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后,朱小贞的二哥朱庆丰发微博指责林生斌营造人设,独吞妹妹和孩子们的赔偿费,还要和亡妻的父母对簿公堂。
如果说林生斌的新婚让大家意外,朱庆丰的发文则直指人品与道德。
朱庆丰曾经上过搭救落水游客的新闻,是家族中第一个打拼出名堂的人,并一手带起了妹妹和妹夫的生意。
他的发言让这则悲剧的结尾又蒙上一层阴影。
遇言姐相信林生斌对妻子和孩子的爱是真的,痛不欲生是真的,难以忘怀是真的,只是再大的悲怆终究会被消磨,尤其对富有的年轻男性而言。
但在这则悲剧中,还有一个被忽视的侧面令遇言姐印象深刻——
几位当事人都是出身农村家庭、自己打拼挣下身家的新杭州人。
如果一切能够停留在朱小贞34岁那年,这本应该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励志故事,是大时代中抓住机遇勤劳致富的例证。
林生斌的深情形象坍塌后,有人说他本就是Tony哥搭上白富美,借助前妻娘家支持走上人生巅峰。
事实上,朱小贞非但不是富二代,更是贫困山区出身的女孩子。
从外出打工到住进豪宅,10年间实现阶层飞跃的朱家兄妹,包括如今备受网友谴责的林生斌,是实实在在的白手起家。
83年出生的朱小贞,老家在地处浙西南山区的丽水农村,家里有三个孩子,世代务农,是村子里典型的贫户。
因为地处浙西南山区,丽水是省内著名的经济落后地区,而家中有三个孩子的朱小贞娘家,在村子里又属于穷的。
家中不宽裕,父母给孩子们规划的未来是学个厨师之类的技术,靠手艺养活自己,怎么也比务农强。
至于经商,朱家兄妹的父母想都没想过,因为既没有经验,也没有本钱,而且穷人最惧怕风险。
然而,朱小贞的二哥朱庆丰是个猛人,从小就有一颗不甘于平庸的心。
他很小年纪就外出闯荡,发誓争口气做一番名堂。
起初,朱庆丰干些体力活儿,辛苦一年才攒下一千块,他将好不容易存下的钱卷在烟盒里带回家,交给妈妈。
2001年,19岁的朱庆丰靠打工又攒下2000块钱,加上跟亲戚借来的5000块,在老家庆元县城开了个小店,卖年轻人喜欢的玩偶、首饰、包包。
但这家店跟同类店铺都不一样,朱庆丰脑子活络、动手能力特别强,没有余钱装修,他就自己鼓捣,没想到竟做出不一样的风格。
他用钢筋焊成挂商品的架子,在捡来的木头上缠上藤条做装饰,把老家用来晒香菇的簸箩挂在天花板上,就连招牌都是他自己用切割机刻出来的。
朱庆丰没有说一个农家娃是从哪儿学来的审美和品味,但这家特色小店在县城中独树一帜,很受学生们的欢迎,经常是门还没开就有人等在外头。
▲朱庆丰拍摄的庆元县城,他的第一家店就开在这里
之后,高中毕业的妹妹朱小贞也来到店里帮忙,正式学习做生意。
很快,在县城开店不能满足朱庆丰的抱负,2年后,朱庆丰将老家的店铺让给大哥经营,决定带着妹妹去杭州试试运气。
他们在杭州武林路服装一条街找了个店面,打算卖服装。
像许多来这里做生意的外地人一样,他们租住在破烂的民房,每一分钱都计算,起早贪黑开着三轮出没在批发市场,只为能在这个新一线城市扎下根来。
有一次,兄妹俩去四季青服装市场进货,买来的货一不留神被人偷走了,两人抱头痛哭,怕家里人担心,不敢告诉父母,只能想办法重新开始。
后来,做了老板的朱庆丰说,自己之所以勤奋,是因为没有退路。
别人生意失败还可以找个工作上班,自己如果不能成功就只能回家种地,而且做服装公司不用跟领导搞关系,只要老老实实卖衣服就行,这对于农村出来的孩子更容易。
▲如今的朱庆丰事业有成,早已不是山村青年模样
生意稍有起色后,兄妹俩把父母、大哥接到杭州,他们在郊区租了个50平方米的开间,连空调和浴室都没有。空间逼仄,全家5个人只能睡上下铺,中间拉道帘子,分成男女宿舍,腾出来的地方还要放货。
大家骑自行车上工,到公共澡堂子洗澡,平时花5毛钱坐一次公交车都要记账。
“那时一心想着把家里的贫困给扳过来。”朱庆丰说。
当时是2003年,大时代的浪头将起未起、蓄势待发,潮水很快会将这里的人送上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