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9-9-17 10:58 AM 编辑
1995年的一个普通夜晚,留着中分长发的马云骑着自行车回公司加班。
在骑车的路上,他看到几个彪形大汉围着一个水道口,用木杆抬着井盖准备离去。马云想到了前几天一则小孩子溺水而亡的报道,就是因为掉进了没有井盖的下水道。他顿时怒火燃起,准备上前阻止。但那时候他还没拜访过华山派,功夫尚浅,出于稳妥考虑,他赶忙去找警察。
马云来来回回好几趟,却没有碰到一个警察。眼瞅着井盖就要被抬走,他径直走了过去,气沉丹田地喝了一声“你给我抬回去”。话音落地后,马云原以为会招致一顿毒打,没想到却迎来了摄像头和话筒。原来,这是杭州电视台做的心理测试,而马云成为当晚为数不多敢于站出来制止的人。
这种果敢,成为马云日后创业的法宝。1999年,创业第二年,马云就被泼了冷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失败,出口贸易似乎在退潮。但马云却十分乐观地鼓励同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过是时间问题,就像阿里巴巴成长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两年后,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阿里巴巴业务突飞猛进,并先后孵化出淘宝、天猫等平台。
阿里巴巴的发展何以从浙江起步,这曾经是一个“大拷问”,“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上海?”、“为什么没有出现在广东?”等此类疑问也连珠炮般出现在各个论坛。但越了解阿里、越了解浙江,人们才意识到阿里和浙江的文化特质休戚与共。
阿里早期业务是电子商务,即服务他人在网络上做生意。这个模式,在早期被叫做“水泥+鼠标”,并没有那么纯正的硅谷范儿,因此被北京互联网大本营所轻视或忽视。以至于马云请来金庸搞出了“西湖论剑”,才勉强将互联网的聚光灯从北京间或移照到了阿里巴巴的身上。但这反而更成为北京圈子断定阿里“不互联网”的又一大例证。
不过,阿里倒也没那么在乎血统是否纯正,只是一心想做好“店小二”的定位。这个定位在当时看起来毫不起眼,但却成为日后各行各业和互联网技术结合的典范——持之以恒地将互联网基因与传统产业进行契合。
淘宝是为了让用户购物更便捷,支付宝是为了让用户交易更便捷。然而网红活动“双11”,却成为阿里的困境。每年的那几天,都会带来流量的激增,服务器偶尔会不争气的挂掉。一些用户因此秒单失败,大为不满。这些评论被阿里码农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如果配置更多服务器,平时就会用不到,造成浪费。而如果不配置更多服务器,用户就会不满意。更何况,阿里巴巴意识到今天遇到的问题只不过是客户会遇到乃至全社会都会遇到的问题的先兆,自己趟出一条路就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基础。店小二,以服务用户为宗旨。
因此,2008年马云便决定对公司技术架构进行一次大换血,把原有的IBM+ORACLE+EMC组合,更换为自主研发的云架构。这个决定在当时并不被人看好,甚至有大佬指责这不过是“旧瓶装新酒”、“等到阿凡达那个时候吧”。然而,阿里巴巴知道,这不过只是时间问题。
云计算是IT行业的集大成者,但研发困难重重。投资支出大、技术难点多、试错风险高。项目负责人王坚甚至被指责为骗子和疯子。但幸运的是,云业务坚持了下来。2013年6月,阿里云5K项目终于成功。
云,为阿里提供了充足的算力,也为AI、芯片等业务提供了沃土。就像一架马力十足的火车头,带着阿里从电商公司,驶向了全方位的科技公司。如今,阿里云位列全球前三、亚太第一。从电商到云,表面上是个技术问题,但深层次里一脉相承的都是服务意识。
阿里发展如火如荼,但杭州政府对科技的呵护支持,并不单单体现在阿里的发展之中。早在千禧年之际,杭州市就提出要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在天堂杭州,造出科技硅谷。
2001年,开源电脑公司创始人许光明准备自主研发一套系统,需要资金大概1000万元,而此时公司年利润还不到百万。许光明看好技术突破后的空间,却局限于财力不足。就在他纠结之时,杭州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纷纷伸出援手,给予了数百万资助。5年后,这套系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许光明激动地称,政府扶持功不可没。
杭州政府还为中小软件开发公司构建了专用的“公共服务与技术支撑平台”,覆盖了全市40多个楼宇和359家企业。平台上有团购的微软正版开发软件,企业随时可以借用。而且不仅是开发资源的共享图书馆,也是业务分发渠道。众多企业汇聚在一起,互通有无、协作互助。小规模企业,再也不用担心订单规模太大了。
而如此前瞻的理念,可能是国内云业务的最早形态。不仅如此,杭州相关部门还联手海外IT公司、浙江高校等相继成立了微软软件学院、思科网络学院以及各类开发实验室,为企业提供各类人才培训、咨询服务。而今,杭州也是第一个提出“万企上云”的城市,创新性地举办了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实践了第一个特色小镇:云栖小镇,并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SupET。
因而,看准城镇化和安防需求的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成为国际安防双子星;为金融系统做开发支持度恒生电子、同花顺,成为金融科技的代表。宁波人丁磊也把网易研究中心落地在了杭州,并定义这里是创新的孵化基地。杭州互联网氛围日益浓厚,咖啡店里也多起了讲流量、变现、迭代之类的兴奋。
靠着“民营当家、政府辅助、自主产权、应用为主”的十六字方针,浙江再次立足于IT时代的舞台。而千年古镇和互联网跨越前年的邂逅,却也丝毫没有违和感。数字科技已经宛如一条条穿梭的小河,一座座横跨的石桥,成为浙江必不可缺的要素,也为浙江带来了新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