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优秀”在北京一个叫“陌上花开HIMMR”的相亲平台中频频展现出来。像是应聘一份工作,参与的男女提交自己的学历、学位证书,甚至是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认证,去获取一个从线上到线下的入门资格。
26到32岁,是参与者最为集中的年龄,最大的不超过35岁。这是筛选方规则制定之下的限定值。清北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从事金融行业、高薪、照片中高颜值跃然而出,往往是最终入局的嘉宾条件。
五年里,有28万人关注到这里,40000余名符合条件的男女参与了应征。复旦、清华、上海交大,是这些嘉宾本科学校分布的前三名。在他们相对认可的精英圈子里,很容易遇上曾经相识的校友或朋友的朋友,他们以此寻找自认为匹配的另一半,期望得以圆满,然后有高质量的后代,接着铺开胜券在握的人生下半场。
组织者旁观了一茬又一茬的配对失败,也见证成功的喜悦,看见过分相似的优秀,以及对自我和另一半认知的错位。而在这样的市场上,能脱单的人,要求不会过高,且年纪相对小,属于应征者中的三成。
文 | 古欣
编辑 | 毛翊君
七夕前的周末,我来到杨梅竹斜街一家颇有情调的红砖小楼。晚上,这里即将举办被参与者认为的北京最高端相亲局。在餐厅门口,我拿到当晚嘉宾的信息。32位参加者,十位来自清华北大,除了一人外, 所有人都是硕士或博士。多数人来自金融行业,此外还有互联网、国企、高校、机关单位、医院。
在门口,我碰到了Cindy,一名还在清华社会学系在读的研究生。1996年出生的Cindy是本场相亲年龄最小的嘉宾。尽管晚上八点要参加导师主持的本学期第一次组会,她还是挤出时间来到这里。“学校接触不到男生”,以及“师姐说这里的嘉宾质量很高”,是她前来的原因。
张月是当晚我在这个局遇见的第二个女生,她长得精明干练、在证监会系统工作,一见到我和Cindy,就问起我们的年龄,言谈中为自己“年龄最大”担忧,尽管她只出生于1989年,仅仅比大部分女生年长两三岁。
多数参加者出生于1992-1988年之间,年龄最大的也不早于1985年。
明面上,任何从陌上花开HIMMR微信号看到活动推文的人都可以报名,事实上,最后入局的清一色都是985名校毕业生。
活动的操办方——陌上花开HIMMR(以下简称“陌上”),是市面上聚集大量精英受众的相亲平台,2015年由两个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校友月亮和乐乐创办。两人的初衷很简单,在清华这样男女比例失衡的院校,早日解决个人问题,兼顾姐妹脱单。在当时,只有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四所学校的学生可以在这里挂牌寻找另一半。
挂牌,是相亲平台的行话。它意味着在公号编辑的帮助下,挂牌者将个人成长经历、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对另一半的要求融合成千字小文,配上精修的照片。一位陌上嘉宾的挂牌文章平均有两万的阅读量。
市面上诸多提供挂牌服务的平台中,陌上花开对挂牌嘉宾的学历要求相对更高,审核也更为严格。参与挂牌者需要提交各个学段的学历与学位证书,如果是海归,学历还必须经历过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认证。
根据平台统计,挂牌嘉宾的本科学校分布前三名是复旦、清华、上海交大。应征者本科学校分布排名前三依然是这三所学校。百分之七十的嘉宾年龄分布在26到32岁之间。“直到清北复交这个池子被我们穷尽了”, 陌上花开的工作人员王妈妈告诉我,2019年平台不得不扩容,开放给QS世界大学排名前一百的海归,和包括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在内的六所高校。
几乎每天,陌上花开的公号都会推出挂牌嘉宾,随意点开一条,就能看到她们就读名校,毕业后从事一份金融或互联网高薪工作,一条世俗意义上相对优秀而稳妥的人生路径。心怡就是这样一位嘉宾,人大经济系毕业后,她顺利保研,毕业后在一家券商工作。在陌上,她高居女生应征人数前列,有评论说“彷佛看到了巅峰期的陈红” 。
高标准的挂牌嘉宾吸引着同校圈子的关注者。线下相亲局参与者的质量,又直接转化自公号高学历的关注者。工作人员告诉我,陌上的线下活动报名一直很踊跃,释放出的女生名额会在五分钟内被抢光。因为报名者人数往往超过2、3倍,事实上需要筛选。“我们一般都会优先满足名校。看见女生出生在88年以前,男生出生在85年以前,就几乎不要了。” 负责线下活动的小融坦言。
“含陌量”(朋友圈好友关注陌上的百分比),陌上编辑王妈妈对我提起了这个词,“某种程度上含陌量的高低直接反映朋友圈的质量。” 我打开手机,发现一千多位好友里有61位陌上的关注者。王妈妈淡淡一笑,这是远不够的数字。
看着手里这份名单,我意识到我所站立的这栋散发橙色暖光的温馨小楼内,正在进行一场壁垒森严的相亲局。名校,是加入这个俱乐部的入场券。
我将心怡的相亲文案发给一个清华的朋友,问她,你觉得这个女孩为什么会没找到对象。“找不到配得上她的吧,这个颜值气质绝了。”过了一会,她又说 “我给男朋友看,他说太装。”
除了颜值,文案也是陌上关注者津津乐道的内容。心怡的挂牌标题来自她最喜欢的爱情电影,自我介绍里她还提到,小时候想成为一名政治家。不过,成年后的心怡放弃了这一理想。
编辑王妈妈说,平台上女孩很多人生轨迹雷同,出生开明家庭,父母是高知,从小学霸,有某几种爱好,旅游去过很多地方。她曾一天改三份文案,一样的排比句,一样的旅游景点,甚至分不清谁是谁,“优秀的人就会很像”。
心怡是否能代表某个群体,她们有什么样的需求,为何走向平台?这是我所好奇的。
对自己包容度高,愿意接纳自己提出的建设性建议,是心怡对另一半的要求。对于凡事爱思虑的她来说,这是种互补。经历过三段异地恋分手的心怡告诉我,她十分看重沟通。
上一段感情,男朋友小她两届,心怡建议对方在京找一份能拿上海户口的工作。理由是自己已经拿到了北京户口,如果男生能有上海户口,未来两人无论在上海还是北京都有保障。对方“听不进去”。
交往两年后,心怡为了更好的工作机会跳槽到上海,两人开始京沪异地,男生提出先领证,心怡认为结婚条件不具备——没有户口孩子上学怎么办?国际学校要国籍,出国生孩子要花60万,这要挣多钱来弥补?心怡质问男朋友,“我给你提供建议,你也不采纳,那你给我一个更好的解决方式吧,你又给不了更好的。”对方不说话了。
“上海户口不难,如果缺个证,去考就好,但他懒惰。” 心怡自认凡事尽心尽力,不会设定目标让自己孩子非得在海淀、西城上学,但如果能,她一定会努力争取。她曾跟男朋友谈这事,谈到自己声泪俱下,“你不听,那我只能认为你没有为我们两个考虑。”
这样的心怡,喜欢聪明的男生。不一定要会哄人,但要“纯粹”、“专注”,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尤其是事业上。但交往后她发现,聪明的男孩往往“太自我”,不愿和她沟通,不能接纳她的“建设性建议”。她又转向选温柔的,可温柔的又不太聪明。就这样,她在智商和情商中间摆荡。托身边朋友介绍,朋友却总是对她说,对方配不上你。心怡喜欢的学霸类型,通常性格偏内敛,不会主动献殷勤,她自己也不会主动去追人,也就谈不成。
一年前,当本科好友在陌上挂牌时,心怡也动了挂牌的念头。她咨询当时的平台上一位爆款嘉宾,对方告诉她,来挂牌前最好要先想明白自己要什么,否则效果不大。心怡觉得自己没想明白,念头就此放下。
我问她,那你觉得现在想明白了吗?
她踌躇了下,“没有。”
“那为什么又来挂牌了。”
“因为年纪到了,也该结婚了。” 顿了顿,心怡接着补充了挂牌的好处,是让她认识了很多不同行业的人,在这个过程里帮她加速想清楚。
“我发现改变一个人很难,说到底还是我的问题,我不能去想改变一个人,而是要找个适合我的人。”心怡还在寻找,理想中的他要兼具聪明、温和, “也许是百分之六十智商、百分之四十情商”,她最后说了一个数。
在这个相亲局上,两男两女坐一桌,互相闲聊八分钟后,男生移到下一桌,而女生不动,等着上一桌男生移过来。这么轮转一圈,每个人都能在一下午聊完十六个异性嘉宾。这过程里,我遇到一位看上去符合心怡标准的男生。
他叫Hessler, top2的某数理专业毕业后赴美读金融工程,从事量化交易,目前是一家小型私募基金的负责人。相亲局里的女嘉宾Mindy恰巧是Hessler的同届校友,在学校时就见过, “那时他就去了我够不着的项目,是那种每一步都踩到点,走得很顺的人吧。”
Hessler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只要自觉不是集体中最优秀的,他就感觉被排斥。刚入学时,学校的竞赛保送生习惯扎堆,Hessler走路经过,不被理睬的感觉至今清晰。他的方式是加倍努力,一节不落地上自习,直到毕业时成绩名列前茅,超过了所有的竞赛生。
最近,Hessler从机构里出来,和朋友单干。不用再听命任何人,令他感到满意。想赢,想受尊重,想自我决定的心情,在他身上格外强烈。对于未来的家庭,态度依然如此。“我不仅想要小孩,我还希望我的孩子很优秀,我的妻子也要很优秀。比方说十年后同学聚会,这个家庭会让人觉得是幸福的。”
在Hessler的评价体系里,优秀妻子的标准,首要是要情绪稳定,有耐心,只有这样才能照顾好家庭和孩子。工作是高压且孤独的,变成老板后,Hessler不需要再经常去办公室。大部分时间独自对着电脑。盈亏都要直接向投资人负责,压力大时他会去游泳。他需要一个人可以持续稳定地给他提供情感支持,为此,“甚至可以让她做全职” 。
此外要聪明,谈吐得当。去年,Hessler在平台上应征过一个女生,也是他唯一一次应征,对方是他的大学校友。见面后,女孩说自己要住2000万的房子,Hessler感觉不适。他很在意朋友如何评价自己的另一半,脑补带这个女生参加聚会,他感觉她的发言会让自己在朋友面前尴尬。两人没了下文。
Hessler的朋友几乎都已结婚或有稳定女友,也给他张罗过。一次他送朋友介绍的女孩回家,路上女生告诉他,我有户口。他认为对方太过现实。他的有些朋友会说服女友放弃理想去国企拿个户口,或者期望女生也能挣得多点,比起他们,Hessler觉得自己是更为纯粹的。
但尽管走上相亲的路,尽管自信能提供现实的各种保障,尽管坦言自己对女生的种种要求,Hessler似乎依旧不能接受,女生在他面前过分直白地谈论“现实”。
在那场相亲局上,Hessler获得了五个女生,也就是三分之一的心动投票,是全场最受欢迎的男生。确实,无论就身高样貌、家庭背景,还是同龄人中突出的事业和收入,Hessler的硬件无可挑剔。
事实上,平台曾经的爆款第一男嘉宾和Hessler的条件就很相似。Hessler在看到该男推送后,一瞬间也产生了挂牌的念头——就为了好奇自己会被多少人应征。
跟Hessler同样优秀的校友,在某外资投行工作的Mindy,却没有选Hessler。“太优秀了,感觉有距离。” 她这么解释。Mindy大学时一心学习,没有谈恋爱,工作几年后,感觉自己好不容易摆脱了一些“小镇做题家”的心态,她不想再陷入过分紧张的人生。满足基础的条件后,Mindy更看重彼此交流的感觉,以及对方能给她提供感情上的安全感。在那场相亲中,她选的心动对象,是一位在高校工作的老师。
尽管Hessler期望在近两年内推进婚姻大事,他还是表现得很被动,相亲后他几乎没主动找任何一个女生聊天。他不能接受见一面就表白,需要慢慢了解、考察。他习惯向女生暗示自己的高价值,再由女生对其主动,从接触过程判断对方是否符合自己的标准。这令我不禁想起了心怡之前关于优秀男生本就不会主动,而自己也不会主动的一番话。这样的策略,使本属一个圈层的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交集。
与之相反的是许然。活动结束后,我收到了一些男生吃饭的邀约,但他的邀约颇为用心。他先是询问我和Hessler是否心动互选,又表示如果七夕那天Hessler没有约我吃饭,他来接我。许然的策略是主动、多尝试。心动互选环节,他选了局上三个印象不错的女生,一个名额也没浪费。
一个客观的条件差异很显然,许然是那个相亲局唯一的本科生。
某师范大学毕业后,他先在某事业单位做品牌拓展,后来转行做证券事务代表,日常需要和媒体、监管部门打交道。在局上,他显得健谈,他和Hessler一起进行八分钟的“轮桌”时,也由他主导话题。但这不是他的日常状态,“我是把见客户的力气都使出来了。”
这种场合在许然看来,男生和男生之间都是竞争者的关系,还都是“智商非常高的人”。参加完一场活动,他觉得很累,尤其自己说一句话就能被别人下判断,“学历越高,场面越复杂。”
许然是从工作中认识的一个清华校友的朋友圈里看到陌上平台。他不由自主就会去看看里面优秀的人。他觉得不好的一点是,平台上的女生把择偶要求写得太模糊。这会让他认为,还有些标准是没有摆到台面上的,他只能根据女生自身条件揣摩。
许然是北京人,来陌上的相亲局之前,许然也去过仅限于北京本地人参加的线下相亲活动,在那里见到的女生,许然并不满意。从小学国标的许然,喜欢听古典音乐、业余喜欢去国家大剧院看舞台剧。他希望能找到一个眼界高一点的姑娘,起码能听懂他听的是什么。
身边同等条件的北京女孩,该结婚的都结婚了。许然把目光放到外地姑娘身上。这些从外地考到北京名校的姑娘,比他周围的本地女孩“层次高”,但很多人缺乏完全凭自己购房的能力。已经有车房的许然,相信自己能提供现实的解决方案。
“你有多少钱,你能不能买房,你有没有兄弟姐妹,这个在我跟你的关系当中,没有所谓。”许然告诉一位心动嘉宾。当对方告诉他自己有能力购房时,他感到沮丧。但还是有所收获。许然说,“我去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优秀的女生她们想什么。”
他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姑娘,条件很多,又很乐于把条件拿出来让男生知道。越是北京本土的姑娘,越张嘴闭嘴都是房子车子,而平台上的女生已经跨过这个层级,能跟她们接触的这个层级的需求已经满足了,所以她们要的是“更上面”的东西。
这些平台的爆款,受欢迎的宠儿,是否最后能脱单。我怀着最后一个疑问,在丰台区一家有着网红画风的咖啡店见到了平台食物链顶端的女人,应征数第一的女嘉宾娜娜。见面前,她再三向我确认,采访是否要拍照,如果拍照,有没有打光,以及出来的照片能不能让她本人PS。
“陪伴”、“倾听”、“耐心”是娜娜的文案关键词。“朝九晚五的央企财务工作培养了我平和耐心的心态和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多年烹饪和烘焙的实践,是我感受小确幸的重要方式,期待有你一起品尝”;“我非常热爱钻研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希望这些储备,有一天可以为自己的家庭所用”。
“好嫁风”。平台编辑一言蔽之。这些文字,和大大的双眼皮、尖削的下巴,每张照片里几乎保持一致的笑容弧度,一起为娜娜赢得了超过600份应征。
娜娜告诉我,她的文案特意找婚姻规划师看过。聊天太费时间,娜娜习惯直接约人见面,一杯咖啡的时间,她就能判断对方的“属性”。手法是闲聊,加上让对方做测试题。这套完整的筛选流程脱胎自情感教主ayawawa的剪石布理论。
那场线下相亲局,有两个男生曾经应征过娜娜,一个做完题以后,被娜娜判定为“石剪”,这在ayawawa的话语体系里代表:表面老实,内心不专一。男生被她迅速pass。
对娜娜来说,挂牌更像是站在金字塔顶端对下游资源进行精准筛选,所展示和要筛选的,都已精心设定。临走前,她特意叮嘱我,文章里不要写她的副业、家庭和其他,要重点展示她的颜值和情绪价值。
登上平台的男女,有着各式各样的要求,有人要求每张照片都要单张放大,有人对文案来来回回地修改。更多的人喜欢在文案里追忆当年,把上学时的高光时刻拿出来回味。这些完美主义情节、“小镇做题家”心态,日子久了编辑也逐渐习以为常。而同质化的文案,偶尔也会被微博大V拿来日常调侃,当作985群体的反面素材。
令王妈妈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叫云卿,爱说相声的姑娘,她是为数不多摆脱了陌上整齐划一画风,在平台上用日常生活照发文的人。照片里的她瘫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脑袋缩在羽绒服里,松松垮垮的状态。
决定挂牌前,云卿刷了刷以往的女嘉宾推送,都是看起来颇为耀眼,具有成熟、洋气、独立气质的女性。她觉得自己“套不进去”,决心按照自己想法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喜欢相声,觉得自己也像一段相声。” 她的自我介绍这样开篇。热衷温热、琐碎的俗常生活,不觉得谈论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市侩,是她想借此表达的。
说到来陌上挂牌的原因,云卿不讳言自己对学历的要求。“良好的学历代表智力通过了世俗规则的验证,而智力会传给下一代。”她观察到一些相亲群里的女生,既出于“政治正确”——想要接受学历差距,又无法摆脱自己的优越感,心态很矛盾,“这会影响她们脱单。”
王妈妈认同这个看法:“平台的脱单率能有百分之三十。因为学历能筛掉很多东西,学历能代表你人生前25年的努力,人生后半段真的很拙的概率不是很大。”
但爆款不意味着容易脱单。长期观察下,王妈妈发现脱单者往往集中在应征数一百左右,属于“还不错”的这个区间。而一旦变成爆款,人的心态也会发生变化,容易挑花眼。
“不要贪多。”心怡就收到了前爆款嘉宾的忠告。她通过了约百分之二十的应征者。对于进展如何,她不愿多谈,只说还在慢慢接触中。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