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9|回复: 0

[哲史艺丛] 中国自办银行的第一次尝试,因为这群人,中国银行晚于日本20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21 03: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自办银行的第一次尝试,因为这群人,中国银行晚于日本20年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2-08-20 18:30 Posted on 山东

IMG_2501.JPG

中国通商银行旧制


1897年,中国近代第一家华资银行通商银行正式成立,而日本的第一家日资银行三井银行早已于1876年成立,中国晚于日本20年。与此相应,中国第一家中央银行户部银行的设立也比日本晚了20多年。其实,早在1885年,李鸿章与醇亲王两位大佬就曾联手先后两次要求朝廷设立近代银行。然而,这场在后世看来利国利民的建议,却因为一群“爱国者”的阻挠而幻灭。


难道办银行就不爱国吗?


一、两位大佬倡议官办银行


19世纪60年代,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入侵的咄咄逼人之势,中日两国几乎同时迈出了近代化的脚步。日本的明治维新敲响了“文明开化”的钟声,而大清的洋务运动此刻正蒸蒸日上,一间间兵工厂、民用工厂在这个古老的国度拔地而起。


然而,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工业建设的筹款问题,逐渐成为设厂修路的绊脚石。以钱庄票号为支柱的传统金融系统,越来越难适应近代工业大量的资金需求。行政机构的集体腐败也使得款项运作效率低下。此刻,洋人借助条约在通商口岸设立的新式银行,以高效廉洁的金融运作方式,引起了洋务领袖李鸿章的注意。


IMG_2502.JPG

影视剧中的李鸿章


光绪十一年(1885年)八月,李鸿章奏请慈禧试办官办银行。不过,办银行会牵涉到户部和地方官府的财权,李鸿章自知此事必然会遭遇阻力,所以他早就跟醇亲王奕譞沟通过,就官办银行达成了一致意见,两人决定联手推动此事。


李鸿章是大清最具影响力的洋务领袖和疆臣之首,而身为皇帝生父的醇亲王奕譞此时也正处于一生的巅峰。最重要的是,大清当家人慈禧对官办银行也隐隐表现出支持的倾向。从表面来看,李醇两位大佬联手,慈禧倾向支持,官办银行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谁知,此时京城竟然掀起了一股强烈反对官办银行的势力,官办银行一事前景堪忧。


IMG_2503.JPG

醇亲王奕譞


二、户部与御史反对官办银行


遵照慈禧旨意,李、醇与户部堂官会商官办银行事,谁知以崇绮、额勒和布、阎敬铭为代表的户部坚决反对。双方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官办银行是否允许洋人参办这一点上。


让洋人参与官办银行,的确很敏感。但是李鸿章觉得,清朝官僚腐败严重,中国的官商都不能取信于民,而办银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信用,所以主张洋人参办。而户部官员则要求官办银行必须由户部主持,不准洋人参与。


其实,户部也不是完全否定官办银行,他们就是担心官办银行设立后汇兑地方税项对自身财政权力的侵夺。


IMG_2504.JPG

李鸿章与美国总统格兰特合影


为了争取户部妥协,醇亲王在会商结束后建议户部商讨一个折中的方案。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户部固执己见。慈禧只好亲自召见额勒和布、阎敬铭,暗示他们办银行有利,再慎重考虑一下。结果户部连慈禧的面子都不给,坚决不退让,还附上清单12条,历数办官银行的种种弊端。


从户部的清单来看,他们之所以反对官办银行,无非是担心洋商通过收实银、发纸票,将银两裹挟出国等等。李鸿章和醇亲王正面回应了户部的质疑和担忧,说“各省税收是否由官办银行汇兑由各省自主决定”,即使是由官办银行汇兑也必须“交纳银锭,不准交纳洋钱”,不过户部死活不让步。


除了户部反对,这时候以文海为代表的一批御史,也坚决反对官办银行。面对朝中的反对浪潮,慈禧也动摇了,中国人第一次尝试官办银行,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IMG_2505.JPG

影视剧中的慈禧


三、李鸿章再请筹办商业银行


李鸿章是个脑子很活络的人,眼见官办银行失败了,马上又转向筹办地方商业银行。由于此前官办银行未得到朝廷支持,所以他这次的争取对象转向了国外。


光绪十三年(1887),美国费城财团委派米建威来华商讨中美合作银行事宜。双方达成了有关华美银行的意向协定,会谈结束后,中方还派马建忠赴美讨论详细章程,并处理相关事宜。


不久后,李鸿章私自与洋商合办银行一事传到京城。一时间,京城上下议论纷纷,批判李鸿章擅权乃至出卖国家利权的舆论甚嚣尘上。其中,批判李鸿章最卖力的,就是以御史为首的清流。


“人臣无外交”,身为封疆大吏不经朝廷批准就与外人结交,更是严重的擅权行为,这是为官之大忌。因此,此事立刻就引起朝廷的注意,严旨李鸿章立即上折子交代事实。


御史们的弹劾直戳慈禧心口:臣子贪腐可以,但擅权万万不能!于是命令军机处四百里加急,严令李鸿章停办银行。慈禧的态度已经十分明确了,李鸿章只能“唯命是从”,商办银行一事,又中途夭折了。


IMG_2506.JPG

多少政令从慈禧的褚秀宫发出


四、自办银行后续——物是人非


清流们反对开办银行,一个个言之凿凿,那他们弹劾李鸿章、反对办银行的依据,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可靠吗?


原来,他们弹劾的依据是从上海传来的真假未辨的银行立约利害清单。若把这份清单与华美银行意向协定条款对比来看,就会发现,这份清单中有很多地方都曲解了事实。


比如,此前被御史用来批判借开办银行牟利的“北洋大臣借款无利息,中国国家借款有利益”一条,其实协定条款中根本就没有国家借款这一条。类似曲解事实的地方还有很多,御史不辨真伪便大肆围攻,连慈禧也一味地听信言官,将此事直接推倒。直到1897年,盛宣怀奏请开办通商银行,将近10年,自办银行一事基本没有再议。 


IMG_2507.JPG

印有李鸿章头的大清银行兑换券


然而,此时的大清经历了甲午战败,同光中兴带来的回光返照早已不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包括银行在内的国外资本大量涌入,大清错过了自办银行的最佳时机。三年后,八国联军侵华,清廷终于下定决心实行新政,并于1904年建立了第一家官办中央银行——户部银行。此时,距李鸿章奏请试办官办银行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而邻国日本已经建成了包括中央银行、地方银行、商业银行等在内的完善的银行体系。当年近乎在同一个时间线上逐梦近代化的中日两国,此刻的差距已不可以道里计。


1904年,大清成立了户部银行。


这一年,那位老人已经去世三年。


IMG_2508.JPG

李鸿章享堂


文史君说


李鸿章两次奏请自办银行,在后世看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然而此事却在清流们的“爱国”声浪中幻灭。回顾整个过程,我们不能说李鸿章不懂官场权谋,没人比这位疆臣之首更懂官场;我们也不能说那些御史清流迂腐不化,他们中不乏对洋务感兴趣之人。双方都将自身放在“为了大清好”的道德制高点上,然而在他们的争斗中,却无处不见权力争夺的影子,甚至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慈禧,居中裁判时也单以权力均衡为导向。大清第一次试办银行以失败告终,我们作为后人对于时人难以妄加评说,只能说,在当时的中国,人人爱大清,人人又不爱大清。


参考文献


刘文华:《李鸿章与中国首次创办银行的尝试》,《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刘文华:《李鸿章建立华美银行的尝试》,《中国档案》2020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建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9-27 06:21 PM , Processed in 0.04030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