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胤烽 初彦墨
编辑 | 陈臣
中国裁判文书网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7年间,经法院判决的滴滴司机性侵案件共有14起。最近四个月内发生的两起乘客受害事件更是将滴滴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顺风车无限期下架、高管免职、创始人道歉、多地约谈,滴滴被迫踩下了刹车。
从“补贴大战”到“一家独大”
2012年快的、嘀嘀打车先后上线,经过2014年的24亿补贴大战后,几十家打车软件悉数被扫地出局。专车市场双雄争霸,在补贴战最疯狂的5月底,滴滴和快的的总市场份额超过98%。
补贴大战后,滴滴和快的确立了双雄争霸的局面,随后Uber进入中国市场,加入了这场专车大战。2015年2月滴滴合并快的,2016年8月吞下优步,专车竞争格局从三足鼎立,变成了滴滴的一骑绝尘。
日订单数仅占8%的顺风车
比对滴滴的产品与服务,拿酒店来作类比最合适不过。特价房对于酒店来说,其意义并不是为了贡献营收,而是对酒店的其他业务进行导流,将特价房用户培养成标准间、高级房的用户。这也正是日订单数量占比不到10%的顺风车对于滴滴的意义。
顺风车的日订单占比仅为8%左右,为何滴滴如此“用力”地发展顺风车?当专车和快车业务受到政策的重点监管,并且经营成本不断升高,订单数量占比并不高的顺风车承载起了滴滴越来越多的商业意图,但顺风车原本的定位是公益。近期发生的几起恶性刑事事件将顺风车业务的漏洞暴露无遗。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数据,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已有14起经法院判决的滴滴司机性侵案件。
滴滴顺风车受到舆论最多讨论的便是其扭曲的产品设计逻辑。
从嘀嘀到滴滴,其“sexy社交”的DNA确实非常清楚,就连世界睡眠日滴滴也没有放过。
(图片来自网络)
滴滴女性用户最低降至31%
从渗透率、MAU(月活跃用户数量)和DAU(日活跃用户数量)上来看,发生在2018年5月的空姐顺风车遇害事件未对滴滴出行造成太大的影响。
但反观用户性别比,女性用户占比下降明显。2017年底滴滴出行的女性用户占比为41.4%,而2018年5月这一数字下降至31.1%。截至2018年8月20日,女性用户占比回升至37.1%。8月24日,温州女孩顺风车遇害案发生,女性用户数量占比变化的具体数字尚无法得知。
不仅是女性用户占比下降,25岁以下人群占比也明显下滑。截至2017年12月,滴滴出行25岁以下用户的占比为35.6%,但在2018年5月份,25岁及以下用户占比骤减至22.6%。截至2018年8月20日,25岁及以下用户占比略微回升,但与2017年底的35.6%仍然相差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