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9-4-24 08:05 PM 编辑
春节是代际冲突最后的战场:与战败的父母和解吧2019-02-01 张丰 大家
导读90后和父母的对抗大大减少了,他们更聪明地“驯化”父母。
到了90后这一代,中国年轻人和父母的矛盾,终于有了缓解的迹象。如果说真有“代际冲突”的话,这种冲突也已经分出了胜负:父母终于败下阵来,这个春节,或许就是他们向子女投降的时候。 腾讯新闻上这几天有一个《回家的礼物》的直播,就讲述了两个有关代际冲突的故事。一个女孩和母亲一起上节目,母亲希望女儿能够好好读书,读一个好大学,将来工作就不会那么辛苦。但是,女儿却执意到深圳去打工,追求自己的梦想,她成为了一名房产中介。 《回家的礼物》直播:母女冲突现场 母亲一直在那里流眼泪。几个孩子中最漂亮成绩也最好的一个,现在却最激烈地对抗她。母亲的主张看上去更有道理,但是在“冲突”中却并不占任何优势,只有哭的份儿。女儿反对唯成绩论、唯学习论,“那些成绩好的人,也有啃老的呢”,这样说法,当然有很大的逻辑问题,但是母亲却没有能力争辩。 另外一个故事,主角也是一个女孩。她自己出镜,讲述了母亲“可恶”的一面。原来,母亲希望她能留在家乡工作,最好距家200公里以内,当一个公务员。女孩不喜欢当公务员,立志到大城市闯荡一番。母亲怀疑她的能力,因此,这个春节她要回家向母亲“展示自己的Power”。她还有一个哥哥,也坚定站在她这一边,到时候会帮她说话。 她很乐观自信,看不出来正受到母亲压迫的情况,而她的母亲,在这个“冲突”中却是缺席的。 这就是年轻一代的状态,她们看上去真理在握(有时候也确实更有道理),而传说中掌握权力施行压迫的一方,在节目中的表现却是弱势的。如果这样的父母还是“敌人”的话,多半也是“假想敌”或者“纸老虎”。 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相当多的人和父母关系不好,这甚至是人类难以逃脱的宿命,即便在AI时代也难以解决。但是,这两年的“代际冲突”,确实出现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如果以“代”来划分的话,90后和80后面对父母的态度,已经有很大不同。 2008年1月出现的“父母皆祸害”网络讨论小组,到2018年走过了10个年头。有几家媒体去跟踪采访那些当初在网上匿名控诉父母的人,发现那些人现在基本上已经“潜伏”了。他们大多是80后,不少人已经做了父母——尽管在带孩子上和上一代的观念仍有冲突,但是这种身份的转换,还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父母。《每日人物》找到的几个小组成员,自述中都充满两代人和解的正能量。 当年《我爱我家》的小字辈早已成了父母辈 80后是相当特别的一代。如今最小的80后,也已经30岁了,这一代人好像真的长大了。他们经历了大学的扩招,花钱读大学,经历了房价的飞涨,大环境的激荡,让他们更向往独立。一个女孩,仅仅因为自己第一天骑自行车从学校回家,父亲不放心开车在后面尾随,就造成“心理创伤”,因为这伤害了她的“独立”。 仅仅10年差距,90后面对的局面就有很大不同。我周围的90后,有不少相当乐意地去参加父母安排的相亲,因为房价已经高到一定阶段,很少有90后还能幻想靠自己的努力买房——独立的念头,就这样被掐灭了。人们对90后的指责,更多是“啃老”“佛系”,他们要么不独立,要么以一种更无所谓的态度来面对世界。 90后和父母的对抗大大减少了,他们更聪明地“驯化”父母。他们需要父母的财力支持,90在读大学的时候,普遍遭遇数字产品的更新换代,一个苹果手机,就足以让他们向亲爹妈撒娇了。和80后相比,他们更多地回归家庭,当然,这种回归可能也充满着算计,很多父母对此也心知肚明。 通常的情况是,年轻人会在微信群中吐槽父母,而他们的父母则相反。很多父母其实已经丧失自尊。他们称呼自己的孩子为“公主”“少爷”,这是发自内心的尊称,但还算体面。更极端的父母,则是和子女称兄道弟,以一种绝对平等的心态,来换取“敌人”的宽宏大量。这是相当无奈的选择。时代的发展很不利于父母,尤其是当下的信息爆炸时代,知识更新很快,父母知道自己那一套多半已经过时。 在我家楼下的咖啡馆,我曾经看到一个男孩指着作业问旁边的妈妈,“这道题选什么?”妈妈很谦卑地微笑:“我们那个时候没学这个啊。”男孩很愤怒:“骗人,怎么可能没学!”妈妈一直保持谦卑,很快男孩拿出手机开始玩游戏,妈妈根本没有勇气阻止。在同一个咖啡馆,我也看到一个穿校服的女孩,在电话里威胁她的爸爸:“你再打电话过来,信不信我把你拉黑。” 对,拉黑。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善于拉黑或者屏蔽父母。技术进步,帮助他们摆脱了父母的监控。现实中,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朋友圈完全向父母敞开,甚至有人使用两个微信,有一个专门用来和父母沟通。如果父母不乖的话,他们将没有权利了解子女的日常生活。就这样,子女专门打造了一个向父母敞开的、虚假的“自我”,而那个更美好、更真实的“自我”,逃脱了出来。 因此,对那些在网上吐槽父母的,我总是感到怀疑。很多时候,这都是一种胜利者的感言罢了。在这种情况,春节就成为最后一个可能发生真实“代际冲突”的场所。虽然有一半的时间眼睛还是盯着屏幕,但是双方毕竟都来到了同一个现实中。你无法再屏蔽父母,那个朋友圈中的演员,将重新成为父母在现实中的孩子。这样想,即便发生点冲突,也显得弥足珍贵,谢天谢地,它毕竟是真实的。 一个白领,可以忍受单位领导300天,但是却不能忍受自己的父母7天,假期结束,他们会写出自己的“还乡记”,里面父母的形象多半不是正面的,这种夸张的“虚构”,只是在强调自己的胜利罢了。以过年的名义,我想提倡年轻一代和父母的“和解”。作为更占优势的一方,这种和解,其实也是“强者”应有的姿态。 【相关阅读】陈思呈:我们如此害怕面对老年的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