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想在科技领域站到世界之颠,取决于两个前提:第一,全社会对科技的重视程度和大批量的可持续投资。第二,科技提升与基础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2、中国从过去的学技术、抄技术、用技术发展到现在的拥有技术,但总体还处在过渡期,还没有拥有最好的技术;3、互联网流量也遇到了增长的瓶颈,可能很难再有过去20年那样波澜壮阔的机会,这是一个时代的转变;4、中国在生命科学方面还会继续投入,也许十年之后的格局会是,中国的研发管线产品数量是美国的一半,其它领先国家的产品数量接近中国的一半;5、投资医疗健康尤其是癌症早筛领域或将成为一个趋势,希望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变更多人的生命轨迹,让人们生活得更好更健康;6、我们情愿投一个一流的团队+二流的创意,也不去投一个二流的团队+一流的创意。“硬科技”是2021年资本市场的高频词,也将引领新一波的投资趋势。2010年,“硬科技”概念最早由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的米磊博士提出。2019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要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也标志着这一概念正式进入国家官方话语体系。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21年重点任务当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被列为八大重点任务之首。当前硬科技的代表性领域包括: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11月19日晚,在【2021巴伦中国年度投资圆桌】上,春华创投联席负责人朱大鹏、网易有道副总裁苏鹏、华软资本董事长王广宇、诺辉健康执行董事兼CEO朱叶青、德同资本合伙人许谦共同探讨了“硬核科技战略下的中国创新”。会议最后,美国著名风险投资人Bill Reichert也进行了中美连线。Bill Reichert是硅谷著名的投资人,有40年的投资经验,他所在的天马科创投(Pegasus Tech Ventures)四年前进入中国,现在在全球大概投了有200多家企业,包括马斯克的Space X,Airbnb、Robinhood、Coinbase等。这次峰会由《财经》杂志主编、《巴伦周刊》中文版出版人何刚的主持。与Reichert连线环节由天马科创投(Pegasus Tech Ventures)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姚晓菲女士主持。以下为经过编辑的讨论实录:1中概股还能回来吗?何刚:2021年投资者对中概股的看法发生了非常大的分歧,有人踩了坑,也有人非常看好它们长期的增长和潜力。中概股科技股未来增长和估值严重的分歧,究竟存在风险。未来的机会是什么?王广宇:将中概股的近况和国内科技投资趋势对比来看,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在中概股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互联网相关资产。虽然近两年新能源、生物医药资产也很活跃,但是,互联网资产仍然是最主要的。我认为,新一轮中概股显著下跌的趋势可能会持续一两年。腾讯十年以来第一次出现利润下滑,阿里的利润也下降了大概30%多,百度亏损,字节跳动看起来也停止了快速增长趋势。互联网资产遇到较大挑战,可能与国内的经济形势、社会治理结构,以及对平台经济的调控有关,当然,其中也有中美关系以及国际投资对中国资产的看法的影响。朱大鹏:我想从另外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中概股。回顾资本市场,每一波大的投资机会,背后一定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大趋势,跟着大趋势走,顺势才能得到好的机会,如果趋势看错了,就会很难。回顾过去中国的几次大趋势:第一,互联网时代,中国发挥了巨大的人口红利,每个人都可以是生产者,带动了巨大的增长潜力。第二,中国人口带来的消费红利。这次红利的重要转折点是2019年,当时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了1万美元。不论是快销品领域还是耐消品领域,中国人口红利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红利的增长可能也会遇到拐点,互联网流量也遇到了增长的瓶颈,可能很难再有过去20年那样波澜壮阔的机会,这是一个时代的转变。苏鹏:有道在几年前就尝试以和其他人不太一样的方式去思索这个行业,我们其实不单纯是一家教培公司,而是一家聚焦在学习场景下、帮助用户提升学习效率的科技公司、智能学习公司。我们的创始团队都是清华计算机学院毕业,从98年进入互联网行业,基于教育和科技化结合的场景开始创业。今年教培行业出现了一些动荡,但是我认为持续在新领域继续探索,尤其在现有的环境下,向市场或用户提供更有效的学习工具,并获得市场认可,提高自己的业务规模,市场还是会持续关注我们。我认为,投资者更关注的是,如何在现有的环境中,找到第二条增长曲线。教育仍然是很重要的行业,只是我们要用另外一种不同的眼光去看教育。原来一提到教育,就会想到课后辅导、学科培训。实际上有道一开始就希望能够用更多的技术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而不是单纯靠人去解决。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学场景与考试会越来越复杂,我们希望教育的方向是为学生减少重复的做题负担、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更精准的教学,我们希望有更多辅助性的工具帮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的学习并提供更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比如在学习过程中引入人工智能,通过对学习行为的分析,帮助学生更高效去练习,节省时间。2中国新一波红利,在硬科技领域王广宇:有观点认为,科技在未来十年将进入一个高光时刻,未来10年至30年中国科技将站到世界的最前沿。上一次中国站上世界前沿还是在宋朝,但那个时候没有股票。过去,我对科技持中性偏乐观看法。通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日益意识到科技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但是,科技不是一日之功。中国想在科技领域站到世界之颠,可能要用更长的时间。这取决于两个前提。第一,全社会对科技的重视程度和大批量的可持续投资。第二,科技提升与基础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只有两三代中国人埋头苦干,掌握最重要的技术,中国才可能在科学技术领域站到最核心、最前沿位置。就技术来讲,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已具有自己的操作系统、物联网系统,开始建立工业互联网的标准。中国从过去的学技术、抄技术、用技术发展到现在的拥有技术,但总体还处在过渡期,还没有拥有最好的技术。过去,中概股更多地是用软件、互联网技术提升效率、获得用户、分发流量,提高便捷性,从而形成平台,没有高壁垒式的技术。但是,现在中国关注的是硬科技,也就是真正能够应用在生命科学、高端制造、基础软件、集成电路,以及低碳和零碳等行业的前沿技术。这是真正的挑战。在这个领域,投资应该更多,更坚持长期主义,全社会也应该更宽容,让创业者能够更坚定地做事。朱大鹏:中国新一波红利,可能在硬科技领域。中国每年毕业几百万大学生,培养了全世界最多的工程师,拥有巨大的人才储备,同时又有很好的政策支持。未来5-10年新的一波红利,就是由过去这么多年的厚积薄发,包括研究实力的提升,人才的储备带来创新机会。3医疗健康领域是未来二三十年的趋势许谦:我来自一家VC(风险投资)投资机构,公司主要投资于一级市场,投资领域包括医疗健康、TMT和先进制造。过去20年我一直在看有较高科技壁垒的项目,近10年主要关注医疗健康领域的项目。我的感受是,过去20年中,对于早期项目的投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领域转变得也比较快。10多年前,新能源领域,光伏、风能、储能都热过一遍,当然现在一级市场的投资,新能源还是很热,尤其是跟新能源汽车结合的领域。还有一个大的领域也很热,就是医疗健康方向,特别是生命科学相关方向。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和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共同组织撰写的关于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系列报告。报告显示,在2015年,从全球来看,美国是遥遥领先,然后是日本、英国、德国、瑞士等。中国当时无论是创新产品数量、资金的投入等指标来看,基本上在第二阵营偏后的位置。经过四五年的时间,研发管线产品数量和全球首发上市新药数量两个指标来看,中国已经冲到了第二阵营的领先位置,与美国虽然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已经与日本、英国、德国等平分秋色。我认为中国在生命科学方面还会继续投入,也许十年之后的格局会是,中国的研发管线产品数量是美国的一半,其它领先国家的产品数量接近中国的一半。行业监管政策与国际接轨、海外高端人才的回归、资本市场退出渠道的畅通,三个要素造就了生物医药领域创新与投资的蓬勃发展。我相信,未来新靶点、新机制的创新药会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涌现,现在投资者会跑到清华、北大、中科院等高校与科研院所寻找一些早期的项目,这一现象在20年前,甚至10年前是难以想象的。就目前而言,中国在医药领域迅猛发展。但在不同的细分赛道,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创新药或细胞治疗某些项目可以冲到国际领先,而在医疗器械领域,与国际水平差距就大一些,作为投资人,更多还是关注进口替代的产品。朱叶青: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模仿学习美国等先进的国家,但现在我们需要做不同的事情。就医疗领域来讲,我相信随着中国人口的基础建设,包括生活水平的红利,以及老龄化的红利等,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未来都会在医疗健康领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有了病再去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关注点在药上。但是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老龄化大国来讲,疾病预防有很大的市场前景。从健康的生活习惯,到得了病以后的早期筛查、诊断、治疗用药等,健康领域是未来30-50年都值得关注的领域,大家可以多关注癌症预防领域。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功的人,大多是把眼光投资于健康的领域,这也说明了一个趋势。中国过去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也让人们为健康付出了很多的代价。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以科技创新技术改变更多人的生命轨迹,我们生命的终极目标就是生活得更好更健康。4元宇宙是概念炒作?还是硬核科技?何刚:今年以Facebook为代表的元宇宙新概念的风起云涌,会不会引发新一轮类似于原来像区块链华而不实的假创新呢?另外类似于元宇宙的这样一种创新理念,究竟是跟当下的科技创新的监管是匹配的,还是冲突的?王广宇:元宇宙描述的是互联网和现实生活的深度融合景象。互联网、物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深度融合,这肯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但是,客观来说,这一趋势在美国才刚开始展现,Facebook举起了一面大旗。Facebook是非常注重创新的,两年前,Facebook举过一面大旗——数字货币,此事争议更大,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成绩,今年,它又举起了元宇宙的大旗。其实,公司要不断迭代战略,要推出市场认可的故事,用巨大的前景和感召力带动公司在资本市场走得更远。中国对创新的敏感度是足够高的。但目前的情况是,中国重视创新,重视应用在底层的技术,但掌握硬核科技的能力并不是特别强。相比之下,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得更深。但是,无论元宇宙、区块链、人工智能,还是边缘计算,这们都是随着产业的变化、企业的战略迭代、用户的需求不断创新的结果。真正好的企业不只是能找到这样的“点”,更要沿着“点”切入产业的核心脉络,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这取决于企业家坚定不移的决心,要能够动员更多的长期权益资本一起共担风险,能够动员科技和科研力量坚定推进,动员社会和政府各方面的政策支持。总之,元宇宙也罢,区块链也罢,它们都是特别好的项目。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科技创新的路还较为坚难,也不会一帆风顺,所以,我是持中性乐观的态度。5关键技术发展还需政府与市场共同发力朱大鹏:在硬科技领域,中国政府做出了一些挺有价值的事情。以集成电路为例,过去几年发展很快,主要的驱动力量来自于两个:第一,国产替代的机会。这部分市场是现成的,但以前是买国外的产品,现在用中国自己的。也就是用下游带动上游的应用,给上游提供迭代的机会,让上游能够在资源、人和资金方面,进行深入投入,然后不断去迭代,降低跟国外的差距,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在这一领域,中国起步较晚,需要去追赶,在这个过程中规模效应是非常难以逾越的鸿沟。如果靠纯市场化的力量很难实现。需要一些非市场化的力量提供扶持,让我们能够有机会去迭代。中国拥有最大市场,目前,正是这类中国公司走向舞台中央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第二个驱动力量是来自于需求端。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算力需求,让我们手机会越来越好用。今天手机的算力,已经超过了上个世纪70年代NASA登月时候大型计算机的算力,集成电路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同时集成化和芯片化在让行业的成本大幅度的降低的同时,算力越来越高,让越来越多的强大的电子产品可以互通,变成一个消费电子产品,它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手机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迭代案例。未来这个市场可能还会有物联网,有可穿戴的消费电子,VR和AR设备,还有汽车智能化,这将推动集成电路的繁荣。另外一个行业,就是跟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相关。气候变化可能是未来十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内,作为投资人不能错过的大机会。气候变化的影响最终还是能源结构的问题,未来会有更多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这是很大的机会,另外第三、第四代半导体对储能的贡献颇多,这也都是非常大的机会。我相信市场的力量,再加上政府的产业政策的引导,会给这一行业带来非常积极的变化。所以我对未来抱一个非常乐观的态度。6如何选择一家硬科技公司Bill Reichert:我之前负责做人工智能、机器人,包括量子计算和神经学习等领域的投资,现在伯克利大学教授风险投资课,是客座教授。如何去判断一个成功的企业呢?我们创办车库科技创投的时候有两个原则:第一是好团队。我们情愿投一个一流的团队+二流的创意,也不去投一个二流的团队+一流的创意。第二,这个创业企业解决的问题价值有多大。因为这个问题决定了企业的天花板,即未来企业的发展规模。这两点都具备的就是成功的创业公司。如何去做一个成功的投资人,VC的第一个原则:放下态度是很重要的。要到一个好企业多的地方,去真正找到企业并建立很好的关系。另外,一个好的投资人,也会去跟其他机构建立相应的网络,有可能投早期的机构,或者投下一轮的机构,或者是有一些好的校友网络,这样才能尽可能的接触到好的项目。再就是时机,当你看到这个赛道相对来讲没有太多的竞争者,未来可能是大趋势的时候,这是选择投这家公司的比较好的时机。文|《巴伦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黄颖芳编辑|吴海珊、康娟版权声明:《巴伦周刊》(barronschina)原创文章,英文版见2021年4月5日报道“It’s a Great Time to Own Financial Stocks. Here’s Why.”。(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投资建议不代表《巴伦周刊》倾向;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文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提供或赖以作为投资、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