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据彭博社报道,中国银保监会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密切审查对复星的风险敞口,同时调查复星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复星之后否认了这一报道的真实性。
与此同时,网传部分企业收到北京国资委通知,要求梳理与复星集团合作情况并研判相关合作风险。一石激起千层浪,复星系股票14日大幅下挫,复星相关债券跌幅最高达到20%。复星集团很快回应称这一调研是北京市国资委系统的一项日常信息搜集工作,没有任何针对性。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复星系宣布减持及已完成减持的参控股公司已经至少达到13家,在资本市场已累计套现逾百亿元,尤为引人注目的是9月份减持复星自家旗舰公司复星医药,系24年以来首次,这不禁让人担忧其资金流情况。
郭广昌1967年出生于浙江东阳,尽管出身贫寒农家,但从小成绩优异,立志干一番事业。1985年,他不负家人所望,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考取复旦哲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并结识了小他两届的未来复星合伙人梁信军。
1992年,郭广昌与梁信军毅然决定放弃复旦教师的岗位,共同出资3.8万元创立广信科技咨询公司,并于次年成功赚得第一桶金30万元,很快,他们又赚到了首个100万元。那年,郭广昌才26岁。
但郭广昌的野心远不止如此。他曾立下这样一句誓言:“只有懦夫才后退,我绝不后退。”在赚到100万后,他敏锐地感觉到咨询行业获利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于是一方面开始谋划进入房地产,一方面极力邀请复旦遗传工程系毕业的范伟、汪群斌加入团队,为进军医药行业打下技术基础。1994年,复星医药前身成立,1995年,郭广昌将“广信”正式更名为“复星”,意为“复旦之星”。
也就是在1995年底,复星凭借着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的畅销,一举取得了一亿的销售额。仅仅三年时间,从创业初期的3.8万到公司资产过亿,无论是28岁的郭广昌还是他的复星,都已经让人刮目相看。
1998年,复星旗下另一家重要的公司复地集团正式成立,借着房地产行业市场化的春风,复地迅速崛起成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郭广昌的生意越做越大。
郭广昌曾表示,商业的本质是一种规模经济,如果没有规模,就没有竞争力。有规模,才能形成货源和渠道优势、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或许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复星走上了多元化经营之路:除了主业医药与房地产之外,2002年复星进军商业零售;2003年进军钢铁和证券;2004年进军黄金产业;2007年又投资矿业,截至2017年年底,复星系已经是旗下拥有142家公司的庞大帝国,其中拥有豫园股份、复星医药、南钢股份、招金矿业、上海钢联、海南矿业6家上市公司。
此前,在大家都在怀疑复星财务状况的时候,郭广昌请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作财务分析报告,一举消除了公众的质疑。也是从那时起,郭广昌加倍重视债务的控制,并时常告诫自己,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必须深耕自己的主业,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也保障了复星这艘巨轮20多年得以屹立不倒。
2007年,复星国际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由此开启了复星全球化布局的时代。2010年开始,国家放宽了对外投资的限制,鼓励企业“走出去”。当年6月,复星斥资2500万欧元拿下法国地中海俱乐部7.1%的股权。此后,复星的海外扩张驶上快车道。仅在2013-2015年间,复星就完成了30余起海外并购,总投资资金达100多亿美元。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复星在全球化布局的头十年至少投资了近50项海外项目,且多为溢价购买,总投入超过300亿美元,投资项目范围相当广泛,从银行、保险到医疗检测,再到影视、地产、娱乐业,足迹遍布五大洲,投资超过20个国家。
然而,这一切从2016年开始迎来了根本性的转变。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央行、外汇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定调,高度关注海外房地产、酒店等领域的非理性投资倾向,防范风险。当时有一个重要背景特别值得注意:美联储确认2017年加息进程提速,人民币在破7的边缘徘徊,两年时间里外汇储备从2014年6月3.99万亿美元快速下降至2016年11月底3.05万亿美元,资金外流压力较大。
2017年8月,《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出台,其中明确提到限制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境外投资等。商务部数据显示,当年上半年,房地产、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海外投资同比下滑超过82%。
实际上,早在2016年上半年,复星就已经终止了两项海外收购计划,海外投资步伐明显放缓。不仅如此,复星此后还加大了海外资产出售的力度,包括出售美国保险公司Ironshore的全部股权以及伦敦金融城的Lloyds Chambers 大楼等等。
在2017年复星集团中期业绩会上,郭广昌表示复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前是投资引领,现在投资是手段和方法,追求的是全球科技领先和产业深度。复星集团高级副总裁、CFO王灿表示,集团于过去数年一直持续优化资产负债表。
复星国际目前在海外仍有大量资产布局。9月13日下午,久未露面的郭广昌突然发了一条微博,并在微博中介绍自己近期海外出差的行程,称“作为一家创新驱动的家庭消费产业集团,复星现在有接近一半的产业和员工在海外”。
根据最近公布的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复星集团收入实现稳健增长,总收入达到人民币828.9亿元,较2021年同期上升17.7%,其中海外业务的收入占比达四成以上。
9月20日,新华保险披露持股5%以上股东权益变动的公告,9月15日,复星国际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新华保险2615.95股H股,约占总股份的0.8386%。
对保险的布局一直是郭广昌被称为“中国巴菲特”的基础。此番除了减持新华保险,此前不久4家“复星系”股东中有3家还出清了永安财险的股权。事实上,复星入股永安财险多年,早年一度与陕西国资争取对永安财险的控制权,这次决绝退出可见收缩版图之迫切。
为何如此急迫?总的来看,复星目前面临以下几个严峻的问题。
第一,短期现金流紧张。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复星国际的资产总额为8496.85亿元,其中负债为6511.5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6.6%。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流动资产3787.82亿元,流动负债3753.95亿元,流动比率1.009,速动比率0.787。
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在1.5~2.0之间比较好,速动比率最好在1以上,保证现金等具有即时变现能力的速动资产能即时覆盖流动负债。显然,在偿还短期债务方面,复星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这迫使复星不断处置资产来变现。
第二,融资更加困难。标普在9月16日把复星信贷评级从“BB”下调至“BB-”。标普指出复星依赖于短期借款在当前环境下令公司陷入困境,且公司的融资渠道正在收窄。标普提到复星过去几年频繁使用的融资渠道——在岸和离岸债券市场,在过去几个月实际上已经暂停,并可能在至少在未来两个季度内继续保持关闭状态。
其实早在上个月,穆迪也把复星信贷评级从 Ba3降低至B1,意味着投资者持有复星债券属于“高风险投机”。穆迪高级副总裁蔡慧表示:“评级下调反映了复星的流动性较弱,境内外充满挑战的融资环境造成其再融资压力较大,以及经济增长放缓和资本市场波动背景下该公司出售资产的计划产生执行风险。” 不过,好在复星的银行信贷渠道仍然维持畅通,复星的投资组合迄今绝大部分并未用于抵质押。穆迪迪预计复星能够获得更多银行信贷,尤其是如果复星愿意抵质押部分上市投资对象资产。
第三,盈利挑战与资产缩水风险。去年年中以来,复星国际股价进入下降通道,市值蒸发过半。盈利方面,复星在2020年之前稳步提升,2020年来大幅下挫,去年归母净利润仅为2019年的三分之二。
自家旗舰复星医药的状况也不乐观。早在疫情爆发之初,复星医药便斥资1.35亿美元,获得BioNTech疫苗大中华地区独家代理权。去年借着“疫苗与医美”的春风,复星医药股价一度创下历史最高的91.69元/股,不过好景不长,目前复必泰在内地仍未获批,进展停留在行政审批阶段已近一年半,眼看无缘上千亿的疫苗收益,市场看涨情绪逐渐消退,复星医药股价也从历史高位回吐逾六成。从今年最新发布的半年报来看,复星医药增收不增利,归母净利润同比大降37%,原因竟是炒股失败。
从大环境来看,受疫情冲击,今年各行业均较为低迷,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穆迪下调其评级的原因之一是担心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更大的负面波动,这将影响到仍从事房地产业务的复星。另外,复星涉足的零售、旅游等领域也将成为重灾区。
但就目前而言,郭广昌和他的复星远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坐拥大量优质资产的他,只要谨慎应对,收缩庞大帝国的部分版图,就足以应对当下危机。郭广昌需要尽快平息这场舆论风暴,最好的手段还是像当年一样公开透明地向公众展示复星真实的财务状况,但不知道他还有没有当年的勇气。(财富中文网)
编辑:刘兰香、杨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