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友:Cecilia(4,300+ 赞同,儿童教育话题优秀回答者)
17 岁的某个星期一,我骑自行车去学校上课,在校门口,同学跟我说:
「知道吗,A 自杀死了。」
A?自杀?死了?A 自杀?A 死了?死了?
当时我一恍惚,差点骑不稳自行车,觉得同学一定是在骗我,瞪了她一眼,默默到了教室。
一进教室,我就望 A 的座位看过去——没有人。
晚自习时班主任出现了,他把我和几个平素与 A 关系较好的同学叫到教室外面,咳了几声,低声说道:
「跟你们说件事,不大肆声张。A 啊,昨天夜里,自杀了。」
一片沉默。
这原本是有迹可循的。
在周日的晚自习上,因为护送自己的胃病发作的女朋友去医院打点滴,所以在数学月考上迟到了。
就在 A 进门后不久,她的妈妈也来了,他站在门口大声冲 A 吼着,并将他带出了教室之后。
我们还在考试,没有人敢出去,但楼道上却传来他和妈妈之间一阵又一阵的吼叫和争吵声,吵得很激烈,随后争吵的声音消失了,接下来就是咚咚踩楼梯下楼的声音。
当天晚上我非常的担心 A,于是写完作业后,又给他写了一张纸条。
具体写了什么内容,我也记得不太确切了,依稀记得我在劝慰他,一切都等我们高考完以后再说,父母最终是会尊重并认可我们的想法的;当下最重要的是认真学习、好好高考。
回想起来,应该就是在我写纸条的时候,他已经在冲动之下一口气跑回家里,拿出了平素用于实验的化学试剂,喝了下去。
随后,医院救治无效,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后来,我们几个同学相约到了他的家里,他的妈妈在床上哭得双眼红肿。
她拿着 A 的相册,一边向我们诉说着 A 多么听话,一边哭诉着 A 的女朋友是害了他的狐狸精。
我抱着她,感觉到她的眼泪大颗大颗落到我背上,还带着温热。
我们收拾了 A 的课桌,帮他把书本都搬回家。在桌子的夹层,我们发现了很多课外书,有叔本华关于人生不过是虚空里一个泡沫、又将回到虚空的哲学书,也有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还有阿德勒等人的作品。
A 为什么自杀?
在 A 的妈妈看来,A 死于他的女朋友的拖累,如果没有早恋,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一切。
在 A 的爸爸看来,A 死于那些化学试剂,如果不是他妈鼓励什么化学实验,还想着拿奥赛奖,当时他也不会那么轻易地自杀。
在老师看来,A 的死于没有将心思放到学习上。如果能明确高考的大目标,心无旁骛地学习,成绩又怎么会下滑,又怎么会让他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一再加剧?
在他的邻居看来,A 死于一时冲动。喝下化学试剂后,他喊着后悔,说自己不想死,可见当时的举动只是一时冲动。
同学的看法就更加不同。
有人说 A 太脆弱,不就是和家长吵架吗,自己也和家长无数次吵架,不也好好活着吗?
有人说 A 不该看那些悲观的著作,那些关于自杀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
有人说 A 的妈妈才是罪魁祸首,不是因为和她吵架,她当着全班同学伤害他的自尊和面子事情又何至于此?
有人责怪我们,说作为朋友,为什么那些日子没有站出来帮助他一起度过难关,让他觉得不孤独。
也有人说是考试压力太大,频繁的周考、半月考、期中考、摸底考,让人不堪重负。
没有任何一个说法,能够获得所有人的认可。
每个人都持有不同的观点,相信他们所认为的真相。
但不管舆论如何喧嚣,人,是已经去了。
美国儿科学会 2016 年指出,自杀已经成为美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当年,美国儿科学会出版的《青少年自杀和自杀企图》报告显示,除了家族自杀史、被虐待史、情绪障碍、药物及酒精使用、性别认同以外,欺凌和互联网也成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尽管互联网可能也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支持。
与此同时,如果他们和自己的父母关系紧张、住在外面、在学校遇到困难,也会产生更高的自杀企图风险。
我国的情况又如何呢?
自杀,已经成为国内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 18-34 岁人群死亡案例中,自杀是其中最大的死因,甚至超过了车祸、疾病等。
有专家指出,我国有 3000 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 25 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
一个人的行为背后,一定存在诸多原因。
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遭遇挫折、情绪冲动、叛逆期……这一切恐怕都是诱因。
A 和妈妈的争吵,不过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事件中的男生,和他妈妈的争吵,也不过是事件的导火索罢了。
就像曾经的 A 的自杀一样,大家都会去想他为什么会选择轻生,也只会相信自己所认定的答案。
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预防孩子自杀呢?以下是美国儿科学会的一些建议:
1. 不要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我们可能只注意到孩子度过了糟糕的一天,但如果这种抑郁和焦虑的情绪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抑郁的人往往会在内心深处退缩,即使他们的心里呼喊着希望被拯救,但却不愿意把自己的不愉快告诉其他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父母,男孩们尤其如此,因为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他们会认为表现出这种情绪,只证明自己很软弱。
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等待孩子们向我们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相反我们可以主动敲门和他们坐下来聊一聊,看自己能做点什么。
2. 倾听,即使孩子不说话。
研究发现,当孩子想要结束生命时,他通常会发生三个或更多的问题或因素,包括生命中的重大变故、药物使用、同伴或社会压力、被公开羞辱、严重的慢性疼痛、慢性疾病、冲动性和攻击性、自杀家族史等。
如果直接告诉我们孩子可能有自杀的倾向,不要让他一个人呆着,在这种情况下反应过度比反应不足要好。
3. 永远不要将自杀威胁当做玩笑
如果孩子说出了我想死或者我不在乎了,这种时候我们应该认真严肃的对待,通常企图自杀的孩子会不断的告诉父母,他们有这种倾向。
虽然大多数研究表明,公开威胁自杀的人并非真的打算自杀,但万一呢?
没什么问题。
我要是死了,你会哭吗?
没有我,你就不会再担心了。
当孩子开始说出以上的放弃自我或者自杀的言论,试着不要做出震惊的反应,反问他是否疯了?也不要做出轻蔑的反应,跟他说太荒谬了!最重要的,是平静而关切的告诉她,我明白了,你的内心一定很痛苦。
4.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我们发现孩子有上述的症状,需要立即向心理咨询医生等寻求专业的帮助。
5. 分享自己的感受
有时候孩子认为自己是孤单且特殊的,这时候我们应该跟他们分享自己成长中的经历,让她理解每个人都会时不时的感到悲伤沮丧或者焦虑。
事情总会好起来的,总会有办法的。
6. 鼓励孩子不要把自己和亲朋好友隔离开来。
如果他拒绝,不要逼他。但是我们也要坚持在一旁陪伴。
7. 保持运动的习惯
即使是像散步这样的简单身体活动,也可以一直轻微到中度的抑郁症。
这是因为锻炼能使大脑中的腺体释放内啡肽,从而改善情绪和缓解疼痛,与此同时,它还能降低血液循环中的皮质醇含量。
8. 告诉孩子不要对自己要求太多
我们可以建议孩子将大任务分解成更小更容易处理的任务,并参加自己喜欢的压力,小的活动,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重建信心和自尊。
9. 提醒正在接受治疗的孩子,不要期待立刻能见效。
无论是咨询还是治疗,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有所改善,如果孩子没有立刻好起来,不论是他还是我们自己都不要感到气馁或轻易放弃。
10. 收起危险物品
在美国要把枪收好,在国内其他相关的酒精、药物、化学试剂等都应该被锁起来。
上述建议,只是孩子已经开始持续抑郁和焦虑时的紧急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做的是和孩子建立信任感和亲密关系,让他们知道时刻有人支持他们,和他们一起共度难关。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发生自杀的概率真的会低很多,很多。
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打骂孩子,打不过了、骂不过了就放弃了。
建议男孩的亲人和朋友也能及时接受心理咨询和帮助。
A 自杀以后,他的女朋友得了重度抑郁症,我们几个朋友也不时陷入黑暗,当时我夜里会不断失眠、有幻听,甚至有自残倾向等。
A 的父母,也接受了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一年以后,A 的妈妈生下了新的婴儿,算是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
A 的亲弟弟的满月酒,我们都去了,之后就约好消失在 A 父母的生中,以免他们睹人思人。
如果你也曾想过自杀,我还有两句话想送给你:
第一句是我试图自杀时,爸爸对我说的话:日子难过天天过,办法总比困难多。
第二句是一位读者曾经分享给我的:你的死是一了百了,但你的死将会变成种子,在你周围每个人心上都开出悲伤的花。所以当你想死的时候,想想周围的亲人和朋友难过的样子。
逝者已逝,愿安好;生命可贵,珍惜此刻。
无论如何,生活还在继续,生活还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