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4|回复: 0

[转贴] 俄罗斯惨败纳尔瓦,瑞典发行纪念币羞辱,彼得大帝:等我改革回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3 07: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俄罗斯惨败纳尔瓦,瑞典发行纪念币羞辱,彼得大帝:等我改革回来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3-05-02 18:30 Posted on 山东
0.jpeg


1700年11月30日,俄历11月19日,大北方战争的第一场重大战役在因格里亚地区瑞典军队驻守的纳尔瓦城堡爆发,这场战争是沙皇彼得一世为实现自己打通波罗的海出海口这一夙愿所迈出的第一步,然而这第一步着实走得踉踉跄跄,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也叫查理十二世,率领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百战之师击溃了数倍于己的俄国军队,俄国人不得不含恨吞下失利的苦果,走向了更加坚决的欧化改革之路。


1.png

沙皇彼得一世


一、新仇旧怨,走在刀尖上的俄罗斯与瑞典


在俄罗斯真正崛起之前,瑞典是波罗的海沿岸的实力担当。当初瑞典人趁着俄罗斯处于留里克家族和罗曼诺夫家族皇权更替的“混乱时期”,一举发动了瑞俄战争(1610-1617)。最终瑞典雄主古斯塔沃二世成功迫使根基未稳的新沙皇米哈伊尔·罗曼诺夫签订了《斯托尔博沃和平条约》,把俄罗斯从波罗的海沿岸彻底赶了出去,独占了波罗的海东岸的大片土地,俄国人只剩下偏远的阿尔汉格尔斯克这一个港口联通整个欧洲,而波罗的海自此成为俄罗斯人的心结。


2.jpeg

《斯托尔博沃条约》确定的边界,黄为瑞典,绿为俄罗斯


《斯托尔博沃条约》带来的和平持续了将近百年,在这期间,瑞典人俨然以一副欧陆豪强的模样出现在世人面前,三十年战争中的瑞典人发挥神勇,一度把北欧的野心插进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心脏,顺便多次击退了俄罗斯人试图打通波罗的海出海口的军事行动,巩固了《斯托尔博沃条约》确立的两国边界。


到了查理十二世国王登基的1697年,这个刚刚14岁零10个月的少年国王从父辈手中继承了一个包括瑞典、芬兰、利沃尼亚、卡累利阿、因格里亚(相当于今俄罗斯列宁格勒州的范围)、维斯马、维堡、吕根岛以及部分的波美拉尼亚地区、不莱梅公国等在内的一个强大的瑞典,谁也不知道瑞典的野心到底有多大,至少在那个时代,俄罗斯还只是一个边缘角色。


瞧着吧,彼得一世和大北方战争将会改变这一切。


3.jpeg

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


二、出兵纳尔瓦,彼得的波罗的海野心


瑞典要把波罗的海变成瑞典人的内海,而俄罗斯人则竭力试图恢复旧日的荣光,对于以纳尔瓦为代表的因格里亚地区,俄罗斯人依然记着那里曾经是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的一部分,无论是出于现实利益还是历史因素,打到波罗的海的岸边去都是俄罗斯人蛰伏百年的梦想。


4.png

纳尔瓦的位置,现属爱沙尼亚


到了彼得一世时代,西化改革为这一梦想带来了些许实力上的增强。不仅如此,彼得的欧洲之旅成功帮助他组织起了一支饱受瑞典威胁的战略同盟。1699年,奥古斯特二世代表波兰和萨克森公国同彼得签订了《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条约》,约定共同对付瑞典人,很快,丹麦也于次年成了这个同盟的一份子,针对瑞典的“北方同盟”至此正式露出了獠牙。


然而好景不长,1700年,“北方同盟”率先打响北方战争的第一枪,急不可耐的奥古斯特二世2月份就带领波兰军队率先杀进了里加,而丹麦国王弗雷德里科四世也在3月侵入了当时属于瑞典的戈托普-荷尔斯泰因,不过他没那么幸运,早有准备的瑞典8月包围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所在的西兰岛,面对瑞典人对首都的威胁,丹麦人在9月签订了城下之盟后便退出了同盟。至此,气势汹汹的“北方同盟”甚至没能完完整整地熬过一个年头。


5.jpeg

被誉为“强力王”的奥古斯特二世


在整个1700的春夏,任凭波兰和丹麦同瑞典打得多么热火朝天,雄心勃勃的彼得一世却不得不坐壁上观,因为他的后方还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威胁。到了9月,在和奥斯曼土耳其签订合约来保障自己后方的安全之后,彼得终于有机会可以突袭纳尔瓦,来实现俄罗斯人的夙愿了。然而此时他的盟友都已经被迫快要退出这场战争,彼得和俄罗斯人将不得不独自面对瑞典的大军。


1700年10月1日,坐拥将近4万大军的俄罗斯军队打到了纳尔瓦的城下,打通波罗的海的雄心壮志,眼看着即将成为现实。


6.jpeg

如今的纳尔瓦城


三、兵败如山倒,谁来为战败买单


此时驻扎在纳尔瓦要塞的瑞典军队只有1900人,他们面对的不光是来自俄罗斯各地的战士,还有195门口径各异的大炮。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看似庞大的俄罗斯军队很难称得上是什么正规军,除了以西方军制改革过的塞梅诺夫斯基团和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团之外,剩下的数万人几乎毫无训练可言,差不多只能配得上“民兵”的水准。


俄国人想要以数量优势取胜,然而尴尬的行动效率却为瑞典人组织防御和反击赢得了时间。查理十二世集结了16000名步兵和4000名骑兵乘船跨过了波罗的海来到利沃尼亚,2万人兵分三路,两路用来牵制和提防波兰人的动向,另一路由查理十二世亲自率领,直面俄罗斯的大军。


7.jpeg

纳尔瓦会战


“8000名勇敢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可以打败80000个莫斯科人。”查理十二世对自己的军队充满自信。


因此瑞典的援军刚一抵达便投入了战斗,面对俄军绵延长达7公里的薄弱战线,瑞典军队不仅军容齐整,训练有素,甚至还有着风向和天气的优势,而他们的对手在直面暴风雪的环境下甚至难以看清自己身边的战友。


8.jpeg

训练有素的瑞典军队


俄军指挥官舍列梅捷夫显然意识到自己可能不是瑞典人的对手,但他想要避其锋芒的请求却得到了彼得一世的拒绝和怒斥。无奈的俄军被瑞典人冲击得支零破碎,瑞典人用了半个小时就冲破了俄军阵地的中央核心,慌乱的俄军士兵开始脱离队伍,拥挤的人群甚至压断了纳尔瓦河上的大桥,无数士兵落水而死,俄军在一片混乱之中不得不向查理十二世投降,而此时的俄罗斯已经付出了损失7000多人的代价。


瑞典军队冲向俄军阵线


四、改革与新生,纳尔瓦的余波


这场战役给俄罗斯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严重损失,大炮和士兵倒还在其次,俄罗斯军队的士气显然受到了更为严重的打击,甚至连外国外交官都在嘲讽俄罗斯人不过是“泥足巨人”。


9.jpeg

战后瑞典发行了侮辱彼得的纪念币


就在查理十二世享受着胜利荣耀的同时,俄罗斯人不得不再次返回巢穴舔舐伤口,彼得为自己的准备不足和盲目行动付出了代价。然而彼得一世之所以能成为彼得大帝,善于弥补自己的不足就是一个重要原因。青黄不接的军队改革被继续推行下去,新常备兵制度取代了封建军役,17-35岁的男性都被招募到沙皇的军队中来。新式军队的建设在国仇家恨的基础上极速前进,人人期待着报仇雪恨的一天。


10.jpeg

彼得大帝


纳尔瓦战役之后,人们甚至拆下了俄罗斯教堂的大钟,把它投到炼钢炉里变成铸造大炮的原料,结果可想而知,军队足足多了1.6万支新式步枪。纳尔瓦成了头顶上方的一根鞭子,催促着俄罗斯人继续向前。


瑞典人则截然相反,这场战役牢牢地强化了百年间瑞典人对俄罗斯的鄙夷,这些来自“东方”的农奴军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查理十二世认为他已经彻底摧毁了俄罗斯军队的信心,然而他还是低估了彼得一世和俄国人面对挫折的决心。在瑞典人把目光转向波兰的3年间,彼得励精图治,完成了军队的革新。1704年,俄罗斯人把胜利带到了曾经的耻辱之地纳尔瓦,自此,这支走向近代的军队也开启了他几乎战无不胜的波罗的海征服之路。


11.jpeg

今天的俄罗斯军队


文史君说


纳尔瓦战役是俄国史上有名的失败之一,处在新旧交替时期的俄国面对着欧洲劲旅瑞典取得了一场意料之内的失败。有人说,这场战斗差点终结了彼得的改革和俄国的命运。但换个角度来看,这场失败也加强了旧俄国走向变革的决心。彼得一世成为彼得大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舔舐着伤口卧薪尝胆,在失败的废墟上站起来走向胜利的,当20年后俄罗斯把胜利的旗帜插在波尔塔瓦的战场上时,他们可能会感谢当初折戟在纳尔瓦的自己没有轻言放弃。


参考文献


【美】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В.А.Рыжов,Жестокий урок,военное обозрение


(作者:浩然文史·张文卓)

12.jpe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29 10:09 PM , Processed in 0.03258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