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主说:“科研女神”太圈粉
著名科学家颜宁要回国的消息,在范主的朋友圈刷屏了一把。在最近举办的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这位44岁的结构生物学家宣布:自己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一职,前往深圳医学科学院担任院长。
对科研圈儿不太关注的小伙伴,应该也会对颜宁的名字有点印象。她的履历相当优秀,23岁读博士、30岁当上清华大学最年轻教授、40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论坛上,颜宁身穿女明星最爱的“芭比粉”衬衫搭配黑色长裤,显得年轻活力。再结合从容自信的态度,以及轻松又接地气的台风,一下打破了大家对女科学家的刻板印象。
不少人翻看她的微博后,更发现她不仅学术成就高,而且特别接地气。她性格直率,经常为女性发声,私底下还会追星、煲剧。所以新闻一出,颜宁立刻圈了一波“智商粉”~
日常煲剧追星的颜宁
和最近流行的“知识分子风”相映成趣,越来越多的女高知、女精英开始受到大家的喜爱,成为我们喜闻乐见的人群。那么这些“科研女神”都有什么特质,今天就来看一看~在科研圈走红之后,颜宁就成为了大家口口相传的“美女科学家”。但她却说:“熟悉的家人、朋友开玩笑喊我美女无所谓,但陌生人这样喊,我很不适应,会反感,感觉不被尊重。”颜宁并不喜欢拿自己的颜值说事,所以有一次撒贝宁也在节目中“调侃”她:不应该叫颜宁,应该叫颜值。
颜宁反应很快地说:“谢谢啊,那“宁“送你了!” 轻松回怼了撒贝宁。
其实颜宁的长相比较舒服耐看,五官和眉眼都挺大气,长了张一般人羡慕不来的“学术脸”和“知识分子气质”。配上一副知识分子风的框镜,轻松给人一种real有学问的感觉。科研女神们的美是耐看、舒服,而且非常有智慧的美。除了颜宁之外,颜智合一的女科学家也有不少。比如中科院院士、无机化学家于吉红,女精英的大气和学识感相结合,气质非常出挑。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Jennifer Doudna博士,则自带一种平和睿智的松弛感~这位也不是什么美剧大女主,而是如假包换的哈佛大学理论物理学家Lisa Randall——研究的是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享誉全球的生物学家Jane Goodall女爵士,则是灵气又自带文艺范儿,范主差点以为这是《走出非洲》的剧照。大概是长年与黑猩猩为伴(致力于黑猩猩的野外研究),让她从年轻到老都给人一种与世无争,远离尘嚣的气质。皮特前绯闻女友,麻省理工媒体艺术与科学系的副教授Neri Oxman,气质也很出类拔萃,感觉时尚圈流行的“知识分子风”说的就是她本人。大部分科研女神的妆容都比较清单和克制,丝毫不在意素颜。毕竟,满腹才华的气质就是最好的妆容,颜宁下实验室的时候,大部分都是素面朝天~而她既可以素颜搞科研,也可以画美美的妆拍硬照,时不时会透着一丝“女主播”范儿。任何状态都可以很有底气~
于吉红院士同样是一下实验室就素面朝天,她的气色和皮肤都很好,最多化一点淡妆修饰,看起来舒服自然。
Jane Goodall更是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素颜,每张照片都不加修饰,张满皱纹和雀斑的脸也掩盖不住眼神中的专注与纯净。除了妆容淡雅,无惧素颜之外,科研女神大多喜欢留利落的短发,不仅方便好打理,也很凸显干练的气场。颜宁的短发就是她标志之一,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前Google AI首席科学家李飞飞,以及美国科学院院士庄小威,也留着这种科研女神标配的短发。其实早年,颜宁也留过长发或中长发,相比干练的短发,更温婉一些。
再加上妆发造型的修饰,以及到位的衣品,女精英感超强。有时为了方便,长发时期的颜宁在实验室里,大部分时候会把头发扎成马尾。哈佛物理学家Lisa Randall也是如此,授课和做研究时都扎着干练的马尾。相比之下,Neri Oxman的发型就比较“打破传统”。她有一头让人过目不忘的蓬松卷发,充满浪漫风情,微微盘起的发髻,又使整体清爽有型,丝毫不凌乱,还自带艺术家氛围。日常工作中,科研女神穿得最多的就是白大褂。颜宁就有不少穿白大褂的照片,堪称她们的“职场必备”。颜宁私下的着装是一路进阶的,颜值和气质也随之提升了一大截。早年她很喜欢穿蓝色,有各种“王室蓝”连衣裙,蓝色不挑人,不过没有蕾丝的比蕾丝款好一些。有段时间她还热爱美式休闲风,留着马尾,穿着学生气十足的卫衣、运动衣,怎么舒服怎么来,自信都写在脸上。相比之下,颜宁更适合穿纯色、深色的单品。比如下面这件枣红色连衣裙,款式简约,颜色饱和度也不高,她立刻穿出了和年龄相符的气质。同色的连衣裙她还有另外一款。有时会搭配丝巾,有时会外搭一件风衣,点缀得刚刚好。颜宁天然的知识分子气质,其实适合多用极简的单品来衬托。下面这两条裙子就风格利落,面料质感佳,颜色也不花哨,直筒剪裁还能修饰身形,比较适合她。西装、高跟鞋她也驾驭得不错,拍起硬照颇有女企业家风范。一旦找到适合自己的单品,颜宁的时髦度便蹭蹭提升,显示出很强的可塑性。
衣品作为科研女神的另一个加分项,简简单单的单品穿在她们身上也拥有力量感。
Jane Goodall的个人风格就很鲜明。她少女时代的这身西装Look惊艳到了范主,婉约中带有几分英气,颇有好莱坞影星风采。在非洲研究大猩猩40多年,她最常穿的则是军绿色工装衬衫+短裤。Jane非常喜欢穿衬衫,条纹的、纯色的,既穿搭方便,也有松弛感的美,符合她的文艺气质。
从非洲回到“人类世界”后,她又爱上了各种披肩,内搭纯色高领针织衫,有种优雅到老的从容。诺奖得主Jennifer Doudna则实力演绎反差感,平时在实验室里都是一袭白大褂↓
然而到了红毯上,驾驭晚礼服也不在话下。她的小黑裙经典又不张扬,比好莱坞明星更自信↓
到了私下里,她更喜欢穿精英范儿十足的西装,时刻透出自己简单高效的生活方式。
神经科学家May-Britt Moser在领取诺奖的时候,这套look也很出圈。远看是藏青色带放射状图案的礼服,不对称领口也比较独特。近看,图案其实是仿照树突和神经元细胞体绣制,也是Moser的科研成果,不怕撞款还很有辨识度,极富创意。
这件礼服来自Matthew Hubble定制。Moser女士对此十分满意,她曾表示自己“没有穿着无聊的衣服,我的着装能成为我可以讲的故事”,也是独一无二。
颜宁很少戴华丽的珠宝配饰,日常她戴得最多的,大概就是这条翡翠手串了,一戴就是很多年。还有这条存在感很强的项链,上面的挂坠有点像紫玛瑙/水晶,已经成了她的标志之一。
几年前她在参加“影响世界华人盛典”时,上台领奖时戴的也是这条项链。用来搭配她的紫色连衣裙和丝巾很是和谐~话说丝巾也是很多高知女性的心头好,从斯坦福教授李飞飞↓
到两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都很擅长用丝巾来点缀造型。
至于腕表,有一次登封面,颜宁搭配了一块宝珀的月亮美人腕表,将智慧、浪漫、独立结合在了一起。Jane Goodall常年戴的是两款简单基础的腕表,表盘简单易读时,不贵但很衬她的气质。于吉红院士则喜欢戴胸针,搭配剪裁优雅的套装,非常高知女性风。
Neri Oxman也遵循简约风,很少佩戴腕表或珠宝。不过这种造型感很强的配饰她偶尔会拿来当点缀,很有艺术feel。
履历金光闪闪,和性别困境作斗争
颜宁最令人称道的,还是超牛的科研能力和有如开挂的履历。她23岁读博士、28岁成为博士后、30岁当上清华大学最年轻教授和博导,37岁带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博士生团队、攻克了50年不解的世界难题↓
40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蒂尔曼(Shirley M. Tilghman)终身讲席教授...
随着女性力量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女性科学家在科研领域熠熠生辉。
曾经名震中科大的天才少女庄小威,25岁博士毕业,34岁成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理工科领域一度被认为是男性的天下,庄小威却拿到了哈佛化学与化学生物、物理学双聘教授,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一下就拿下了基础科学的半壁江山。
还有将科研和实践结合得特别成功的,像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终身教授、AI领域最知名的华人科学家李飞飞,曾担任Google云AI首席科学家,她领导的团队推出的ImageNet是目前世界上图像识别最大的数据库,模拟人类的识别系统建立。不过功成名就之后,她还是选择回归学术圈继续搞科研~
英国动物学家Jane Goodall则以一己之力开辟了“野生动物的观察与研究”这一完全被男性垄断的“女性盲区”。今年88岁的她,现在还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动物保育事业,在全世界都有着超强影响力。
然而,在专业领域如此出色的他们,职场中也会遭遇性别不公与刻板印象。
之前做客央视《开讲啦》节目,主持人撒贝宁虽然也是高知,却习惯性称呼她为“女科学家”,颜宁直接就怼了回去,表示这种称呼如果细想,会有性别差异带来的隐性歧视。
一语点醒小撒和荧幕前的观众——科学世界无性别。
无论公开还是私下场合,颜宁一直持续为女性发声。
谈到女性的职场困境,她认为,“应该看到两性的差别,再创造条件把这些人为制造的不公平抹去”,比如“带孩子应该父母双方共同参与,育儿假也应该父母同放”。
知行合一的她,当女学生在博士生入学面试环节,被男老师问及“如何平衡学业与家庭”时,会立即插话指出,“这是一个有性别歧视的问题。你们为何从来不问男性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并温柔告诉学生“这个问题可以不必回答”,又暖又霸气~
今年3月还在微博上为女性科研工作者打call,目标是若干年后再也不需要“女科学家论坛~”
同为“女科学家”,中科院化学部于吉红院士,也有着不谋而合的观点,“女性科研工作者和男性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性质都是一样的,可能男性和女性之间思维性和逻辑性会存在些许差异,但二者都需要恒心和智慧,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女性也一样可以创造非凡。”
在职场,颜宁是一言不合就开怼的“霸道”教授;生活中,她也不愿被世俗定义和束缚。
44岁的她,一直保持单身状态。面对外界的八卦和追问,她的回复简短有力,“我不结婚,我不欠谁一个解释。”在她看来,每个人的最终归宿都是自己,结婚或不结都只是一种选择而已。比起“女为悦己者容”,她更愿做“女为己容”的大女主。
不愿被世俗所困的还有Jane Goodall,婚后她一度陷入了事业和家庭难以两全的困境,最终选择直面内心、忠于自我,果断结束10年婚姻、回到非洲仰望星空。为了实现最初的梦想,一待就是40年,这何其需要勇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纯粹才能做到极致
虽然这些科研大牛的成就,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也很难达到,但她们对待科研的态度,却很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颜宁就曾在微博上分享过:“年龄越大、自己的经历越多之后越觉得,让我特别受益的是:纯粹,做事情的纯粹。”科学之所以让她着迷,是因为智力挑战带来的刺激感,以及做实验时体会到的小确幸。
“做科研就是被探索本身的魅力以及培养年轻学者这两个大目标驱动;做教育就是纯粹地为了育人与探索高教体制......当然,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免沟沟壑壑,但是方式方法路径都是服务于纯粹的目标。而纯粹的做事其实从大的时间尺度上回看,是很幸福的事情。”
庄小威则将自己一路走来的经验总结为4点:首先是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其次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第三是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最后也需要一点幸运。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将其做到极致,是何其幸运和满足~
Jane Goodall在10岁那年看过小说《猿人泰山》之后,就萌生了去非洲和动物一起生活并写书介绍它们的念头。26岁那年终于如愿以偿,去到坦桑尼亚冈贝河国家公园的野生黑猩猩栖息地生活,这份热爱延续了一辈子~
“非主流”的主流科学家,打破刻板印象
正所谓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生活中的颜宁,可以说是集各种身份于一体,正儿八经科学家是她,科普博主是她,网瘾少女、娱乐博主还是她...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提问她,“你觉得自己跟大众印象里的主流科学家有什么不同?”直接神回复:“我不就是主流科学家吗?”也是很有梗~
不过,这位主流科学家确实有不少“非主流”的一面~
作为8g冲浪的“网瘾少女”,早在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时,颜宁就第一时间用上了(配图确实很科研人),那时候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微博为何物。13年来,她至少发了三千多条微博,摊下来一天多就有一条。别说在学术界,放在普通人当中也相当高产。
这位资深博主还很“精分”,经常在科普博主和娱乐博主中横跳,既能安利高大上的学术知识↓
也能接地气地分享追星、追剧日常,各种emoji表情一看就是冲浪达人~
和学生亦师亦友,不但会为“不靠谱”的创业学生在微博上卖力发广告↓
私下还经常组织学生一起看个电影、玩狼人杀游戏,或者唱唱K、滑滑雪...小日子过得比谁都丰富,真·时间管理大师,完全颠覆了大众对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刻板印象~
作为今年诺贝尔科学奖项唯一的女性获奖者,诺奖化学奖得主卡洛琳·贝尔托齐,生活中也是超酷一姐姐,玩得了乐队,打得了街头篮球,足球也踢很溜...
这位被化学耽误的金属乐手,在哈佛上大学时候就在“厌学乐队”兼职作键盘手,直接把大学学费给赚出来了,50多岁时候仍然会开很久车去看乐队表演↓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句话,在酷姐卡洛琳这儿完全不成立!运动细胞发达的她,街头篮球的海报简直要把人掰弯,高中时候就开始踢足球,还拿到了大学的体育奖学金,属实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开花了~
好啦,科研女高知的话题今天就说到这里。范友们看完有何感想,欢迎来评论区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