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胤烽 孟令稀 初彦墨
编辑 | 陈臣
2018年7月18日晚间,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称央行本月可对一级交易商额外给予中期借贷便利(MLF)资金,用于支持贷款投放和信用债投资。央行通过MLF调节信用债市场的流动性的背后,是AA+以下的信用债市场面临危机。
2018年违约债券余额超去年全年80%
截至2018年7月20日,共发生30起信用债违约事件,涉及违约主体18家,总违约债券余额为297.27亿元。相较于2017年全年信用债违约金额约371亿元,今年1-7月的总违约债券余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80%。
2017年1-7月,债券违约个数为26个,总违约债券余额近210亿元。相较于去年,今年1-7月债券违约个数同比增加4个,总违约债券余额同比新增近90亿元。
截至2018年7月20日,今年信用债违约事件主要集中在海港服务、综合类、煤炭和工业机械行业。
在2018年发生的信用债违约事件中,民营企业比例高达三分之二。
信用债到期高峰逼近 民企还债压力增加
若考虑短期融资券,信用债到期偿还量的高峰将从2018年7月一直持续到2019年2月。
目前信用市场的压力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上。从产业债信用利差走势来看,民企产业债信用利差中枢持续上移。
中国历史上的两次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偏高时期
回顾历史,之前中国债市经历过两次信用风险偏高时期。第一次是2011年城投危机,第二次是2014-2016年上半年的过剩产能产业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