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36|回复: 0

[教育漫谈] 在缺爱的家庭长大,会遇到哪些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30 08: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缺爱的家庭长大,会遇到哪些问题?

知乎日报 知乎日报 2023-05-30 08:03 Posted on 北京


一个家庭的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一生。


当我们生活在一个爱意满满的家庭中,即便遇到了困难也很容易化解,很少会对前路感到迷茫。但如果在一个缺爱的家庭中长大,那缺失的爱则要我们用一生来弥补。


缺爱的家庭会培养出怎样的孩子?一起看看答主们的经历与见解。



相敬如宾



知乎答主 @竹林初雪 认为缺爱的家庭会有种独居的感觉:


我是最近才意识到自己缺爱的。


上大学后,一直到结婚前,我处于自由的放飞期。在我看来,父母不多过问和干涉我的生活。小日子过的很好,有不错的薪资,无压力的工作内容,有游戏,有基友。无忧无虑。总也不可能觉得自己缺爱。


直到认识我老婆后。


婚前,去老婆家小住过几次。我发现她有一个我很难理解的举动。那就是凡事都会和家里人说。吃饭的时候,公司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外出办事遇到哪些有趣的人。鸡毛蒜皮从银行遇到谁谁吵架,到公司里谁谁的八卦小道,滔滔不绝。


当时我就觉得很不舒服,是真的浑身上下有种,莫名其妙「尬」的感觉。我在想,你爸妈又不认识你说的谁谁,你说了她们也理解不了啊。


但在看饭桌上的气氛,却十分融洽,你一言我一语,热热闹闹的,有一种……我从未有过的感觉,但也不知这是什么感觉。


后来,回到自己家,我开始有意识的观察我家吃饭的场景。饭菜上桌,三人落座。在整个吃饭的过程中,除了 BGM(新闻联播)外,多数情况下,就这么安安静静的一直到吃完,说不过三句话。


偶尔甚至会有一句话都没有的情况。最可怕的是,之前的我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我觉得这样不好,于是我开始试着,去改变一下下。


正好我通过了公司的选拔,获得了可以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会议上露脸的机会。心里美滋滋。准备作为晚饭的谈资。


回到家,好容易熬到吃饭。我开始酝酿我的家庭计划。


没想到遇到的第一个敌人尽然就是这安静的氛围。真的很难开口啊。我第一次发现,我与父母聊天的能力居然这么差劲。憋了半天,带着满满的尬意,我开口了,竟然有些结巴,声音也很低,有些像自言自语的感觉。


我父母也露出微微发蒙的表情,停下筷子看着我,那表情,就好像是在确认我是不是在和她们说话。


磕磕绊绊的说完了这么个小事,父母先是楞了下,好像在琢磨该用如何的表情和语言来回应我似的。然后挤出一些笑容,简短和局促的夸奖了几句。饭桌重归宁静。


剩余的吃饭时间,我很是不自在,余光撇向父母,发现他们好像也有同感。不自在的对视了几眼,好像在用眼神商量着什么,然后……非常突兀的,在我说完之后安静了好几分钟的情况下,突然开口,又补了几句夸赞之词。


那顿饭吃的...真不是滋味。


尬聊事件后,我开始有些意识到我的家庭其实很不对劲。之后几年,随着生活变得不再那么简单,我发现,我越来越多的开始莫名其妙的情绪低落,长时间的对任何事提不起兴趣。


我知道我可能走在抑郁的边缘。努力的查阅相关的资料,至少为了正嗷嗷待哺的孩子,我必须快乐起来。可惜收效甚微。


这一度让我的老婆很难理解。甚至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很矫情。但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我总觉得我和别人不一样。


直到……偶然间,我看到了这个问题下的许多高赞答案,我笑了,笑的像个身中两百枪的孩子……


终于找到答案了。


回忆开始蔓延。


其实造成现在这样的家庭局面,有很多客观因素。


我母亲是一位思维十分简单的人。简单到同一时间,脑子里只能装一件事。比如你在她烧饭的时候和她说话,她大概率不会理你。不是她不想,而是她做不到或是觉得很费劲。这其实只要知道原因,没有人会觉得有什么大不了。


但我那时候还是个孩子啊。我记得我有一次想找母亲聊天,她正好在做运动。她在心里默数做的次数,于是理所当然的没有理我,甚至头都没有向我这边侧一下。


这从我的视角看来,就是被冷漠的无视了。二十多年了,依然清晰的记得那个画面。


也许是件小事,但我第一次脑子里冒出恨意和报复的想法,就在那一刻。我把母亲要吃的药给倒了。毫无悬念的,我被火冒三丈的父亲教训了。问明原因后,父亲小声问母亲你为啥当时就不能吱一声。母亲反问:「我怎么知道这孩子报复心这么强?」


因为思维简单,她的脑海里直到现在,依然只有对错的两维概念。只要说的对,哪怕再伤人她也会脱口而出。更不用说你在很多复杂情形下所需要的理解和支持。她不懂你。


在老家的时候,因为几次犯错,我母亲当我的面打包了一些吃的和衣服,对我说,下次再犯,拿着这些出去要饭吧,别回来了。


我可能那时候才 7.8 岁吧,一切都当真的年纪。还有在外被欺负被霸凌回到家是不能哭的,跟别提寻求帮助。母亲只有一句话,在外面被打,回来哭就换我们接着打。现在想想还有一阵寒意。


我的父亲是一位军人,在那个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时代,他的教育就更加简单粗暴了,打就对了。


有次放学,看到门背后多了一根细长有些柔韧的竹条。我还问我爸,这是干啥的?爸笑而不语。直到有一天,考了个不太好看的分数回来。


我心一直悬着,写作业,吃饭,洗漱。战战兢兢的到了睡觉时间。以为一切都过去了。这时候,爸进来,门一关,一脸凶相的对我说:「你不是想知道这玩意是干什么用的么?来,脱裤子,脱。」


父亲脸上的凶狠,和其带来的那种绝望,恐怖……我至今想起来都有些窒息。至此,家就和刑场划了等号。


整个小学一直到初中,我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居然就是听到我爸今晚不回家的消息。当然,最大的坏消息就是听到他回家。现在想想,家庭的扭曲,可能就是从那开始的。


母亲爱答不理,父亲见面就干。于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的反抗也开始了。离家出走就是第一个行动。


当然,小孩子更多的是假出走。躲在小区门口的角落,看父母焦急的样子,达到自己的满足。


父母不费吹灰之力找到了我,但没有带我回家。而是来到了一个不怎么有人经过的小区一角。噩梦开始了。我写到这里,二十多年了,依然不自觉的会想流泪。


母亲站在一边,父亲开始对我拳打脚踢,最深刻的印象是父亲从地上捡起类似变压器的东西,往我身上狠砸,边砸边问我还敢不敢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依稀记得,我是跪地求饶才得以回家。


那时候,有个邻居家小孩,比我大几岁。人小总爱互相攀比。你知道我和他比什么?比伤痕,比身上的伤痕谁多,淤青谁深,以显示自己牛逼,家教严。


又大了几岁,我有了第二个反抗举动。自杀!


初中的某天,放学回到家。母亲一如既往的坐在房间里,没怎么搭理我。父亲也一如既往的在外应酬。诺大的家里,静的让人发疯。我记得我扔了一个乒乓球在房间地板上,听着清脆的反弹声,一声一声渐渐归于平静。


我脑子里突然就有一种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的想法。带着一点想要报复,想要获得父母关心的想法,我拧下了台灯的灯泡,将手指伸了进去。鼓足勇气,触了一下那片金属,意外的没有反应。


正有些纳闷和虚惊,手稍用力往里按了一下,一股极强的吸力一下子吸住了我的手指,惊慌中,本能被触发。我拼命的抽回手指,感到有什么东西从我的指尖进入身体穿过手臂和躯干一直到达我另一只手。


我喘着粗气,冒着虚汗在这依然安静的房子里。跌跌撞撞的走到我母亲的房间,告诉了他我刚才自杀了,触电了。


我心很慌,我需要关心,可……母亲依然安静的坐着,只抬眼看了看我,什么也没说。我竟然……没觉得难过……也许早就习惯了。


直到现在,我当开玩笑似得提起触电的事情,他们也好像在回避。真不知,他们是否相信这是真的发生过。我差一点,就终结在那一天了。是幸运吗?真……不好说。


高中毕业后,上了本地的一所大学,看着同样本地的同学们每个礼拜五扛着行李箱往家赶。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不累么?这么折腾。


是的,大学里我一个月才回一次家。寒暑假都会晚一两个礼拜回家,开学时又提前至少一个礼拜去学校。很多不是很熟的同学都以为我是外地人。我自己没啥感觉,但现在想想,家的概念在那时候,就已经无神无息的淡漠了。


缺爱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


就是明明和父母同在一个屋檐下,却感觉像是独居。没错,就是独居。他们就像一起合租的租客。你不会想要隔壁的租客对自己温柔,悲伤时也不会轻易向他们吐露。你不会想要和他们分享任何一点点你的经历。你也对他们的经历毫无兴趣。


但很矛盾,我依然坚信他们是爱我的。事实也确实是。


我很感谢上天,即使让我有如此童年,也依然让我深爱着身边的人。只是……我们三人都失去了表达这份爱的能力,内敛于心,过着「相敬如宾」的日子。


我现在依然时不时的在对因为下雨天,因为同事的一个眼神等种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所带来的情绪低落,和控制不住的自我否定。还有蠢蠢欲动的对一切都失去兴趣的危险情绪。


好在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妻子开始理解我了。虽然家贫但被温柔以待长大的老婆也带来我缺失了小半辈子的温柔。将来,孩子也会理解我的吧。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是吧。


现在,当看到孩子的奶奶,也就是我母亲疼爱的呵护着我的儿子时,我问她:「我这么大的时候,你也这么逗我,疼爱我吗?」


「当然啦,你小时候和他一样可爱,天天逗的爱不释手。」母亲说的理所应当。


那一刻我好像穿越了时空,来到三十多年前的老家,看到那个襁褓中的我,正被母亲温柔的抱在怀里,嘴里哼着儿歌,哄我入睡。


人也许不能穿越时空,但爱一定可以吧,因为我感受到了。来自三十年前的爱。虽然迟了,但也证明了,那些不堪的回忆也许并非他们本意。


因为那个时代,他们也是被厉声呵斥着长大的。被时代的教育论洗脑,不敢对自己的孩子表露自己爱,怕他们伤害了孩子。他们也很痛苦吧。


享受现在吧。至少,我会让我的儿子,享受到一个父亲可以陪他一起玩游戏的童年。给他所有,我没有的东西。



精神虚弱



知乎答主 @KnowYourself 认为一个缺爱的家庭会培养出内在资源不足的孩子:


一个缺爱的家庭会培养出——内在资源不足的孩子。


内在资源,亦有文献称为本我力量/资源(ego strengths),本质上是一个人在面对痛苦、压力和冲突时保持自我意识(sense of self)、整合自我的能力(Cherry, 2018)。


面对世事的复杂多变,有些人的感受可能是「还好」,但内在资源不足的人感受或许截然不同。他们似乎总是疲于应对生活的起落,甚至有时会陷入一种婴儿般的无助,出现下面这 4 种情况:


1. 失去信心


常常感到莫名的恐慌和无助,认为自己必然会受到伤害。对他们来说,成功或失败、快乐与难过都是不可控的。


比如,在进入新的恋情后,他们可能会毫无理由地觉得,对方总有一天会突然离开或是出轨,而自己无法做任何事来阻止悲剧的发生。


2. 逃避现实


在遇到逆境、矛盾或危机时,总会希望问题可以自行消失。在他们看来,问题是他们无法解决的,唯一可行的做法就是逃离。


比如,如果结婚后感到不适应,他们会一心扑在工作上,长期疏远家人。在极端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酗酒,或用其它成瘾行为来麻痹自己。


3. 过度理想化


对这个世界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期望。当他们觉得他人或者外部世界是好的时候,他们容易对此有着过于极端美好的评价,但又会在发生一点不如意时,就感到巨大的覆灭和理想的破碎。


4. 情绪失控


容易情绪失控,即使受到很小的挫折,也会感到非常焦虑或不安。他们可能会无法自控地大发脾气、砸东西,甚至做出自伤或伤害他人的举动。


为什么缺爱会造成内在资源不足?


根据精神分析学家克莱因及比昂的观点,人们最初获得内在资源的起点,是在婴儿期和养育者的沟通关系当中。


小婴儿没有能力容纳自己的情绪,所以在感到痛苦和不安的时候,只能通过哭泣或扭动身体来表达。Ta 需要养育者来帮助 Ta 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例如,婴儿因为想要打嗝而感觉难受,哭了起来。如果母亲自身情绪稳定,尝试拍抚 Ta,帮 Ta 顺利完成打嗝的过程,婴儿就会感到自己的情绪被母亲接纳、理解了。


同时,母亲也通过和婴儿的互动让 Ta 明白,Ta 是为什么会感觉不舒服,以及这种不舒服只是暂时的,是可以被移除的。——这就是婴儿形成内在资源的基础。


所谓的内在资源,归根结底来说,就是当一些自己无法理解的痛苦的情绪发生了,一个人有信心、有能力,通过一定时间的摸索和努力,最终理解并处理好这些情绪,从而得到应对情境的具体策略。


最初,是有智慧的养育者替我们做了这件事,在他们的示范下,我们也习得了这种能力。


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养育者长时间无法接纳 Ta 的情绪,甚至反过来向 Ta 投射更强烈的痛苦,就会影响到 Ta 内在资源的形成。


有些养育者耐心不足,或者自身很容易焦虑,面对孩子「无理」、「莫名其妙」的情绪,会强行解读:你一定是累了、饿了、尿了,甚至会呵斥和愤怒。幼小的孩子会感到加倍的痛苦和困惑。


同时,由于养育者没能将 Ta 的情绪体验理解、并用语言传达给孩子,Ta 可能会因此陷入一种「无名的恐惧」,既不知道这些感受是什么,也不知道它们意味着什么。


从精神分析上来说,最让人痛苦的就是无名的恐惧,因为这些东西没有被理解,被用抽象的方式表达出来(语言、艺术等)——在我们理解和表达情绪的时候我们就已经部分处理了他们。无法被理解的痛苦则会长期折磨我们。


长此以往,这样的孩子在精神上是虚弱的。


需要留意的是,童年只是内在资源形成的关键起点,不能完全决定我们的一生。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依然有机会通过其他途径发展出一定的内在资源。


如何重新获得内在资源?


如果你感到自己的内在资源可能是不足的,那么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些努力:


1. 自我觉察


我们经常在文章中谈到,觉察是一切改变的基础。对于内在资源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如前文所说,内在资源缺乏的人,会格外难以应对环境以及周遭人事的变故,因此,能够在痛苦复杂的情绪中,依然维持一个相对整合、功能完好的自我,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理解好这些情绪,是指向这个目标的第一步。下一次,在你下意识逃避、否定现实或情绪爆发之前,试着给自己一个提醒,而不要立即做出反应。同时,你可以通过写长长的日记,来帮助自己梳理、表达内在世界。


2. 阅读文学作品


Margot Waddell 在《内在生命》一书中提到,优质的虚构文学可能描绘了主人公丰富的内在资源,或是展现出主人公修复自己内在资源的过程。


如果你自身内在资源不足,你可能并不知道内在资源充裕是怎样的体验。而阅读则是获得这种体验的途径之一。另外,书中的文字描述也可以作为示范,帮助你了解如何用言语表达感受,为情绪赋予意义。


3. 寻找「足够好的」客体的帮助


我们可以在成年后,认识一些内在资源丰富的、愿意帮助我们的人,在和他们的关系中重新获得内在资源。


他们是让你感到,愿意并且也能够好好倾听,平和温柔的伙伴,他们能够理解你的感受,并反馈于你。如果有这样的人在你身边,记得要珍惜他们的存在。



 题图来源:《漫长的季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1 12:01 PM , Processed in 0.03604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