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2|回复: 1

[新闻] 投资者在熊市中最容易上的当有哪些? |YiMagazine专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8 1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投资者在熊市中最容易上的当有哪些? |YiMagazine专栏

 崔鹏 第一财经YiMagazine 2019-04-08

文 | 崔鹏


在2018年我加入了一家更能接触到普通投资者的公司。我为什么要强调“普通投资者”这个概念?这是因为,普通投资者,也就是现实中那些真正参与到中国内地A股交易中的大多数人,他们和我原来在媒体时遇到的公司人投资者不是太一样。


这种不一样体现在人们的预期和参与程度的不同。公司人投资者相对来说心态更轻巧,股票投资对于他们中的多数人来说,在心理账户上被划作“意外所得”。这种感觉有点像得到比预想要多的年终奖。而真正的普通投资者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投资”上,他们对通过股票投资获得超额收益也抱有更大的期望。但从真实的收益情况来看,这些投资者并没有因为投入了时间和对投资的“爱”而在收益竞赛中胜出。反而,我发现这些执着的人的投资收益相对更差,特别是在股市整体下跌的时间段。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大概有两个。一个是更频繁的交易。一个人对某件事寄予的期望越高,那么很可能,他做这件事的频率也就越高。即使是在股票市场很不景气的2018年,管理者们也从证券市场收取了接近1000亿元的印花税。根据收费比例,券商大概也从市场上收取了接近1000亿元的手续费。相对于低频交易者,频繁作出投资决策的普通投资者就好像背着一头猪在和别人进行爬山比赛。而这头猪有多重?我统计了下我接触过的投资者,重量大约相当于一个人每年从银行以3%(每年的资本周转率为20到30次)的利息借入贷款再进行投资。


如果这种“负债投资”发生在所谓的牛市,它的负面效果将更多地被掩盖起来。因为在不断上涨的市场中,一个投资者即使不断进行交易,而且花费了大笔交易费用,人们很可能会误以为交易费用是获得超级收益的充分条件。但如果这种背猪运动是在熊市进行的,那就足够让人丧气——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会感觉到自己“做还不如不做”。当然了,到底是熊市还是牛市,投资者预先是不清楚的,所以,不管怎样,频繁交易都是蠢办法。


造成更投入的普通投资者投资收益更差的第二个原因是,这些投资者决策次数越多,他们犯错误的概率就越大。在熊市环境下,这种效应更加明显。为什么会更明显?我猜这很可能和某些投资者在频频做出赔钱决策后产生的焦虑心态有关系。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这很有点像我听说过的某对因为非常想要小孩而机械地提高做爱次数的夫妻一样,这样做爱受孕失败的概率比自然状态下要大得多。


F6369148-A7C6-4D96-9B12-377D57D8B8C9.jpeg

在熊市中要小心上这些当。


所谓“抄底”


很可能就是希望赚到钱但又没赚到钱的时间很长了,一些投资者过于盼望某个机会的出现能解决市场上的一切问题,随后自己发现这个机会完成“抄底”。


这类所谓的机会包括,政府相关负责人的讲话,某个博览会的召开,中国和某个国家达成了意向性的贸易协议。当然还有最近的,证监会的主席换人了。很多投资者甚至会意淫这个负面清单管理机构的领导人的名字。相对来说他们更喜欢新上任的管理者的名字,因而在消息发出的第二个交易日就去抄底了。


对普通投资者来讲,“抄底”的问题出在哪?问题出在任何人都很难判断哪个事件会让一个下跌了足够长时间的市场出现反转。你期待出现的情况真正出现的概率大概是百分之一。而且,你无从判断这件事,无依据、无数据,唯一的凭据就是,媒体对某件事的反应强度到底有多大。而这种反应强度又是你凭感觉认定的。往往你以为是在判断,其实就是在瞎蒙,而且是正确概率非常低的瞎蒙。


那么抄底的结果怎么样呢?这完全取决于市场是阶段性上涨还是下跌。如果是熊市,投资者抄底的成绩简直糟糕透了。


过于依赖市场管理者


中国内地的投资市场上总有那么种背反风气。如果你和一些资深普通投资者聊天,会看到他们非常玩世不恭地谈论市场管理者和决策者。然而真的作投资决策时,他们又会反过来,完全以决策者和管理者们的意图言论为投资依据。


可以肯定,这种投资方式是可笑且无效的。原因很简单,如果管理者那么有力量,以至于他们可以完全指挥市场如何去做,那么他们最理性的管理方式就是让市场一直上涨。这样所有参与者都会获得好处。可惜这根本就不可能,全世界任何地方的管理者都做不到。而投资者这种所谓的“顺势而为”也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市场的投机陷阱。


和想象中的人较量不停


很多交易促进者经常会给投资者描绘出一个非常拟人或者说非常具象化的市场交易场景。比如,“多方在上午10点发起攻势……下午一开盘空方开始反击”“……这表明了主力开始出货……”。


这种描述非常类似古代中国医生对病疾的某种描述,比如,“湿邪入脾”“风寒瘀滞经络”。这种处方让患者对病疾有很强的认知感,但是和事实很可能相差甚远。对市场的这种认知也类似。哪有主力?哪有空方和多方?这些概念大概都是交易促进者的想象。我相信所有提到这些词汇的人自己也根本就没验证过传说中的主力到底是什么样,就开始对他的听众信口开河了。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如果按照所谓“多方”“空方”的想象去做高频率的投资,简直和把钱扔到马桶里一样。


怪力乱神


如果人们通过一般的投资方式达不到想要的投资收益,很多人就会用一些非主流方式。投资市场上的非主流方式有很多,每一种都会有一群人拿出自己的所谓交易清单给人看——你看我已经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财务自由了,快来交钱跟我学吧。我很难运用什么有效的方式对这些投资方式一一证伪(主要是没这功夫)。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你和这些人学,基本是走上了让自己破产的最有效道路。


我最新接触了几个号称能穿越牛熊的厉害投资者,他们的投资方式是所谓的“打板”。也就是在市场上看到某只股票可能上涨到涨停时买入这只股票,然后享受从买入到涨停的那一段交易收益。他们号称用这种方式在2018年可以获得100%的投资收益。但是我和他们交往一段时间后,发现他们最擅长的并不是发现哪只股票能够涨停,而是不着边际地吹牛。如果按照他们的思路去投资最后的收益糟透了。而这些人经常否认自己作过的判断,还会用一些方法伪造自己的交易和决策记录。


扯谎的公司


这是投资者最难发现的一个当。


在熊市维持了挺长一段时间之后,市场上会出现一种潮流,那些扯谎的公司逐渐被揭露出来。这些公司中有一些原本被市场认为是资产质地良好,具有运营护城河的。但是在系统流动性紧张或者局域性经济增长遇到问题的情况下,这些家伙就原形毕露了。


这些扯谎公司大概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具有悠久撒谎史和撒谎技巧的大骗子。他们的确是价值投资者的最大敌人,因为光凭看财报和行业调查,投资者很难发现这些骗子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行骗的。另一类是,这些公司本身不是骗子,但上市公司的钱被控制者拿走了。他们可能用这些钱去赌博了,也可能花在其他地方。反正这些小偷这么做了很长时间才被发现。骗子和小偷被发现的原因也正是市场紧缩,他们很难用新的谎言掩盖旧的谎言了。

发表于 2019-4-9 0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 Stock pitfalls.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26 08:30 AM , Processed in 0.04041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