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剔除因个别原因导致的少数几家高管薪酬上涨的特例,从整体上看,证券行业的薪酬整体呈下降趋势。导致行业普遍降薪既有自身的内部原因,也有外在政策的影响。
从内部原因看,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2022年券商整体业绩表现不佳,多数券商营收与净利润出现下滑。
4月6日,招商证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解释薪酬问题时表示,做到“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2022年,招商证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4.69%,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30.68%,员工人均薪酬同比下降39.37%。
从外部因素来看,监管层陆续发布了一些薪酬制定指引,从外部对券商的薪酬机制进行了约束。近一年,监管层多次提到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
2022年5月,中证协发布《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对券商内部薪酬制度做出了具体规范。
上述指引提到,证券公司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应当结合经营实际情况、合规风控效果、自身发展战略、股东长期利益等多种因素制定薪酬预算总额,综合公司实际情况和市场水平确定薪酬标准,平衡不同职位、不同岗位人员的薪酬水平。
同年8月,财政部对国有金融企业发布“限薪令”。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中要求,国有金融企业积极优化内部收入分配结构,科学设计薪酬体系,合理控制岗位分配级差。
《通知》明确,金融企业应当充分发挥工资薪酬的正向激励作用,有效落实总部职工平均工资增幅原则上应低于本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幅,中高级管理岗位人员平均工资增幅原则上不高于本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幅的政策要求。金融企业要有效履行对控股子公司、分支机构、直管企业以及其他实际控制企业薪酬管理的主体责任。
《通知》提出,金融企业应当合理控制岗位分配级差,充分调动一线员工、基层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平衡好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基层员工的收入分配关系,对于总部职工平均工资明显高于本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其年度工资总额要进一步加大向一线员工、基层员工倾斜力度。
2023年2月2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发了一篇题为《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文章。其指出,要破除“金融精英”“唯金钱论”“西方看齐论”等错误思想,整治过分追求生活“精致化”、品味“高端化”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断加固金融和央企领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堤坝。
随后,证监会在3月31日公布《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在公开征求意见时再次提到,证券公司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等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确保薪酬水平和结构与公司长期经营业绩相匹配,避免短期激励、过度激励等不当行为,并建立与公司合规风控情况相适应的薪酬递延、止付和追索扣回等制度,强化内部问责。
业内人士认为,从政策导向上看,券商降薪或成必然。《财经》记者了解到,多家券商都在积极制定新的薪酬体系,以满足监管要求。多家券商也公开表示,在制定薪酬时,会参考主管机构的薪酬指引和指导意见,建立稳健薪酬制度。
券商的薪酬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原因就在于其平均薪酬水平远超社会平均水平。以2021年数据为例,当年券商人均薪酬达到63.96万元。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当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68万元,薪酬最高的IT行业平均薪酬为20.15万元,仅为券商人均薪酬的三分之一。
有人士认为,证券行业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且人才培养成本和入行门槛较高,因此理应给他们具有吸引力的薪酬。不过,也有券商人士认为,这种高薪大多数并不是来自价值创造,而是牌照溢价。
“牌照的作用远大于个人。当然不排除少数关键人员很强的能力,但是普遍性高薪并不合理。”一位资深投行人士认为,如今的降薪也只不过是回归正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