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2|回复: 1

大公司扎堆去养猪,吸引力只是价格高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8 07: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公司扎堆去养猪,吸引力只是价格高吗?

 蔡钰 罗辑思维 2020-09-28

34A769DC-FA57-4B00-B738-2A32A91D40B9.png

我国每年的猪肉消费量占全世界一半左右,是当之无愧的猪肉消费第一大国。这么多的猪肉,都是由谁生产出来的呢?

今天,蔡钰·商业参考的课程主理人蔡钰,为你介绍生猪养殖行业正在发生的变革。你可以看看,投资养猪的大企业是如何抓住机会,改变行业趋势的。


 什么是大公司养猪的吸引力? 

我越来越觉得养猪行业跟快手上的土味视频很像,又原生态,又有迷之吸引力。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和地产公司都开始争相进入这一行。
比方说2009年,网易就开始养猪了。2014年,万达也在全国建养猪场;2016年,恒大也宣布开始养猪。2018年碧桂园、阿里巴巴、京东也先后加入了养猪兴趣班。今年万科也在招养猪场的总经理。
怎么回事呢?所有人都能想到的最直接原因是,猪肉价格涨得快,赚钱多
今年上半年,全国的猪肉批发价格最高到过每公斤50块钱以上,一斤猪肉快赶上一杯喜茶了。中国几个养猪的头部公司也因此非常受益,股价疯涨。
所以今年,有一家养猪公司,牧原股份的控股家族,秦英林家族已经进入福布斯富豪榜了,185亿美元排在43位,比京东刘强东、小米雷军都要靠前。
如果养猪的利润率比主业高,多挣钱谁不想?动心也可以理解。但这似乎也不全对,按刚才举的例子,这些外行公司进入养猪行业的时间跨度有10年之久,中间各自入场时的猪肉价格高低是不一样的。
在阿里、京东入场的2018年,其实猪肉价格是走低的,有的地方猪肉价格每公斤跌破过10块钱。万科入场的时候肉价是50块钱每公斤,那么阿里、京东和万科在判断这件事的逻辑上显然不都是因为价格。
这个行业对外行们的吸引力到底来自哪里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去做了一些功课,其中读到一份研究报告,是长江证券在2019年发布的叫做《中国养猪业正发生两大积极变化》。
报告虽然已经是一年前发的,但是报告里提到的两个变化,我感觉间接回答了上面那个问题。所以我也想把我得到的学习收获分享给你。

 行业集中度低,发展空间大 

首先,咱们先建立一个概念。养猪业在中国的市场规模有多大呢?
这么说吧,中国人一年要吃掉差不多7亿头猪,在猪价特别低迷的2018年,生猪养殖产业链总产值也有1.6万亿,其中上游的养殖环节占了1万亿。
再来,生猪养殖产业是什么样的构成,是怎么运行的?
中国的整条生猪养殖产业链分成三个环节:上游负责生猪养殖,养肥了拖到中游企业去进行屠宰加工,加工成鲜肉块或者火腿肠这类肉制品,再批发给下游的市场和餐饮店去进行分销。
整个产业链的构成,我们跟美国是差不多的。 但是中国和美国在这几个环节上的比重不太一样。
美国的生猪产业集中度比较高,中国的生猪产业布局非常分散,分散到我都不好意思用“布局”这个词;美国的生猪产业利润主要是被中下游的屠宰企业拿大头,而在中国,是上游的养殖企业比较强势。
我们来看一个概念,叫做行业集中度指数(Concentration Ratio),CRn意思是某个行业里,前n家最大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的总和,CR5是前5家企业的市场份额总和,CR8就是8家企业的市场份额总和。 
拿2018年数据来说,美国养猪行业的CR5是32%,屠宰行业的CR5是83%。所以整个生猪养殖产业链条里的利润怎么分配,杀猪的说了算。
你不听我的,我就不帮你杀猪,你总不能自己把活猪放到Costco里卖吧。
但中国不一样。中国的养猪行业集中度本身已经很低了,CR5才6.4%。屠宰行业更低,5.5%。 
为什么我们跟美国会有这么大的一个差别呢?因为在美国,人们吃肉的热情本来就更多地倾注在牛肉和鸡肉,对猪肉的需求没那么强烈。
而且他们吃肉的时候大多吃的是冷鲜肉、肉制品为主,这带来的结果就是,屠宰加工企业能直接从顾客那里挣到钱,还能向上游吞并养殖企业。 
但中国的情况是,中国人最爱吃的肉就是猪肉,全球一半的猪都是被中国人吃掉的。不但爱吃,而且爱吃新鲜的猪肉,不论是家庭还是餐馆,讲究的都是当天宰杀当天买卖,第二天再买第二天的。
所以,不管是养猪还是杀猪的,都只能就近服务本地,有一个服务半径的问题一家屠宰企业,它的屠宰能力够宰杀本地养猪户养的猪就行了。
你手握40米长刀问:还有谁?!对不起,没猪了今天。一天镇上只吃200头,你杀第201头吃不掉。 
同时中国不但爱吃猪肉的人多,爱养猪的人也多。刚才不是说了吗,我们养殖行业的CR5才6.4%。其它90%多的猪哪来呢?是中国土地上的好几千万个的散养户养着,养几头的也有,养几百头的也有。
要是王屠夫忙着给老刘家杀猪,今天来不及替我杀猪了,那我就不等了,我去找李屠夫。
这就导致从养猪到宰杀都很分散。这种分散程度,在互联网公司看起来就代表机会:妈呀,这么分散、效率这么低,难道不是在等我们这些拥有互联网思维的盖世英雄来降维拯救吗?
所以从当年的网易开始,互联网公司们入行的心思就有了,因为他们的核心能力就是提升效率。


 整合的契机和整合的方式 

到了2018年,出现了一个行业加速整合的特别契机。因为这一年开始,生猪养殖业同时遇到了两件大事:一个是非洲猪瘟,一个是各地环保要求的提升。
环保要求的提升就不用解释了。我们讲讲非洲猪瘟。
从2018年8月开始,辽宁沈阳的一家养殖户的养猪场里发生了非洲猪瘟,后来因为跨省运输活猪存在检疫缺口,2019年,国内其他地区也开始爆发这种猪瘟。 
这种猪瘟传染性很强,病猪的死亡率几乎达到100%,而且当时我们还没有研发出对应的药物和疫苗。所以到了2019年8月底,中国的生猪存栏量下降了差不多40%。
由于中国生猪存栏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中国下降40%,全球的生猪存栏量就减少了四分之一。这就是我们过去两年经历的猪肉价格暴涨的最初原因。
这件事还带来一个影响,就是它提高了整个养猪业的防疫和管理壁垒。
虽然没有疫苗可以给猪打,但是如果一家公司越能充分消毒、快速检测、快速隔离病猪,它就越容易防控病毒,让自己的猪群存活下来。这些能力都得靠大资金来堆。 
小的散养户玩不起,就只能退出了。而龙头企业们有钱、有土地、有技术,扛过难关没问题,活下来就能享受猪肉涨价的高回报。
所以拿规模最大的养猪企业温氏股份来说,2019年一年下来,公司的净利润比上一年多了2.5倍。
有了高回报,2019年温氏一边防控非洲猪瘟,一边赚钱,还有一边抓紧在广东、广西、重庆、江西投资了新的养猪项目,进一步接手了原来那些散养户腾挪出来的市场空间。
换句话说,养猪这一行,也变成大资本才能玩得起的游戏了。
这个行业里的这些变化和头部企业的示范动作,让地产公司们的心思也动了,因为他们的核心能力,就是撬动大资本去做中长周期项目的能力。
那么,想要整合行业,是从屠宰加工行业往上整合,还是从养猪行业向下整合呢?非洲猪瘟友情提示:要从养猪业起步向下整合。
为什么?因为按照其它产业的整合经验,技术壁垒高的行业更容易整合技术壁垒低的行业,俗话说的高维打低维。杀猪没什么难度,但养猪需要有卫生防控能力。 
其次,美国的消费者吃的是加工好的肉制品,他们的需求掌握在屠宰加工企业手里,但中国的消费者吃的是鲜肉,他们的需求离养猪企业更近。谁代表需求,谁就会有更强的话语权。 
所以,长江证券这份报告得出的结论是,不管猪价走高还是走低,中国的生猪养殖行业正在发生两个积极的变化:
第一个,上游养殖业的集中度正在加快提升,这会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分配越来越倾斜到上游的养猪业。
第二个,虽然在上游养猪利润丰厚,但是小玩家的时代结束了。因为它进入了一个高投入制造高壁垒,从而才能获得高回报,有了高回报才有能力再次高投入的循环。
中国的猪肉消费市场,一年将近7亿头猪的消费,全国最大的前五家养猪公司,做得再好再赚钱也才占了其中的4000多万头。
那就意味着,还有80%-90%的行业空间放在那里等着有能力的玩家证明自己
长江证券预测说,到2020年,养猪行业的CR5会提升到14.4%,哪怕实现了也还是不高。你看瓶装水行业,农夫山泉一家就拿下20%了。
外行公司会在里面有胜算吗?我们暂时还不知道。但是,你不妨先去看看,目前排在行业头部的几家公司,都有什么不同的打法,各自的差异化竞争力是什么。

发表于 2020-9-28 08: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丁磊起得早,十年前就去了,现在都用AI养猪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6 08:11 AM , Processed in 0.0348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