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67|回复: 0

心经所说的解脱与成佛方法.4--五蕴皆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29 03: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22-3-29 05:04 PM 编辑

心经所说的解脱与成佛方法.4--五蕴皆空
Original 吕真观 实证佛教研究中心 2019-06-25 11:10

152XJ13V5910-B644.jpg
152XJ13V5a0-K349.jpg


「空」真正的含义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是后面讲的色、受、想、行、识,我们等一下再解释。很多人解释《心经》,把「空」解释成空无、没有东西。我可以跟大家讲,这样解释是错的。这个「空」是指第八识。要怎么证明呢?证据很多,现在时间很少,先举龙树菩萨的《中论》作为证据。《中论》说:「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这是说,因为有这个「空」,所以一切的法,都能够成就。一切法包括色、受、想、行、识,也包括杯子、桌子、椅子,反正你只要讲得出来的,统统都是一切法。这句话其实是在讲第八识能够圆满地出生三界万法,这个是第八识才有的特征。如果把这个「空」解释成一无所有,或者解释成虚空,请问它可以出生一切法吗?当然是不行的。《中论》是在诠释《般若经》,所以你要知道,在《般若经》里面,「空」经常是指第八识。为什么用「空」这个字来描述第八识呢?因为第八识安住在本来自性清净涅槃里面,祂的自住境界没有一切法相可得,所以就用「空」来称呼祂。但是我要先声明一点哦!不要看到「空」就以为是第八识,不一定。佛经不容易懂,有时候一个东西用很多名称去称呼它,有时候同样的字表示不一样的意思,你必须要参考上下文,去判断它真正的意思。

「照见五蕴皆空」意思是说,观照到色、受、想、行、识其实都是第八识。这样就能够「度一切苦厄」。


从「五蕴」到「空」

你不要看到经教这样讲就接受,你必须明白它的原理,才能够实证解脱。我们所以会有一切的烦恼跟痛苦,都是因为取相分别的缘故。什么叫取相分别?比方说你拿起一个杯子,你会说「这是一个杯子」,看到男人你说「男人」,看到女人你说「女人」,因为取相分别,所以会谈恋爱,会思念,会自杀,会有很多的烦恼。像刘邦看到秦始皇出来巡行的阵仗,排场非常大,很羡慕地讲:「大丈夫当如是也!」这表示说一个人要做到这样才叫做大丈夫。有的人读历史,觉得刘邦很有抱负跟志向,但是以佛教的观点来看,那句话正是典型的取相分别。他取什么相?取大丈夫的相,他认为大丈夫就是要这样。后来他自己做了皇帝,为了维持权势,必须杀害无罪的功臣。也就是说,当你取相分别的时候,就会有种种的烦恼跟痛苦。反过来说,只要不取相分别,就可以把痛苦灭掉。般若波罗蜜多是度一切法到彼岸,「度一切法」就是不取相分别,「到彼岸」就是涅槃。不取相分别才能够到彼岸,因为涅槃没有一切法相可得。

既然你知道色、受、想、行、识统统都是第八识,而第八识的自住境界没有一切法相可得,所以色、受、想、行、识全体都是第八识,全体都是空,也就是全体都没有法相。第八识原本就没有一切的苦厄,而第八识才是真正的「我」,菩萨证得这个道理,就可以方便地说:「菩萨能够度一切苦厄,能够安住在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菩萨的五蕴将来也会证有余涅槃,超越一切的苦厄,这就是《心经》讲的解脱的原理跟方法。经文讲「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初见道的菩萨所行的般若波罗蜜多还不够深入,要更加深入观察五蕴皆空,一直到八地,就能够灭掉一切的烦恼。但是,五蕴一定是苦、空、无常、非我,所以五蕴最多只能安住在有余涅槃,仍然有附属于生命的微苦,但是菩萨不会以此为苦。度是超越的意思,菩萨能够超越诸苦,所以说是「度一切苦厄」。刚才有人问我:「难道见道之后就真的没有一切的苦厄了吗?」我讲「不是」,这是就菩萨的五蕴身去回答,因为初见道的菩萨智慧力还不够强,必须要悟后起修,才能渐次断掉烦恼,证有余涅槃,超越一切的苦厄。

转入胜义谛

「度一切苦厄」的前提是「照见五蕴皆空」,也就是说,菩萨要知道色、受、想、行、识这五个统统都是第八识所出生的,因为它们是第八识所出生的,所以也可以把它们看成第八识,这就是「五蕴皆空」。五蕴皆空,就是统统都没有法相可得。你在大乘开悟的时候,会知道色、受、想、行、识都是由第八识所出生的。这是世俗谛的观行,等到观行成就之后,你就可以转入胜义谛,安住在大乘经所说的一真法界、不二法门的境界。世俗谛的观行是必须实证的,你听到我这么讲只是文字般若,就算你有修所成慧也只是观照般若,你还是没有发现真相,只是随顺解脱,还没有分证解脱。你要怎么发现真相?你要观察第八识如何出生色、受、想、行、识,证明这个是事实,这样你才不会再有怀疑,才能度一切苦厄。

照见五蕴皆空,这个过程叫做觅道,觅是寻觅的意思,道就是真理和道路。当你知道第八识怎么出生五蕴,就是大乘的开悟,开悟之后,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做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你可以缘胜义谛安住在一真法界、不二法门上面,这样就是度一切法到彼岸,最后必然能够「度一切苦厄」。这个就是它解脱的原理。

大乘见道的时候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然后要将近两个阿僧祇劫之后,八地菩萨才证有余涅槃。这中间的时劫虽然很长,但是你已经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日常生活当中大部分的烦恼都不会真的困扰你。这个地方今天不讲它,因为它是闻、思、修、证的第四阶段,今天不太可能到这里,除非你的根器非常好,等我讲完的时候有人大乘见道,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舍利子」是舍利弗的别译,他请问佛法,佛陀就说法给他听,也顺便说给在场的人听。这跟法义无关,继续往下看。


「色」与「空」

色,是「四大及四大所造色」。四大就是地、水、火、风,相当于物质和能量的最小单位。四大所造色,就是由能量和物质所构成的东西。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和《杂阿含经》的「色……不异我」,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色法和第八识不相异。「不异」是没有差别的意思。第八识按照含藏的种子出生色法,这个种子又是你的五蕴在过去造作所形成的,它们互为因果。你过去世修习善法,这一世才能够到人间来。你造善、造恶的时候,第八识会帮你记录成种子。像电脑硬盘里头储存的那些数据,可以输出到屏幕或者是打印机。我们过去世造善、造恶就是输入数据,第八识用种子的形式记录这些资料,人死掉相当于关机,再活过来相当于再把电脑打开,屏幕又重新现起画面。屏幕的东西跟电脑硬盘的数据,是不是不相异?(有人答:是的。)这个是「不异」的意思,经文不是乱讲的,它有事实作基础。你如果把它当哲学看,最多只能修到修所成慧,必须发现第八识如何现起五蕴,才是大乘的开悟。

身体是色法的一种,称之为色身。第八识记录你过去世的业行,以种子的形式存到第八识里面,当你应该受生的时候,祂就流注种子,产生相应于业行的色身。你的身体也许很强壮,或者很衰弱,这都是果报。也就是说,你的色身其实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显示的功能,所以看到色身就等于看到第八识所含藏的种子,这个叫做「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有点像电影的画面,你可以说「里面有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或者说「有一个警察打死一个坏蛋」。这样讲当然也可以,这是世俗谛的观察。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那个银幕一直在那里,我们可以讲「我其实没有看到人,只看到银幕」,可以这样讲吧?(有人说:可以。)因为所有的影像都是在银幕当中嘛!同样的道理,既然所有的色法都是第八识所出生的,你可不可以讲「其实我只看到第八识」?(有人说:嗯。)当你这么说的时候,不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吗?注意噢!这个空是指第八识,第八识没有一切的影像可言,就像银幕本来是空白,没有东西,影像是后来加上去的。加上去的东西比喻三界万法,三界万法出生之后,其实还是第八识,就好像影像都是在银幕上面。你这么看待的时候,你的情绪起伏就放下来了。就好像你去看电影,不看画面的起起伏伏,只盯着银幕,这个银幕一直都没有动过啊!你也可以这样看,对不对?菩萨大乘见道以后,看待世间就是用这种态度,所以可以度一切法到彼岸。假设有人骂他:「你这个王八蛋。」他心里马上想:「哦,这个也是第八识现起的法相嘛!」所以他不认为有人在骂他,甚至也不认为有一个我被人家骂。开骂的人是第八识,被骂的人也是第八识,这样等于是第八识在骂第八识,对不对?


「受」「想」「行」「识」与「空」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段话要把它展开成十六句。「受……亦复如是」展开成四句:「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受,就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六个识都有受,称为六受身。六个识就是六个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受是心所有法,也就是心所呈现出来的功能,它是由第八识流注种子,变现成这些东西。所以你观察到六个识都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的时候,就等于看到第八识种子的流注所现起的功能,所以它们跟第八识也没有什么差别,你看到受就等于看到第八识。这就是「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想……亦复如是」要展开成四句:「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想也是第八识流注出来的,它跟第八识没有什么两样,就是第八识,字面上的意思是这样。想,在《阿含经》里面定义成了知,知道就是想。比方说我现在这样(举起拳头),你知道是拳头,这个就是想。那我现在(伸出一根手指),你知道是一个指头,这也是想。大家看这件衣服,你知道是红色的,看那件衣服,你知道是黑色的,这也是想。我们一般所说的想,是意识想东想西,《阿含经》说这也是想。一般人知道的「想」只有最后一种。

这个想跟第八识又没有两样,所以是「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这样有没有听懂?文字要先听懂,有没有道理以后再去验证,这个就是闻思修证的次第。六个识都有了知,了知就是知道是什么东西。想是心所有法,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呈现出来的功能,当你能够观察到这个现象的时候,也可以说你观察到第八识。

「行……亦复如是」要展开成四句:「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行,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身行、口行、意行;第二种解释叫做六思身。我们现在只讲身行、口行、意行。这个非常重要,因为身行、口行、意行会造善、造恶。所谓的修行,就是修正身行、口行、意行。

禅定是一种意行,经典说这个叫「三摩地所行影像」,因为它是第八识所现起的影像,就好像一个大银幕现起一切的影像。其它的身行、口行、意行也是如此,它们都是第八识所现起的影像。

你听我这样讲是不够的,你如果不验证它,最多只能成就修所成慧。怎么验证?要透过观行。你要用感官和意识去观察第八识怎么样现起身行、口行跟意行。这个才是实证。我们今天讲的都是可以实证的,不是戏论。

「识……亦复如是」要展开成四句:「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你要注意一下,识有八个,这里的「识」只是指前面六个,《阿含经》有定义,五蕴里面的「识」是前六识,也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不包括第七识和第八识。你如果想要懂得基础佛法,要读《阿含经》,但是你读《实证佛教导论》会更省事,因为我把《阿含经》重要的经文,都分门别类地引出来,而且都有解释。有了别能力的东西就是识,像眼识可以了别青、黄、赤、白等颜色,耳识可以了别声尘,它都有了别的对象。这六个识其实会消灭,当你睡着的时候,听不到声音,也看不到东西。而且这个识它起起伏伏的,是刹那刹那生灭的。有什么证据?要怎么观?《实证佛教导论》里头有写。大乘开悟的人会知道,这六个识其实都是由第八识所出生的,所以它跟第八识没有两样,它也就是第八识。

六个识不是心所有法而是心法,在我看来,心法比心所有法更虚无缥缈,因为心所有法是已经现行在起作用,心法是全体心所有法的集合。以意识来讲,意识能够想事情,能够判别善恶等等的法。其实,意识了别功能都是想心所的功能,意识其他的功能,也都有心所有法和它相应。把意识的心所有法全部集合起来,就是意识。就好像瀑布其实是由水滴所形成的,水滴的集合就叫瀑布。同样的道理,意识的心所有法全部集合起来,那种流注的状态,就把它说成意识。其他的识也是一样,都是由第八识流注种子所形成的。所以你看到六个识,就等于观察到第八识,它是在讲这个道理。


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7 10:34 AM , Processed in 0.03392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