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科技类公司的限制并不让人意外,但这一事件发生在IPO阶段确实罕见。
12月13日,商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汤-W,0020.HK)在港交所公告:“董事会宣布,全球发售及上市将会延迟,且本公司预期将刊发补充招股章程,补充招股章程修订及补充招股章程,将载有经更新上市时间表、香港发售股份的相关申请程序及其他相关资料。本公司仍致力尽快完成全球发售及上市。”商汤科技原计划于12月17日挂牌上市,拟发行15亿股B类股份,发售价将不超过每股3.99港元。而在12月10日,美国财政部将商汤科技列入“非SDN中国军工复合体企业名单”。对此,商汤科技先是在12月11日发布声明回应称:“我们对于这一决定与相关指控表示强烈反对。我们认为该决定与相关指控毫无根据,反映了对我公司根本性的误解。科技发展不应该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但两天后,商汤科技还是做出了上述延迟上市的决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则在12月1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方对中方的有关人员和实体实施制裁,这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也严重损害中美关系。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予以强烈谴责。截至发稿,已有富途证券、华盛证券、华泰国际、辉立证券等多家券商表示,将返还包括打新手续费及利息在内的客户认购款项。2021年6月3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令,将59家中国企业列入禁止美国个人与机构投资的“非SDN中国军工复合体企业名单”。这份名单被视为特朗普政府《第13959号行政命令》的升级版,将被限制的中企名单从31家增加至59家,并留出继续扩大的空间。一旦被列入制裁清单,美国政府将禁止投资者购买或出售这些公司的任何公开交易证券;在公司被列入名单后,既有投资者有一年的时间进行撤资。《华盛顿邮报》援引市场数据提供商Pitchbook的数据指出,2018年,包括包括 Tiger Global Management和Glade Brook Capital Partners在内的几家美国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了商汤科技。商汤科技招股书显示,软银、阿里巴巴、IDG、鼎晖投资等头部投资机构为公司主要股东。此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国盛海外香港、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上汽香港、广发基金、Pleiad基金、WT、Focustar和Hel Ved为基石投资者。自2018年以来,中美关系紧张持续升级。中美科技战中,华为、抖音、微信都曾成为美国封锁对象。天风证券全球科技团队认为,美国将商汤科技列入涉军企业名单,意在打压遏制中国科技发展。银科控股首席经济学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夏春对《巴伦周刊》中文版表示,美国对中国科技类公司的限制并不让人意外,但这一事件发生在IPO阶段确实罕见。香港《英文虎报》认为,在2019年美国商务部将商汤科技子公司加入黑名单后,美国如今对其采取进一步限制,是地缘政治争端的一部分。“非常可悲,美国所谓侵犯新疆人权问题已经成为什么都能挂的衣架,这样美国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它的许多指控挂在上面。”一些知情人士对《华尔街日报》称,美国官员还在考虑在未来几个月将更多中国科技公司列入商务部的实体清单和财政部的禁止美资投资名单。
从法律的层面看,“非SDN中国军工复合体企业名单”的影响集中在上市公司的美国投资者持股,直接干预及影响其向美国实体募资。夏春认为,商汤科技投资方中美元基金占比较大,但商汤科技应该只是延迟IPO计划,补充与受美国制裁相关的风险披露后,在香港上市的问题不大。夏春指出,延迟IPO可能会影响商汤科技和同类型未上市公司的估值前景,以及股权市场的募投管退;其他正在排队IPO的公司也可能受影响,甚至会影响到香港在IPO市场上的吸引力。但他补充道,和滴滴退市一样,商汤科技属于比较特殊的个例,预计对整体中概股香港上市的影响有限。新加坡DZT 研究公司研究部主管柯岩(音译)对福布斯表示,由于之前未曾预见的风险,商汤发行股票时可能被迫做出10-20%的折让。商汤科技提交IPO申请之际,监管环境已经开始变得复杂。今年8月,Eurasia Group全球科技政策负责人Paul Triolo曾在接受《巴伦周刊》采访时表示,商汤科技的IPO“承载了投资者的巨大压力,但同时也面临着比一年前更为复杂的监管环境。”但风险不足以劝阻一些境外投资者看好中国市场。Harding Loevner的基金经理 Pradipta Chakrabortty告诉《巴伦周刊》:“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不仅因为消费力,还包括制造业生产要素的价值链。一些有吸引力的企业在实现更高增长的拐点上拥有巨大的增长机会。”据普华永道统计,2021年上半年,中国科技、媒体及通信行业企业IPO数量共78起,融资总额约为人民币2138亿元。上半年,中国香港及海外资本市场成为内地TMT企业的主要上市选择地,44%的内地TMT企业选择在香港及海外上市。同时,港交所正在加大改革力度,吸引中资公司和在海外上市的公司赴港上市。但《巴伦周刊》指出,改革可能仍不足以降低大多数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赴港的壁垒。总部位于上海的Bamboo Works负责人Doug Young称:“一位金融科技官员告诉我们,在美国上市的253家中国公司中,只有约10%符合在香港二次上市的要求。”高盛集团12月6日的一份报告则稍显乐观——49家公司满足回港上市的市值和收入要求,占253家公司的19%。Gavekal Dragonomics的公司分析师Thomas Gatley说:“诚然,相较于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时,如今的在岸和香港股票市场规模已经大了很多。但是,在银行系统中补充资本,并为大量‘战略新兴产业’的资本支出提供资金,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庞大的流动资金池。”另一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在金融领域的交流和渗透已经很深。安邦智库曾对BBC表示,无论从经济利益,还是社会利益的角度,中美之间完全“脱钩”对双方都不利。据日经中文网报道,早在8月20日的会议上,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将创造条件推动中美审计监管合作。不过,美国证监会正承受来自美国国会对华强硬派的压力,难以轻易做出妥协。不过,相关法律人士告诉《巴伦周刊》中文版,美国政府的行政命令仍可能影响在美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问题;市场仍需要持续留意观察,后续将产生何种具体影响。(本文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提供或赖以作为投资、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