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秋雨 何苗
编辑 | 陈臣
电动自行车已成为许多上班族和快递小哥的重要出行工具。不过,看似轻便的电动自行车其实暗藏着许多安全风险,比如蓄电池引发火灾、速度过快引发交通事故等。
近期,北京、上海、海口、太原、苏州等多地均已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行动,对电动自行车的生产质量、维修改装、停放充电、登记上牌等方面进行严格监管。
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量在2010至2013年间快速增长,如今年产量稳定在3000万辆左右,全社会保有量超2亿辆。
中国监管层对电动自行车的态度已经历多次转变。2003年,中国多地“封杀”电动自行车。2005年,北京解除电动自行车禁令。2016年,北京长安街等10条大街禁止除普通自行车之外的其他非机动车通行。
2018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新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对电动自行车生产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严格规定,被称为“新国标”。
中国电动自行车的“旧国标”发布于1999年。几年后,市场上大部分电动自行车产品都已超过国家标准要求的限速和限重,几乎难以找到“国标车”。
近20年间,监管层曾多次启动对“旧国标”的修订工作,但最终因具体条款存在较大分歧而未能完成。