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4|回复: 3

“颜值经济”系列|远川商业评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1 09: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家化距离“中国宝洁”还有多远?

 常亚菲、姚书恒 远川商业评论 2020-05-12

559F0A65-D353-4BE4-AC8A-37C39531D947.png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者:常亚菲、姚书恒


支持:远川研究所消费组

这是“颜值经济”系列的第一篇


1952年夏天,黄浦江上波诡云谲。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与老旧的资本主义帝国,正在外滩18号大楼的谈判桌上展开一场激烈的谈判。这场谈判的结果将决定上海轻工业的未来。
 
这栋大厦的4楼,是联合利华旗下的中国肥皂公司的总部。中国肥皂公司曾经是东亚最大的日用化工厂,生产了中国50%以上的肥皂。当年消费者在买了它的力士香皂后,还可以提名上海五大美人。结果胡蝶、阮玲玉、陈玉梅、王人美、黎明晖高票当选,获得拍香皂广告片的资格。片中,女明星们用了香皂后如同出水芙蓉,撩动了无数消费者的心。[1

2F4406B4-875B-4D80-8C8A-CB6F24B4238B.jpeg

图:当时中国肥皂公司请当红女明星卖广告的场景
 
但在遭受了多年的战火摧残后,风光一时的中国肥皂公司已经变得负债累累,联合利华正准备把它卖掉。上海市专门组织了接管小组,跟联合利华展开了拉锯战。
 
领衔接管小组的是一老一少。老的那位精干清瘦,是在十里洋场的打蜡地板上也照样卷着裤腿走路的典型老革命。年轻的那位则戴着黑框眼镜,会说多国语言,连谈判对手喜欢喝什么牌子的啤酒都摸得一清二楚。[2
 
经过2个月的反复拉锯,在71日,接管小组终于以承担负债的代价,从联合利华手上接过了中国肥皂公司,成立国营上海制皂厂。此后几年,又在行业重组中合并了明星家用化学品厂、裕华肥皂厂等。1967年,明星家用化学品厂去掉了明星,重新命名为上海家用化学品厂,也就是平常说的上海家化。
 
戴黑框眼镜的领导人此时已被调任到武汉,但在离开前,他给上海家化留下的底子却极为丰厚:双妹、美加净等经典品牌,犹如历史角落里的珍珠,只等有心人发现。
 
在接下来的50年里,有人慧眼识珠,也有人有眼无珠。
 
 

Part.1 红极一时


1985年,葛文耀从上海日化调任上海家化,担任厂长。当时的上海家化已经有一把好牌。美加净是第一国产化妆品品牌,友谊雅霜1960年代起就是国民雪花膏,露美成了美国总统里根及其夫人访问上海时的国礼。
 
但葛文耀并不满足于此。1988年,葛文耀从医院药房里找来了李慧良、史青。他们俩加入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研发六神花露水。花了接近3年时间,终于研发出一款以中草药为原料,有去痱止痒功效的产品。1990年,六神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至今仍然每年给家化贡献30亿的收入。
 
李慧良、史青这个黄金搭档一发不可收拾,随后又推出了美加净护手霜、佰草集、高夫等品牌,在众多细分市场上建立了领导地位。由上海家化前身广生行在1898年创立的双妹品牌,也迎来重启。与此同时,日本狮王、花王,LVMH旗下的丝芙兰,纷纷与上海家化展开合作。
 
2008年,佰草集品牌成为中国首个走出国门的化妆品品牌。一年时间内,在丝芙兰香街店内87个护肤品牌约2000多个单品中,佰草集的营业额高居销售排行榜前十位,其中主打明星产品清肌养颜太极泥更是长期排名单品销售前五名。
 
3E3E88B7-940D-43F8-81F6-115D7B9807DE.jpeg

可惜好景不长。2011年,上海家化国企改制,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信托收购了上海家化,让强生医疗中国区总经理谢文坚接过了家化的董事长一职。2013年,葛文耀、李慧良、史青纷纷离职,上海家化开始陷入泥潭。
 
首先,改变了原来先款后货的经销政策,变成了先货后款,给经销商塞货,导致了部分经销商难以承受压货的压力,放弃与佰草集合作。其次,佰草集暂停了高端化,改走中低端路线。
 
渠道、产品线改弦易辙的结果,就是家化业绩开始下滑。2013年,公司营收首次出现负增长;2016年,营收、利润大幅度负增长。
 
171D146B-5499-43EB-8ED7-23907AC91441.jpeg


实际上,惨淡的财务数据中还有水分:上海家化卖掉30多亿非化妆品资产,包括价值23亿的天江药业股权,200多亩的徐泾块地,还有丝芙兰、三亚多家酒店的股份。
 

Part.2 老树新芽


2016年,困顿中的上海家化迎来了新董事长。张东方曾任维达国际首席执行官,具有丰富的快消品行业经验。上任后,重新聚焦化妆品,把品牌分成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甚至第三梯队,并作出不同的发展战略。
 
六神佰草集是第一梯队。而张东方希望在玉泽高夫启初美加净这些第二梯队的品牌中,能出现上海家化的第三、第四个年营收30亿以上的品牌。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玉泽2019年推出了包括冻干面膜在内的三个全新系列,着重在电商平台销售;高夫推出新的啫喱和洁面产品;启初推出孕安瓶、水活育润系列等;美加净推出银耳珍珠霜、酵米焕活系列和新的护手霜等等。
 
而主力品牌佰草集也继续发力,推出太极系列产品:水、面霜、眼霜,同时打造限量和合作款产品,提升对消费者吸引力。
 
0594228D-0555-4186-83F0-935D8C1053A9.jpeg
50AEC772-0BA8-4926-AFF7-7FEC101FE37E.jpeg


多品牌矩阵的底蕴,以及重建渠道、重视电商的策略,很快收到了效果。
 
2020年三八节电商销售高峰期间,上海家化旗下新锐品牌的玉泽,在此期间销售额0.61亿,超越丸美的0.16亿和珀莱雅的0.45亿,同比增长高达777%。而在整个3月,玉泽在淘宝销售额接近9000万,几乎与刚超过1亿的珀莱雅并驾齐驱。
 
432C60FB-557F-464F-9BDC-6AC379CECB53.png

除了对自有品牌的精耕细作,上海家化也开始收购海外品牌,进一步拓展产品线。
 
2017年,家化收购了在英澳极有知名度的婴幼喂辅公司汤美星,和自有品牌启初一起完善婴幼儿销售市场。2018年,与美国Church&Dwight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负责销售牙膏、干法香波、小苏打和女性洗液,策略完善了其在个护家居的行业布局。
 
花无百日红的化妆品行业,多品牌矩阵是抵御产品生命周期短暂的最好策略。


Part.3 历史进程


戴黑框眼镜的领导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固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在这个时间点上,上海家化在化妆品行业的新竞争浪潮中,也面临着历史进程的三大红利。
 
1)化妆品行业极具增长潜力

中国美容个护行业规模一直在增长,2016年之后的增长速度更是领跑全球,2018年中国美容个护市场增速约为12.3%,美国为3.9%,日本约为2.1%,韩国约为0.9%。而且,中国市场的人均消费额还很低,市场渗透程度仍有很大空间。
 
D99B1BF5-F81A-4851-B797-B43A9166D72B.jpeg
48475E50-A0E8-4595-A3A2-84DBDB6C6E24.jpeg

2)行业格局尚未定型
 
目前国内化妆品行业市场的四大品牌是宝洁、欧莱雅、资生堂和雅诗兰黛,但合计市场占有率只有25.7%,远不足以形成垄断竞争格局,有利于国产品牌和后起之秀挑战甚至逆袭。
 

3E8F1763-03EF-4222-AFCD-47CA8C9FC9B5.jpeg


而且,国外几大品牌崛起的时期都是线下经销商体系,而中国目前极其发达的电商体系,也给了新品牌弯道超车的机会。
 
3)上海家化底蕴深厚
 
上海家化的底蕴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品牌多。在产品生命周期短暂的化妆品行业,品牌多的意义非常重大,不仅是专利技术沉淀多,而且还可以在一种概念玩过时之后及时推出下一种概念。有品牌矩阵的化妆品公司,比只有单一爆款的化妆品公司稳固得多。
 
其次是有凤凰涅槃的历史。1990年代初,上海家化曾经拿出自己的露美、美加净两大品牌与美国庄臣合资,由外方管理。合资前,家化是中国化妆品业的第一,并远远超过后面的企业。合资后,庄臣缺乏经营化妆品的经验,露美和美加净缺少支持,很快丧失了市场地位。
 
1994年,上海家化退出合资,那时候美加净已从3亿元销售额,骤减到不到6000万,而上海家化地位也被赶超。这段经历,上海家化管理层从庄臣那里学来了先进管理经验,在重新收购美加净后,让这个王牌品牌恢复了活力。
 

Part.4 研报推荐


阅读过上海家化相关研报后,推荐以下几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A84661FE-5FE4-4BFD-B69C-1738EAC7CC20.jpeg

中泰证券的邓欣(#01)指出张东方继任CEO后的三大焕新:管理、品牌、渠道创新已初步有效,有望引导百年企业上海家化的新起航。
 
国元证券的李典(#02)跟踪了2020年上海家化及丸美、珀莱雅在天猫旗舰店的数据,新品计划和线下门店情况,对这三家公司的发展继续持积极态度。
 
东方财富证券的陈博(#03)认为上海家化已逐步建立完整品牌矩阵,并认为在行业机遇和张东方女士的经营方针下,上海家化发展前景良好。
 
西南证券的蔡欣(#04)分析了家化化妆品、母婴两大行业的增长,以及公司历史底蕴、背后资本、张东方策略能给公司带来的转变,看好未来上海家化的发展。
 
 
参考资料:
1、《上海制皂厂:水滑香熏洗凝脂》,上海史研究 
2、《日出江花:青年江泽民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远川研究所消费组


任小酒(消费组首席分析师):消费才是经济的永动机。

 

姚书恒(消费组高级分析师):脑洞的生产力大于知识,故事的影响力大于历史。


本公众号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END-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09: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0元的完美日记,和500元的 Lancôme有什么差别?

 任小酒、王天歌 远川商业评论 2020-05-21

09A29E17-C1DD-497A-8A6C-6560C4AD1DA6.png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者:任小酒、王天歌


支持:远川研究所消费组

这是“
颜值
”的第二篇,前一篇回顾:

《上海家化距离“中国宝洁”还有多远?》


 

2019年最后一天,高瓴资本CEO张磊撂下一句话:“中国一定有机会诞生新的欧莱雅[1]。”说这话时,张磊对面坐的便是高瓴押注的那个“新欧莱雅”,估值20亿美元的完美日记创始人黄锦峰。


2013年黄锦峰从哈佛MBA毕业,在两条路面前摇摆不定:自主创业,或者去国产美妆大热门,御泥坊做COO。真格基金的徐小平送了六字箴言:先学习再打仗。这条建议为黄锦峰铺下了一条康庄大道:御泥坊的全营销套路,成为黄锦峰的看家本领。


2016年,黄锦峰从御泥坊卸任,成立逸仙电商,即完美日记母公司。孙中山号逸仙,而公司名字便是黄锦峰为了向母校,本科中山大学致敬。黄锦峰曾想过走捷径,从国外买两个美妆品牌代运营,但最终还是决定走一条国产品牌的荆棘路。


如今欧莱雅市值已经达到1300亿欧元,旗下的兰蔻获得2019的双十一美妆销量第一,而完美日记才传言准备IPO。站在黄金赛道的起点,这不仅仅是一场完美日记对欧莱雅的追击,而是国货美妆对国际大牌的一次进击之战。

 


Part.2 完美日记成败的“萧何”是什么?


“一分钱一分货”的箴言,没有办法符合时代节奏,化妆品就是“好≠贵”的赛道。贵自然有贵的道理,但化妆品的贵往往不体现在功效,而是在为品牌宣传洗脑工作买单。

 

国货&大牌共性:低成本、高营销


虽然品牌调性和目标客户群体天差地别,无论是高端大牌还是平价潮牌,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那就是低成本。刨除包装、运输、经销商的环环加价和铺天盖地的营销管理等费用,化妆品的产品成本其实只占最终零售总额的10%左右[1]。


从公司历年公告数据来看,各大知名化妆品集团每年的销售管理费用率均在50%左右:国产品牌营销费用率相对较低在40%左右,而国际品牌的营销费用率甚至更高,达到了60%,也就是说,买一支200块的大牌口红,其中至少100块都是为营销宣传买单。


化妆品集团表面销售的是产品,实际上贩卖的是品牌。价格带决定品牌档次,品牌档次决定了目标群体:不断充斥在我们脑海中的“贵妇品牌”、”国货之光“等这些品牌分类的概念,主要的作用就是划分消费者群体。

 

FF291E38-BF14-4DC0-8BF8-6D9B44E85C06.jpeg


国货VS大牌没有实质竞争


兰蔻Lancome这种大牌,和完美日记的产品种类有很大的重叠,网络上也频频出现“完美日记某产品吊打Lancome”的爆款话题,这样的文章消费者读起来可能会有些小激动,但是并不会对消费者最终到底是买Lancome还是完美日记的决策产生影响:


收入水平可以承担Lancome的消费者并不会因为一个宣传文案就转而选择完美日记的产品,而完美日记的粉丝们追求的是物美价廉、高性价比,除非自身经济水平突然出现较大提升,不会因为去买Lancome。


即使完美日记和Lancome的产品甚至使用效果很相似,但是由于两者的目标消费者群体特点相差大,两个品牌之间并不会产生实质的竞争关系,Lancome品牌方和消费群体为了保持自己的调性更不会下场撕逼完美日记


因此,虽然爆款话题宣扬的是完美日记“吊打”Lancome,正如瑞幸一直想做中国星巴克,一是提高品牌调性,二是凸显完美日记的性价比。真正被”吊打“的是国产平价品牌,与完美日记有着相同目标消费群体。


化妆品成败的萧何:占领用户心智


大多数消费者其实没有足够的知识判断产品的好坏,而所谓化妆品的各种功效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看出来的,而且还受个体差异影响。那么如何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和信赖,攻占消费者心智从而让消费者购买自己就成了产品成败的关键,而品牌们占据消费者心智靠的就是铺天盖地的花式营销宣传。


从售价回归成本,不同品牌层级化妆品之间的差距缩小了很多,那么接下来进一步回归化妆品的生产线,会发现大牌和平价产品其实并没有本质区别。

 


Part.2 完美日记和Lancome,同一个妈?


化妆品行业主要采用的是ODM代工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化妆品的研发和生产工作其实都是由代工厂负责的,化妆品的核心技术工艺和知识产权也都是属于代工工厂的。


大牌&国货:一个代工厂


全球美妆代工行业的两大龙头:科丝美诗和莹特丽。科丝美诗在世界化妆品生产商中的前三,日常合作客户包括兰蔻、欧莱雅、雅诗兰黛、YSL、植村秀等一线大牌;而莹特丽与全球30强美妆品牌有着深度合作,超过一半的业务都来自Chanel、Lancome、YSL、TomFord以及Armani等全球顶级奢侈品牌。


而这两家代工厂,都是完美日记的供应商。甚至连名创优品也赫然在列。


原本主要服务于顶级品牌的生产商们,如今为何压价生产中国的平价化妆品呢?关键在于销售规模:平价品牌巨大的销售规模,给供应商带来的巨大采购量和销售量。


名创优品坐拥全球2000多家门店,产品种类和需求众多,订货量动辄百万件起;完美日记借助新媒体营销红利,业绩逆天暴涨,销量屡屡领跑电商美妆销量排行榜。国货品牌巨大的订货量产生的规模效应,摊薄了单件产品的成本。即使品牌方将产品价格压得极低,但是薄利多销带来的收益也让这些代工生产商们十分有利可图。


通过与各大顶级品牌长期的合作,供货商早已积累了丰富经验,掌握着各种先进核心工艺和专利,在研发和生产上可谓轻车熟路,很多产品甚至连配方都不需要费心,把已有的产品改一改香精成分、换一下包装就是一款新品。


如此一来,原本价格差距天上地下的化妆品共享着相同的材料来源、配方和制作工艺,顶级化妆品能够实现的功效,平价品牌的产品也都完全可以做到。


因此,从产品本质的角度来看,很多平价国货与国际高端大牌们其实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从代工厂来看, 50块的完美日记和500块的Lancome都是一个妈。


产品可以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价格却不能:


假如国货之光大宝推出一款效果媲美La Mer,甚至品质更好的化妆品,同样的价格水平之下,绝大多数消费者可能依然会选择去买La Mer。

我国消费者的心智尚未接受国产高端品牌的出现,导致国货目前只能靠平价亲民的高性价比路线切入市场,国有化妆品的高端之路依然前路漫漫。

 

 

Part.3 化妆品如何逃出短命周期?


品牌的精准定位对于攻占消费者心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时十分管用,国际品牌构建品类、品牌矩阵的操作早已得心应手。定位策略虽好,但是经过品类、品牌细化分类后,每一个品牌或产品针对的消费者群体的规模其实都是有限的。


品牌精准定位,是爆品催化剂,却是化妆品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护肤或彩妆品牌亦有规模的局限性,定位越细分,产品的销售规模就越有限。除了消费者认知使得品类跨越存在阻碍外,品牌档次也存在着难以跨越的隔阂:


高端美妆品牌为保持品牌调性,一般不会推出低价格的产品去抢夺大众市场;而大众品牌也很难升级为高端品牌。如前文所假设的大宝案例所揭示的现象:国货大众品牌完全有能力推出与顶级大牌产品功效一样甚至更好的产品,但是却不可能实现与国际顶级大牌相同的定价。


因此,化妆品行业难见超级大牌,即使是市占率第一的品牌巴黎欧莱雅市场,2018年的时候也仅有3.6%的市场份额。


虽然国产美妆品牌背靠着互联网营销红利和巨大的市场,销量暴涨,市场规模、增速都十分可观,但是在相似的的产品和品牌定位之下,规模的成长最终仍是存在天花板的,想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化妆品集团要长青,必须通过建立品牌矩阵来消除规模的局限性,最好的方式便是并购


如世界化妆品第一龙头欧莱雅集团拥有36个品牌,但除巴黎欧莱雅、Ambre Solaire 等少数品牌为自有品牌外,多数品牌尤其是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均来自于兼并收购。


成立以来,欧莱雅陆续收购了法国高端品牌兰蔻,美国美妆品牌美宝莲、美国护肤品牌科颜氏,日本美妆品牌植村秀,中国品牌美即等,成功涉足不同品牌层级和品类,将业务拓展至全球各个国家,突破了单一定位造成的规模天花板,成为全球性综合性化妆品集团龙头。


A599CC9E-3A9B-4474-98F7-9D641BA6266C.jpeg

并购狂魔欧莱雅的收购史

 

单品牌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化妆品公司市占率提升依赖品牌多元化。


不过,化妆品集团并购发展策略的失败案例也不少,近两年来比较受关注的就是去年的资生堂剥离出售并购品牌的案例:


2016年资生堂以2.6亿美元的金额,收购了美国知名高端彩妆品牌Laura Mercier以及护肤品牌RéVive,试图扩张自的高端美妆品牌矩阵。结果就在去年,一些吃瓜群众还沉浸在对资生堂称霸日本美妆界的期待中时,资生堂先后出售剥离了这两个品牌。


对心仪的品牌大举买买买看似简单,其实把品牌买下来,只是化妆品集团并购的第一步。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被收购品牌的定位资源,及时推出配套的产品研发、销售和管理等机制,将被收购品牌充分融入自身发展中为己所用,才是决定化妆品集团并购发展策略最终能否成功与否的关键。


国产化妆品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公司发展主要靠的是单一品牌发展,虽然一些化妆品集团尝试孵化出其他品牌,但品牌矩阵尚在建设期。目前,上海家化是我国唯一一家形成多品牌矩阵的上市公司,但美妆品类仅有佰草集规模较大。


本土品牌成长势头十分迅猛,新锐品牌层出不穷,但是化妆品公司们如想实现基业长青,未来势必要走上买买买的并购发展、扩品类之路。对于我国美妆行业来说,方向是明朗的,前途漫漫,仍待探索。

 

 

Part.4 尾声


2013年黄锦峰在哈佛读书时,为了交友广泛学滑雪练击剑,而正是滑雪的爱好与张磊的关系更进一步。张磊也坚定支持着“中国欧莱雅”的目标,每半年和黄锦峰碰面交流。面对112岁的欧莱雅集团,成立四年的完美日记仍是襁褓中的婴儿。


未来十年,中国化妆品会成为黄金赛道,百花齐放的厮杀才刚刚打响第一枪。

 

 

Part.5 研报推荐



参考研报:

57585173-401B-4F30-A852-29F844E453AC.jpeg


关于我国的美妆行业,以下几篇报告视角独特、观点精辟,值得深入阅读:


美妆爆品频频集中在国货品牌上,天风证券刘章明分析师在《商业贸易行业专题研究:从国货爆品看化妆品国货如何突围?》解读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并从这一现象出发进而展开探讨了国货品牌突围之路。通过观察几个本土新锐品牌爆品的表现他认为:爆品现象并非昙花一现,创造爆品时,品牌可以通过抢占消费者心智、沉淀品牌力、积累营销经验等手段获得长远发展动力。对于爆品现象的出现,报告从消费主力更迭和新消费群体特点与需求功效变迁的角度进行了解读,并认为相较国外品牌,本土品牌有生产研发周期、消费者互动和供应链上的优势,爆品策略有望加持国牌突围成功。


广发证券洪涛分析师在《商业贸易行业:化妆品行业的变与不变:研究框架与趋势思考》从品牌、营销、产品和渠道四大基本要素出发对化妆品行业的研究框架体系展开了全面深入的介绍,并以研究框架为基础,从四要素出发,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状态和趋势。


国泰君安訾猛和彭瑛分析师认为代工企业的竞争力和估值往往被低估。在《从申洲国际看化妆品代工企业竞争力:美妆崛起、代工迎机遇》中,通过回顾、观察服装OEM代工龙头申洲国际的发展和业绩成长历史,认为在我国美妆行业加速成长的背景下,研发、产能和品牌合作上都具有优势的美妆代工行业龙头诺斯贝尔将进一步蓬勃发展,估值将会迎来数倍提升。


中信证券徐晓芳分析师的《化妆品行业专题:高成长、长赛道、拼耐力》中,对我国的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和结构上的特点进行了全面的概述,提出了由消费群体变迁、互联网发展和免税政策构成的行业成长三大驱动力,对化妆品行业的全产业链和行业的核心要素:研发、营销、渠道与行业格局的现状和趋势都进行了深刻的洞察。报告的最后回顾、总结了海外行业发展经验,并对国内几家比较受关注的龙头企业的情况和未来发展做了精要的判断。

 


(本公众号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END-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09: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玻尿酸暴利之谜:颜值时代的风口、逆袭、争霸

 盛佳荦、姚书恒 远川商业评论 2020-06-11

A126A382-DE5C-40F4-8C0D-13D55B73A643.png



者:盛佳荦姚书恒


支持:远川研究
所消费

这是“
颜值
”的第三篇,前两篇回顾:

《50元的完美日记,和500元的 Lancôme有什么差别?》

《上海家化距离“中国宝洁”还有多远?》

 
在万民直播的浪潮之下,近期护肤化妆、植发、医美、美颜拍照、MCN、种草平台甚至健身、服装等一系列旨在提升个人外表的“颜值经济”可谓来势汹汹。
 
2018年,中国化妆品行业突破4000亿元,生活美容市场规模达到3600亿元。然而在这么大的产业和市场中,每个环节能分到的蛋糕大小其实是不一样的。
 
大S曾经在《揭发女明星》中说过:“如果没有玻尿酸,我一天都活不下去。”近年来越来越火的医美、微整形,让玻尿酸变得逐渐耳熟能详。
 
玻尿酸本身是一种透明质酸,存在于人体真皮层组织中,在提炼、加工之后,注射到人体中可以去除皱纹、解决面部凹陷等问题,但通常只能维持约6-8个月,因此还需要反复打针。
 
大众对美的渴望,催生出多家制造玻尿酸的公司:华熙生物、福瑞达、昊海生科等等。跟化妆品赛道被外国大品牌主导不一样,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玻尿酸生产国,86%的玻尿酸是中国制造。此外,一支玻尿酸的成本不过二三十块钱,但终端售价却少则几千、多则上万。
 
打针花的钱,可以通过买玻尿酸上市公司赚回来吗?
 

Part.1 中国逆袭



1934年,哥伦比亚大学的眼科教授卡尔·迈耶在一次实验中意外地从牛眼中提取出一种多糖,将其命名为Hyaluronic acid(HA)。这种物质对皮肤有保水、减缓角质细胞分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逐渐被用在美容和健康方面。
 
在1980年代,HA以药品形式出现,当时药品名叫玻璃酸,而在化妆品国家标准中,它被叫做透明质酸。后来台湾学者在翻译时,将Uronic acid(糖醛酸)误看成了Uric acid(尿酸),所以透明质酸被误译为玻尿酸。
 
中国对玻尿酸的提取、研究也起步于1980年代。最早的时候,山东医学院的研究生、20岁的凌沛学要定期到医院产房取脐带来提取。由于制备成本高昂,而且产量极少,只能用于昂贵精密的眼科手术。
 
后来,凌沛学扩大收集范围:公鸡冠、猪眼、牛眼都不放过。他曾经找到莱阳生化药厂、济南肉联厂,穿上杀猪的工作服和水鞋,上到生产线把猪和牛的眼睛挖下来。1986年,凌沛学第一次从鸡冠中制备出了化妆品级别的透明质酸。这一年他正好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山东省商业厅商科所工作,开始琢磨把玻尿酸产业化。
 
1988年,利用凌沛学的技术生产的“永芳高级润肤露”上市销售,透明质酸开始真正走向消费者。当年国外的大牌还没进来,永芳化妆品就是中国最高档的化妆品之一,百货店最好的位置都有永芳的身影,1990年的销售额就高达4亿元。
 
无色透明的玻尿酸,折射着中国制造和医美行业的崛起之路。时至今日,中国生产了全球86%的玻尿酸,有23种注射用玻尿酸产品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获批上市。用途包括骨科、眼科、烧伤、护肤、注射整形等。
 

738F25BF-7E4A-432B-A532-C3B98E29E3A8.png



其中,华熙生物是全球最大玻尿酸生产商。2018年全球透明质酸原料总销量达到500吨,华熙生物产量近180吨,占比近36%,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约60%。更惊人的是,华熙生物的玻尿酸“润百颜”出厂价260元/支,到了消费者手上,单价往往高达2000元/支。
 

9117DBDC-603F-48F7-B236-B26458B87A50.png



与此类似,另一家做玻尿酸针的公司昊海生科,在招股书中披露了玻尿酸产品的平均单价和成本,2018年,一支成本为19.22元的玻尿酸产品,出厂单价能达到285.35元,毛利率高达93.26%,堪比茅台。
 
为什么玻尿酸的制造成本二三十块,却会被一路加价到几千块?
 
 

Part.2 定价之谜



2018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1448亿元人民币,年增速30%,远超全球平均水平。而且从渗透率来看,国内每千人医美诊疗次数约为14.8次,约为日本一半,韩国的六分之一,渗透率增长空间还很大。
 

6901CCE3-E5B4-4C73-86D3-BC60F7834FF1.png



在这样一个总体量快速增长、渗透率大有提升空间的千亿市场里,有原料生产商,有诸如MCN、电商平台、种草社区等推广和销售渠道,还有医院诊所等整形机构,每个人分到的蛋糕是不一样的。
 
在医美行业中,上游是药品原料及药械供应商,主要从事玻尿酸、肉毒素等药品及激光等器械的研发、生产。例如生产玻尿酸的华熙生物,生产肉毒素的兰州生物,生产激光器械的奇致激光等。除了玻尿酸,上游原材料细分领域基本被国外公司垄断。
 
行业下游则是机构、医院,例如公立医院整容科、大型连锁医美集团以及中小型民营医美机构,以及为整形机构导流的服务平台,例如新氧。目前,国内医美正规市场80%的份额属于民营医院。
 
与上游出现了华熙生物这样市占率60%的寡头相比,下游的准入门槛、行业集中度低得多。民营资本开设整形诊所十分方便快捷,行业进入壁垒低,大量竞争者的涌入拉低了行业集中度。不管在美国还是中国,最大的整形美容连锁机构的市占率都低于5%。
 
为了从汪洋大海之中脱颖而出,广告大战难以避免:电梯里女明星的广告,知乎、B站、小红书上的博主,医美APP上的专家,一环扣一环,引发了人们的颜值焦虑。最终,在焦虑的推动和医生的推荐下,最终选择了3000块钱的润百颜,或者10000块钱的乔雅登。
 
根据安信证券的测算,国内每毫升玻尿酸终端付费约857元,原材料成本才30元。其中,上游的玻尿酸生产商加价270元,毛利率高达85%-95%;经销商及医疗机构加价557元,其中医生提成85元,占10%。而营销及获客最烧钱,花了342元,约占40%。恶劣的竞争格局,让整容医院为了吸引消费者,把通过加价赚到手的钱,又花去了卖广告。
 

77EA52A8-0951-4655-BBD3-AF6879A30138.png

 
也就是说,你打的每一支玻尿酸,接近一半的钱其实是给了分众传媒、新氧、知乎、B站、小红书这些广告平台。
 
但奇特的地方在于,最烧钱的环节,却不是最赚钱的环节。
 
以目前国内最大的在线医美平台新氧为例,2019年营收为11.5亿元,净利润为1.8亿元,市值比起上市时跌掉了50%,只有70亿左右。而上游的华熙生物,2019年营收18.78亿元,净利润5.85亿元,不仅比新氧赚得多,市值超过600亿。
 
同样是“颜值经济”的风口企业,为什么新氧的利润、市值、走势都远不如华熙生物?
 
从产业链角度,可以给出两个解答:
 
一是上游技术壁垒高,掌握议价权,下游获客平台的收入主要靠广告费+提成,比如一个医美机构可以在新氧上花钱投放广告,有用户通过平台预定了服务,新氧抽佣金,本质上还是靠流量赚钱,考验的是商业模式与公司经营手段;
 
二是新氧处于下游,获客更难,成本更高。做C端用户的生意,业绩基本靠营销烧钱;而原料这块的业务,尤其是医药级原料,还牵涉到成品注册时上下游制剂企业的关联审批,对于供应商的黏性较高,不用费太多心去维护渠道。
 
而且上游原料商是靠硬本事赚钱。想来分一杯羹的话,就算研发出了技术,医药级原料光审批就得花上2-5年。目前国内具备透明质酸资质的只有6家公司,其中3家实际参与国内竞争,竞争相对少,市场集中度非常高,议价能力也更强。
 
 

Part.3 打针不如炒股?



分析完玻尿酸制造商的毛利为什么那么高,下游售价为什么贵,下一个问题是:价格还会不会涨?
 
不幸的是,答案是:会。
 
原因有三个——
 
(1)上游集中、下游分散的格局将长期存在,逐级加价难以避免。
 
与欧美日韩相比,国内医药监督方面对医美技术与化妆品的有效性评估还比较初步,消费者的评价指标也比较模糊,大多停留在肤感层面。随着供应端的技术实力提升,监管端标准逐步完善,市场准入门槛可能还会更高,也就是,上游还是几家公司垄断的格局,很难产生价格战。
 
(2)需求极为旺盛,结构也在不断升级调整,业务与产品的销量和价格上涨空间都比较大。

A9C456EA-E243-4B0C-8479-3C11154BD413.png



(3)美业容易“上瘾”,用户容易越消费越香,不断追求更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从而出现量价齐的局面。
 
医美这个东西,打了就容易上瘾。玻尿酸填充本来就是个高频注射产品,享受过脸蛋嘭嘭水润的状态,谁还受得了再看到镜子里玻尿酸吸收后皱纹显现的脸。
 

Part.4 尾声



新氧科技创始人金星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描述:“医美是美容和医疗的交叉点。它既属于医疗机构,又属于服务机构。医美属于改善性医疗服务,并不是必需品,所以消费者需要医院有很好的沟通、服务、术后关怀等。”
 
“少即是多的玻尿酸原液”,“敏感肌友好的分肤定制”,“玻尿酸安瓶/次抛”,同样的原料,换着各种法子包装营销,不断刺激着爱美女性的购买欲,鼓吹美即是正义的消费主义。
 
爱美人之常情,但花的钱,若能在股市上加倍赚回来岂不是更香?
 

Part.5 参考资料与研报推荐



以下是2份与颜值经济相关的研报:
 

75564ACE-DB0E-43CE-BA5A-2C088F49DA4C.png


以下是4份与华熙生物相关的研报:
 

963DCEEA-E043-4DB8-8FE5-F8218A9B0462.png




其他参考资料:
[1]. 新氧刚刚在美国上市,互联网医美领域最先上市的为何是他,新华网,2019.5.2
[2]. 从新氧、更美到美团医美、阿里健康,医美的千亿市场流量之争,动脉网,2019.9.4
[3]. 让你更美的玻尿酸,背后都与他有关,三联生活周刊,2020.6.8
[4]. 华熙生物vs福瑞达:玻尿酸领域的一场奇怪之战,创业公司报道,2020.4.29
[5]. 李佳琦认准的玻尿酸之父另有其人?原来他才是真正的“中国玻尿酸之父”,界面,2020.3.25
 

-END-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07: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芒果TV的姐姐炼金术:抄底、暴涨、卖货

 董小薇、姚书恒 远川商业评论 2020-06-24

75AC6567-EF48-4E84-ADC1-B97AF4F3BE5C.png



者:董小薇、姚书恒


支持:远川研究

所消费

这是“
颜值
”的第四篇,前三篇回顾:
玻尿酸暴利之谜:颜值时代的风口、逆袭、争霸

《50元的完美日记,和500元的 Lancôme有什么差别?》

《上海家化距离“中国宝洁”还有多远?》



这两周最火的节目,莫过于《乘风破浪的姐姐》。

 

三个女人一台戏,三十个女人就是年度大戏。这档由芒果TV推出的女团选秀综艺,召集了宁静、伊能静、黄圣依、张雨琦等301990年之前出生的成名女艺人,打出三十而骊,青春归位的口号,将在培训和选拔之后,选出5位成员组成女团。

 

9F8E3C5A-68DD-43FB-9A94-4ACDE8DFB8A7.jpeg


长期以来,女团选秀就是一个养成游戏,主题基本都是青春漂亮、整齐划一的年轻女孩,被节目组、经纪人、粉丝推着走。而《乘风破浪的姐姐》截然不同,30个身经百战的成名女艺人,一上来就怼评委思想僵化、怼节目组混响声音太水。

 

一下子就把选秀的剧情,从实习生被老板虐,反转到职场老江湖反杀老板,简直大快人心,让网友们看这节目脑子以每7分钟一热搜的脑补速度运转当场就要激情充会员上厕所做家务要暂停

 

但是,芒果台不是活雷锋。《乘风破浪的姐姐》成为爆款的背后,其实是一次对流量低买高卖的生意。

 

芒果台的综艺业务,逻辑就是低价签约艺人,生产话题吸引流量,然后把流量高价卖给广告主。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30岁以上的女艺人,意味着片酬低、成本低;裹上中年女性自强的外衣意味着话题多、流量大;13个赞助商、12场快手带货直播意味着成功变现。



Part.1 抄底


在中国,不管是明星还是视频平台,赚钱主要都是靠广告。

 

明星赚钱主要是靠演戏、代言、商演,其实全是to B的模式。可能只有自己就是豪门的范冰冰是个例外,能够亲自下场卖自创品牌“Fanbeauty”美容仪,价格3000块左右,一个月卖掉3万多个,净利率至少50%,轻松赚到半个小目标。

 

可是范冰冰只有一个,绝大多数明星是靠演戏赚吆喝,广告代言才是真赚钱。2019年国产片票房410亿,院线分走55%,剩下的180亿就是国内电影行业的总收入,扣除拍摄、发行、营销、人工、道具等开销,全行业的片酬大约在50-60亿左右。但在2018年的影视业纳税自查自纠中,明星们自查申报的补缴税款就有117.47亿元。

 

但不管是拍戏还是广告,近年都是年轻漂亮话题多的女艺人流量大,接活多。在低龄化的审美主流下,30岁以上的女艺人所获得的机会少之又少。

 

2018年,姚晨、马伊琍等30岁以上的女艺人,曾经呼吁导演制片们给予女演员更多的机会,岁月赋予我们经验,皱纹,阅历,宽容善良,善于沟通。我们一定会比胡歌便宜,也一样好用,希望大家给我更多机会!


2F15A258-459A-445E-A020-CA525E7DADBF.jpeg

 

而在本次《姐姐》里,30位姐姐在过去3年里,每年能有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作品的,只有12人;而伊能静、阿朵、李斯丹妮等9个人更是一部新作品都没有。

 

在姐姐们遇到事业低谷的背后,还有整个影视行业的寒冬。2018年以来,影视行业监管严厉,2019年全年影视公司数量减少399家,首次出现负增长。此外,截至2020422日,2020年全国范围内已有7300家影视公司注销。

 

在广电备案的电影、电视剧数量也在逐年下降。2019年全国生产完成并备案的剧目905部、34401集,同比分别下降22%25%。在广电备案的电影数量同样缩水超过20%


29B1ECA7-BC3E-4797-BE01-9DF3DA19197E.png

 

与此同时,视频平台的日子也不好过。各大平台为了增大竞争壁垒,一直在加大对内容的投入力度,导致亏损也不减反增。以爱奇艺为例,2018年内容成本211亿,2019222亿。行业第一梯队的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土豆在2019年共亏损超过200亿。

 

当财大气粗的爱优腾在打版权军备竞赛的时候,芒果把目光投向了自制综艺节目。

 

48CBE086-F5CC-42EB-B62C-4FAC77F55156.png

与高价收购版权相比,自制内容一方面可以更方便地控制成本,因为内容制作市场更分散,平台的议价能力也相对更强。另一方面,综艺往往有更长的生命周期,还可以通过招商、转授权等方式更快收回成本。


12EB32F7-AD7C-4BA9-AAC4-35F98EFB7F0F.png

 

2019年上新的综艺中,爱奇艺的外购版权综艺最多,高达71部,而芒果TV的自制综艺数量最多,达到45部。这个多快好省既叫好又叫座的综艺策略,让芒果台在2019爱优腾广告费下滑、整体亏成狗的时候,获得了489家品牌的广告品牌投放,同比增长51%,广告收入33.5亿,同比增长39%,全年盈利11.56亿。

 

因此,《乘风破浪的姐姐》非常符合芒果台的一贯作风:行业寒冬、中年女星、机会稀少,意味着女艺人的片酬低,芒果台邀请她们做节目的成本低,但话题流量、消费品广告投放的潜力非常大。

 

 

Part.2 暴涨


1998年以来,湖南卫视及其孵化的芒果台,在中国综艺、剧集界一直是传奇般的存在。从《还珠格格》和《快乐大本营》、2005年《超级女声》和《大长今》到2013年以后的《爸爸去哪儿》、《花千骨》、《人民的名义》,都出自马栏山。因此,在打造《姐姐》话题上,引导立场割裂、是非讨论,简直得心应手。

 

在已经播出的两集里,芒果台一方面展示了30位姐姐光彩夺目的外在形象和奋发向上的职业精神。从下车的架势,穿上演出服的亮相,到展示自己的决心、专业的歌舞表演,每一步都很光鲜。

 

73231D87-BEA1-418B-A6CA-1ADE42D56A75.png

C37F81F5-FE0C-4443-BE2D-BC7751A6DC61.png


另一方面,芒果台也构造了一个“反派”:用青春漂亮来选女团的评委杜华。通过有争议的评委来引发话题流量,也是选秀节目的老把戏了。对着30位成名女艺人,杜华说:外形养眼、黄金比例、有基本功,是自己选女团的标准,而一帮三十多岁的女人,是否有商业价值,现在都是一个未知数。

 

6AAC2CD4-CEC6-437E-AE79-C1BCDC41BA3C.png

 

这么明目张胆的评价标准,当然一石激起千层浪了。芒果台打上了仅代表杜华女士个人女团标准的标识,镜头也适时地给到了宁静翻起的白眼。


8962F58F-74C1-406B-91E0-0C1E96493885.png

 

吃瓜群众对价值观割裂更是乐此不疲。612日节目开播后,在热搜停更,节目几乎零宣发的情况下,上线不到20分钟播放量便冲上1000万,上线5天播放量破4.5亿,登顶猫眼专业版实时热度榜首位,实时播放量位居所有综艺(包括多平台播放综艺节目)首位。截止2020623日,豆瓣评分评分高达8.5分,微博上#乘风破浪的姐姐#话题阅读量接近90亿。

 

10A7B5ED-1E92-4B42-81E7-348BC1004743.png


随着《姐姐》带来的破圈,芒果TV在资本市场也一路高涨。目前的市值超过1100亿,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文化传媒公司,相当于4个万达电影、9个华策影视。引得网友们调侃:别人看节目:提前买入芒果超媒;我看节目:就知道哈哈哈哈哈哈

 


Part.3 卖货


芒果台不是活雷锋,不会莫名其妙关心女艺人的职业生涯。

 

有话题、有流量,就意味着有广告,《姐姐》让芒果台赚得盆满钵满。在第一、二集中,《姐姐》获得的品牌赞助达到13家,分别为梵蜜琳贵妇膏(独家冠名)、金典(超级星推官),6个合作伙伴包括唯品会、佳贝艾特羊奶粉、瓜瓜龙英语、vivo x50系列、奥利奥、护舒宝,及5个行业赞助包括新氧、安居客、和平精英、唱吧、腾讯微视。

 

这个数量超过了同期相似节目《青春有你》第二季(5个)、《创造营2020》(11个)的品牌数,成为市面上赞助商数量最多的综艺节目。


5847C20B-7FCC-4474-8BEA-4BF583698CF4.png

 

与此同时,《姐姐》官方周边物品如项链、服装等等同步上线,并穿插了节目中的关键台词。观众可通过芒果TV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直接购买。更大的谋划则是直播带货。节目播出前,阿朵、郑希怡、刘芸、袁咏琳就在芒果扶贫云超市直播现场助销地方特产,2小时直播70万人次观看,销售额突破100万。节目上线后,还将跟抖音联手,做12场带货直播。

 

07B293DA-DA83-43DA-B83B-63CF1CBF5607.png


久经考验的姐姐们下场卖货,很可能是一次大规模的降维打击。30位姐姐,要么是戏剧院校毕业,要么是公司层层淘汰筛选出来的。台词功力、搞气氛能力,而且还能歌善舞、吃苦耐劳,只要芒果台、经纪公司们跟电商供应链、代运营企业加强选品和采购,压过素人网红是很容易的事。

 

在芒果台带着30位姐姐杀入直播带货的背后,是综艺广告变现的新方式和新时代。

 

回顾过去20年,国产综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1.0阶段,以《超级女声》为发端的素人选秀,强调在素人之中选拔潜力选手;

 

22.0阶段,以《创造101》、《偶像练习生》为代表的偶像团体养成类选秀,强调选手及粉丝互动;

 

33.0时期,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代表,告别了以往素人、养成偶像的路径,直接选用成名明星。

 

在这三个阶段背后,综艺的广告变现也出现了三种模式:

 

1)以硬广为主,例如蒙牛酸酸乳冠名《超级女声》,加多宝冠名《中国好声音》等等;

 

5C5BBA2B-C22F-4232-9218-0FDD7D13FEC0.png

 

2)以植入广告为主,更多的是注重广告与节目内容的有机结合,比如《最强大脑》之前的冠名商为六个核桃品牌核桃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边主人公吃饭的时候拿出了百草味的零食等等;

 

3)以广告带货能力为主,例如开创先河的《乘风破浪的姐姐》,炒热话题然后去直播卖东西。

 

从这个演化路径来看,不管是选秀综艺还是广告模式,与观众、粉丝的互动性变得越来越强;但与此同时,从素人到新人再到成名艺人,门槛越来越高、专业性越来越强。

 

 

Part.4 研报推荐


为了研究《乘风破浪的姐姐》,不仅一分钟不拉地把节目看完了,还把市面上写芒果超媒、《姐姐》的研报认真读了一遍。以下是写得最好的3份:

 

F16609AE-7E10-48FB-871C-E88799D8228F.png

 

东吴证券的张良卫团队(#1)指出,《姐姐》大爆背后是网综的尖兵突围,以及广告产品及付费模式的创新。《姐姐》在网综广告的广度方面呈现出相比传统综艺更多元化的特点。

国金证券的杨晓峰团队(#2)指出,湖南卫视和芒果TV共有32个综艺团队,自制综艺占比高达80.36%,而且在骨朵热度排行榜TOP20中,上榜数长期基本保持在8个左右,已经是综艺领域的行业第一。 

中泰证券的康雅雯团队(#3)则多方位对比了芒果TV与腾讯视频,认为芒果TV依靠强大自制和先期理性的投入,稳扎稳打维持增长,在用户画像上拥有更强的垂直属性(76%的女性占比,30岁以下用户占比72%)。更容易明确地把握用户需求,带来芒果TV更高的内容平均效益。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6 05:52 PM , Processed in 0.0749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