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凡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世界上的事情,可以分三类。第一类是不复杂的,比如生产一台车; 第二类是有点复杂的,比如造个火箭; 第三类是超级复杂的,什么?养孩子。” 是不是很有感触? 养孩子难,养好一个孩子更难。 那些不听话的孩子都是怎么养成的?父母要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呢? 相信今天介绍的这本书,一定会给你启发—— 《温暖的孩子》 作者:[美] 安东尼·比格兰 译者:杨帆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1. 人的性格是怎么养成的呢?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结果选择。简单来说就是:人是很感性的,我们在做一件事前,都会有个感性的预期。这件事本身是对是错不重要,只要感觉结果是好的,我们就会去做;如果感觉结果不好,就不会做。然后根据外界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行为。
2. 大人这样,孩子更是如此。孩子的习惯养成,就是结果选择的产物。他觉得一件事对自己好,就会去做;如果恰好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就会不断重复这件事。举个例子:如果孩子每次哭,你都给他一块糖,那孩子很快会变得很爱哭;孩子每次摔玩具都能获得你的安慰,他就会养成摔玩具的习惯。
3. 因为孩子对每个行为都有一个自己的判断,所以用强迫的方式教育他是没用的。他可能会暂时屈服,但内心不会认同你,下次还会“不听话”。这就是很多“熊孩子”难管教的原因。比如说,你因为孩子抢别人的玩具打了他,但下次他可能还是会抢,就是孩子没有从内心觉得这事不好。
4. 尤其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强迫”,是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体罚,精神上的蔑视、嫌弃,还包括语言上的责骂、呵斥。还有一种强迫很常见,但常常被我们忽视——冷暴力,比如对孩子不理不睬、摆臭脸……强迫是我们在教育孩子上犯的最大问题。
5. 强迫的教育方式坏处很多。首先,无法让孩子完全认同,会激发他的逆反心理;其次,强迫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形成反社会人格。美国心理学家调研发现:反社会人格的形成与一个人童年时受到的强迫行为,关系密切。此外,强迫还会给孩子一个不好的暗示——强迫可以解决一切。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孩子也会倾向于用强迫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就很难获得协商、合作、体谅等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6. 与强迫教育相对的,是营造一个滋养型的环境:让孩子在正向的结果选择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用正向的引导,避免强迫带来的伤害,这才是培养孩子的秘诀。
7. 想引导孩子做一件事,就要让他得到正向的反馈。比如,想引导孩子好好学习,告诉他学习重要是没用的,因为孩子根本感受不到这些道理,没法从心理上认可。相反,如果让他觉得学习是件有收获的事,比如陪伴孩子一起写作业、阅读完给孩子个小奖励,孩子就会愿意去学习。
8. 不要吝啬对孩子的欣赏和公开表扬。孩子做对一件事时,一定要及时表扬。除了语言上的表扬,还可以主动释放一些非语言信号,比如给他一个“表扬便条”“小红旗”等,鼓励他继续这样做。
9. 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要过度反应。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事比获得父母的关注更重要。如果父母反应强烈,即使是在批评他,也会给孩子一种错觉——只要我这样做,妈妈就会关注我。为了获得关注,即使冒着被批评的风险,他下次还会这么做。正确的做法是,心平气和地告诉他这样不对。当他发现这样做没啥好处时,就不会做了。
10. 教育孩子时,要给他更多耐心。有时候,一句话说了十遍,孩子就是无动于衷,是不是很恼火?事实上,我们可能高估了孩子的理解和行动能力。孩子不是故意和你作对,他可能真的没搞明白要怎么做。保持耐心,最好亲自做个示范,比讲道理更有效。
11. 如果孩子真犯了错,怎样批评才正确呢?首先,要就事论事,不能翻旧帐和贴标签,可以对孩子说“这件事你做得不对”,但不能指责他“就是懒、馋、不乖”。不要吝惜时间讲道理和原则,让孩子知道这件事为什么是错的。当他真的理解了之后,改掉了心中原有的判断标准,就会愿意听你的。
12. 对于正在发泄情绪、讲道理不管用的孩子,教你个方法——计时隔离。带孩子到一个你们能互相看到的角落,让他冷静一下。等孩子情绪平复后,再安慰并鼓励他做正确的事。具体的间隔时间,可以遵循孩子几岁就间隔几分钟的原则。
13. 最后,让我们回到书名——温暖的孩子,这其实是作者的一个愿望:通过正向引导,培养出温暖的孩子;当这些温暖的孩子长大,由他们组成的社会就不再有冬天。
让我们向《温暖的孩子》的作者安东尼·比格兰、译者杨帆、出版方机械工业出版社,说一声感谢! 最后,与你分享金句: 用正向的引导,避免强迫带来的伤害,这就是培养孩子的秘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