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飞:全面反思腾讯的战略
2018年08月14日 11:27 聪明投资者
前言
用企业家的眼光做投资,以投资人的思考做企业。
爱之深、责之切。
著名投资人李国飞花了几个月时间写了一篇文章来“黑”腾讯,“黑”得毫不留情。
他说的腾讯的核心问题是:腾讯现在正在开打两场重大的战争,一场是和阿里(当然,和阿里开打的战争远不止这一场),在新零售领域,一场是和抖音,在内容领域,这两场战争的实质,是数据及算法之战!
然而,腾讯实在太不重视数据了。从业务架构到组织架构,都没有好好把内部数据当回事;投资上,也不寻求控股,外部数据也不成气候。
一条条、一层层拆解问题,李国飞越发发现,腾讯的战略出了大问题,这些“都是非常严重的事情!简直事关腾讯的生死。”
直接痛陈各种问题之后,李国飞说,自己是非常爱腾讯和小马哥的,他还给腾讯开出了直接具体的“药方”。
在投资市场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李国飞,曾在鹏华基金做过基金经理,备受高毅资产董事长邱国鹭的推崇。
作为二级市场投资者,李国飞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围观实业大战和资本大战,独立思考和 分析,非常精彩。“聪明投资者”经李国飞授权转载,1.5万字干货,值得细读。
第一章
过去十数年,腾讯从一个桌面即时通讯工具进化成为一个庞大的数字帝国,是全球互联网公司失控性进化的先行者和光辉典范,由于这样的一种发展方式并无先例,如何才能持续成功进化,腾讯管理层一直在努力地探索,我们也一直在紧密追踪观察,到了今天,是时候进行一次小结。
我觉得可以从两个层面总结:第一个层面是产品层面,其中腾讯最重要的产品----微信,仍然在高速进化中,微信支付取得重大成功后,小程序发展得越来越好,连接一切的能力越来越强,俨然成了一个超越IOS和安卓这些底层操作系统的更高级的商业操作系统,未来还有很大的进化空间。不过,产品层面的总结并不是我这篇文章的主题。
另一个层面是公司发展战略层面,3Q大战之后,腾讯的战略有了重大调整,时至今日,感觉出了比较严重的问题,有很多观察的视角,我尝试从“数据与算法”这一个视角谈谈我的认识。
腾讯宣称公司的使命就是“连接一切”,这当然非常有见地,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失控与投资》谈到,一个公司连接的数量越多、强度越强,维度越多,进化力就越强,公司就越有价值。
我们再深入思考,连接为什么可以促进进化呢?连接这个动作本身和进化并没有关系,但通过连接,公司获得了大量的数据,正是这些数据促进了公司的进化,所获得的数据数量越多,维度越多,公司进化的潜力就越大。
在数据时代,一个公司所拥有的数据是其最宝贵的资产,也是持续进化的源泉,而算法则是有效地分析挖掘数据的方法。数据与算法是如何促进公司进化的呢?
我以一个案例来解释,各种案例找来找去,我发现阿里巴巴的这个案例可能是最好的。
阿里近两年推出了一个新的业务叫“盒马”,引起了商业社会很大的轰动,它既是一家生鲜超市,也是便利店,也是餐饮店,也能直接从线上选购送货到家,而且送货最快只需半小时,用创始人侯毅的说法是“四不像”。
我去过多次,确实耳目一新,体验一流,我觉得未来它有可能颠覆以沃尔玛为代表的传统超市。如此惊艳的盒马是如何进化而来的呢?这种进化与阿里积累多年的数据以及相应的算法密切相关。
首先是选址,淘宝天猫积累了大量的购买及快递地址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能给正确选址提供很大的帮助。
其次,一个店里该上架什么样的商品,对提高坪效意义巨大,例如在深圳华侨城开的一家盒马与在深圳坪山开的一家盒马,所上架的商品一定会有很大的差异,怎么决定呢?分析这一区顾客在淘宝和天猫的购物数据,会很有帮助。
第三,盒马店里有不少餐饮店,如何选择呢?分析饿了么的送餐数据,会很有帮助。
第四,超市业态竞争中,仓库和物流效率是至关重要的,阿里的菜鸟积累多年的相关设施、数据,以及各种调度算法,能给盒马提供很大帮助。
第五,半小时送货上门,对最后三公里配送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饿了么所积累的能力、数据和调度算法,能给盒马提供很大帮助。
第六,打开盒马app,每个人看到的推送内容是不相同的,也就是所谓的“千人千面”,分析你在淘宝天猫的消费记录以及在盒马的消费记录,并调用之前已经完善的算法,就能达到这个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会知道,盒马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它是在阿里系淘宝、天猫、饿了么、菜鸟等所积累了多年的大数据以及相应算法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也就是说,不但需要拥有足够多的数据,同时所拥有的数据的维度还要足够多,同时各种算法还要足够好,盒马才有机会进化而来。
现在也有一些公司如家乐福、永辉在做相似的尝试,看店里的布局还挺像的,腾讯也给予很多支持,但我看了一下,腾讯所支持的只是一些技术上的,如人脸识别、云服务、小程序等,而这些公司进行商业决策时所非常需要的很多大数据以及相应算法,公司本身积累得还很不够,同时腾讯也无法提供,因此与盒马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所有的公司本质都是数据公司,公司的业务就是在生产数据,所生产的数据数量越多,维度越丰富,公司就越有价值,同时进化的潜力也越大。
马云几年来反复强调说阿里是数据公司,而不是电商公司,17年底他接受一个采访时说:“九年前,当阿里巴巴从电商公司转型为数据公司时,我们内部有过巨大的争议,最终才决定转型。数据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来说太重要了,就像上世纪的石油一样珍贵,所以我们必须着眼于数据。”
阿里这几年的企业运作看起来眼花缭乱,但其实是有非常清晰的脉络,那就是疯狂获取商业各个维度的数据,光拥有数据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不断完善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的算法。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 :“未来的上帝将不再是客户,他们将不再是经济链的顶端,经济链的顶端将是算法,算法将会帮我们做出越来越重要的决定,帮我们分析和解码客户的需求。”好的算法可以“点数成金”,没有好的算法,数据只是塞满硬盘的无用之物。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用一个全新的角度----数据及算法,来重新定义一家公司,一个公司从小到大,发展进化,其实要做的事情无非两个:
1.提升算法处理数据
2.获取更多的数据。
这两件事情,腾讯都做得如何呢?下面作详细的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