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8|回复: 0

被建议“停止接种”之后,强生为什么不召回疫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14 08: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被建议“停止接种”之后,强生为什么不召回疫苗?

 GEOFF COLVIN 财富中文网  2021-04-14
“这太古怪,太疯狂了。”纽约大学医学院医学伦理部创始负责人亚瑟·卡普兰说。

4月13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安妮·舒查特博士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彼得·马克斯博士就强生公司的新冠疫苗发表联合声明,称“出于充分的谨慎,我们建议暂停使用这种疫苗”。

他们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强生的一剂疫苗在美国注射了680多万剂后,已经报告了6例极为罕见的血栓病例,其中1例死亡。这种类型的血栓需要极其特殊的治疗方法。FDA和CDC发表声明,以便医护人员在遇到这些情况时可以准备“所需的独特治疗”。

这个反馈在伦理上合理吗?强生公司的态度又是如何?

强生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是因为在1982年,该公司应对危机的态度,为企业道德反馈设定了一个良好标准:当旗下的泰诺产品对顾客造成伤害、死亡时,强生给予了相当及时的处理。从那以后,诸多商学院一直在研究这个危机公关案例。

但是,尽管看起来有诸多相似之处,现在这起事件和泰诺事件完全不同。

卡普兰认为,政府的反应完全错误。“我不会暂停接种疫苗。”他说,“我们看到,密歇根州病例呈现激增,巴西、伊朗、法国、甚至加拿大发生的全球灾难,现在不是破坏人们对疫苗信任的时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完全错误的。”

那么血栓风险如何?“我不喜欢没有比较数据的信息。”他表示。

他更偏好数据信息:“强生疫苗有潜在的罕见血栓的超远程风险,这可能是可控的。时至今日因新冠肺炎住院和死亡的数据已经摆在这里了。问题解决后,疫苗接种应当继续。”

强生的声明向来很谨慎。该公司表示,“我们强烈支持”FDA和CDC于4月13日发布的声明,并同时宣布将“主动推迟强生疫苗在欧洲的分发和推广”。报告还指出,“目前,在这些偶发性事件和我们的制药子公司杨森生产的新冠疫苗之间,尚未发现明确的因果关系。”

但是,强生并没有召回任何疫苗——这与该公司1982年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1982年,强生迅速在全美国召回了所有的泰诺(其零售价值约为1亿美元),并投放广告告诉消费者停止使用泰诺。这的确是合乎企业道义的做法,但根据现在的情形和事实,召回的可能性不大。

在泰诺的案例中,几天之内就有7人死亡,而且很快就被发现有人把含有氰化物的胶囊装进了泰诺的容器里。如今,强生的疫苗是否对人体构成损害,还远未可知。在近700万接种疫苗的人群中,有6例可以反映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这一疾病的正常流行情况。

但如果这些少数病例并不能反映正常的患病率呢?如果调查结果显示(如一些人的假设那样),疫苗在少数人体内产生抗体,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血栓呢?也就是说,如果疫苗有极微小的导致心血管血栓的风险,在最坏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病人死亡呢?什么才是合乎道德的做法?

至于答案如何,请记住卡普兰对比较数据的偏好。泰诺是一种止痛药,可以缓解疼痛感,但它并不能拯救人们的生命;但是,疫苗拯救了数千人的生命。

这就引出了一个让人痛苦的问题:伦理学家会纵容,以每百万人中几条生命的逝去为代价,去拯救其中的数千条生命吗?

“我会。”卡普兰说。

他在2017年与其他作者合编了一本关于疫苗伦理的书。他认为,有必要通过更改同意声明以通知患者,而且“让医生做好准备,以处理这种类型的血栓”。这种血栓不一定致命,会通过严重头痛、腹痛、腿痛或呼吸短促等症状发出警告。但是,“不能因此在疫情肆虐期间停用疫苗,即使它确实会导致一两例死亡病例”。

卡普兰还提出了另一个伦理问题。当FDA和CDC暂停某种疫苗的使用时,“公众只会听到,‘疫苗是危险的’。”

他说,“有些人烟瘾难戒,但却不想接种疫苗,只是因为他们觉得‘疫苗危险’……如果这些是未来几天的头条新闻,那可想而知,公共卫生状况将会一直糟糕下去。”(财富中文网)

编译:杨二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14 12:07 AM , Processed in 0.06741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