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五”交易额不及“双十一”的三分之一
今年黑五,电商巨头亚马逊公布了一个“破记录的消息”:仅用了9个小时,亚马逊销售的商品数量就已经超过去年。
亚马逊还表示,到目前为止,顾客已经购买了100多万件玩具和70万件时装。
而在今年双十一,天猫也公布了一个破记录的数据。11月11日1点47分,2018天猫“双11”成交总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刷新纪录,比去年提早了7个小时。
尽管亚马逊并未公布具体的销售数据,但可通过近几年美国黑五和中国双十一的数据中瞥见一些信息。2015年,美国“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的成交总额总计69亿美元,而当期天猫“双十一”的成交总额则高达143亿美元。
2017年,美国“黑色星期五”及“网络星期一”的成交总额总和达到79亿美元,而此时的天猫“双十一”已经高达253亿美元。
2018年,天猫“双十一”当天交易额高达2135亿元人民币,折合307.6亿美元。“黑五”的数据尚未公布,如果能突破100亿美元成交总额,或许能赶上“双十一”的1/3。
成交总额悬殊的差距背后,自然与消费者数量、购买习惯以及销售规模相关。对于美国的网购达人而言,黑五并不是一个最佳的购物时间,因为感恩节的平均折扣比黑五还要低24%;此外,在美国,多数零售商全年都在打折,尤其是一些美国本土品牌,常常出现五折折扣力度,这些是网上几乎不可能出现的,分散的优惠期让消费者不会在黑五当天集中性大量购买。
消费者的钱的流向也存在差异。在欧美,大部分消费额都流入了零售巨头。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的数据显示,黑色星期五当天,全美流量前四的网站分别为亚马逊(Amazon)、沃尔玛(Walmart)、百思买(Best Buy)、约翰-路易斯(John Lewis)。 在国内,双十一是电商公司的狂欢,以天猫为首,后面还有京东、苏宁、当当网和亚马逊。
从“单身狗节”发展为一个全民购物狂欢节,双十一在10年间保持着高速增长。而“黑五”兴起于线下零售折扣,在近年的销量增长上显得乏力。2016年,其实体店消费人数甚至出现下降。此外,这两年美国零售店正在经历一波前所未有的关门潮,自2016年以来,上万家线下零售店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