了建也没钱建、拆也不能拆的烂尾工程,持续亏空吸血地方财政,不得不说是地方举债搞建设的一次败笔。本地公共交通的情况摆在那儿,天水未必没有看见有轨电车项目的收益可能不会好,而更多的是考虑到“面子大于里子”,如今却闹了笑话,面子没顾好,里子也是一团糟。

地铁的建设标准高,需要国家层面审批,但建设有轨电车就可以地方自己决定,对于地方而言,这确实是一条程序上的“捷径”。但从现在的经济情况看,只考虑项目在程序上的可行度还远远不够,目前各地地方财政都趋于紧张,钱还是应该更多地花在刀刃上,在考虑民生供求匹配上来适度创新,并寻求资金健康的周转。



优衣库起诉希音抄袭其“饺子包”产品


1月16日消息,迅销旗下优衣库品牌对中国国际电商SHEIN(希音)提起诉讼,寻求约1.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80万元)的赔偿以及罚金。原因是公司确定希音销售的仿制品的形式与其自有产品“饺子包”(圆形迷你单肩包)非常相似。

此次被迅销告上法庭的不仅有希音日本地区的运营主体,还包括Roadget Business Pte和Fashion Choice Pte。这两家公司均注册于新加坡,实为零售品牌希音的实体公司。迅销公司认为,这一举动违反了不正当竞争防止法,并要求三家公司立即停止销售仿制品,并赔偿公司遭受的损失。(澎湃新闻)

|点评| 优衣库这款爆品“饺子包”的设计其实很简约,模仿起来简直轻而易举,所以市场上各个电商平台假冒抄袭的产品一直不少。优衣库把矛头直指希音,自然是希望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毕竟,商家打知识产权官司,要耗费大量精力,维权成本也不低,只能找典型的竞对来发起诉讼。

当然,这也说明优衣库真的急了。在快消品赛道,近些年才崛起的希音,已经进入了头部公司队列,这对迅销等老品牌,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经过几年大举扩张,希音已经在欧美市场占有一定比重,而且自去年年底以来,希音更是把目标瞄准了日本市场,这无疑碰触了优衣库最大的一块蛋糕。借此诉讼,迅销也是希望能够挫一挫挫对手在本地市场的元气。

东鹏饮料入局预调酒市场



1月17日消息,近日东鹏饮料在微信视频号官宣低度鸡尾酒产品“VIVI鸡尾酒”上市,对标RIO强爽,共上市三个口味(柑橘、青提和白桃),酒精度数为8度,零售价9元/罐,规格为500mL。目前百润股份为预调酒市场的绝对龙头,通过RIO品牌旗下微醺、经典、清爽和强爽等品类覆盖预调酒3—8度区间。

有接近东鹏饮料人士表示,东鹏饮料的鸡尾酒产品目前正处于试销阶段,将于今年3月正式上市。预计该产品主要面向高线城市连锁便利店及商超,全年销售口径收入目标2亿元。(华尔街见闻)

|点评| 东鹏特饮之前是红牛的代工厂,后来乙方翻身做了甲方,自己成立品牌,在市场营销上魄力十足,也很有谋略,所以慢慢地能够从老东家那里虎口夺食。一直以来,提神饮料是东鹏的拳头产品,从东鹏最近密集上新动作来看,明显是在急切地寻找第二曲线。

其实,预调酒并不是东鹏走出旧市场的第一次尝试,近两年东鹏饮料推出的产品种类众多,有无糖茶饮、电解质饮料、气泡水、椰汁等。但多头押注也不是没有代价,销售费用的投入也会应地水涨船高,甚至是倍数级别的增长,关键之处在于能不能把费用控制在合适的区间,让营收增幅跑赢成本和费用,稳住利润水平。

“公募一哥”任泽松私募业绩翻车



1月17日消息,好买基金网数据显示,任泽松“奔私”以后创办的集元资产旗下产品“集元-祥瑞1号”在2024年前4个交易日内净值大幅回撤高达15.81%。与此同时,截至1月12日,公司旗下的另外一只产品“集元泓沨1号”今年以来已经亏损了3.96%,并且该产品还同时创出了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31.37%。

任泽松个人公募基金管理规模最高曾超过300亿,以“基于成长的价值投资”为主要投资策略,在2013年至2015年的创业板大牛市中一战成名,也一度被誉为“公募一哥”,在此期间的年化复合收益率为23.4%。(界面新闻)

|点评| 早些年牛市时,“公奔私”是很多明星公募基金经理的共同选择。带着辉煌的业绩光环,基金经理的名声够响,融资上基本没有什么阻力。并且,相比于公募,私募所受到的约束少了很多,无论是在结构配置还是仓位控制方面,基金经理都有相当的自主权。

但是,凭借个人能力成功的基金经理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人在牛市做出的优秀成绩,更多的是因为坐上了顺风车。当牛市退潮后,市场泥沙俱下,自己也难以独善其身。公募赚的是基金管理费,有点靠着公司平台旱涝保收的意思,而私募是拿个人名声出来交易,如果做不出点超额收益来,实在是难以和慕名而来的投资者们交代。

周三两市震荡下行创指跌3%



1月17日,两市全天低开低走,三大指数均跌超2%,沪指创2020年6月以来新低,创业板指创2019年12月以来新低。盘面上,出口、高外销占比概念股逆势活跃,多元金融概念股开盘走强。下跌方面,光伏等新能源股陷入调整,零售等消费股震荡走低。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5000只个股下跌。沪深两市成交额共计6376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472亿。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130.57亿,其中沪股通净卖出63.72亿元,深股通净卖出66.84亿元。

截至收盘,沪指报2833.62点,跌2.09%,成交额为2831亿元;深成指报8759.76点,跌2.58%,成交额为3545亿元;创指报1699.62点,跌3.00%,成交额为1328亿元。(财联社)

|点评| 2023年全年宏观数据公布后,和市场预期相比偏弱,成为周三市场弱势回调的一根导火索。虽然“神秘资金”仍在借道ETF小幅流入,但体量过小,难以提振市场较为低迷的情绪。指数盘中几次尝试性反弹力度逐渐减弱后,尾盘出现部分恐慌性抛盘。金融板块跌幅相对较小,延缓了沪指的跌幅,个股呈普跌局面,多数个股比指数跌幅更大。

随着指数回调幅度的加大,少量基金和衍生投资品的被迫清盘成为市场着重关心的对象。目前,市场较为弱势的症在于信心层面,逆周期调控政策力度出台速度较慢,对于股市投资功能的维护也有待提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2 06:56 PM , Processed in 0.02803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