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赚钱后,我开始报复性消费
对我来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花钱,最可怕的事情则是没钱可花。
2017年,我的工资上了6000。有天下班,我直接去商场,买下一件1200元的风衣。刷信用卡的感觉太爽了。
当时,我的信用卡已经欠了好几千块。我告诉自己,这是我辛苦工作的犒劳,应该的。
我工作超级拼命。那时我在广告公司上班,几乎所有时间都放在工作上。最忙的时候,我加班到凌晨三点,再赶早上六点的飞机飞去另一个城市。打电话跟母亲哭,也从没想过停下来。
可以说,我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就是赚钱,我特别害怕自己会没有钱。很大程度上,这种焦虑来自于童年记忆:我一直是小伙伴里最“穷”的一个。我羡慕他们的自动铅笔,羡慕他们可以吃上方便面,可以用零花钱购买各种新鲜东西。而我从来没有过一分零花钱。
我永远是站在一边看着的那个孩子。
其实,小时候一起玩的伙伴家境都差不多,要较真,我们家可能还更好些。爸爸是一个小包工头,我家是附近最早买电视机的几户人家之一。在大人的记忆里,他们也没有亏到我。举例是理直气壮的:只要和学习有关的事情,他们一定爽快给钱。比如,我想买一本《辞海》,40多块,那时候也不算小钱,他们不眨眼就买了。
但零食、玩具永远被视作无理要求,大人认为这是无用的东西。一次在集市,我因为太喜欢一个五块钱的电灯笼,想要买,开口哀求他们,被厉声责备到在集市大哭。
印象里,那是我最后一次“任性”,从那开始,我识趣地不再向父母要什么,只是默默幻想自己长大赚钱后,自由购买所有喜欢的物件。
工作后,我拼命赚钱,拼命消费。工资一千多块的时候,我用两三百的化妆品;工资近万,我就用两三千的 SK2。任何时候,我出门就打车,每月月供、各种卡账加在一起,要还款六七千。后来,我越来越发觉拼命赚的钱只够勉强生活,甚至填不上债务,我没有一点积蓄,这些事情让我陷入深深的焦虑。
这种循环持续到30岁。我意识到自己的收入已经到达了瓶颈,很难再进一步。我原本的收入目标是30岁能自由购买一万块以下的物品,但我当时拥有的,只有茫茫无边的债款。
我只能承认,无论再怎么努力,我也永远也过不上自由花钱的生活了,这个事实让我整个人崩塌了。
我辞去了广告公司的职位,在家里的床和沙发上整整躺了两个月。几天一出门,暴食,偶尔和男朋友出去散步,还整天想着去死。但想到如果我死了,很多人会为我伤心,就坚持了下来。
现在,我把所有钱都还清了,找了一份钱少事少的工作,带薪抑郁着。我仍然没有积蓄。这种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兜里从来没有过一分钱,站在一边看着小伙伴们买这买那。
图 | 为工作奔忙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