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完了三个孩子的状况,可以看得出这是典型美国富豪家庭的精英教育。盖茨夫妇用他们的巨大财力以及过人的智识头脑规划着孩子们的人生,也相当高效地执行着,从结果来看,基本和预想毫无偏差。三个子女长大成人,被培养成了美国上流社会最青睐和尊重的样子,他们名校毕业,谦逊有礼,温暖乐观,行事低调,没有任何负面。他们学着最体面和有价值的专业,医学、法律、艺术,都是精英们最热衷的。甚至连配偶都找得那么完美无暇,两个女儿的男友都摘不出任何毛病,虽然家世比不上盖茨那么雄厚,可让外人一看就觉得,哦,这样的搭配很和谐呀。▲ 他们看起来慷慨乐观,虽然周身没有一处明显的奢侈品,但整个家庭看起来拥有着普通人绝对无法达到的核心竞争力。他们一路就读于西雅图顶级私立学校Lakeside School,也正是父亲盖茨的母校: ▲ 2005年,盖茨在母校演讲后捐出了4000万美金作为学校的财务支援基金。▲ 比如盖茨和梅琳达都爱读书,他们也把良好的阅读习惯带给了儿女。大女儿热爱马术、小女儿喜欢芭蕾,那就买马场、请老师、上培训课,毫不吝啬: ▲ 正如梅琳达说的那样,他们希望孩子们能寻找到天赋才华所在,并且代表世界去使用。因为有足够实力财力,可以带着孩子们去看世界,毕竟在培养子女这件事上,见识有时候比知识重要:就拿Jennifer的所到之处举例,有澳洲的悉尼、大堡礁,欧洲的伦敦、维也纳,也有在坦桑尼亚的贫困山村:▲ 只有看到他人生存的不易,才能对自己拥有的幸福格外珍惜。
父母积极地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与世界观,比如家庭内部讲究一视同仁:▲ 规定家务事要分工,那不管家长还是孩子都要讲究平等(截图这段出自梅琳达的书《女性的时刻》)。▲ 要求一家人吃饭时都不允许看手机,那不管大人小孩都要遵守。 ▲ 盖茨告诉《镜报》,孩子们是直到14岁才拥有了自己的手机,尽管之前对于落后同龄人有太多抱怨,但也无济于事。家庭内部原则问题是不能轻易调整和妥协的。即使在拥有手机后,父母也严格限制了他们的使用时间,避免耽误正事和晚上的睡意。▲ 这个规定并不罕见,乔布斯也遵循这样的准则来帮助孩子们规避对电子产品的沉迷和依赖。重视家庭氛围与爱的浸润,即便工作很忙,也依然要留出很多时间给家庭,孩子们的重要时刻更是不缺席:是的,这就是前首富的的教育之路,如果结合着国内目前正如火如荼的“鸡娃之争”来看,盖茨夫妇的教育路径似乎给出了一个较为明晰的答案—— 成为精英孩子绝不仅仅取决于“鸡”与“不鸡”的二元争论,它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漫长的、系统化的产物,这其中有孩子的天赋,更多的是凝结了父母的智慧、财力、见识,以及他们对于教育的协同一致的魄力。可以看得出这三个孩子身上深深地承载了父母的影子,比如他们毫不追求物欲,甚至朴素得如一股清流。如果对比我们昨天写到的F1前掌门人的两个女儿,你就知道暴发户用钱堆出来的育儿方法有多害娃(点这里可回顾),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上流孩子”。有的喜欢追求奢侈的、挥霍的人生,而盖茨的女儿们显然志不在此,这就是土豪家庭和精英家庭最大的区别,更深层地说,这体现着父母的文化背景与智识。
▲ 像大女儿Jennifer的穿着打扮,很多时候和母亲梅琳达如出一辙,低调内敛。
▲ 盖茨的秘书说无论盖茨去哪里,他随身都要带一大包书,这些书每周换一次,对于一个他感觉兴趣的问题,他要阅读五本以上的书。他每天要经过大量的阅读,思考对于他来说是最重要的事,他阅读速度极快,脑袋像一个无时不刻在飞速旋转的电脑,他曾说人生最害怕的事情是大脑不能运转。 对于像盖茨和梅琳达这种靠着智慧和大脑一路打拼出来的高智商人群来说,他们早已体会到比金钱更能带来愉悦感的东西,那就是最大限度地享受天赋、专注于事业的心得体验与成就感,这是更高层次的精神快感,是一般人难以得到的,也是金钱无法买到的,因此更为震撼和诱人。正如母亲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她希望他们找到“talent”,并且“use it on behalf of the world”,这是多么宏伟的教育目标,我们可以理解为,正因为父亲和母亲都做到了,体验到了,所以才那么希望孩子们也能够做到。所以他们会宣在有生之年把财产全部捐掉,只给三个孩子每人留1000万美金:是他们不喜欢金钱吗?并不是,而是他们知道,在孩子们的青少年时期,在尚未建立稳固的竞争力和人格的时候,很容易沉湎于巨大财富带来的短暂刺激与享受,这会消磨意志,增加惰性,从而阻碍了他们去追求talent,去追求更高层次精神享受的机会。▲ 梅琳达曾在19年接受奥普拉采访时谈到,她和盖茨拥有如此巨额的财富,按普通人的想法,大概坐吃山空也花不完,但他们偏偏没有就此停下努力的脚步,而是继续忙碌,把自己每一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去做慈善,去帮助全世界那么亟需帮助的人。正是这样,让孩子们感知父母的辛苦、财富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励他们去拼搏去奋斗。盖茨深深相信,留给孩子巨额财富绝不是在帮他们,对他们的人生“百害而无一利”,对于精英家庭而言,教育孩子既与钱有关,也与钱无关,与其直接给予金钱支持,不如教会他们立身之本,如何量入为出,以钱生钱:▲ 这和巴菲特1986年在《财富》杂志采访时表达的观点不谋而合。嗯,看到这里,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很多感慨,培养孩子,不光是投入金钱那么简单,也不只是刷题那么机械。
精英们所希望的孩子,既要有精英般的学识,也要身怀爱与责任,拥有广阔的视野和温暖的品格,在某种意义上说,盖茨的三个孩子像是教育界的一个观察样本。
之所以说他们是观察样本,而不是最佳样本,是因为他们三个人身上也充满着未知。
父母可以塑造、影响孩子,但孩子同样也拥有属于自己的灵魂,这种毫无偏差的塑造真的会培养出完美的孩子吗?这显然不是定论。
这也是教育的魅力之一吧,它充满理论,也充满着悖论,它有经验可循,但也毫无章法。因为教育关乎人性,而人性却是这世界上最不可捉摸的东西。
只能且行且成长吧,就像盖茨夫妇的离婚声明一样,也许,只有“成长”才是人生唯一的答案。
作者:苏一白 责任编辑:毛伊豆 出品:蓝小姐和黄小姐 文字原创,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