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家对硅谷都不陌生,但毕竟这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让很多交流中断了,很多报道是建立在想象和推理基础上,而非事实。
我作为身在硅谷的一个观察者,想给你介绍一下在我眼中,硅谷有哪些值得我们注意的变化。
通过硅谷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明天,再结合它的昨天,我们也可以看到商业社会、公民社会和技术社会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和规律也可能适用于中国很多高速发展的地区。
先说说硅谷的经济情况。
你可能听说了美国二季度的GDP年化下降了33%左右,很多媒体报道说跌掉了1/3。
其实这里有一个算法问题,根据美国统计GDP的方式,一个季度的变化,放到全年,就会被放大四倍,因为它相当于计算“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一整年会怎样”。
因此,所谓的GDP年化下降了33%,实际二季度的降幅是8%左右。
那么硅谷地区情况又如何呢?我们知道,硅谷地区最重要的产业就是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产业。我们不妨看看硅谷五家最有代表性的信息科技公司,以及两家生物科技公司的具体情况。
先说说苹果公司,它今年(2020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和去年基本持平,略有上涨,主要的原因是它在中国的营收有较大的跌幅,抵消了其他国家的增长。苹果公司一个季度的营业额是多少呢,将近600亿美元(具体是583亿美元),其中净利润超过100亿美元(具体是112亿)。到了第二季度,苹果公司的营收出人意料地比去年高出来11%,主要是美国和欧洲的营收剧增,而它在中国的业务也止住了下跌的趋势。两个季度下来,苹果公司的营业额接近1200亿,同比增长了5%,半年的利润超过25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考虑到苹果公司业务巨大的基数,以及不算好的全球经济环境,这个业绩还是非常漂亮的。第二家值得一提的公司是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国内翻译成“字母表”,它的收入确实受到了全球疫情的影响,第二季度营收下跌2%,不过它第一季度的营收增长了近10%。两个季度下来,字母表公司两个季度的营收为800亿左右,利润接近140亿美元。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它的YouTube业务在疫情中迅速增长。另外它从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不但没裁员,还雇了4000人。苹果和字母表这两家企业一年的营收,加在一起超过了马来西亚的GDP,接近奥地利,可以说得上是富可敌国了。另外三家企业,Facebook、英特尔和思科我们就不一一分析了,这里我给你一个结论:今年上半年,它们的营业额加起来接近100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将近10%。从上述数据似乎可以看出疫情似乎没有对硅谷的经济造成什么影响,但信息科技企业只是硅谷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生物科技公司。
在这次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全世界最抢眼的生物医药公司当属硅谷地区的吉利德科学公司了,它开发的瑞德西韦在这次新冠疫情中大红大紫,备受关注。吉利德科学公司之前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因为它比较低调。不过可以举一个小例子:今天乙肝和丙肝已经不再那么可怕了,因为有了疫苗和药物,这就要感谢吉利德科学公司。它其实是全世界最大的生物医药公司之一,也是硅谷的大公司之一,一年的营收达到200亿美元。该公司的创始人瑞沃丹和我都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校友,我和他有一面之缘,他是一位非常有情怀的医生。吉利德科学公司从来不炒作,一直认认真真地搞科研,它的股价在疫情中一度上涨了30%。但是如果我告诉你,它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同比反而下降了3%,你是否会觉得奇怪呢?其实,营收下降3%,已经是全世界大药厂中表现最好的了。硅谷地区第二大生物医药公司是基因泰克,这家公司目前是瑞士罗氏制药的控股公司,不单独出财报。但它的母公司罗氏制药今年上半年的营收(接近300亿瑞士法郎)可是下降了4%,而基因泰克的收入通常占罗氏的1/3左右。我私下里问了一下基因泰克的情况,里面的人告诉我,他们收入下降得比罗氏整体上幅度还要大,可能有10%。我就很好奇,为什么?他们讲,由于有了疫情,大家都怕去医院看病,因此所有药厂的收入反而大幅下降。实际上很多处方药,特别是像基因泰克生产的抗癌药,需要在医院使用,不能让患者拿回家自己服用。疫情期间到医院看病的人少了,大药厂的收入就下降了。实际上全世界医药行业,今年上半年的营收下降幅度大约就是10%。我查了一下几家著名药厂,包括强生、辉瑞等等,大致的降幅都是10%。至于为什么硅谷的大科技公司坚挺,药企表现平平,我们等会儿详细分析,这里我先给你把信息传递完。硅谷之所以能成功,靠的是不断培育出新的跨国公司,而在成为大型跨国公司之前,这些公司要靠风险投资来支持。那么硅谷地区的风险投资情况如何呢?总的来讲,自从疫情爆发之后,下跌得还是很厉害的。硅谷地区最近这些年,通常一年投资交易会有3000-4000次左右,从种子轮到B轮、C轮等等都算进去,每个月应该是300次左右。今年3-6月份,四个月一共只有大约600次的投资交易,比往年少了40%多,特别是种子轮的投资少了57%。这说明大家都呆在家里之后,经济活跃的程度差了很多。
衡量经济的好坏,除了看企业营收和投资状况,还要看失业率,因为如果只是个别人受益,那么经济总量再高,对社会的意义都不大。硅谷地区虽然大公司都没有裁员,但是,失业率从去年的不到3%(2.7%),增加到了今年5月份峰值的11.3%,当然六月份又略有下降,降到10.8%。这基本上和全美国的水平相当。在我亲身经历的美国三次经济危机中,这一次硅谷的失业率是最高的。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碎时,硅谷的失业率一度到达11%,但没有这次的峰值高;2008-2009年金融危机时,硅谷几乎是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甚至在那次金融危机之后,硅谷科技公司的全球竞争力反而提升了。而这一次疫情带来的经济危机中,硅谷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一方面苹果、谷歌这些公司表现非常亮眼,另一方面很多行业肯定是受到重创,否则失业率不会那么高。硅谷地区虽然给人的印象是以科技企业为主,但在就业这方面,和高科技相关的从业人员其实只占硅谷就业人数的小部分,大部分人从事的是其他行业的工作。这一点我们以后还会详细介绍。
和你讲了这么多数据,接下来要做分析了。今天我想和你分享的思考有两点,一个是李嘉图定律,一个是基本盘。关于李嘉图定律,简单地讲,它说的是一个地区中心和周边的经济关系。中心地价高,可以辐射到周边;经济好的时候,中心会带动周边一起涨;经济不好的时候,周边会暴跌,但中心地区因为总有人想挤进去,因此能够基本上维持住。硅谷就相当于是全美国经济的中心地区之一,在全美国经济都不好的时候,这个中心地区因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受到的影响相对小。这就是为什么硅谷整体的经济情况还不错。一个地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甚至一个人,都有它产业的基本盘、产品的基本盘,或者个人强项的基本盘。当进入到上行周期时,它们都会扩张,比如以制造业见长的地区会考虑发展高科技,做IT的企业会考虑做投资,善于跑200米的运动员会考虑涉足100米或者400米的比赛。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就是要砍掉或者卖掉相应的产品线,对于一个地区来讲,非基本盘的产业就可能被关停掉,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讲,他就要保自己最强项的那枚金牌。因此,这次危机到来的时候,硅谷地区的基本盘还是会守得很好,甚至这种大范围的危机还能让硅谷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有更大的市场。大家如果看看这几个月手机的销售就能体会这一点,苹果这样的大公司在增长,而大多数小品牌都在下降。那些导致硅谷失业率上升的产业,其实都不在基本盘之中。一个人当然也需要有自己的基本盘,这是每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没有基本盘,遇到点灾难就可能是灭顶之灾。我们说10个90分,不如一个100分,就是这个道理。在各方面发展的上行期讲这句话适用,今天面临危机和挑战,基本盘就变得更重要了。此外,再看李嘉图定律,你也会发现只有优质的资产、优质的企业、优质的个人才能在危机中保值。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在中心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而不是在周边无老虎的地方称大王。这是疫情中硅谷的变化带给我们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