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别人家的孩子白天可能要睡十几个小时,但方宁的孩子觉少,上午、下午各睡半小时,中间还要喂奶、做辅食,方宁只能日复一日地连轴转。等到晚上孩子入睡,她躺在床上有一种被人暴打的感觉,起身上厕所都要做思想斗争。
方宁说,每当情绪糟糕的时候,爱和恨总纠缠在一起。那段日子,她甚至有过离开人世的冲动,有两三次想让孩子去死,“那个时候,孩子不听话,一直哭闹,如果正好她撞到我犯病的时候,真的,我就把她推到窗前,我们一起死。”方宁说,爱孩子的时候她是真心爱,但孩子不听话,她又手足无措,“就是真的恨,更恨我自己”。
现在,方宁的孩子已经12岁,这种抑郁情绪一直没有得到缓解,“那种冲击是波浪式的。”她说,孩子成长的每个时期都会冒出新的问题。
方宁曾怀疑自己有双相情感障碍,但害怕去医院确诊,她也担心吃药会有副作用和依赖性。这么多年,她一直依靠自我调节,偶尔也听一下朋友的劝导。她有时候觉得,可能之前做丁克过得太轻松,现在是对她的惩罚。
和她同龄的朋友,孩子都长大了,每次遇到问题,方宁都不知道该去问谁。她去学了一门心理学,在课堂上,方宁认识了很多妈妈,孩子都一般大,她发现自己的问题都是新手妈妈的焦虑和烦恼,这让她感到释怀。
方宁认为,以前把孩子生下来,只是出于责任,她在被动爱孩子。等她和孩子建立了特别紧密的关系之后,她发觉自己在主动发自内心地爱孩子。这十多年来,方宁觉得自己获得了真正的成长,是一种人格上的完善,而这都是养育女儿带来 的。
在养育女儿的那些日子,方宁也逐渐学会了换位思考,更理解了自己母亲当时的处境,慢慢放下了过去的一些执念。
今年2月15日,安澜回顾难产的经历写了一篇博文,有读者留言“没当过母亲的女性是不完整的”,安澜回复“小心你的发言”。
类似的评论充斥在社交平台上,安澜很反感这样的“生育完整论”,“没有孩子的女性也是完整的。”她又回复道,“我认为女性乃至所有人,根本没有必要追求所谓的完整,或者说,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完 整。”
她还看到一条留言,“有了孩子的人生依然不完整,所有人都以不同形式残缺着。”安澜非常认同,自己通过生育获得了难以言喻的幸福,但也承担了无法避免的痛苦。“这两者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无法相互抵消。”
也有网友对她说,“反正你都要生,还不如早几年。”安澜坦诚回复,自己并不后悔晚育,只是想到以后陪孩子的时间少了,她会有一点惋惜。“虽然医学上确实有最佳生育年龄的说法,但现在我的三观、性情、工作状态、经济条件等,都比过去更适合生育。”
最后,安澜在博文中写道,“生或不生,可能都会在漫长人生中有过后悔的某一刻。重要的是,人生还有没有其他让我们感到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