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90|回复: 1

【维摩诘经实证】香积佛品第十(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13 08: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维摩诘经实证】香积佛品第十(二)

pexels-photo-842545.jpeg


      时化菩萨既受钵饭,与彼九百万菩萨俱,承佛威神,及维摩诘力,于彼世界,忽然不现,须臾之间,至维摩诘舍。

      这时候维摩诘所派去的变化菩萨接受了这些钵饭,与其他众香国的九百万菩萨一起,回到了娑婆世界维摩诘居士的宅舍。

      我们讲过「承佛威神,从座而起」,承佛威神的佛是第八识。但这里的「承佛威神」后面还有「及维摩诘力」,所以主要是指香积如来的威神,因为没有不可思议的神通,这四十二亿恒河沙国土就过不了。但即使是这样,也仍然离不开第八识的圆成实性。

      时维摩诘即化作九百万师子之座,严好如前,诸菩萨皆坐其上。

      维摩诘知道有九百万菩萨要过来,他马上作了一个变化,请到了九百万个狮子座。我们讲过,狮子座就是佛陀坐的位子,众生也可以坐,因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算是一个声闻人,在这里也是同样用狮子座来请他们坐。

      是化菩萨以满钵香饭与维摩诘,饭香普熏毘耶离城,及三千大千世界。时毘耶离婆罗门、居士等,闻是香气,身意快然,叹未曾有!于是长者主月盖从八万四千人,来入维摩诘舍。见其室中菩萨甚多,诸师子座,高广严好,皆大欢喜,礼众菩萨及大弟子,却住一面。诸地神、虚空神及欲、色界诸天,闻此香气,亦皆来入维摩诘舍。

      这个时候化菩萨带着满满的一钵香饭来交给维摩诘居士,这个饭非常香,不但是整个毘耶离城,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十亿个日月天下组成的世界,这是一个佛国土的规模,此处是指娑婆世界)都闻得到。附近的天、人、鬼神闻到香气,纷纷来到维摩诘的住处。

      时维摩诘语舍利弗等诸大声闻:「仁者可食,如来甘露味饭,大悲所熏,无以限意食之,使不消也。」

      这时维摩诘居士对舍利弗以及各声闻大弟子说:「诸位仁者,现在可以吃饭了,这个甘露味饭是用大悲去熏出来的,不要用陕隘的心理去吃香饭,这样你就没有办法消受这个香饭了。」大悲所熏,被熏的是第八识,第八识受熏之后流注种子,产生了众香国的如来香饭。

      有异声闻念:「是饭少,而此大众人人当食?」

      异声闻相当于《杂阿含经》里面讲的「异比丘」。这时候有一个大家不认识的出家人心里想:「这饭只有一点点,我们这里人这么多,要怎么吃?」

      化菩萨曰:「勿以声闻小德小智,称量如来无量福慧!四海有竭,此饭无尽!使一切人食,揣若须弥,乃至一劫,犹不能尽。所以者何?无尽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功德具足者,所食之余,终不可尽。」

      这个时候化菩萨就跟他讲:「你不要用声闻人小小的功德跟智慧,来思量如来无量的福德和智慧!四大海水有干掉的时候,这个饭没有穷尽的时候!如果一切的人都去吃它,吃的量都像须弥山那么大,吃一个大劫都吃不完。为什么呢?因为这个香饭是有无穷的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功德具足的人吃剩下的饭,不管分给多少人吃,永远都吃不完。」

      这一段有人可能会作一种解释说:「这个饭吃完,会变成粪便,这个粪便又去滋养土地,生产出农产品来,这样不断地循环,当然永远吃不完。」这种解释比较牵强,你看经典,应该不是这个意思。《圣经》里面也有一个故事,说用一点点食物让很多人吃饱,剩下的东西又有好多好多,等于是越吃越多,并不是物质会循环所以吃不完。

      于是钵饭悉饱众会,犹故不儩。其诸菩萨、声闻、天、人,食此饭者,身安快乐,譬如一切乐庄严国诸菩萨也;又诸毛孔皆出妙香,亦如众香国土诸树之香。

      这一钵饭把大家统统都喂饱了。「犹故不儩」,还吃不完。在不同版本的藏经里面,有的用「赐」,有的用「𣩠」,此处依明版的藏经「儩」,它是「尽」的意思。这些在场的菩萨、声闻、天、人吃了这个饭以后,身体非常轻安、快乐,那种轻安跟快乐就跟证到很高果位的菩萨们一样;这些吃过饭的人,他们身上的毛孔都散发出非常微妙的香味,就如同众香国土的树木。

      尔时维摩诘问众香菩萨:「香积如来以何说法?」

      这时维摩诘问众香国的菩萨:「香积如来是用什么来说法呢?」

      彼菩萨曰:「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一切德藏三昧。得是三
昧者,菩萨所有功德皆悉具足。」

      那个地方的菩萨说:「我们那个国土的如来不是用语言文字来说法,而是用各种香味让天、人自然而然地合乎戒行。这些菩萨各自坐在香树下面,闻到这些微妙的香味,自然就获得一切德藏三昧。这个三昧就可以让菩萨具足所有的功德。」

      用香味就能说法,这对我们来说,是闻所未闻的。真观猜想:香味也是功能差别,其中即隐含了各种法义,诸菩萨嗅香的时候,即可明白。

      彼诸菩萨问维摩诘:「今世尊释迦牟尼以何说法?」

      那些菩萨问:「释迦牟尼佛是怎么说法的呢?」

      维摩诘言:「此土众生刚强难化,故佛为说刚强之语以调伏之。言是地狱、是畜生、是饿鬼,是诸难处,是愚人生处;是身邪行,是身邪行报;是口邪行,是口邪行报;是意邪行,是意邪行报;是杀生,是杀生报;是不与取,是不与取报;是邪淫,是邪淫报;是妄语,是妄语报;是两舌,是两舌报;是恶口,是恶口报;是无义语,是无义语报;是贪嫉,是贪嫉报;是嗔恼,是嗔恼报;是邪见,是邪见报;是悭悋,是悭悋报;是毁戒,是毁戒报;是嗔恚,是嗔恚报;是懈怠,是懈怠报;是乱意,是乱意报;是愚痴,是愚痴报;是结戒,是持戒,是犯戒;是应作,是不应作;是障碍,是不障碍;是得罪,是离罪;是净,是垢;是有漏,是无漏;是邪道,是正道;是有为,是无为;是世间,是涅槃。以难化之人,心如猨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譬如象马,𢤱悷不调,加诸楚毒,乃至彻骨,然后调伏。如是刚强难化众生,故以一切苦切之言,乃可入律。」

      维摩诘答:「我们这里的众生很刚强,很难度化,所以佛陀就为他们说很刚强的话来调伏他。讲这个是地狱,这是畜生,是饿鬼,……。」一大堆的「是」,简称为「是什么句」,大家觉得怎么样?「是什么句」其实是不了义经,是针对刚强难化众生而说的。由此可以反证,真观所说的「不是句」(一切有为法皆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要是离开业力与妄想,它们什么都不是),是真正的了义法,专为调柔易化的佛弟子而说。

      《佛藏经》记载,佛陀曾经问舍利弗:「若人言『是男、是女、是天、是龙』,乃至『是法、是非法』,是人所说非虚妄耶?」舍利弗答:「虚妄。」佛陀接着说:「若不入是虚妄者,名为圣众。不颠倒故,名为圣众。」这可以直接证明「是什么句」确实是不了义经。

      如果你的见地不纯正,一定会落入不了义法,无法离开取相分别,没办法解脱。这里列出了这么多个名相,大家好好看一下,下次碰到什么烦恼不能解脱,就来这里看一下,看你是落入哪一种取相分别。比如有人自称是「正法弟子」,说你是「邪魔外道」,你听了以后会不会非常不舒服?其实,有邪魔外道吗?有正道吗?如果他这么说是善巧方便之语,这个就没有过失;问题是他真的知道吗?恐怕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取相分别。

      这些不了义经可都是佛陀说的,如果你介意,就会落入不了义法而无法修持了义法。所以,对于没有办法分别了义跟不了义的人,才去说不了义法;你能够分别了义跟不了义,也能够依循了义法,你就不要杂修不了义法。杂修不了义法,就没办法发起真如三昧,也没办法随顺解脱。如果你看到有人一直在强调这些相、名、分别,就可以知道他专门在修不了义法,不是一个具格的菩萨法师。你要是受他影响,就表示你的修证水平甚至还不如他。

      前面的〈入不二法门品〉讲的才是了义法。真正的了义法,甚至也不能讲哪个是世间,哪个是涅槃。比如窃盗是世间法当中的恶法,可是它也是有为法,而《心经》讲「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以它就是涅槃。对于安住在胜义谛的圣贤来说,并没有哪一法不是涅槃,因为他们能够「度一切法到彼岸」──在他们的心目中,诸法是妄知妄见的结果,实际上诸法从来就不曾出生过。

      因为这些人很难调伏,心就像猴子一样到处去攀援,离不开有为法,所以佛陀用不了义法来对治他攀缘有为法的习性,等到他的心能够安住,才可以教他了义法。就像性情乖悷的象、马,必须把它打到痛彻骨髓,它才会乖乖的。现在也是一样,释迦牟尼为了要度化这些刚强难化的众生,所以就用让人很痛苦的言语,让他可以中规中矩,能够顺入修行的法门。

      彼诸菩萨闻说是已,皆曰:「未曾有也!如世尊释迦牟尼佛,隐其无量自在之力,乃以贫所乐法,度脱众生;斯诸菩萨亦能劳谦,以无量大悲,生是佛土。」

      众香国的菩萨听到这些以后说:「未曾有也!」意思是说:「还有人这样讲,真是没听过!」他们那里的佛说法不用语言文字。即使有语言文字,以了义法来讲,也不应该说这些,应该像《心经》那样,讲「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才对,怎么搞的还讲「有地狱,有地狱报,有邪淫,有邪淫报」等等,真正的佛法不应该这么讲啊!但这些不了义法其实是方便善巧,大家明白以后,觉得非常难得。你看到他方国土的菩萨是这种反应,你就知道香积如来根本就不教这些法。

      如果你做了什么事情,被人家指着鼻子骂,说你是邪魔外道,有没有关系?根本就没有关系。这么讲的人(排除演戏的)不知道什么叫做了义法。了义法不讲「是邪道,是正道」,前面〈入不二法门品〉珠顶王菩萨讲:「住正道者,则不分别是邪是正。」你如果住在第一义,人家这么讲,你又何必在意?

      他方国土的菩萨称赞释迦牟尼佛隐藏了无量的自在力,还用「贫所乐法」去度脱众生。这里的「贫」是指器量狭窄的人,包括凡夫、二乘与新学菩萨。「贫所乐法」就是人天福报、三十七道品等等小法。所谓的小法,是三界当中某一种法相,有东西跟它相对。例如,人天福报与三恶道的罪报相对,清净法与染污法相对。因为有相、名、分别,就会有相对的事物,至少会有能知与所知相对。因此,连究竟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乃至报身、应化身、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十力、四无所畏等功德,也全都是小法。真正的大法是抬出来以后放不下第二个东西,没有什么跟它相对。比如心、我、法、真如、涅槃、法身、一真法界,没有东西跟它相对,整个都被它塞满了。

      有的经典把菩萨戒分成上品、中品、下品,这很显然是小法。什么人会喜欢上品菩萨戒?就是喜好不了义法的佛弟子。这是很实在的话,要是你心里觉得不舒服,要忍耐一下,想想看我讲得对不对。了义法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如果你接受这个法义,还去得意自己受的是上品菩萨戒,这有道理吗?乐小法众生才会觉得上品菩萨戒是非常了不得的;如果你乐于大法,就直接承担下来:「我就是如来!还有什么上品、中品、下品?」《心经》说(成佛唯一的法门)般若波罗蜜是无上咒,无等等咒。一旦要去分上品、中品、下品,就表示这个东西不怎么样,就是小法。知道这个道理,大家才会知道什么叫做了义法,不要总是被不了义法系缚住,随便一个名相就把你给困死了,这不叫解脱。你一定要通达,把自己整个浸泡在了义法里面。戒律一般是小法,因为持戒与毁禁相对,但是如果你以「取相分别」为戒,它就能让你住于大法。只要不取相分别,就什么烦恼都没有,这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佛陀是用这种「贫所乐法」去度脱众生的,这是在讲不了义法的作用,是针对因缘还不成熟的众生所施设的方便善巧。

      「斯诸菩萨亦能劳谦」。你们这里的菩萨也很不得了,既辛劳又谦逊。因为生到这个国土一定不能和这里的人相差太多,就好像前面说释迦牟尼佛隐其无量自在之力一样,这些大菩萨生在娑婆世界是要隐藏大部分的福德。正是因为这些菩萨有无量大悲,所以不会认为哪个佛土是净,哪个佛土是秽,为了度众生而生到这个佛土。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3 08: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6 07:21 PM , Processed in 0.0412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