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5|回复: 0

[生活感悟] 百年前要婚恋自由,百年后靠相亲成婚,我们的退步对得起先辈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5 1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年前要婚恋自由,百年后靠相亲成婚,我们的退步对得起先辈吗?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2-05-14 18:30

25.png

《人间四月天》包办婚姻的悲剧张幼仪


100年前,年轻人吵着闹着要婚恋自由,恨不能把包办婚姻撕成碎片甩在父辈脸上;100年后,我们又大张旗鼓地寻求父母的帮助,通过相亲寻觅另一半。


一句话,时代变了又变!


在今日的中国,婚姻嫁娶已经成为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后成为不婚族,或因巨大的经济压力而无力结婚,由此滋生了许多社会问题。都不结婚了,祖国的花朵谁来生?人口红利怎么保障?香火断了哪有脸见列祖列宗?婚恋问题刻不容缓,所以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相亲层出不穷,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包办婚姻”。但要知道,在百年前的中国,新时代的年轻人可是用鲜血才挣脱了包办婚姻的枷锁,换来了婚恋自由!


26.jpg

金星主持的中国式相亲


一、家庭的巨大变迁


正如费孝通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观察一样,农业时代的中国社会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大部分百姓一生在农村当中生活,人们之间没有秘密,更不存在什么隐私与私密事情,婚姻也大多是在父母的包办或媒人的牵线之下结合而成。这种“包办婚姻”正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婚姻状态,也一直被他们所习以为常。


27.jpg

《橘子红了》不自主的婚姻


但自近代以来,伴随着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跨时代改进,以及通讯方式与现代都市的兴起,尤其是在科举废除之后,大量学子不得不赶赴省城的新式学堂学习,此后无论是走仕途还是找工作,所学西学知识注定不会让他们再返回乡村生活。这使得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也改变了相当一批人的生活轨迹与生活方式,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巨大变迁。


28.png

《京华烟云》青年才俊孔立夫


青年群体在城市中不用再依靠父辈才能生活下去,这大大增加了他们的生活自主性,也使得他们在处理事务的时候不用过多地听取父母的相对传统的建议。


且进入民国以来,伴随着“革命”一词在全国的兴起,打破传统家庭的束缚更是成为一时之潮流,如巴金的《家》、曹禺的《雷雨》等,都是作家用来抨击传统“封建”旧家庭腐朽落后的作品。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之下,生活在新兴城市的新青年,开始了一种完全不同于祖辈的新生活,他们的婚姻也注定要改变,以适应新生活。


29.png

林语堂《京华烟云》曾荪亚,努力挣脱传统婚姻


二、反对包办婚姻


包办是人们对传统婚姻抨击最激烈的一点,而学生往往是思想最激烈的群体之一,也是在革命舆论下对传统最厌恶的人。在五四时期,即出现了新式学堂学生为反对包办婚姻而自杀的情况。1919年11月,长沙女青年赵五贞因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而自杀,一时间引发社会的轩然大波,当时社会上数一数二的《大公报》,接连发表了数十篇文章讨论此事,一时间整个社会掀起了批判包办婚姻的巨大浪潮。


30.png

《大公报》


就在赵五贞自杀后不久,长沙再次出现反对包办婚姻的案件,这次的女生并未选择自杀,而是跑到心上人的家中私定婚约,将父母为自己定下的婚约彻底扔进了垃圾桶,经法院判决后,两个彼此相爱的年轻人私自订立的婚约就此生效。


两起反包办婚姻事件,一死一活,一败一成,使长沙的自由恋爱风气蔚然成风。仅在一年之后,长沙便出现了青年女学生李欣淑因反对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的事件,她随后在报纸上公开声明,向父母与包办婚姻制度“宣战”,并表达了她“向光明的人生大道前进”的决心,决定前往北京继续读书。


31.jpg

新式学校的兴起为青年男女提供了接受新思想的场所


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1920年代的中国城市婚姻状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据统计,在一项针对青年的婚姻调查问卷当中,已经订婚的130名青年当中,有10对也就是20名青年是自由恋爱的,比例达15%,相较于已婚青年当中只有5%的比例,已经有了十分明显的改进。


32.png


而对那些尚未订婚的单身青年的调查结果显示,315位青年中希望自由恋爱并自主决定婚姻的青年竟达273人,比例约为86%,不得不说,经过近代社会的巨大变革,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冲击之后,新一代城市青年的思想已经与上一辈之间产生巨大的鸿沟。


33.png

主张自由恋爱的女学生曹丽华


三、新式婚姻状况


未婚青年还在为自由恋爱而努力,而那些已婚青年则为追求婚姻生活的平等而努力,尤其是在一个悠久历史的男权社会中,女性在婚姻生活中天经地义地处于劣势,这也是新时代都市已婚青年所极力改变的陋习。在西方婚姻观、爱情观的冲击之下,中国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抛弃了男尊女卑、“相敬如宾”的观念,他们的结合不再单纯地为了传宗接代,而是出于罗曼蒂克的爱情。城市女青年大多为接受过新式教育的新女性,她们在结婚后本身便带有较强的平等意识,所以婚后她们主导或追求正常的、平等的婚姻生活。


34.jpg

《人间四月天》中的陆小曼和徐志摩


与平权、自由相伴的,还有花样越来越多的结婚形式,不同于传统中国的中式婚姻,在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当中,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了身穿西服与婚纱的西式婚姻。他们不再纠结于繁琐的中式婚俗与程序,仅将结婚仪式视作婚姻的一种符号而已,他们更倾心于简单开心的“文明婚礼”。


35.jpg

民国时期的结婚证


当时社会上就出现了西方较为流行的集体婚姻。如1935年,上海出现了“集团结婚”的新方法,由上海市长与社会局长亲自征婚并发放结婚证书。1935年4月3日,上海举行首届集体婚礼,共有57对新人参加了这场盛大的新式集体婚礼。


36.jpg

1935年上海的集体婚礼


文史君说


总体而言,在近代诸多因素的变迁与城市的兴起之下,越来越多的新青年选择在城市内生活发展,与之而来的便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巨大变迁,婚姻便是其中之一。在西方观念的影响之下,中国青年最先发起了对包办婚姻的冲击,为了追求自由还发生了不少自杀事件,而在已婚青年那里,他们则致力于婚姻的平权,以爱情而不是传承香火的名义缔结婚姻。婚姻制度的巨大变迁是近代中国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一个缩影,它并不是死板的、没有任何波澜的制度,而是最能够反映时代气息与脉搏的关键窗口。无论是今日的彩礼问题、房价问题,还是二胎随母姓等种种婚恋问题,把原本简单的爱情包装上了一层又一层铠甲,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我们试问一句,后革命时代的中国,真正完成了我们的先辈所期盼的婚姻与家庭革命吗?


参考文献


伍野春等:《民国时期的集团结婚》,《民国档案》1996年第2期。


陈蕴茜、叶青:《论民国时期城市婚姻的变迁》,《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6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8 02:15 PM , Processed in 0.03945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