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一年,一场轮回。
2017年9月4日,是国内币圈永远绕不过去的话题之一。当天央行等七部委向ICO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发出驱逐令,改变了整个行业的方向。
监管重拳之下,生态链条上的各方,如交易所、项目方等,纷纷掉头转向海外。
不过,事后的发展,似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即便迁徙海外的交易所们,关闭了法币交易通道,并且被一堵看不到的墙,屏蔽掉所有来自中国IP地址的访问。但新的用户和资金,在财富效应的吸引下,依然源源不断涌来。
摆脱了前行路上最大的监管障碍之后,数字货币市场犹如脱缰的野马,一路疾驰,不管是ICO规模还是代币价格,均超过94监管前。2017年底,比特币价格攀上2万美元高位,与94监管时相比,上涨了4倍有余。多个ICO明星项目更加疯狂,甫一上线即创下10倍乃至更高的惊人涨幅。
专门投资代币的token fund应运而生,寻找项目-投资-收到代币-上线交易所-卖出,这些动作基本在两三周内即可完成,一气呵成。代币开盘涨5到10倍稀松,涨2到3倍则普遍被认为是“垃圾项目”。
传统基金也闻风而至。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镇臂高呼,区块链革命已经到来,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要毫不迟疑地拥抱它。
而打着徐小平、薛蛮子、蔡文胜等知名人物招牌的三点钟区块链社群,更是裹挟着民众的焦虑感,在2018年春节期间一炮走红。
生怕被时代抛弃的各色人等,挤破头也想要进三点钟创世群里,围观大佬们激辩。三点钟创始人玉红回忆,有人愿意出五十万元,买一个入群资格。
没有进群也不用怕,成立一家区块链媒体拉近和大佬们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一件最时髦但又最没有门槛的事情之一。近千家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构成了光怪陆离的币圈舆论场。
但不计其数的ICO代币,如同一台又一台的水泵,抽走市场的流动性。叠加上宏观因素,步入6月,创投圈早已经历过的资本寒冬,慢了个节拍,传导至币圈。
比特币、以太坊等数字货币中的硬通货高位跌下,众多ICO代币更是开启自由落体式表演。三点钟不眠的区块链社群陷入沉寂,交易所众多账户开始休眠,token fund开始放假……
9月4日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币圈的过山车已然经历了一个轮回。财富效应的远去让圈子开始流失用户,更让圈子恐慌的,是加码的监管,给这个因市场暴跌而萧条许多的行业,再度加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