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万步说,学而思是一个商业机构,不应该承担教育部、学校或家长的责任。
虽然教育部门在严格管控“学而思们”,但很多知名的学校不仅鼓励学生去上学而思,还把选拔尖子生和在这些机构的表现挂钩起来。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在全国都一直是常态,尤其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问题更是突出。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那些经济实力尚可的中产阶级,勒紧裤腰带都要把孩子送去课外培训。
“减负”的结果,最终是给家庭加压。根据家长帮发布的《2016中国家庭教育消费者图谱》,38.6%的家庭每年家庭教育产品支出大于6000元,其中一线城市有32.8%的家庭平均月教育产品支出大于1000元。
这场“比拼大战”的最后,还是要落到金钱上面。家长孙雯雯列出的儿子一周的培训课花费是:学而思语文300元、爱智康数学731元、爱智康英语731元、冰球1400元、书法200元、钢琴350元、游泳220元。算下来,一个月将近16000元,一年光课外辅导费将近20万元。
“这还没算每天120公里来回上课外班的油费,两部车每周也得有700元。所幸公立学校学费较省,但暑假隔一年得出国一次,北美一次就得10万,亚洲也得三五万,一年花在孩子身上的费用至少也得30万。”孙雯雯说,这样的花费在她的圈子里,只能算是中等偏少的。
而李浩算的账中,结果与孙雯雯相差不大。他给女儿每年课外辅导费大致是6-10万,而星河湾一年的学费约有10-14万,学校还有一些七七八八的费用,如果加上游学一趟至少5-6万,再加生活费,一年也得30万左右。
这样的费用,对中等收入的白领家庭,除非有家底,否则压力已经不小。如果按照北上广深地区的平均收入,对众多的普通家庭来说,这根本不可能做到。
一般来说,学而思之类培训机构的价格都是一节课两三百,如果每周上六节课,大致每月五六千。再加上公立学校或价格较低的私立学校几万的学费,一年花在孩子身上的费用大致能控制在十几万。
可见,在中产阶级内部,差距已经有明显的拉开。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有个观点,学校是统治阶级文化再生产的场所。“素质教育”下,上层社会不仅能够提供足够的知识、阅历和生活经验,更能提供一种习性,使得孩子能够获取一种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品味,同时保证其社交关系。
学而思崛起的这几年,正好是中国中产阶级形成的时候,也是社会阶层分化也越来越明显的时候,“我小时候,通过努力可以超越同班的县长儿子,而放到现在,我们俩根本不可能在同一个班。”张世匡说。
学而思之类的培训机构,是加速阶层跨越的重要途径。有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教育产业的总体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包括早教、K12培训以及职业教育培训,都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增长点。
在阶层相对固化的发达国家,教育机构的培训费用和私立学校的学费已经屏蔽掉了大多数的家庭,那些国家的精英圈“鸡血”程度不比中国弱。这套逻辑同样适用于国内,从小镇乡村一路打拼到一线城市的家长,除非已经挣得雄厚资产,否则,知识是第二代保持阶层的最直接路径,甚至是唯一的。
(文中家长李浩、孙雯雯、蔡清宁、张世匡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