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2|回复: 0

中欧袁维德:我常常问自己,“错了会怎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5 07: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欧袁维德:我常常问自己,“错了会怎样?”

 郭慧萍 巴伦周刊  2022-01-05 18:44


我的难题在于,怎么把长期有机会实现超额收益的公司,组合成一个波动相对更低、持有体验比较好的产品。

袁维德,中欧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研究范围覆盖TMT、新能源、大消费、地产、金融、医疗等多个行业,目前在管理三只基金,分别是中欧价值智选、中欧新兴价值一年持有混合、中欧睿泓定开混合。
“估值合理”是袁维德最核心的选股策略。他主张将赚钱的预期押注于公司层面,只买估值和质量匹配的公司。
袁维德认为,情绪会影响决策,从而影响收益,因此投资者需要警惕不精确的概念和情绪化的名词陷阱。作为防守派选手,他经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判断错了,最差的结果可能是什么?
近日,《巴伦周刊》中文版专访了袁维德。他解释了为什么长期持有估值合理的公司组合,比找到一两家伟大的公司更重要,以及,为什么好的企业文化是他选股的依据。以下为经过编辑的对话版本。
5.png
1
很多因子可以帮你赚钱
《巴伦周刊》:你大学读的专业是数学,数学可以让你赚到钱吗?
袁维德:数学可以表达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但如果你想去寻找市场中长期的超额收益的话,不一定要依靠复杂的数学模型,也许只需要坚持跟踪一个因子就够了。我们看过很多金融工程的数据,以10年为衡量单位,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很多单一因子策略的都有机会获得比较稳定的长期回报。 
《巴伦周刊》:这些因子包括哪些?
袁维德:超额收益的来源多种多样,无论是低估值因子,高ROE因子,还是动量因子,或者是一些事件驱动的因子,都有可能有或长或短的超额收益,基于此构建的策略都可能有长期的超额回报。
《巴伦周刊》:这种单一因子策略,执行起来的困难在哪里?
袁维德:最难的部分,在于你怎么建立起信心,怎么在逆境中还可以坚持。依靠单一因子构建的策略,净值波动会比较大。有的因子可能连续两三年没有超额收益,接下来的一年收益会很高,之后一年又没有收益。比如过去两年,高ROE因子、动量因子表现出色,但在今年,而低估值、小市值、反转因子表现很好。
多数个人投资者希望每一年都要有超额收益,如果连续两年不赚钱,会感到痛苦,所以我认为我的难题在于,怎么把有成长机会的公司,组合成一个波动相对更低、持有体验比较好的产品。
《巴伦周刊》:你怎么提高赚钱的概率?
袁维德:在不同的宏观环境下,不同资产的表现不一样。我们没法预言,接下来一年什么策略的表现一定会好。
一个策略是否成功,是由宏观、流动性、政策等几个维度共同引发的。如果把超额收益的来源全部放在对自上而下的判断上,即使每年宏观策略的判断胜率高达70%,十年来看依然有近10%的概率会连续两年出错。意味着,如果你把超额收益寄希望于策略上,每十年中就有可能会发生一次连续两年表现不佳的情形,这也会动摇客户的信心。
所以怎么可以实现更稳定的回报?对我而言,通过选择估值合理的优质公司获得长期超额收益的确定性更高。哪家公司在用正确的方法做事,在致力于解决行业的问题,这些是相对更容易分辨的。所以,把超额收益的来源寄托在公司层面,对我而言胜率更高。这时候只需要再把波动进行管理,把收益来源进行分散,不同的阶段东方不亮西方亮,回报或许可以更稳定。
找到一家伟大的公司肯定是精彩的投资,但中国经济不可能只靠一两家伟大的公司支撑,一个投资组合里也不可能全是百年企业。有一些公司没能基业长青,可能只成长了20年,但如果一直处于合理的估值水平上,我们还是可以获得理想的回报。
中国这么大,有许多好的行业和好公司,好的投资机会不止于我们每只基金持仓的几十家公司,未来可以给我们带来理想回报的公司有很多。如果可以提升一点点对不确定性的忍耐程度,就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纳入到我们的选择范围,组合的多样性也会得到提升。
2
抱团或拥挤,是中性词
《巴伦周刊》:你买什么样的公司?
袁维德:我会去买估值和质量匹配的公司,一直动态调整,让组合总体的估值和它的质量是匹配的。“估值合理”是我最核心的选股策略。
《巴伦周刊》:你怎么看待抱团股?
袁维德:我认为抱团是一个中性概念。一家公司的股票要么被公募基金持有,要么被私募基金或者散户持有,无论被谁持有更多,总有一边是拥挤的。我们不能轻易认定,公募基金持有多的公司风险就更高,或者散户持有多的公司风险更高。
有一些估值高的公司,恰好在机构投资者中的集中度比较高,容易被理解为高估值是机构投资者抱团造成的,这是不准确的。也有很多机构投资者比例较高的公司估值依然合理。现在,很多个人投资者也有很强的专业能力,机构投资者比例少的公司也不一定会被严重低估,还是要每家公司深入地去看。
《巴伦周刊》:所以很多广为流传的词汇需要被警惕。
袁维德:如果我看到一个公司被很多人买了,就认定这是个抱团股、热门股,选择不看它,这肯定不是一个科学的决策,因为我是受到了某种情绪的影响,这种情绪会影响我的收益,所以涉及到和投资相关的概念都需要被准确地定义。
曾经我也不太喜欢追涨,因为看到很多有泡沫的公司,是涨上去再跌下来的,所以我一度认为拥挤跟风险是等同的,后来我做了统计,我把全市场的公司按涨跌幅排序,分成十组,发现过去一年的涨跌幅并不影响市场对三年后盈利预测的准确性,所以不能说股票涨幅越高,风险越高。但估值和风险是正相关的,估值越高,未来盈利低预期的概率会增加。
《巴伦周刊》:估值高,股票风险更大,这个结论有统计学支撑吗?
袁维德:我们把全市场的公司按照估值进行分组,然后去统计三年后实际利润和三年前预测利润的偏差值,我们发现公司估值和三年后盈利预测的准确性有很强的负相关,所以在投资高估值公司时我会更加谨慎,选股会更加严格。
3
我喜欢看得长远的公司
《巴伦周刊》:除去看财务报表,你还会使用什么维度分析一家公司?
袁维德:我会去看一家公司的生命力,也就是它的企业文化,看公司是怎么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的。企业的背后是人,和投资一样,企业管理者每天要做的事情是分配资源,他的资源就是他融来的钱和他赚来的钱。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每个人的决策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有冲突的情况下,管理者怎么取舍,就成了我筛选好公司的一个依据。
《巴伦周刊》:面对不确定性,你偏好做出哪种反应的公司?
袁维德:我比较喜欢忽略短期利益,去做真正有价值的事情的公司。这些公司擅长观察行业的痛点,有为行业创造价值的意愿。它们选择做正确的事,剩下的顺其自然。
《巴伦周刊》:参加2021年《巴伦周刊》中文版年度圆桌的时候您提到过,近些年,有情怀的中国企业家在变多。
袁维德:我看到的这样的公司是越来越多的,目前各行各业、尤其是新兴行业中的很多公司有很好的企业文化。从这样的公司里找到估值不贵、有稳定造血能力的公司,收集起来,我相信这就会是一个不差的组合;再把行业均衡一下的话,就可以等待长期开花结果。
《巴伦周刊》:这种企业文化的作用是什么?
袁维德: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大幅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
有一些重资产的行业,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要排在业务壁垒之后,如果企业已经形成了制造端非常强的壁垒,比如拥有无可比拟的成本优势,或极强的无形资产技术优势。对于制造业,我们调研的重点是看产线、看工艺,从而判断它的壁垒有多强。
在轻资产的行业,我给到企业文化的权重会更大一些,主观性占比也会比较高。
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企业文化如果缺席,管理层只能靠制度、考核去管理员工。如果公司一直增长,很多问题都可以被掩盖住,但一旦不增长了,矛盾就会爆发。
4
深度价值型公司是短期平滑组合波动的不错选择
《巴伦周刊》:你还投资哪种类型的企业?
袁维德:我的投资组合里还有一小部分深度折价的公司。从深度折价的公司里面,去除掉经营反转短期无望的和未来没有显著成长空间的,只是因为一些暂时的瑕疵导致的深度折价,是可以选择的。
这样的公司在A股很少见,因为A股上市公司少,流动性更加充裕,每家公司都有足够的关注度。在港股比较多见,因为港股流动性没那么好,加上国际投资者对港股存在一些偏见,所以在香港股市的一些周期股或制造业公司上,容易找到深度折价的公司。但随着港股通的开通,港股的流动性也在得到改善。
《巴伦周刊》:2021年,很多在香港上市的房地产股遭受了重创,你怎么看待地产股?
袁维德:地产行业不会消失,优质公司的份额会不断提升。
地产行业里的一些国企和优质民营企业会活下来,而且会拿到越来越高的市场份额,但是未来行业稳态的盈利能力目前还不能确定。投资地产公司的重点在于未来行业的盈利中枢会到多少,股价和估值也会随着基本面逐步清晰同步得到反应。此外,作为平滑组合波动的一种资产配置,地产及地产产业链是不错的选择。
现在投资地产及产业链也许不是多么伟大的投资,但长期来看或许不会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5
我常常问自己,“错了会怎样?”
《巴伦周刊》:现在市场普遍比较看好的一些行业,比如清洁能源、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业,涉及的产业链很长,技术门槛很高,所以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投研难度比较高,投资者应该怎么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袁维德:可以先从单一细分行业开始研究,比如像新能源领域的制造业公司,里面的很多知识是可以从教材和书本上习得的,比如半导体的制造工艺,网上有不少高质量的公开视频可以看,这些行业的数据相对透明且高频,像光伏、电动车每个月的产销量、价格都是公开的,大家有充分的信息可以参考。
如果要往专业方向走,就需要增加研究的强度。一个行业里可能有两三百家公司,行业里面的某个细分行业可能有三五十家公司,剔掉边缘化的公司,把剩下的都看一遍,对这个细分行业就会有属于自己的认知。哪家公司价格是合理的,哪家短期高估了,就会有所判断,也能知道某家公司在行业里处于什么位置。
做投资比较重要的是在自己的能力圈里做事,但同时我认为只要有意愿,我们的能力圈可以不断扩大,没什么是不能去学的。学生时代,我们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把一个领域的本科教材认真学习几个月,就能对该领域有基本分辨能力,再将公司逐一进行案头研究,现在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都做的很好,招股书和年报写得非常细致,建立对行业的框架后就可以开始积累公司的案例,如果担心自己缺少经验,可以再进行实地调研,请教一些行业专家。积累了足够多的案例之后,对这个行业就可以建立起比较强的分辨能力了。
《巴伦周刊》:2022年你最担心的风险是什么?
袁维德:做投资可能常常担心系统性风险。但观察明年,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系统性风险的概率都比较低。如果站在超长的周期看,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享受时代的红利。
《巴伦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投资者是谁?
袁维德:我们价值组的组长曹名长总。他教会了我防守很重要,还有怎样防守。
“错了会怎样?”是我经常会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如果一只股票的未来有三种可能发生的情境,在乐观的情境下可以赚钱,在中性的情境下可能不赚或者微亏,在悲观的情景下可能会亏不少钱,这样的公司我会比较谨慎。我会选择即使我的判断是错误的,也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投资。
《巴伦周刊》:谢谢你,维德。
文 | 《巴伦周刊》中文版撰稿人郭慧萍
编辑 | 康娟
版权声明:
《巴伦周刊》(barronschina)原创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2 12:54 PM , Processed in 0.0436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