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黄仁勋的身价为116亿美元。
去年,黄仁勋的收入包括工资、分红、股票在内,总共为1,150万美元。
一年一个小目标有了。
虽然黄仁勋这样的顶级科技大佬与我们相距甚远,但是遇言姐觉得他的成功经验适用于许多创业者。
我来总结了一下——
第一:深耕行业十逾年,做垂直用户起家
在之前的推送中,遇言姐介绍过Zoom的创始人袁征。(点击链接,查看旧文《41岁创业的百亿富翁,矿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签,他才是真正的华人之光》)
袁征在视频会议软件这个赛道做了14年,最终从思科辞职出来,自己创业做了Zoom。
黄仁勋也是一样。
毕业后先后在AMD和LSI两家芯片公司工作了10年,之后自己创业。
无论是袁征还是黄仁勋,刚开始创业时,赛道都已经被巨头占满。
他们两个人都是靠服务于一小群垂直用户(2B模式)起家的。
Zoom最早做的是在线教学平台这个细分市场,签下了以斯坦福大学为首的1万家高校用户。
英伟达做的显卡芯片面对的是对图像要求高的游戏开发商、游戏爱好者,以及设计师。
遇言姐说,2C固然很难做,不抢占行业第一就很难活下去。
但是,2B还是有空间,如果能服务好固定人群,就可以把自己养得不错。
当年苹果电脑崛起的时候,PC机已经占据了市场,但苹果的理念是服务于对创造性有要求的群体,也成功了。
所以说,不要害怕红海中的竞争,关键是你要知道自己的目标群体是谁。
第二:黄仁勋是一个精力旺盛、做事情要做到尽兴的人
从外形就能看出来,黄仁勋的身体极好。
见过他的人都说:黄仁勋精力旺盛、野心勃勃、有冲击力、能一直说个不停。
遇言姐说,成功人士大多具有运动健身的习惯。
只有拥有强健的身体素质,才能长时间高度集中精神。
黄仁勋15岁时参加世界乒乓球公开赛,在青年组双打比赛中获得第三名,还因此登上了《体育画报》。
有人问他,美国是篮球和橄榄球的天下,你选择乒乓球是不是出于蓝海战术,觉得玩的人少的运动更容易出成绩?
黄仁勋回答——
做事情首先要出于本心。
我就是喜欢乒乓球,每天都想打乒乓球,我训练的时候一心专注,一点儿时间都不肯浪费,累了就睡在俱乐部的地板上。
后来,黄仁勋创业也是本着遵从本心的原则。
他喜欢打游戏,因此投入到图形计算中去。
黄仁勋说:“自己之所以好斗,不是为了消灭对手,而是太爱这个行业。”
在他看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有激情,才能挑战最难、最重要的问题,最终改变世界。
▲黄仁勋说: “我从没想过要粉碎某个对手,我只是思考,如何解决世界上一些最重要的问题。”
第三,黄仁勋得益于散养孩子的父母
关于黄仁勋父母的信息,遇言姐能找到的不多。
这对心大的父母在黄仁勋10岁的时候就把他送去了美国的寄宿学校。
但其实,他们很爱自己的孩子。
去美国前,黄仁勋的母亲教孩子们英语。
不懂英语的母亲每天从字典中随机抽取10个单词,要求孩子们会拼写,并且能够说出词义。
“她其实不知道我们答对没有,但我很感谢母亲的教育方法。”黄仁勋说。
将两个孩子送到美国寄宿学校后,父母每个月都寄给他们4盘录音带,录下自己这边的生活告诉孩子知道。
“可惜那些磁带后来被洗掉录新的内容, 否则的话留到今天再来听该有多好啊。”黄仁勋说。
这种以爱为前提的放养教育锻炼了孩子的生存能力。
后来黄仁勋迷上了打游戏,他的父母也没有如临大敌。
黄仁勋甚至说:“打乒乓球教会了自己渴望胜利,电子游戏教会了自己保持毅力。”
黄仁勋是一个勤奋而乐观的人。
在餐厅中决定创立英伟达时,老黄对自己的两个合伙人说——
“我们要一直努力,至死方休。”
做芯片,别家公司每18个月更新换代一次,英伟达每6个月就更新换代一次。
因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你要一直往前跑,让别人追不上你。
▲老黄的战略是迅速出击,不考虑向后兼容,哪里快就走哪里,哪里不爽砍哪里
能够掌舵20年屹立不倒的CEO,即便放在硅谷也是屈指可数的。
眼下,黄仁勋已经是名动江湖的大佬,他仍然不怎么用秘书,自己安排自己的行程,亲自给一线工程师布置进度。
他对最新的业界论文了如指掌,技术人员非常容易约到他吃饭。
强势但不无理,聪明但不卖弄,开着尖叫咆哮的法拉利,一身标志性的黑皮夹克,创业27年击败英特尔,以死磕到底的摇滚精神干翻世界。
这样一个非典型华人科技大佬,怎一个让我们兴奋和期待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