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2|回复: 4

千万别当成真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4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万别把抗战题材电视剧当成真事!

自《亮剑》之后,最近抗战题材电视剧热播,收视率很高。这类电视剧对提振民心士气有帮助,但是不能把电视剧的艺术情节当成真事,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从而耽误了应该进行的反思。

《杀虎口》、《亮剑》这些主要描述八路军的电视剧中,对八路军的作战技能、装备情况有过度的描述,很容易引起误解。

当时八路军、新四军的装备水平非常差,到战争结束时,近百万共军才有30多万只枪。缺少子弹也许比缺少枪支更严重,八路军最好的时候人均不过二、三十发子弹,电影《董存瑞》中每人只有5发子弹是相当真实的情节。

有文章介绍说,共军超级射手魏来国抗日战争期间加入八路军,刚入伍的时候因为是新兵,只发给他2发子弹。有一次,魏来国过河时一不小心将一粒子弹掉进河里,他在河里摸了两个小时也没找着,心痛极了。

不但子弹缺乏,连刺刀也很缺乏(土法炼钢打造的刺刀易折易弯)。在平型关战役时,有资料说整个115师才有300多把刺刀。电影《董存瑞》中有一个情节,郅顺义把一把缴获的日军刺刀当成战利品,这也是非常真实的情节。

物质的缺乏,必然影响战斗技能。八路军拼刺刀的技能尚且可以通过木头枪来练习,射击技能呢?现在大学生军训还能打10发子弹呢!这个数字放到八路军的时代简直不可想象。

因此,在抗战初期,八路军尚可以和日军硬碰硬,在后来战斗损失及队伍扩编双重作用下,战斗力有很大程度的下降,在日军1941年到1943年的大扫荡中,八路军人员损失一半,根据地缩小一半。

过度渲染我军战斗力和装备水平,往往给人一种感觉,好象八路兵多将广、装备精良,反而给敌人攻击八路“保存实力”的口实。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主要描述国军抗战的电视剧中,往往充分表现了国民党军中下级官兵的民族气节和献身精神,有意无意的掩盖了国民党上层指挥机关的腐败、无能、无情。

一提在抗战中国民党军的失败,就以装备落后为借口,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国军相对井冈山的红军,那装备绝对算是好的吧?为什么以优势兵力五次围剿中央红军还不能彻底消灭?

类似中日军队装备的对比,有很多文章介绍了,双方有差距,但远远不是波兰骑兵面对德军装甲集群那样的差距,根源还在于国军的反动、腐败。看看被反复炫耀的22次大会战,哪次是国军的攻势行动?

就拿《团长》一剧中描绘的中国远征军来说,后期的装备远优于日军,可是打出了什么结果?伤亡依然大大超过日军,有些著名的攻坚战中日损失比竟然达到了15:1。

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国军将领指挥无能、部队战斗技能欠缺等方面的因素,国军将领喝兵血的本性暴露无疑。

有一部战场之外的电视剧《纸醉金迷》,这部电视剧改编自张恨水194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从侧面了反映了国民党上层的腐败。张恨水当时应该算是中立作家,在1945年的时候还写过一部《虎贲万岁》,描写了常德会战中的国军将士。在《纸醉金迷》中,国民党大员们开口闭口“拉你做炮灰”,表现了达官显贵们对国军中下级官兵的漠视。

通过对抗日战争的深入了解,我认为这场战争并不值得炫耀。在战争过程中,我国军民遭受的空前巨大的损失;在战争结束后仔细盘点,作为战胜国失去的竟然要多过得到。败而失地尚情有可原,胜而失地是不折不扣的丧权辱国!

记得在中学的时候,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观巴黎油画记》(清 薛福成),是作者参观巴黎油画院,观看法国名画《普法交战图》的有感之作,那幅油画描绘了普法战争中法军战败的惨状。作者写到:余闻法人好胜,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译者曰:“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则其意深长矣。

前人的感言,现在读起来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发表于 2009-4-14 1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5 08: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6 09: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6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aha, 这也顶?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7 02:08 PM , Processed in 0.02699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