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4|回复: 0

[百家杂谈] 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东亚边缘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1 06: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jpeg

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东亚边缘篇)

作者 / ag獭

东亚位于亚欧大陆东部边缘,是早期文明的一大摇篮。东亚是最狭义的东方,历史悠久,人口稠密,文化独特,有着大大区别于地中海和波斯文明圈的技术传承和审美取向。在古代,东亚的人口一度可以占到世界的近一半,一期文章,不足以囊括东亚的建筑奇观,我们先从东亚的外围开始盘点。

*.以下建筑奇观根据地域分类,按照时间排序,只选取始建于 1800 年之前,有考古遗迹,规模比较大的奇观。

*.图点开可以放大,我尽可能地找了各个奇迹的高清图片。

*.题图是布达拉宫。

*.关于京都的古建筑复原,可参考 3D 京都——

3dkyoto.blog.fc2.com/

*.关于哈拉和林的复原,可参考虚拟哈拉和林计划——

ds.ocurus.com/view/NDQ3

系列目录——

ag 獭:巨物恐惧:卫星视角下的宫殿和古迹

ag 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东地中海西亚篇)

ag 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西地中海西欧篇)

ag 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东中北欧篇)

ag 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波斯中亚篇)

ag 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南亚篇)

ag 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东南亚篇)

ag 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南美篇)

ag 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中北美篇)

ag 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非洲大洋洲篇)

青藏高原金川碉楼

建造年代:公元 1—18 世纪

11.jpeg
马尔邦关碉,https://www.meipian.cn/2nfq32s7
12.jpeg
马尔邦关碉,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504ee0102waug.html
13.jpeg
砌造碉楼的石块,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504ee0102waug.html

早在汉代,居住在四川阿坝洲的藏羌先民就开始用石块修建碉楼。碉楼修建在崎岖的山地,外形下宽上窄,高耸入云。金川碉楼的底部墙体一般厚 0.4—0.6 米,通常高 5—11 层,2 层以上布满射击孔,有 4 棱、6 棱、8 棱乃至 13 棱等多种外形。坚固高大的碉楼可以抵御外敌,也可以瞭望敌情,为金川居民提供了绝佳的防护。

14.jpeg
丹巴碉楼群
15.jpeg
16.jpeg
丹巴碉楼,甘孜日报
17.jpeg
清代绘卷中的金川碉楼

金川最高的碉楼是马尔邦关碉,底座长 6.5 米,宽 5 米,高达 49.8 米,被誉为中国碉王,原先是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的小官寨碉。大小金川峡谷原有上千座碉楼,形成了绵密立体的侦查和火力网。当年乾隆为了降服大小金川,耗费了 7000 多万两白银军费,近 40 万人次的兵力,超过了远征准噶尔、缅甸的消耗。能够把鼎盛时期的清军逼到这个地步,密密麻麻的碉楼功不可没。

孜珠寺

建造年代:公元前?/ 公元 14 世纪

18.jpeg
19.jpeg
https://www.sohu.com/a/487650991_401870
20.jpeg
https://www.sohu.com/a/487650991_401870

孜珠寺(rtse drug dgon)位于西藏昌都丁青县海拔 4850 米的孜珠山上,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之一。传说孜珠寺是吐蕃王朝第二代统治者木赤赞普所建。佛教传来之后,苯教势力日趋衰微,孜珠寺也随之衰败。14 世纪中期,苯教高僧罗丹宁布·仁增康珠复兴了这座寺庙,但是在十年动乱中,这座寺庙又遭到损毁。

21.jpeg
22.jpeg

孜珠山是苯教四大神山之一,据说在过去,孜珠寺曾有 2000—3000 名僧人。目前,孜珠寺是藏地规模最大、教徒最多、苯教仪轨保存最完整的寺庙之一。寺庙地处险峻的高山,远离人群聚集地,自然条件极为艰苦,要在这里建造寺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成就。

布达拉宫

建造年代:公元 8—20 世纪

23.jpeg
24.jpeg
25.jpeg
26.jpeg
27.jpeg
远眺布达拉宫
28.jpeg
不多见的背面视角
29.jpeg
布达拉宫建筑群

布达拉宫(bo da la)位于西藏拉萨海拔 3700 米的红山上,这是座典型的藏式宗堡,即堡垒式建筑。布达拉宫始建于松赞干布时期,那时的布达拉宫外有 3 道城墙,内有千座宫室,是吐蕃帝国的行政中心,规模非常宏大。吐蕃衰落后,藏地陷入分裂,在此后的数百年,布达拉宫并未受到重视,逐渐荒废。直到 1642 年,5 世大和尚建立甘丹颇章政权,拉萨再度成为西藏的政治文化中心。1645 年,布达拉宫开始重建,1694 年,布达拉宫的白宫和红宫扩建完成,基本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30.jpeg
布达拉宫的金顶
31.jpeg
布达拉宫的白宫
32.jpeg
僧舍
33.jpeg
布达拉宫的窗
34.jpeg
附带的庭院

布达拉宫依山而建,视觉效果非常壮观。整个宫殿建筑群长约 400 米,宽约 360 米,主楼长 360 米,宽 140 米,建筑面积约 13 万平方米,主楼红宫顶端距地面 115.7 米(一说高 117.2 米),是东亚现存最高的古代建筑,也是世界最大的藏式宗堡。宫内有近万座房间,约 7 万件佛像、佛塔、唐卡、金银铜器等文物和 6 万余卷经卷藏书,融宫殿、佛寺、学校、办公场所等功能于一体。

35.jpeg
布达拉宫内部
36.jpeg
大和尚的房间
37.jpeg
门口的石狮子

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主体建筑高 9 层,下方是由岩石层往上建造的地垅墙。宫殿外墙以大块花岗岩建造,厚 2—5 米,部分墙体还在夹层内灌注铁水,使之更加坚固。所有宫殿、佛堂和走廊的墙壁都画满壁画,周围还有各种浮雕。宫中的文物价值惊人,比如五世大和尚的灵塔,高 14.85 米,耗费了 104 万两白银,11 万两黄金和 1.5 万余颗珍珠、玛瑙、宝石等,十三世大和尚的灵塔也用了 1.9 万两黄金。

布达拉宫

38.jpeg
江孜宗,当年,江孜军民依托这座堡垒顽强抵抗了英军的入侵
39.jpeg
地势险要的江孜宗
40.jpeg
古格王国遗址,宫殿修建在顶层的绝壁之上

*.在青藏高原和不丹、拉达克等地,有许多宗堡建筑。宗堡有依山而建的,也有在平地修建的,建在山上的宗堡,除了布达拉宫,还有江孜宗(Gyantse Dzong)、古格王朝都城等著名遗址遗址。

41.jpeg
42.jpeg
43.jpeg
雍布拉康,图片均来自新华社

*.位于西藏山南市的雍布拉康(Yumbu-Lha Khang),传说由西藏的第一位王聂赤赞普修建,已有 2100 多年的历史,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算是早期形式的宗堡和碉楼建筑。

44.jpeg
45.jpeg
有山有水的普那卡宗,其建筑地点海拔仅 1300 米,算是低地的藏式建筑了

*.普那卡宗(Punakha Dzong)修建于临河的平原上,是不丹第二古老,规模第二大的宗堡,原先是不丹的行政中心。普那卡宗始建于 17 世纪,长 180 米,宽 72 米,拥有 3 个庭院。

类乌齐寺

建造年代:公元 13 世纪

远望查杰玛大殿,https://www.meipian.cn/2kupi0hh
查杰玛大殿
查杰玛大殿,中国西藏网
大殿金顶,中国西藏网

类乌齐寺位于西藏长度类乌齐镇,由噶举派僧人桑吉温始建于 1277 年。类乌齐寺的查杰玛大殿始建于 1285 年,并于 1328 年竣工,是整座寺庙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查杰玛大殿为砖木混合结构,由汉、藏、尼泊尔工匠修建,融合了各地建筑风格,规模宏大,几乎能和东大寺大殿比肩。查杰玛大殿在十年动乱期间曾遭损毁,目前所建也是之后陆续修补重建的结果。

查杰玛大殿底层,和人对比,可见尺寸之大,https://www.meipian.cn/2kupi0hh
大殿入口,https://www.meipian.cn/2kupi0hh

查杰玛大殿底面长 52.4 米,宽 48.4 米,整个大殿分 3 曾,第一层是条花殿,墙高 13.5 米,内有 64 根 15 米高的巨柱,第二层是 9 米高的红殿,第三层是 5 米高的白殿。大殿主体高约 30 米,算上金顶高达 47.1 米。大殿内藏有唐卡 300 多幅,佛像 1000 多尊,包括上百件国家一级、二级文物,是东亚古代最大的单体建筑之一。

*.关于查杰玛大殿的具体规模,查到好几个不同数字,虽略有差别,但总体规模区别不大。

白居寺

建造年代:公元 15 世纪

白居寺全景
吉祥多门塔和大殿
吉祥多门塔

白居寺藏语称“班廓曲德”(dpal 'khor chos sde),意为“吉祥轮大乐寺”,位于西藏日喀则江孜镇,是座萨迦派、格鲁派、夏鲁派并存的寺院。白居寺始建于 15 世纪前半叶,包括 3 层的措钦大殿、吉祥多门塔、扎仓、佛殿等建筑,内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壁画和造像,是藏地宗教价值较高,保存情况较为完整的几座寺庙之一。

白居寺坛城
走廊中的壁画
白居寺中的佛像

白居寺的吉祥多门塔始建于 1414 年,前后建造了约 10 年,是藏地规模最大的佛塔。这座塔有 9 层,高 42.4 米,底面积约有 2200 平方米,开有 108 个门,76 个佛殿。内有近千幅壁画和数不清的佛像,因此又得名“十万佛塔”。

哲蚌寺

建造年代:公元 16 世纪

哲蚌寺晒佛台

哲蚌寺(Drépung gönpa)藏语全称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州”,位于西藏拉萨西郊,是藏地规模最大的寺庙,也是世界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哲蚌寺由黄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与 1416 年创建。整座寺庙依山而建,包括数不清的佛殿、经堂、院落,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因此得到“堆米寺”之别称。

甘丹颇章

解放前,哲蚌寺的僧众超过万人,拥有 141 个庄园和 540 多个牧场。寺庙可分为措钦大殿、4 大扎仓和甘丹颇章几部分。措钦大殿(意为大经堂)占地面积约 4500 平方米,内有 183 根立柱,221 间经堂,是哲蚌寺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建于 1530 年的甘丹颇章则是大和尚移居布达拉宫之前的住所,一度是西藏地区的政治权力中心。

虎穴寺

建造年代:公元 17 世纪

峭壁上的虎穴寺

虎穴寺(Paro Taktsang)位于不丹帕罗山谷的悬崖边上,传说莲花生大士曾在此地的某座洞穴修持和教授金刚乘。1692 年,不丹统治者 Gyalsey Tenzin Rabgye 开始在洞穴边上修建寺庙。虎穴寺坐落在海拔 3100 多米,落差约 900 米的险峻峭壁上,包括多座建筑。每座建筑均设有阳台,可以领略帕罗山谷的美景,建筑之间通过石阶和木桥相连,淹没在云烟之中,看起来气势磅礴。

罗布林卡

建造年代:公元 18 世纪

达旦明久颇章
措吉颇章
鲁康
格桑德吉颇章
2006 年时的罗布林卡的大门
某殿内景
西藏建筑的细节

罗布林卡(Nor-bu gling-ka),意为宝贝园林,位于拉萨西郊,被誉为世界海拔最高的花园。罗布林卡建于 1740 年前后,占地面积约 3.6 平方千米,是西藏规模最大、古迹最多的人工园林。罗布林卡种植着 100 多种植物拉萨本地和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设有动物园。内有格桑颇章、措吉颇章、金色颇章、夏典拉康、达旦明久颇章等宫殿,374 间房间,曾是大和尚们亲政之前进行学习的场所,也是大和尚的夏宫。

蒙古大明塔

建造年代:公元 11 世纪

大明塔
大明塔浮雕
砖雕细部,来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bea13a0102fro4.html

大明塔(原名似乎应该是大宁塔)位于内蒙古赤峰宁城县的辽中京遗址,是中国现存体积最大的古塔,也是辽中京为数不多的建筑遗存。大明塔建于辽代,是座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塔高 80.22 米,在中国现存的古塔中排名第 4。和常见的中国古塔不同的是,大明塔的外形特别粗壮,其底座直径 36 米,周长 112 米,第一层大檐距地面约 11 米,上面刻有许多雕刻精美的浮雕。历史上,大明塔曾有过多次维修,据说塔下面还有座地宫,如果能得到挖掘,应该能解开关于这座塔的许多秘密。

*.关于中国高度排名前列的砖塔,有几种不同说法,有说大明塔排第 2 的,也有说排第 3 的,我查到 3 座比它高的砖塔,就把它放在了第 4。

哈拉和林

建造年代:公元 13 世纪

蒙古国虚拟哈拉和林计划复原的城市布局
复原的城门
复原的中国街坊,不过建筑风格似乎不太对,像是明清风格
复原的中东人街坊,可以看到清真寺和聂斯托利派教堂
复原的蒙古人区

哈拉和林(Qaraqorum)位于蒙古国前杭爱省鄂尔浑河谷,回鹘故都窝鲁朵八里附近,从匈奴时代起,鄂尔浑河谷便是草原帝国的权力中心。成吉思汗称汗后不久在此设立夏季行宫“龙庭”,窝阔台即位后在鄂尔浑河岸大兴土木,被认为是哈拉和林建城的开端。从成吉思汗到蒙哥,哈拉和林是 13 世纪前叶蒙古帝国的都城,也是当时世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元朝灭亡后,哈拉和林成为北元政权的首都,但在之后的战乱中,这座城市逐渐没落。

虚拟哈拉和林计划复原的宫城
按照中式风格复原的万安宫
万安宫的一种复原,万安宫是座 3 层建筑,具体外形不得而知
万安宫的另一种复原,个人感觉还是楼上的更靠谱些
金银树的复原
哈拉和林遗址出土的石赑屃
哈拉和林遗址出土的琉璃瓦

哈拉和林的布局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 1.5 千米,东西长 1.12 千米,城市由汉人官僚刘敏负责营建,大致可分成 4 个街区,一些街区住着汉人,一些住着中东人,既有佛寺、道观、清真寺、也有基督教堂,是一座非常国际化的城市。大汗的宫殿位于西南角,外墙长 260 米,宽 250 米,内有 5 座大土台,中央台基最大,长 55 米,宽 45 米,高 3 米,是正殿万安宫的所在。,在宫内或宫外有棵由巴黎金匠 Guillaume Bouchier 设计的金银大树,大树顶上有个吹喇叭的天使,可以为大汗奏乐,树上缠绕着的蛇则可以为客人倾倒酒水。

复原的大佛寺,哈拉和林城内最壮观的建筑,如果还在的话一定是座奇观
哈拉和林城外的光显寺(额尔德尼昭),这座寺庙是蒙古国境内最古老的佛寺,大多数建筑材料来自哈拉和林遗址

蒙哥时代修建的大佛寺是哈拉和林最恢弘的建筑。这座佛寺由噶举派喇嘛噶玛拔希主持修建的,地基呈正方形,每边长 41 米。据记载,大佛寺高度达 300 尺,约合 94.56 米,如果所言不虚的话,无疑非常壮观。大佛寺可能是一座结合藏式佛像的中式楼阁,造型可以参考河北正定的大悲阁。

元上都

建造年代:公元 13 世纪

无人机探测得到的上都布局
上都宫城复原
上都复原
元上都遗址,新华社
元四都平面布局对比,张春长,《元中都与和林、上都、大都的比较研究》

元上都即开平,位于内蒙古多伦西北。1256 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建王府,4 年后,忽必烈在开平自立为汗,后升开平为上都。大都建立后,开平改为陪都,兼夏季避暑行宫,成为元朝皇帝夏季处理政务的场所。据说马可波罗曾来过上都,有部叫马可波罗回香都的动画,里面的香都就是上都。靠着马可波罗的赞美,上都成为西方人眼中世外桃源的象征,英国诗人柯勒律治也曾写诗称赞上都。上都后来先后被红巾军和明军攻克,一代名城随之荒废。

大安阁复原,https://www.zcool.com.cn/work/ZNzgwNjM2OA==.html
大安阁复原模型,https://www.sohu.com/a/253885681_170361
大安阁遗址出土汉白玉雕龙角柱,https://www.sohu.com/a/253885681_170361
穆清阁遗址,https://www.sohu.com/a/253885681_170361
元上都遗址出土的孔雀蓝琉璃瓦,https://www.sohu.com/a/253885681_170361

与哈拉和林相比,上都的布局更规整,也更中国化。上都城可以分为宫城,内城和外城 3 重,外城长 2115 米,宽 2050 米,以土夯筑。内城每边长约 1400 米,也是座土城,外侧以石块包边,内外均有瓮城,城内有大片空地,可假设毡帐。宫城位于中轴线偏北位置,长 620 米,宽 570 米,占地面积约为北京故宫的一半,外墙为包砖土墙。宫城前有 500 米长,100 米宽的大广场,内有大安阁、承应阙、仪天殿等建筑。大安阁是上都最壮观的建筑,每边长约 36 米,高约 69 米,建材主要取自北宋的熙春阁,体积有所缩小。

【纪录片】鸟瞰古中国 1 元上都之谜【1080p】【双语特效字幕】【纪录片之家字幕组】_哔哩哔哩_bilibili

西域克孜尔石窟

建造年代:公元 3—9 世纪

石窟全景
修复前后的石窟
克孜尔第 118 窟的重建
118 窟壁画
118 窟壁画
后期开凿的 123 窟的重建,顶上有个彩绘藻井

克孜尔石窟有名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是中国开凿年代最早,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克孜尔原属龟兹国,3 世纪,随着佛教传入,当地先民受印度文化影响,在赭红色的却勒塔格山崖开凿石窟。石窟的类型从供人礼拜的支提窟;供僧尼修习讲学的毗呵罗窟;供埋葬骨灰的罗汉窟等应有尽有,体系非常完备。

38 窟壁画,采用了中亚的蓝色和绿色颜料,体现了粟特艺术的影响
84 窟壁画
76 窟壁画
十六剑士洞壁画
123 窟的化现千佛神变像
224 窟的弥勒佛像
224 窟壁画中的突厥骑兵

克孜尔石窟的佛像和壁画受到犍陀罗、笈多和中原艺术的影响,体现了西域之地的文化融合。石窟可分为 4 个区域,共有 236 座编号石窟,石窟总数约有 400 座。开凿于 3—4 世纪的第 47 窟主室高达 16.5 米,里面原先有座 16 米高的大佛。这座石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供奉大佛像的石窟,里面的大佛也是龟兹故地最大的。

吐鲁番坎儿井

建造年代:公元 16—20 世纪

地下暗渠,https://you.ctrip.com/sight/turpan35/129650.html
吐鲁番坎儿井,https://www.tuniu.com/trips/31348091
利用坎儿井降温,安放在室外的床铺,https://www.tuniu.com/trips/31348091

坎儿井是中亚和中东干旱地带独具特色的一种水利工程。关于坎儿井的起源,有波斯、中国、阿拉伯半岛等说法,通过竖井、明渠、暗渠、蓄水池的结合,坎儿井确保了干旱地带的用水,减少了水资源的流失。新疆是中国坎儿井最多的地区,而新疆的绝大多数坎儿井,都集中在吐鲁番地区。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 1100 多条,全长约 5000 千米,最深的一条长达 25 千米,最深的井深达 98 米。这些坎儿井确保了吐鲁番绿洲的灌溉和生活用水,是古代劳动人民改善环境的见证。

阿帕克和卓麻札

建造年代:公元 17—19 世纪

阿帕克和卓麻札
麻札正面,整体属于波斯式建筑
穹顶装饰
贴满瓷砖的入口

阿帕克和卓麻札(Apaq Xoja Maziri)位于新疆喀什,始建于 1640 年,最初是中亚白山派圣者优素福和卓的陵墓。1694 年,麻札被黑山派烧毁,优素福和卓的儿子阿帕克和卓又耗费数万两白银修建了一座更雄伟的麻札,这座建筑因此而得名。1874 年,浩罕入侵者阿古柏下令以中亚式样改建麻札,改建后的麻札包括拱北(穹顶)、门楼、清真寺、教经堂等设施,是新疆最大的古代墓地。

麻札入口
宣礼塔顶端装饰
富有装饰性的廊柱

阿帕克和卓麻札的主体建筑长 35 米,宽 29 米,高 26 米,设有一座直径 17 米的巨大穹顶,是古代东亚规模最大的穹顶,即使放在当时的中东和中亚,也是一座非常大的穹顶。穹顶下的墓室埋葬者阿帕克和卓一家 5 代的 72 座坟墓,著名的香妃也是阿帕克和卓的后代,因此这座建筑又有香妃墓的别称(甚至比本名还有名,虽然香妃并没有葬在这座墓里)。

朝鲜半岛高敞、和顺、江华支石墓

建造年代:公元前 7—公元前 3 世纪

高敞支石墓中的一个大型支石墓
江华岛支石墓,头顶的巨石是韩国古代最大的巨石

欧亚大陆各地,都有以巨石搭建的支石墓,其中约 40%的支石墓都在韩国,而在韩国,又以高敞、和顺、江华 3 郡的支石墓最为密集,人们在这片区域发现了 1000 多座支石墓。支石墓可能是古代统治者的坟墓,关于这些它的起源,有朝鲜半岛本地、东北亚传来和东南亚传来等说法,并无定论。高敞、和顺、江华有多座总重百吨以上的巨型支石墓,最大的支石墓长 7.3 米,宽 5 米,高 4 米,重约 280 吨,平均每块巨石都有约 100 吨重。

皇龙寺

建造年代:公元 6—11 世纪

电脑还原的皇龙寺
皇龙寺宝塔复原模型
皇龙寺遗址
皇龙寺遗址出土文物

皇龙寺位于韩国庆州,是朝鲜半岛最大的回廊式佛寺。皇龙寺始建于新罗真兴王统治时期,善德女王时期,由百济工匠修建了著名的 9 层宝塔,此时据寺庙动工已过去了 90 年。皇龙寺的 9 层宝塔是座全木结构高塔,按当时新罗使用的东魏尺度计算,宝塔高约 80 米,这将使其成为当时东亚最高的木塔。即使按唐尺计算,宝塔高度也有 53.45 米,足以使其成为当时最高的木塔之一。高丽光宗统治时期,9 层宝塔被雷劈烧毁,60 年后,宝塔得到重建。1238 年,皇龙寺毁于蒙古入侵,此后再未重建(但韩国有几座皇龙寺塔的仿制品)。

南汉山城

建造年代:公元 7—18 世纪

秋天的南汉山城
南汉山城左翼门
层叠女墙
窄小的秘门,用来运送货物和增援

南汉山城位于韩国首尔东南海拔 480 米的南汉山,是拱卫都城的四座要塞之一。山城是依托山地建立的防御要塞,早在高句丽、百济、新罗并立的三国时代,朝鲜半岛的先民就开始修建山城。据估计,在朝鲜王朝时期,朝鲜半岛至少有 300 座山城和堡垒。南汉山城的历史也许可以追溯至朝鲜三国时代,不过现存的山城主要建于光海君和仁祖在位时期。丙子胡乱期间,朝鲜军队在南汉山城坚守 45 天,最终向清军投降。

南汉山城将台
南汉山城行宫

南汉山城可分为内城和外城两大部分。内城周长 7.54 千米,面积为 2.135 平方千米,城墙以大小石块砌成,总长 12.36 千米,高度在 3—7 米之间。外城有 3 座,保存情况相对比较差。南汉山城内有 80 口水井,45 处池塘,除了作为防御要塞,它也是朝鲜的战时都城。城内设有行宫,包括 252 座大小建筑,还有 10 座佛寺。

金井山城

*.朝鲜半岛最大的山城可能是位于釜山的金井山城,这座山城占地 8.2 平方千米,城墙长 17 千米,高 1.5—3 米,建于 1701—1703 年间,保存情况相对较差。

长安门,这座城门在朝鲜战争中被毁,如今所见为上世纪 70 年代重建
华虹门
水原华城的炮楼
传递敌情的烽墩
水原华城布局

*.首尔附近的水原华城也是拱卫都城的 4 大要塞之一,建于 1794—1796 年间,融合了中式堡垒和西洋技术。水原华城占地约 1.3 平方千米,城墙周长 5.74 千米。水原华城是保存最完好的朝鲜堡垒之一,拥有朝鲜半岛最大的城门长安门。

青马山城

*.忠清南道扶余郡的青马山城是最大的百济时代堡垒,城堡周长约 5—6 千米,是一座土石混合堡垒。

国内城残余城墙
丸都山城残余城墙
丸都山城残余城墙

*.吉林集安境内的国内城和丸都山城是高句丽特色的平原城和山城复合结构。国内城建于平原,城墙周长 2741 米,现存城垣宽 7—10 米,高约 3—4 米,曾是高句丽都城。丸都山城建在海拔 676 米的丸都山上,城墙周长 6395 米。

宗庙

建造年代:公元 14—17 世纪

宗庙正殿
宗庙的祭祀仪式
宗庙航拍
御斋室,朝鲜国王沐浴更衣,准备祭祀的场所

宗庙位于韩国首尔,1394 年由朝鲜王朝创始人李成桂下令修建,是朝鲜王朝统治者祭拜历代先祖的场所。万历年间,日本入侵朝鲜,烧毁了宗庙,现有的建筑主要重建于 17 世纪。宗庙是朝鲜半岛最长的古建筑,其正殿长约百米,整个建筑群建在长 150 米,宽 100 米的大平台上。最初,宗庙的正殿面阔 7 间,随着朝鲜王朝的延续,宗庙逐渐扩建为面阔 19 间的庞然长物。

景福宫

建造年代:公元 14—21 世纪

景福宫中轴线
正门光化门,曾数次被毁,数次重建
兴礼门
勤政殿入口的勤政门
勤政殿是景福宫中最高的建筑,长 30 米,宽 21 米,是韩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兴宣大院君重建后,勤政殿并未被拆除或烧毁)
王后居所交泰殿
举行宴会的庆会楼

景福宫位于韩国首尔,是朝鲜王朝前期的主要王宫,也是最大的王宫。景福宫始建于 1395 年,名称取自诗经,由开国功臣郑道传命名。初建的景福宫周长 1813 步(1 步 6 尺,按明尺计算约 3.48 千米),外设 4 座城门,内有 390 间殿堂,依中轴线布置,受藩属国限制,只能以郡王府规格修建。1553 年,景福宫遭遇大火,次年很快完成重建。38 年后,日本入侵朝鲜,景福宫再次被毁,此后数百年,朝鲜国王大多在昌德宫执行政务。

朝鲜半岛风格的斗拱
勤政殿内部
彩画细部
勤政殿里的朝鲜王御座
景福宫峨眉山,其实是座六边形烟囱
后花园的香远亭
冬日景福宫

1865 年,兴宣大院君下令重建景福宫,7 年后,宫殿重建完成。重建的景福宫占地面积约 0.69 平方千米,包括园林和约 500 栋建筑。重建的景福宫并未运转多久,1895 年,明成王后被日本特务暗杀,次年,朝鲜高宗离开王宫。1910 年,日韩合并,日本统治者陆续以举办展览、修复昌德宫、修建总督府等名义拆除了景福宫大部分建筑。如今所见的景福宫,大多是 1990 年后的修复成果,修复工程预计将于 2030 年完工。

日本大仙陵古坟

建造年代:公元 5 世纪?

鸟瞰大仙陵古坟,和现代建筑比较,尺寸依然非常惊人
鸟瞰百舌鸟古坟群,都是类似的钥匙孔形古坟
大仙陵古坟土墩

大仙陵古坟位于大阪府堺市,是日本规模最大的古坟。古坟的主人未知,但一般认为可能是仁德天皇的坟墓。大仙陵古坟前方后圆,外形如同钥匙孔,类似的古坟,在日本有十多座。考古学家在大仙陵古坟中发现了 40 多座墓葬,不过由于日本天皇依旧在位,古坟的考古工作进展并不是很大。在大仙陵古坟附近还分布着几座类似的古坟,人们称这些古坟为百舌鸟古坟群。

百舌鸟古坟群复原
大仙陵古坟复原
古今对比

连同外层环壕和护城河,大仙陵古坟长 840 米,宽 654 米,护城河内封土堆长 486 米,前半梯形部分长 237 米,宽 307 米,高 33.9 米,后半圆形部分直径 249 米,高 35.8 米,古坟底面积约 10.34 万平方米,总面积约 46 万平方米。大仙陵古坟水面上体积约 164 万立方米,从护城河底部计算,体积约 210 万立方米,算上护城河下 8 米的土堆,总体积将超过 300 万立方米,这将使其超越胡夫金字塔,比肩秦始皇陵封土堆,成为世界最大古坟的有力竞争者。

关于大仙陵古坟的测绘调查

石舞台古坟

建造年代:公元 7 世纪

石舞台古坟的巨石

石舞台古坟位于奈良县飞鸟村,是目前发现的日本最大巨石遗迹,可能是飞鸟时代权臣苏我马子的坟墓。古坟原有边长约 51 米的封土,外面环绕着宽 5.9—8.4 米的护城河。古坟的核心是由 30 多块花岗岩巨石堆建的墓室,总重约有 2300 吨,墓室顶端以南以北的两块巨石分别中约 77 吨和 60 吨。

法隆寺

建造年代:公元 7—20 世纪

法隆寺西院
法隆寺金堂和五重塔
西院的回廊

法隆寺位于奈良西北,相传始建于圣德太子时代。法隆寺占地约 18.7 万平方米,保存了大量飞鸟时代以来的重要文物,以及一些非常古老的建筑。据说法隆寺最早是由百济(今朝鲜半岛一带)工匠修建的,他们把中国的佛塔和木结构传到了日本。670 年,法隆寺遭遇大火,寺院大多数建筑被重建,此后,法隆寺多次遭遇大火,所幸西院伽蓝的大部分建筑和百济时代的佛像等物件一直保留至今。

法隆寺五重塔,高 32.6 米,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木塔
圣灵院
梦殿
中门
钟楼

法隆寺大致可分西院和东院两部分,建筑风格与技术和中国南朝的建筑类似。法隆寺西院金堂被认为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不过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要比这古老得多),整个西院则被认为是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群。据研究,法隆寺西院的一些木材砍伐于 650—669 年间,西院五层塔和中央大门的一些木材砍伐于 650—690 年间,虽然在维护过程中替换了一些西院的原始材料,但整体依然大致保持了千年之前的风貌。

东大寺

建造年代:公元 8—20 世纪

从镜池望向东大寺中门和大佛殿
1709 年重建的大佛殿
奈良时代的大佛殿复原图,当时的屋顶坡度比较平缓,比例也没那么夸张
东大寺七重塔复原图
奈良时代东大寺复原模型
东大寺七重塔模型

东大寺位于奈良平城京,前身可能是 733 年建立的金钟寺。742 年,金钟寺被指定为大和国的国分寺,次年,圣武天皇下诏铸造大佛,不久,天皇定都平城京,开始在东大寺所在地铸造大佛,始有东大寺之名。大佛的铸造历时数年,由印度僧人菩提仙那主持了开眼会。大佛竣工后,工人们又平整了方圆数百米的土地,建造了容纳大佛的大佛殿、七重塔、围墙等。

东大寺法华堂,是少数存留至今的奈良时代建筑之一
东大寺南大门,重建于 1199 年,据说有宋朝工匠参与了南大门的重建
南大门建筑细节
卢舍那大佛
大佛殿的大佛像和菩萨像

东大寺的营建耗时约 40 年,耗费甚巨,据说有超过 260 万人次参与了这一工程,以致引起了民众的广泛不满。平安时代,东大寺西塔被雷击焚毁,南大门和钟楼被暴雨摧毁。1181 年、1567 年,东大寺又两次毁于战乱。今日所见的东大寺,于 17 世纪末开始重建,大佛殿的重建耗时约 25 年,于 1709 年落成。现有的大佛殿高度和进深几乎与奈良时代相同,但长度仅为三分之二。

东大寺钟楼
东大寺佛钟
17 世纪完成的天王像
东大寺的青铜灯笼

今天的东大寺大佛殿长 57 米(原长 86 米),宽 50.5 米,高 46.8 米,是全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1906 年,在对大佛殿屋顶进行修缮的过程中,使用了现代化的钢结构,所以严格说来,也不算全木结构建筑了)。卢舍那佛大佛由青铜制成,高 14.7 米,是日本最大的古代金属大佛,和大佛殿一样,大部分均为后世修补。原有的两座七重塔底边平台每边长 24 米,高度可能有百米,但在 1362 年被毁后并未重建。

并未得到重建。

东寺五重塔

建造年代:公元 9—17 世纪

东寺五重塔
秋日的东寺五重塔
五重塔细部
东寺和五重塔
东寺金堂,也是日本国宝

东寺又称教王护国寺,位于京都。这座寺庙始建于 796 年,那时大和朝廷刚迁都平安京不久。823 年,嵯峨天皇将东寺赐给高僧空海,作为真言宗的根本道场。几年后,东寺开始修建高大的五重塔,五重塔在空海去世后完工。东寺的五重塔曾四次被雷劈和大火烧毁,现在的塔是在 1644 年,由江户幕府将军德川家光捐造的。五重塔高 54.8 米,是日本现存最高的木塔,也是京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被列为日本国宝。

相国寺七重塔

建造年代:公元 14—15 世纪

相国寺七重塔复原图
日本历史上的几座著名高塔,大多数都已损毁
相国寺七重塔遗址出土的青铜部件,应该是大塔的塔刹组件

相国寺位于京都,1382 年由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提议修建。1399 年,足利义满在相国寺建了座史无前例的七重高塔,高塔顶端距地面约有 110 米,是史上最高的日式佛塔,也是 1914 年日立矿山大烟囱竣工前的日本第一高度。上千名贵族公卿和僧人出席了宝塔的落成法会。不过这座高塔 4 年后就被雷劈损毁了。第二年,足利义满在金阁所在的北山第重建高塔,还未完工,足利义满便去世了,重建的高塔没几年又被雷劈摧毁。最后,幕府将军足利义持又在相国寺重建了七重塔,1470 年,这座塔再一次被雷劈摧毁,此后再未重建。

首里城

建造年代:公元 13—21 世纪

鸟瞰首里城
首里城正殿
首里城正殿及其广场
久庆门
首里城的石灰岩城墙,石块的堆砌方式有点像印加建筑的石墙

首里城位于冲绳那霸市,原先是琉球三山时代中山王国的都城所在,1426 年,中山王国统一全岛,首里城从此成为琉球的政治中心。首里城是一座琉球式城堡(Gusuku\グスク),历史上,它曾多次被毁,多次重建。二战时,首里城遭美军炮轰,彻底被毁,重建后的首里城又在 2019 年遭遇重大火灾,目前还在重建中。

正殿的日式破风
正殿王座
守礼之邦牌坊
园比屋武御岳门
为接待中国使臣而修建的识名园

首里城位于高约 120 米的石灰岩台地上,长约 350 米,宽约 200 米,外有两道城墙,由琉球石灰岩建造。相较日本传统城堡,首里城的建筑受中国影响更深,其城门和各种建筑以朱漆涂成红色,随处可见象征国王的龙。首里城正殿是琉球最大的古代建筑,长 29 米,宽 17 米,高 16 米,共有 3 层,其基石是用中国进口的大青石建造的。正殿面向西方,也就是宗主国中国的方向。在首里城周边,还有琉球王陵、王家园林、孔庙等建筑。

大坂城

建造年代:公元 16—20 世纪

今日大坂城
航拍大坂城,外城护城河最宽处达 90 米
重建的天守阁
大坂城石墙
大坂城护城河

大坂城位于大阪市中心,曾是日本最大的城堡。1580 年,织田信长在石山合战中夺取了防守严密的石山本愿寺。在他死后,这里落入丰臣秀吉之手,他在石山本愿寺原址上建造了大坂城,成为丰臣势力的中心。1614—1615 年的大坂之阵中,大坂城随着丰臣势力彻底失败而被毁。为显示新主人的威势,江户幕府在大坂城旧址上修建了更壮观的新城。1868 年,幕府在伏见鸟羽之战中败北,战火严重破坏了大坂城。明治政府重建了天守阁,将大坂城作为军用场所,使其在二战中遭到美军轰炸。战后,作为大阪的象征,大坂城再次得到修整。

丰臣秀吉时代的大坂城
丰臣时代的大坂城
大坂夏之阵时的大坂城
江户时代的大坂城
1865 年的大坂城墙

大坂城位于被河流环绕的高地上,有本丸、二之丸、三之丸 3 道主要防线。江户时代大坂城建在丰臣大坂城废墟上,地基更高,石墙更牢,采用了数十年后更先进的筑城技术。虽然城堡总面积不如丰臣时代,但天守阁更大,本丸东面的石墙高于护城河 32 米,为日本最高,三重櫓(三层箭塔)12 座,为日本最多。建造外墙的石块开采自濑户内海诸岛和兵库县六甲山,石块最大长度达 14 米,重约 130 吨,每块巨石上都刻有大名的家徽。

城门以及营建城墙用的巨石
建造城墙的巨石
丰臣秀吉时代的大坂城金箔瓦,上面有丰臣家的家徽
现代复原的黄金茶室

大坂城的天守阁前后有 3 代,丰臣时代的天守阁屋顶覆有装饰着金箔的黑色瓦片,包括石垣高约 40 米。城内有一座黄金茶室,墙壁、天花板、地板皆以黄金打造。江户时代的天守阁连同石垣高约 58 米,屋顶覆有铜瓦。在完工后的第 34 年,大坂城遭到雷击,火药库爆炸,天守阁严重受损,5 年后,天守阁又遭雷击,彻底被毁。1931 年,大阪市募集捐款重建了天守阁。重建的天守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连同石垣高 54.8 米,外观参考了大阪夏之阵画卷,但并不完全相同。

*.1870 年,明治政府鉴于大坂可以被解读为“士”+“反”,有武士造反之意,将大坂改名为大阪。

姬路城著名的白色天守阁
姬路城全貌

*.日本有大坂城、名古屋城、姬路城、熊本城、松本城 3 名城之说(Top3 一般总是不止 3 个)。姬路城位于兵库县姬路市,是其中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城堡(但不是最大的)。

二战前的名古屋城大天守阁,二战时被美军轰炸烧毁,如今所见为二战后重建
空中视角的名古屋城
名古屋城的金虎鲸,制作它用了 215 公斤的纯金

名古屋城位于名古屋市中心,前身是织田氏的那古野城。江户时代,幕府大力兴修名古屋城,建造了 36.1 米高的大天守阁,连同 19.5 米高的石垣,总高达 55.6 米,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日本最高的天守阁。这座天守阁的总建筑面积为 4424.5 平方米,是姬路城天守阁的 2.5 倍,是日本古代最大的天守阁。

几座天守阁的高度对比
江户城本丸和二之丸复原
江户城核心部分布局
描绘江户城的画作

宽永年间建成的江户城天守阁是日本历史上最高的天守阁,建筑高度 44.8 米,算上石垣和地基,高度可能有 65 米,不过这座天守阁在 1657 年毁于大火,此后最高天守阁的称号就让位于名古屋城了。江户城外墙周长 15.6 千米,是日本古代最大的城堡,1868 年江户幕府迁出后,城堡成为天皇住所。

日光东照宫

建造年代:公元 17—19 世纪

阳明门
唐门
水盤舎
五重塔
石鸟居

日光东照宫位于栃木县日光山,它供奉着幕府将军德川家康,是日本所有东照宫的鼻祖。1634 年,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耗资黄金 56.8 万两、白银 100 貫、大米 1000 石(相当于今天的 200—400 亿日元),大幅扩建了东照宫。日光东照宫也许是日本装饰最华丽的古代建筑,整个神社拥有超过 5000 座雕塑,以中国典故、日本神话和佛教故事题材为主。

周公聴訴
阳明门装饰细部
回廊装饰

东照宫最有名的阳明门由画家狩野探幽设计,高 11 米,宽 7 米,进深 4 米,装饰着以中国典故为主的 508 座雕塑。神社入口处的唐门虽然规模不大,却装饰着 611 座雕塑。华丽程度毫不逊色。东照宫的五重塔始建于 1650 年,重建于 1818 年,被誉为日本最华丽的五重塔,其抗震设计独到,据说今天的东京晴空塔也使用了类似的抗震技术。此外,东照宫还有一座高 9.2 米,宽 13.2 米的巨大石鸟居,由黑田长政捐赠,是日本第一大鸟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26 08:05 AM , Processed in 0.0491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